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唐山大地震40周年…..
-
唐山大地震40周年|劉福官:為40多唐山唇裂患兒手術
【編者按】 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1976年,那個特殊的時代,儘管那是一次官方通報7.8級,實際為8.2級的大地震,但當時拒絕一切外援,也拒絕一切人民群眾自發的內援。參與抗震救災的人不許拍照片,因此,那段歷史顯得尤為珍貴。
-
唐山大地震40周年之際 習近平考察唐山
唐山大地震40周年之際 習近平考察唐山 原標題: 新華網北京7月28日電 7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河北省唐山市考察。上午9時55分,習近平來到唐山地震遺址公園,在紀念牆前敬獻花籃,緬懷40年前在那場大地震中罹難的同胞和在抗震救災中捐軀的英雄。 習近平:肢體殘疾同樣可以活出精彩人生 楊玉芳和高志宏都在大地震中受傷截癱。1981年他們住進唐山市截癱療養院,在這裡相識相戀、喜結連理。見到習近平總書記來看望他們,楊玉芳特別激動。
-
歷史真相:陰兵借道之唐山大地震,科學的盡頭真是神學嗎?
說起陰兵借道大家可能會立馬毛骨悚然,但是在中國歷史上確實存在這些人們無法解釋奇異現象,那麼,唐山大地震靈異事件陰兵借道究竟有何神秘呢?唐山大地震唐山大地震的陰兵借道事件是最廣為流傳被人談論到的靈異事件,那麼什麼叫「陰兵借道」呢?簡而言之就是閻王爺在陽間進行巡邏時,讓要一路小鬼為他開闢道路,這一路小鬼就是陰兵。
-
錢鋼:《唐山大地震》和那個10年
8年後,他又以記者和作家雙重身份,重新奔走在剛剛復甦的唐山大地上,寫出了影響深遠的報告文學作品——《唐山大地震》。《唐山大地震》獲1986年全國十大暢銷書獎、1987年金鑰匙獎。比較1976年地震當年自己的報導風格,和1986年出版的書,錢鋼說,他是「喝著紅墨水長大」的人,在1976年主要還是以宣傳的形式,給營救人員和改建工作唱讚歌。而1986年時,自己的思想變化了,又得到編輯部的允許,他以唐山災民為中心,直指人性,一層層地撥開災難本身,寫出了令人震撼的《唐山大地震》一書。
-
地震之殤|唐山大地震,短短23秒,24萬人喪生,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原創文章,歡迎閱讀,如敢洗稿,勢必全網追究到底)文|諸神的恩寵提起《唐山大地震》,大多數人都會想到馮小剛的那部電影。但其實,有關唐山大地震的文學及影視作品,數不勝數,馮小剛版《唐山大地震》只是其中之一。
-
回顧唐山大地震:23秒24萬人死亡,永遠無法忘記的痛
曾經的唐山大地震,至今依然無法忘記。地震來臨1976年7月28日凌晨三點,當時正是大家深睡的時候,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卻發生了巨大的地震,這場災難來的突然,打的唐山人措手不及。地震震源是在唐山豐南,強度7.8級,整個地震來的愈發的強烈,一共只持續了23秒,然而,這23秒之中就奪走了24萬人的生命。
-
唐山大地震40周年 回憶:當時的北京飯店是啥情況?
大家不知所措,大多數人都慌亂地從自己住宿的客房往外狂跑,人們紛紛奔向了北京飯店前寬闊的停車大廣場。一時間,停車廣場裡是人聲鼎沸,黑壓壓的人群一片,聚集了上千位的中、外賓客。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外國人,夾雜著不同的語言,他們都在大聲喊叫和相互詢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兒?
-
唐山大地震之陰兵借道!
