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山大地震40周年|劉福官:為40多唐山唇裂患兒手術
【編者按】 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1976年,那個特殊的時代,儘管那是一次官方通報7.8級,實際為8.2級的大地震,但當時拒絕一切外援,也拒絕一切人民群眾自發的內援。參與抗震救災的人不許拍照片,因此,那段歷史顯得尤為珍貴。
-
漫話唐山的地震文化【長城時評】
原標題:漫話唐山的地震文化【長城時評】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不僅留下了「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而且留下了豐富多彩的地震文化,並成為唐山一道獨特的風景和名片。這些文化不但屬於唐山,同時屬於中國,屬於全人類,會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
今日,唐山大地震40周年…..
-
唐山大地震44周年:地震預報那麼難,為什麼海城地震預報成功了?
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後,地震專家李善邦在總結海城地震預報成功的經驗是這樣的:第一,政治領導貫穿著全部預報過程,從布置前兆偵察,發動群眾,以至發布緊急警報,採取預防措施,每一關鍵環節,都有黨的領導。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地震本身具有的特殊性。最主要的前震震群發育很正,且很集中。自2月1日至4日19時半主震發生前,在石硼峪地震臺共記錄到前震527次,專業數據分析,知其是前震,注意其發展發現都集中分布在北緯40°38′—42′,東經122°44′—51′之間,就表明這地區附近很可能就是未來危險的震中區。
-
唐山大地震42周年:寧河板橋鎮譜「中國甑鄉」振興發展新篇章
2018年7月28日,天津市寧河區板橋鎮黨委、鎮人民政府聯合區委宣傳部、區商務委、區旅遊局、區科委、區文廣局、區體育局、區教育局、區新聞中心等部門舉辦了板橋鎮首屆文化藝術節暨紀念7.28唐山大地震42周年活動,向世人展示了板橋鎮的發展建設成果。河北省唐山市蘆臺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河北省唐山市漢沽管理區黨工委、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東田莊鄉黨委政府等有關單位負責同志應邀出席活動。
-
唐山大地震40周年 回憶:當時的北京飯店是啥情況?
四十年後,據當年在勞動人民文化宮參加北京飯店抗震救災工作的客房服務員安國等人回憶:唐山大地震後,因北京飯店中樓建於1917年,西樓建於1954年,這兩座樓的房屋比較老舊,為保證住在其中的各國外賓的人身安全,北京飯店領導動員住店外賓,一、願意回國的回國。二、願意住在1973年新建的有一定抗震能力的北京飯店東樓的,我們可以安排調換到東樓客房。
-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刻在人心裡的是精神_綜合新聞_唐山環渤海...
2010年7月和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兩次視察唐山並專程到這裡獻花。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管理中心主任鄭湘軍說:「總書記的叮囑言猶在耳,我們深感肩頭責任重大。從2008年到現在,十多年過去了,補刻和勘誤遇難者姓名的工作一直做。因為每個名字,都是一塊墓碑。目前,紀念牆登記數字為247234。」
-
「唐山大地震文學」的人性意義及社會價值(上)
「唐山大地震文學」的人性意義及社會價值(上)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楊立元)唐山大地震過去整整40年了。40年在歷史的長河中不過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對唐山人民來說卻是刻骨銘心、記憶永遠的。在這40年中,一大批作家投注了滿腔的熱血和激情,投放了真誠的熱心和愛心,用審美的方式描繪了唐山從悲壯到輝煌的發展歷程。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回顧唐山大地震文學的生成和發展的歷程,回望唐山人民眾志成城、相濡以沫走過的風雨歷程,探討唐山大地震文學的人性意義及社會價值,是很有必要的。
-
撥開唐山大地震疑雲,40年來無法解開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唐山大地震的烈度為11度,唐山市在10秒鐘之內幾乎被夷為平地,約有70萬間房屋倒塌,廠房和住宅基本上全部被破壞。但讓人奇怪的是,地質學家在勘探過程中發現,建築的破壞形態都是分段裂開,崩塌形狀呈現四面開花的樣子。
-
唐山大地震44周年:專家權威講解如何預防地震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唐山豐南一帶發生7.8級大地震,短短1分鐘的時間內,一座具有百年歷史的重要工業城市被夷為平地,整個城市陷入癱瘓。但你知道嗎?唐山大地震是我國近代史上第一個損失慘重的城市直下型地震,發震斷裂縱貫人口稠密市區。全市民用建築物倒塌破壞率達94.6%,工業設備廠房和基礎設施大部分毀壞。
-
紀念唐山大地震44周年:專家建言六措施防控城市直下型震災風險
