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只有一次,父親的缺位會給孩子帶來怎麼樣的成長缺憾?

2020-10-14 奇思妙想玩轉發明

在社會慣性中,一個家庭裡,

媽媽忙上忙下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如果爸爸忙上忙下,

有的人就會覺得是媽媽懶惰。

但,誰規定照顧家庭一定是媽媽呢?

有些人會說,自古以來「男主外女主內」。

可事實上,現在照顧家庭的

大部分媽媽都還有工作。

她們一人兼顧兩職,

白天是職場上加班加點的精英,

要應付老闆的催促、甲方的刁難;

晚上是做飯哄孩子的保姆,

要做飯、餵飯、幫孩子洗澡、哄孩子睡覺。

一整天下來,仿佛工作了十幾個小時,

還沒睡夠多少個鐘,又得趕緊起床,

開始新一天的忙碌。

她們不累嗎?當然累!

那孩子的父親呢?

公司忙的時候,忙到很晚回家,

回來洗澡睡覺,家裡基本不用操心;

如果不是很忙,也寧願在公司多加班,

在停車場多打幾盤遊戲,

等家裡忙的差不多了,才想著回去。

當媽媽一人照顧孩子,

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缺位時,

就會出現這種情況:爸爸平常甩手掌柜,

偶爾在某些看不慣的事情上擺出姿態,

指責媽媽的教育方式不對。

通常這種武斷的指責

會給孩子和媽媽都帶來更大傷害。

我有一個同事,每天都很忙,上班下班都是看她風風火火的,據說她每天還要接送孩子上學放學。

有一天,她來到公司之後情緒特別不好,跟我們抱怨說,因為孩子爸爸忙,所以孩子一直都是她輔導功課,有一次考試考砸了,她拿起試卷一看,都是之前練習過好幾遍的題目了,實在不該犯錯,於是她吼了孩子幾句,結果孩子的爸爸聽到,立刻說她:孩子還這麼小,考砸一次兩次怎麼了,鼓勵才最重要,你這麼兇他,那他不是更害怕。

聽到爸爸的話,孩子就直接躲到爸爸身後,好像媽媽真的是什麼怪獸一樣,喊著還是爸爸最好。

看著父子倆彼此安慰的樣子,她真是怒火燃燒。

一直以來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教導孩子學習,所以她清楚這次考砸不是一次小事。如果再不認真對待,下次可能還是錯。孩子爸爸這樣打岔,顯得自己好像後媽一樣,巴不得他跟之前一樣什麼都不管還省心。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認為,父母由於生理特徵的不同,應當有著天然的分工:母親在與孩子的親密性上佔優,而父親則在培養孩子獨立性上佔優。

所以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是至關重要的。

別怪孩子為什麼每次見到你都是一句:爸,我媽呢?應該反省自己是不是在孩子的成長中缺失太多。

你是否知道孩子現在在讀哪本書?

你是否知道孩子的衣褲鞋碼?

你是否知道孩子的作息時間?

你是否知道孩子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

你是否知道孩子最喜歡的玩具?

你是否知道孩子喜歡看的動畫片?

……

如果這些你都不知道的話,就請趕緊去了解;如果實在很忙,那就請不要對妻子的教育方式指手畫腳。

哪怕你對妻子的教育方式有異議,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反駁。父母教育理念的分歧應該私下解決,以爭吵的方式呈現在孩子面前,更容易促使孩子叛逆,難以管教。

