關於北大博士買不起學區房,終於看到了一篇理性的分析

2020-12-13 明珠絮語

-1-

對於很多立志考上清北,然後在北京安家立業的年輕人來講,知乎上最近有一篇帖子很戳心。

作者是北大本碩博連讀,畢業後在中科院某所工作。

現在是工作的第三年,由於在北京不能給孩子買學區房而選擇離開,轉戰南京某高校。

同時,他放棄的還有中科院一流的科研環境,以及傳說中含金量很高的北京戶口。

-2-

說實話,作為身在小城的普通上班族,這位博士的現在,一直是我們對孩子未來的定位。

自己這一代憑努力打拼跳出農門,這是第一步;孩子考上北京的名校,取得北京戶口,在北京安家,這是第二步。

實現這樣的代際跨越,恐怕也是很多普通家庭的夢想。

而看到這樣的文章,難免心裡拔涼拔涼。

從感情上講,真的希望那位北大博士在畢業之後,就順風順水有了一切。

-3-

但理智告訴我們,這是不可能的。

在任何一個城市,剛參加工作三年的普通大學生,也不可能靠自己的收入買上房子。

我們感覺在小城市買房相對容易,只是因為在小城市買房的時候,父母的積蓄能夠派上用場。

而在北京買房,父母那點積蓄只是杯水車薪。

所以,除非是有房的北京土著居民,或者真正的大富大貴,一個年紀紀輕輕、畢業僅三年的博士生,不管是哪所學校畢業,也難以承受北京的房價,更不用說學區房。

其實在小城市也一樣,如果父母是土裡刨食的農民,同小城市的原住民相比,也有較大差距。人家往往有幾套房,而我們,可能舉全家之力也只能置辦一套。

我們買房比別人難,只是因為人家的上一代或上上一代就完成了原始積累,而我們,可能要從自己這一代開始。

如此而已。

我們不可能指望考上清北,上完博士,就一下子站在金字塔的頂層。

這不切實際。

-4-

下面說一下學區房的問題。

北京劃片入學的政策,讓作者感到不公平:

房子在此全家落戶在此且父母雙方社保工作在本區的排第一,房子在此落戶在此父母單方社保工作在此的排第二,房子在此落戶在此社保不在的第三,房子在此戶口在本區的第四,房子在此北京戶口的排第五,接下來才是我等租房並且所在單位歸本片區的。

按這個順序,第一的全部招完了才考慮第二,第三……然而我們是第六,只比片區內理髮的,賣菜的,等等非本市戶口無本區房產的外來流動人口高一等。

其實往年沒有這麼嚴峻,因為作為科學院員工,子女教育還是很有優勢的:中關村如今那些全國聞名的優質小學,過去都是我們的附屬學校。大人工作,小孩順理成章被安排到這些學校的。

……

有句話說得好,當你覺得一件事情公平的時候,可能對別人已經不公平了。而當你覺得一件事情對你不公平的時候,可能只是沒有偏向你,恰恰是最公平的時候。

如果像以往一樣,這位博士只是因為自己工作單位的關係,孩子就直接入讀最好的學校,這對於那些僅僅和學校一牆之隔,卻只能望校興嘆的家庭,同樣也是一種不公平。

劃片招生當然也有弊端,但比起以前上重點學校要靠「遞條子」、「送票子」,已然是一種進步。

而我們知道,所謂的名校一般由兩方面因素造成:一是師資及硬體資源的優秀,二是生源的優秀。「就近入學」至少可以讓名校與普通學校的第二個差別不復存在,只要大家都遵守規則,教育均衡就可以慢慢實現,大家也就不用再去往名校擠。

真的,孩子從小學就上名校,並不是人生的必須。

畢竟,全國數億孩子都離那個叫做海澱的地方很遠,我們外省絕大多數學校,條件比很多北京最普通的學校也差得很遠,但我們的孩子,照樣都在努力。

退一萬步說,如果那位博士真的在意孩子將來的高考成績,不妨讓孩子回老家借讀,花不了幾個錢,高考時憑藉一紙北京戶口,至少從考試結果上並不輸於任何北京名校的孩子。

比起其他省份的孩子來,優越性更是領先了一大截。

-5-

另外,通過這位北大博士的經歷,我們很難得出高房價逼走人才的結論。

其實對於高端人才,北京有著諸多的照顧條件。

比如北京的「海外人才聚集工程」,對於引進的人才就承諾「子女就學可按照本人意願選擇本市公立學校就讀,選擇國際學校或當地公辦學校國際班就讀的,教育行政部門協調解決入學問題」。