中新網北京7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 高凱)2020年7月28日是唐山7.8級大地震發生44周年紀念日,為銘記唐山大地震經驗教訓、推進防震減災事業發展,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近日組織地震專家及相關單位,對44年前的唐山大地震進行科普分析與解讀。紀念唐山大地震44周年。
-
錢鋼:《唐山大地震》和那個10年
8年後,他又以記者和作家雙重身份,重新奔走在剛剛復甦的唐山大地上,寫出了影響深遠的報告文學作品——《唐山大地震》。《唐山大地震》獲1986年全國十大暢銷書獎、1987年金鑰匙獎。1976年是文革10周年, 7月號的《朝霞》刊登了我的長詩《獻給十年的詩篇》。這是唐山地震發生前的我。一個受「毛文化」影響很深的文學青年;對幾年後將投身的新聞傳媒,認識幾無。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級大地震發生。我向編輯部請求,去參加抗震救災。我與《朝霞》和出版社幾位編輯獲準組成一個小組,到震區組稿。那些稿件的主題都是歌頌黨和主義的。
-
初冬唐山行(3)——參觀中國唐山地震博物館
上周,我和同事們從天津專程赴唐山參觀學習。此行的第三站是參觀中國唐山地震博物館。唐山地震博物館位於南湖生態風景區內的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裡,總佔地約620畝,總建築面積約1.2萬平方米,於2010年正式開放。博物館前廣場的西側,是原唐山機車車輛廠的鑄鋼車間,這裡保留了地震後的遺址。長長的地震紀念牆,上面刻著地震遇難者的名字。
-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館,位於南部路南區境內,佔地面積40萬平方米
歡迎來到百家號小格局大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景點是唐山地震遺址紀念館,位於南部路南區境內,佔地面積40萬平方米。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河北省唐山市遭遇芮氏7.8級大地震。唐山地震遺址紀念館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位於唐山市南部路南區境內, 佔地面積40萬平方米,是以原唐山機車車輛廠鐵軌為縱軸,以紀念大道為橫軸,劃分為地震遺址區、紀念水區、紀念林區、紀念廣場等幾個區域
-
唐山地震三十年:在唐山街頭感受唐山故事(圖)
中新社唐山七月二十四日電 題:在唐山街頭感受唐山故事 中新社記者 田張夢 唐山的故事多,已被劇作家、小說家等等演繹者眾。但是深入唐山不難發現,散落街頭的故事其實浩如煙海,幾乎每個從大地震中走過的唐山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瞬間」與「永恆」。
-
唐山抗震紀念館「再現」地震發生狀態(圖)
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唐山發生了一場震撼世界的毀滅性大地震(資料圖片) 新華網石家莊7月21日電(記者馬書平 曹國廠)河北唐山抗震紀念館近日在擴建布展後對外開放,建築面積逾7000平方米的紀念館採用了現代聲光電技術,以「再現」當年地震發生時的情景。 1976年7月28日凌晨,強度達芮氏7.8級的唐山地震將唐山這座百萬人口的工業重鎮頃刻間夷為平地,造成24萬人死亡,16.4萬人重傷,震驚世界。
-
【中恆動態】《唐山大地震往事》叢書下卷• 一部充滿感恩情懷和大愛精神的叢書
通讀此書,我備受鼓舞和感染,不僅深切感受到唐山人民在地震劫難中生命遭到極度摧殘的悲愴和悽楚,感受到他們在生命困境甚至絕境中迸發出來的相互救援、關愛、扶持的人間大愛,也深刻體驗到他們在抗震救災、重建家園過程中產生的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進取力量,看到了偉大的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博愛精神,以及在新的歷史徵程中,唐山人民正在儘快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對唐山提出的「三個努力建成」的目標,加快建設靚麗
-
唐山地震遺址公園進行大規模改造提升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管理處自今年初開始對公園進行建園以來最大規模的整體修繕和改造提升,在抗震40周年到來之際,公園面貌煥然一新。 目前園區內新安裝監控設備40餘臺,實現了園區安全監控無死角;新增「紀念牆罹難者姓名查詢機」設備3臺,安裝調試後「服務中心」年查詢總量可達60餘萬次,較之以前翻兩番;新添置博物館自動售票機2臺,日出票2000餘張,使入館效率提高了兩倍。
-
中國·唐山地震博物館 科普展館開館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吳豔麗)在紀念唐山抗震42周年的特殊日子裡,7月28日上午,新改展的中國⋅唐山地震博物館科普展館正式開館。據悉,中國⋅唐山地震博物館科普展館是全國首個「國家級防震減災科普教育示範基地」。
-
唐山:「尋找地震老照片中的你」感人肺腑(組圖)
唐山勞動日報社黨組書記、社長闞星光講話 記者 付衛崢攝唐山市地震局局長王衛國講話 記者 付衛崢攝唐山馬家溝小學教師李桂芝回憶震後第一課 記者 付衛崢攝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記者 雪漫 佔金)7月26日,紀念唐山地震35周年「尋找地震老照片中的你——講述照片背後的故事」大型主題活動在唐山地震博物館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