在孩子嬰幼兒時期,應以母親的照顧和養育為主;但從孩子上學開始,父親的養育和教導佔比就應當逐漸增大;到中學時期,父親對孩子的教育應該超過母親。

孩子的成長,

不是靠媽媽單槍匹馬就能做好的。

媽媽再厲害,

孩子的勇敢、堅強也需要父親來樹立。

父愛如山,請讓這座山,

成為孩子抬頭就可見的依靠。

相關焦點

  • 男孩沉迷網絡 缺位的父親要如何引導孩子回歸
    ,男孩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所謂&34;,就是指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很少得到父愛或父親很少參與子女教育,甚至孩子沒有得到父愛或父親沒有參與子女教育的狀況。在家庭中,母親給予孩子陰柔的力量,父親給予孩子陽剛的力量。當父親缺位,孩子感受不到父愛時,這股力量沒有注入到孩子精神內,男孩找不到這股牽引力。德國哲學家E·弗羅姆在其《愛的藝術》中說:&34;。
  • 總結:父親缺位對孩子的十類影響
    是父親這樣常年不著家或者在家毫無生氣的嗎?是偶像劇裡的完美男主角嗎?是歷史上的某個英雄人物嗎?這樣的女孩,內心是沒有穩定的伴侶模型可參考的,只有不健全的父親這個家庭成員的影子。自然會影響女孩的擇偶以及婚姻生活。
  • 《衝突背後的衝突》父親缺位:孩子一生無法逾越的俄狄浦斯之巔
    所謂「俄狄浦斯三角」是這個精神概念的精髓,簡而言之便是:在孩子0-3歲的幼兒時期,孩子認為這個世界是只有母親和自己的,孩子會非常依戀母親,當孩子漸漸長大,意識到父親和母親這種親密關係的存在,他也會建立和父親的關係,感覺到父親的威嚴,會排斥父親和母親的親近,打破了原先單一的母子關係,成為複雜的三角關係。
  • 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是孩子一生的隱痛
    平均每天與父親共處兩小時以上的孩子,智商和情商更高視頻中被採訪的父親並不是特例,他只是廣大育兒中父親們的一個縮影,很多爸爸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缺席的。父親在孩子成長中的缺失會對孩子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你錯過了就是錯過了。
  • 孩子未來的高度和深度,80%取決於和父親的關係,和貧富無關
    不怒而威、沉默寡言,是傳統中國父親的寫照。作為家裡的頂梁柱,為了讓家人過上高質量的生活,父親們經常是早出晚歸,忙於工作,和孩子相處時間甚少。對孩子來說,能和父親玩耍的機會都少得可憐。而且現在的很多家庭,正在經歷「喪偶式」婚姻,爸爸的角色嚴重缺失,而在家庭教育中,父親角色的有無,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同的意義。
  • 李玫瑾:父親長期缺位,孩子難管教是次要,長大會缺乏競爭的勇氣
    如果父親長期在孩子的成長中缺位,孩子難管教只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孩子長大後可能會缺乏與他人競爭的勇氣,性格也會有一些缺陷。孩子愛斤斤計較,很容易患得患失童年缺少父愛的孩子,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很容易患得患失。因為孩子經常和母親接觸,女性考慮事情過於全面,過于謹慎,很多女性過於感性化,所以很容易多想,母親容易患得患失。
  • 「父親缺位」有何不良影響?好父親,不會對孩子的教育撒手不管
    在他的世界裡,只有自己是最重要的,他不會主動去為家庭、為孩子付出。如果父親沒有責任心,對家庭、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巨大的災難。①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悲觀如果孩子長期處於「父親缺位」的環境之中成長,且身邊也沒有替代父親形象的成年男人,那麼孩子的性格容易出現大問題。
  • 世界正在懲罰不陪孩子的父親!沒有父親陪伴孩子會怎麼樣?
    但孩子的童年也只有一次,還無法重來。就像兒童發展的關鍵期,錯過了最佳的陪伴時間,再成功的事業也無法彌補。 你知道那些沒有父親陪伴長大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嗎?,對於孩子來說,父親的行為會影響他長大後處理一件事的表現,缺少父親陪伴的男孩子可能會過於膽小、缺乏責任感,女孩子可能會不自信、患得患失。
  • 中國式教育的痛:缺位的父親,焦慮的母親,衍生失控的孩子
    更讓人難受的是,兩個孩子看起來都越來越像爸爸……​其實,以上的情況都屬於父親的缺位。父親缺位有顯性的缺位,就是父親因為一些情況一直不在身邊;還有一種是隱性缺位,父親雖然在身邊,但是並不能幫到什麼。>在中國的眾多家庭當中,大部分是一個缺位的父親,一個焦慮的母親,加上一個失控的孩子。
  • 最慘痛的教育真相:失控的母親,缺位的父親,必將合力毀掉自己的孩子!
    缺位的父親,傷孩子最深仔細分析這兩起悲劇,或許有人會發現,除了母親和孩子之外,還有一個相似點,那就是缺位的父親。父親的缺位一方面會對夫妻關係產生重要的影響,另一方面會使得孩子在成長中缺少了一個男性角色榜樣,缺少和一個成年男性互動的經驗。」電影《空白13年》,就用一個家庭中兩個孩子的成長片斷,展示了缺失父親後孩子的傷與痛。
  • 孩子的成長需要爸爸的陪伴,別讓妻子「喪偶式育兒」,做個好父親