當然,你可以說這樣的人才太少了。但我們也可以說,北大的博士太多了。我們不否認北大博士是人才,但從客觀條件上,還難以做到每位北大博士都受到照顧。

同樣,我們也不能因此就說學歷無用或知識無用。

相信這位出身於「八線小城鎮」的北大博士,並不是因為買了北京的學區房而上了北大、而進了科學院、而有了北京戶口。

相反,他現在能夠從北京輕鬆調到南京的高校,從從容容地轉身,華華麗麗地吐槽,本身就是學歷和知識帶來的現實資本。

就算他主動放棄的北京戶口,也是很多人想追求而不得。就在前幾年,媒體還報導過一位知名導演,為了託人辦北京戶口而被騙的新聞。

-6-

關於兒童入學,普通市民想讓孩子上名校,有權有錢階層想讓孩子上名校,博士碩士家庭也想讓孩子上名校,販夫走卒等流動人口照樣希望孩子上名校。

而在優質教育資源短缺的情況下,以居住地劃界,以房產證為憑,劃片招生,是眾多不完美的辦法裡相對完美的一個。

正如有網友說的那樣,北京不是註定就應該是誰的家,任何人選擇離開北京,都談不上「逃離」。

在北京生活,和在任何一個大都市生活一樣,既有著吸引人的繁華,也有著讓人難以忍受的壓力。

北大博士因為自己的孩子不能入讀名校而選擇離開,只是出於個人的選擇,我們沒有必要過度解讀。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買學區房 為了考清華北大 可清北畢業後卻去了街道辦
    ,也都是碩士、博士這樣的高學歷。讓我們來看看八個街道辦錄取了北大清華的碩士博士到底是什麼專業的。中泰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法律碩士五常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生物學博士生物學博士、地球物理學博士、傳播學碩士、軟體工程學碩士,這些高學歷的北大清華畢業生們幹點什麼不好,為什麼要去街道辦事處?
  • 瀋陽各區三校率排名出爐 學區房該怎麼買?
    但今年七八月間,瀋陽關於教育、關於學區房的討論卻在一直升溫。先是時隔17年的&34;放榜出分,憑藉120和11中這兩所學校的搶眼表現,皇姑區站上了2020高考的C位,不少家長扎堆跑去打聽皇姑區的學區房。8月頭一天剛起床,中小學學區劃分方案又落了地。
  • 學區房到底是什麼?家裡不是學區房孩子怎麼上學?
    現在關於買房 大家張口閉口就是學區房,就是為孩子考慮,好像如果不上學區房將來成績就看到不好似的,想當年我們上學的時候條件都比較差,哪裡有什麼學區房,教育質量也不是很高,但是沒想到幾十年後當生活條件提高了,當我們的孩子該上學的時候,教育已經成了一種攀比。學區房的概念已經被炒地火熱,這裡我就要請教大家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你們都在說學區房,那學區房究竟是什麼?
  • 學區房晚點買要得不?
    另外還有一種比較少見的情況——遇到高齡房東的學區房出售。老牌重點小學本部周邊的學區房,大多是老破小,這類房屋住著不少老年人,並且有產權人就是老人自己。因為老破小沒電梯,老人想換一個有電梯的房子,所以出售自己的學區房。這個時候一定要多長几個心眼。千萬不要以為老人不懂學區房,自己撿了耙活。
  • 關於學區房,你知道的夠多嗎?
    既然子女上什麼類型的學校與所在片區息息相關,那麼購置具備名校入學資格的學區房,則是家長們的一種理性選擇。當人們在探討購置學區房的時候, 實際是在間接購買學校教育資源, 由於學校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性, 從而導致了優質學區房的稀缺性。由供需關係產生的「房產投資」也變成了理性的「教育投資」。
  • 奢侈品,學區房到底是不是智商稅?
    在教育資源分配爭取上,沒有特殊渠道的普通父母能做到的也就是掏錢買學區房,在這些人的眼裡,買學區房就是買教育資源,買相同背景的同學,買大學入場門票。結論三:讀書無用論,存在樣本倖存者偏差的問題,不能光看到「清華北大不如膽大」的老王,要知道更多掙扎在生存線上的無學歷或低學歷的人群是沉默的。對於自己的孩子獨立個體,升學與否就是0和1,不存在中間態。
  • 學區房,買還是不買?
    學區房可以給孩子用一輩子嗎?幼兒園的時候有學區房,小學初中高中也有不同的學區房,在大城市一套學區房少則上百萬,多則上千萬!一套學區房下來基本就需要一個家庭不吃不喝奮鬥幾十年,買幾套學區房?一家人還能吃的上飽飯嗎?
  • 買學區房有必要嗎?
    這篇文章皆在分析學區房值得買,而不是鼓動大家去買。一般來說,學區房的定位大部分都是老破小,買學區房的意圖很明確,就是奔著參加高考去。富豪基本上更傾向於留學(最差也是高中畢業就出國,好的都是初中甚至小學就出國),規避高考的激烈競爭(比如那個捐了650萬美元的步長製藥集團)。
  • 學區房是不是智商稅?
    對於渴求學區房的很多人來說,除了找一個「更好」的學校給自己孩子外,自己沒有任何能力給孩子提供其他「機會」,還能怎樣呢?只能死磕了。普通人家買個學區房傾囊而出,一家人蝸居十幾年每天日子苦的要死。有錢人家買個學區直接出租完全不影響生活品質。畢業了即使你們兩家孩子讀書成績差不多,你覺得他拼得過20歲就有個全款房的孩子麼。