昨天我我們和大家分享了有關山王廟被鎮壓的大蛇的大瓜,其實有句話說相由心生,境由心生,很多時候出現的一些無法用科學的角度來解釋的事件,隨著時間的流逝都逐漸成了怪力亂神之說,雖然一直以來我們不信這些東西,但是不信的同時也要心生敬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平安幸福。
-
「唐山大地震文學」的人性意義及社會價值(上)
「唐山大地震文學」的人性意義及社會價值(上)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楊立元)唐山大地震過去整整40年了。40年在歷史的長河中不過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對唐山人民來說卻是刻骨銘心、記憶永遠的。在這40年中,一大批作家投注了滿腔的熱血和激情,投放了真誠的熱心和愛心,用審美的方式描繪了唐山從悲壯到輝煌的發展歷程。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回顧唐山大地震文學的生成和發展的歷程,回望唐山人民眾志成城、相濡以沫走過的風雨歷程,探討唐山大地震文學的人性意義及社會價值,是很有必要的。
-
唐山大地震44周年:專家權威講解如何預防地震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唐山豐南一帶發生7.8級大地震,短短1分鐘的時間內,一座具有百年歷史的重要工業城市被夷為平地,整個城市陷入癱瘓。但你知道嗎?唐山大地震是我國近代史上第一個損失慘重的城市直下型地震,發震斷裂縱貫人口稠密市區。全市民用建築物倒塌破壞率達94.6%,工業設備廠房和基礎設施大部分毀壞。
-
唐山大地震是20世紀世界上人員傷亡最大的地震
唐山大地震發生幾天後,中國公布了經過核定的地震震級:Ms7.8級。 地震的震中位置位於唐山市區。頃刻之間,一個百萬人口的城市化為一片瓦礫,人民生命財產及國家財產遭到慘重損失。地震破壞範圍超過3萬平方公裡,有感範圍廣達14個省、市、自治區,相當於全國面積的三分之一。
-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館,位於南部路南區境內,佔地面積40萬平方米
歡迎來到百家號小格局大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景點是唐山地震遺址紀念館,位於南部路南區境內,佔地面積40萬平方米。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河北省唐山市遭遇芮氏7.8級大地震。唐山地震遺址紀念館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位於唐山市南部路南區境內, 佔地面積40萬平方米,是以原唐山機車車輛廠鐵軌為縱軸,以紀念大道為橫軸,劃分為地震遺址區、紀念水區、紀念林區、紀念廣場等幾個區域
-
我最先報導唐山大地震真實死亡人數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發生了舉世震驚的大地震,地震發生後,新華社領導立即派我趕往唐山做現場採訪。
-
唐山又發地震?地震是如何產生的呢?
唐山發生地震?地震是怎樣產生的呢?如何儘量逃脫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7月12日06時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區(北緯39.78度,東經118.44度)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有網友表示,在地震發生前,電視裡彈出了預警信息。
-
醫護人員講述唐山大地震救援故事:一場救死扶傷的"戰爭"
接到通知立即趕赴「戰場」 61歲的曹紅芬已退休在家,時常也會給家人講起40年前自己在唐山大地震災區救援的往事。 1976年,21歲的曹紅芬在石家莊地區醫院(現石家莊市第二醫院)的手術室擔任護士長,「7月28日早晨一上班,我接到醫院的緊急通知,讓我們準備好醫療器械,準備出發。」
-
漫話唐山的地震文化【長城時評】
原標題:漫話唐山的地震文化【長城時評】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不僅留下了「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而且留下了豐富多彩的地震文化,並成為唐山一道獨特的風景和名片。這些文化不但屬於唐山,同時屬於中國,屬於全人類,會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
7·12唐山連續發生3次地震!是什麼原因、有什麼影響?
地震產生的原因是什麼?怎麼回事?當然在地震發生之後,針對此次地震,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孫士鋐認為,這屬於唐山老震區一次正常的能量釋放,也是老震區比較正常的活動狀態,民眾無需對此太過擔心。同時地震專家孫士鋐還介紹,1976年之後,唐山地區5級左右的地震曾數次出現。
-
唐山大地震44周年:地震預報那麼難,為什麼海城地震預報成功了?
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後,地震專家李善邦在總結海城地震預報成功的經驗是這樣的:第一,政治領導貫穿著全部預報過程,從布置前兆偵察,發動群眾,以至發布緊急警報,採取預防措施,每一關鍵環節,都有黨的領導。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地震本身具有的特殊性。最主要的前震震群發育很正,且很集中。自2月1日至4日19時半主震發生前,在石硼峪地震臺共記錄到前震527次,專業數據分析,知其是前震,注意其發展發現都集中分布在北緯40°38′—42′,東經122°44′—51′之間,就表明這地區附近很可能就是未來危險的震中區。
-
今晨唐山古冶區地震三連擊,為何唐山多地震,遇到地震該怎麼做?
這是一次地震三連擊,信號地震級數都不算大,但是5.1級已經算是中級地震,震中地區震感會很明顯,震中附近的城市天津和北京部分市區有輕微震感。據中國地震臺網的統計數據,震中地區附近200公裡之內在最近五年已經發生了17次3級以上的地震,而此次的5.1級是最近5年來最大的。當地地震學專家認為,此次地震屬於唐山老震區的一次正常能量釋放過程,民眾無需過分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