    孩子養得好,父親就會出面把功勞攬在自己身上說著「有其父必有其子」,而孩子一出問題,就只會責罵自己的妻子「你到底是怎麼教孩子的」,絲毫沒有認為自己也有過錯。就是這一類不負責任的父親,將母親推入「喪偶式育兒」的境地當中,更讓自己孩子的成長受到不良的影響。
  • 《童年》:童年從未消失,童年留下的足跡不僅是回憶,還有成長
    童書繪本在孩子成長中看似不起眼,僅僅只是啟蒙階段的小讀物,但故事的內容深入淺出,對孩子而言不僅易於理解,深入地沉浸在作品之中也能得到精神上的力量。很多童書最終都描繪美好,將善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心間,不同風格的童書作品要傳達的寓意不同,也許有的孩子讀過就忘了,但一個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所承載的種子卻有可能在孩子內心生根發芽,並影響長久的人生。
  • 孩子進門的第一句話都是喊媽,父親的缺位對孩子來說影響多大?
    長此以往,就導致了「孩子只找媽」的情況。很多時候,一些父親根本不會發現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有時甚至在某些看不慣的事情上指責孩子和媽媽。不了解前因後果,這種武斷的指責會給孩子和媽媽帶來更大傷害。我有一個同事,每天都很忙,上班下班都是看她風風火火的,據說她每天還要接送孩子上學放學。
  • 缺位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
    讓孩子在愛裡成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這些父親並沒有承擔應盡的責任。或者孩子會「永遠做媽媽的好孩子」而進入那種拒絕成長、依賴性強的狀態,沒辦法探索社會,融入社會。男人一旦有了婚姻和孩子,他童年的焦慮和分離的痛苦會呈現出來,他會有些害怕,擔心妻子有了孩子後,他又要面臨分離。
  • 童年閱讀的缺失,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關心的事情太多太多,而閱讀只是其中並不顯眼的一部分,常常只有當它在我們心目中變得足夠重要的時候,美好的書籍佔據孩子的童年生活的一席之地,才會成為可能。不僅是孩子,大家都應當多讀些書。這一點,似乎沒有多少人會反對。
  • 喪偶式育兒,父親缺席孩子的成長,造成母親陷入雙重困境
    ,她發現等待她的是因生產而堆積的工作、幾乎所有的家務,現在家裡又多了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她還需要給孩子餵奶、換尿布,更不必提漲奶以及生育後手術刀口帶來的疼痛。這些工作太多了,有時候這位新生兒母親的婆婆或者媽媽會來幫助她一起照看孩子,大家注意到了嗎?孩子的父親呢?似乎大家都默認了父親這一形象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的長久性的缺失,大家都已經習以為常了,甚至連一些母親都認為這是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再苦再累都要支撐下去。
  •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親應該做哪些事情?
    隨著現代育兒理念的發展,帶孩子已經不單單是媽媽的事了,越來越多的育兒專家以及過來人都意識到了父樣的作用,尤其是男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爸的作用會是更為重要。那么爸爸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究竟該如何做才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 爸爸缺位,孩子的心理營養出現哪些缺失,「媽媽是超人」一目了然
    在《媽媽是超人》這檔節目中,不止一位媽媽表示孩子的爸爸什麼都不管,把責任推卸給我們。其實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明星和我們普通的爸爸媽媽一樣,也面臨著父母缺位的問題。大多數中國式的家庭教育都是爸爸負責出門上班賺錢,然後媽媽負責打掃衛生,在家帶孩子。很多爸爸早出晚歸,有時候工作忙,甚至一周都看不到孩子一次。
  • 爸爸每天5點半起床為女兒做早餐:給孩子最好的愛是父親的不缺席
    是的,家長的高質量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而父親這一角色,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老師。二、父親不缺席,成長更有力童年只有一次,而被父愛包圍著的童年,便是孩子成長道路上最大的底氣。父親的缺位,母親的錯位,讓小雨無法像一個正常人那樣生活。從小就一直被灌輸"媽媽的世界只有你,你的世界也只能有媽媽",小雨媽媽成功地把小雨身邊朋友都趕走。最後,真的如媽媽所願,小雨的世界裡,只有媽媽一個人。
  • 李玫瑾教授:孩子長期缺少父親的陪伴,長大後會有3種缺陷!
    心理學家弗洛姆說:「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一個男孩長期在父親缺席的環境下成長,在通往世界之路時他會迷失方向,最終導致他走上極端。 美國父教組織的調查數據顯示: 儘管只有20%的未成年孩子生活在單親家庭中,卻有70%的少年犯出自單親家庭。 父親缺席的童年,是孩子永遠的短板,讓他們的人生容易誤入迷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