  • 買學區房並不等於能上學區內名校!
    ……最近關於孩子上學的問題成為家長們的熱議話題。作為家長,當然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個好學校,接受更好更優質的教育,所以一些家長也是盡其所能的來尋求各種途徑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最普遍的方法就是買當地名校的學區房,這也促使學區房的價格水漲船高~一房難求,而家長們也是報著為了能買到學區房,寧可背負高額房貸也要讓孩子能有更好的學習環境。
  • 北京海澱區宣布取消學區房,而之前買的學區房就相當於白買了?
    什麼車最貴,購物車最貴,什麼房最值錢,學區房。在中國,最值錢的就是學區房了,為了下一代的教育,望子成龍的思想,多少父母就算身背巨債也要去買一套學區房供孩子讀書,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環境,正是因為學區房的稀缺,所以學區房的價格出奇的高。
  • 北京學區房:該不該買?怎麼買?專家深度分析
    筍盤的出現一般是這麼三種情況,第一種就是賣家不熟悉市場的行情,有的人賣房子可能會掛價很高,那麼同樣也會有掛價很低的人,這種明顯不符合市場價的就會形成筍盤。第二種就是賣家急需錢,雖然知道市場價,但是他們需要讓價來節省時間,急的出手,這樣就會形成筍盤。第三種是法拍房等特殊事件。如何才能買到筍盤則需要兩點,第一點多看,大量的看盤,找準一個片區,看他個幾百套房,可能會發現筍盤的存在,抓住機會立刻出手。
  • 2021年升學買學區房?慎重!先來看成都學區房現狀分析
    第二類,單純為了投資而買學區房。這種就更不建議了。成都學區房目前有明顯利空趨勢,與趨勢做對抗,有點划不來。第三類,有自住房,想買一個學區老破小,單純為了孩子上學用。這一類比較適合買學區房,經濟基礎足夠,即使是學區房有了利空,對自己的影響也不會太大。第四類,想要一步到位,買一個大一點的學區房,比如90多平米300多萬,既滿足自住需求,又滿足孩子的上學需求。
  • 學區房,買的是什麼?
    謝謝回答:關於學區房的討論很多,到底要不要買學區房,如果有能力買,當然是需要買的。那麼買學區房究竟買的是什麼?我講個淺顯的道理大家就能明白,房子的功能主要是居住,但房子的價格卻千差萬別,拋開地段等這些主觀因素,房子的價格就是買家的準入門檻,它把家庭財產、家庭背景、收入水平相近的人聚集到了一起,房子價格就幫你篩選了一部分跟你三觀、教育理念、生活理念相近的人。
  • 憑良心講,成都學區房該不該買?
    但是這個問題你問中介、問老師、問同班家長得到的回答是不客觀的,因為立場問題。最近諮詢我的家長几乎一半以上都會問我學區房相關,我就在本文中做詳細的解答。我會針對不同的人群進行分類說明。因為不同人面對這個問題,答案是相差很大的。
  • 在上海魔都,是買學區房好,還是考民辦划算?
    我們以徐匯區舉例,看價格,從徐匯區片區的學區房看到市中心二手房來勢兇猛!了解到7月徐匯區學區的房格環比增長1-2%,尤其是對口重點匯師小學的學區房出現單價超11萬的房子!單純的說「這個政策利好學區房或者利空學區房」都是不太正確的,「民辦搖號」政策影響是非常多面的,需要根據不同情況不同分析:1、單學區「老破小」比如,我們拿浦東新區的明珠A學區房作例子,明珠本身的學區房,很多是居住價值較低的老破小,學生絕大部分的目標是上明珠
  • 不買高價學區房也能上好學校 事實證明我們想多了
    2018年瀋陽發布了關於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方案,當時很多人歡欣鼓舞,認為買不起高價學區房的自己終於有機會讓孩子進入不錯的學校和不錯的老師學習了。可兩年後的現在,事實告訴我們,很可能是我們想多了。還在買學區房?等不到孩子上學,最晚2022年瀋陽學區就要大變!
  • 為什麼學區房越來越貴,學歷越來越不值錢?
    每年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也不止幾千上萬,而學區房只有那麼幾百套或者上千套,優質的學區房更少,不是政府不想多建幾套,只是配套的學校比較少,優質的師資更少。所以,只是因為稀缺導致了學區房的價格昂貴。而學歷,隨時都可以獲取到。
  • 2021南寧小升初要買學區房嗎?學區房對升學(中考)有影響?
    學區房不僅僅關係到幼升小,也是小升初的熱門話題,往年經常有家長因為新買房子沒有對口上,而去不了心儀的的學校,而讓學區房問題再次扶搖直上成為熱門話題。 在這裡圈圈老師必須說明,圈圈老師不是賣房子的,本篇內容結合今年的中考情況分析2021南寧小升初要不要買學區房?學區房對升學(中考)有影響嗎?
  • 一位清華大學畢業生買不起一套學區房
    學區房能改變什麼?真的那麼重要麼?經常看到北京某某胡同學區房單價十幾萬,二十幾萬,就能考上北大清華麼?這150萬換來的一個未知數真的值麼嗎?曾經一個清華大學畢業生發出了靈魂一問,如果北大清華的畢業生都買不起房,還買學區房做啥?這句話引起了不少人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