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閨蜜的女兒今年入園,早上送完孩子,到家五味雜陳,給我留言交流送娃入學的千般感慨,萬般不舍。聽得剛送兒子上小學回來的我心有戚戚。
孩子有分離焦慮,家長又何嘗不是?
經過之前的報到環節,已經熟悉了地形的動動同學歡快地跑進學校去了,留下我獨自在原地悵然。
更不要說孩子第一次跟媽媽分離、進入幼兒園的時候了。
跟閨蜜分享了一本緩解入園焦慮的經典繪本《魔法親親》,藉此機會又把這本圖畫書找出來翻了一遍。這才發現:
三年前我以為這只是一本緩解孩子入園焦慮的繪本,現在讀來,卻發現它也是治癒老母親分離焦慮的一種嘗試。
02
創作背景:
《魔法親親》是專為「分離焦慮」而誕生的。
繪本的作者奧黛麗·潘恩女士的女兒在即將進入幼兒園時,也遇到了巨大的分離焦慮。有一天,當潘恩女士帶著女兒在附近的公園坐小火車時,偶然看到灌木叢中有一對浣熊母子,當時,浣熊媽媽正在舔小浣熊的手,然後把小浣熊的手貼在自己的臉上,好讓它感受到媽媽的氣味。
後來,潘恩女士查詢資料才明白,原來浣熊媽媽在離家尋找食物、或者必須和小浣熊分開時,都會這麼做,目的是希望小浣熊因為有媽媽的氣味相伴而不至於害怕,能夠安心地呆在家裡。
於是,潘恩女士深受啟發,也模仿浣熊媽媽的做法,去解決自己和女兒面臨的分離焦慮問題:
每天上學前,先在女兒的掌心裡親一下,並告訴他:「無論何時,只要你需要媽媽的親親,就把手貼在臉上。」
果然,潘恩女士的女兒因此獲得極大的安定力量。而作者也因此產生出強烈的創作靈感,寫下了這個風靡世界的美好故事,治癒了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分離焦慮。
繪本共賞:
整本書以藍色作為整個基調。一方面,藍色令人沉靜,能夠幫助處在分離焦慮情緒中的孩子(甚至是父母)情緒穩定下來;另一方面,藍色也是夜晚的顏色,而夜晚正是小浣熊活動的主要時間——浣熊是夜行動物。
暖心故事,同時也讀出了科普的味道,你品,你細品。
小浣熊奇奇要上學了,但是他和所有普通的小朋友一樣,哭泣著向媽媽請求:「可以讓我留在家裡嗎?拜託嘛!」
浣熊媽媽很有智慧,她對奇奇的回答,堪稱教科書級別:
她先是強調「上學」的不可逃避性:「有時候,我們都必須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
然後接納並肯定孩子的情緒:「就算那些事剛開始看起來很陌生,又令人害怕。」所以孩子,你產生這樣的情緒很正常呀!
接著,鼓勵孩子去進行嘗試,因為有甜頭在那裡:「可是只要你去上學,就會愛上學校。」
隨後,浣熊媽媽具體描繪了在學校有哪些「甜頭」:「你會交到新朋友,玩新玩具,看新的書,蕩新的鞦韆。」而這幾項,正是奇奇之前向媽媽懇求不上幼兒園時提出的「居家活動」。
媽媽在這裡呼應奇奇的訴求:你想要的,學校裡都有。
不僅如此,媽媽還告訴奇奇一個秘密,「可以讓你晚上在學校,和白天在家裡一樣溫暖又舒服。」(注意:夜行動物的作息時間正式上線!)
於是,在夕陽暖黃色的背景下,媽媽告訴了奇奇一個非常古老的、從媽媽的外婆那裡傳下來的秘密——「魔法親親」。
特寫小浣熊專注的樣子。蝸牛、蜻蜓、樹蛙也在偷聽秘密。對了,旁邊的樹蛙也是夜行動物哦!
「注意看噢!」浣熊媽媽一系列親切而順暢的動作,在奇奇的手掌心親了一下。這個親親溫暖而有力的,直達奇奇的心底和臉頰,真的像有魔法一樣,在奇奇的手上和身旁開花!
此刻的畫面,是「親親」的特寫,全世界似乎都安靜了,只剩下媽媽和奇奇,以及他們之間的「魔法親親」
接著,媽媽把奇奇抱在了懷裡,繼續對奇奇解釋這個「親親」的神奇力量:「從現在開始,你覺得孤單和需要家的關愛是,只要把手貼在臉頰上,心裡想著:『媽媽愛你,媽媽愛你』,這個親親就會跳到你的臉上,讓你覺得溫暖又舒服。」
See?浣熊媽媽從始至終對孩子都不光有語言的安撫,更配合著身體自然的接觸和愛撫,這愛河溫暖的自然流露,能讓孩子更真切、全面地獲得安全感。
(小蜜蜂和小負鼠也來偷聽了,大家都好羨慕奇奇呀!沒錯,小負鼠也是夜行動物。感受到作者的匠心了嗎?)
浣熊媽媽還把奇奇的手指小心地握起來,交代他:「千萬別搞丟哦!」又考慮到奇奇可能會有的擔心和困惑,主動幫他解惑:「別擔心,你張開手洗食物的時候,我保證那個親親會一直黏在你手上。」
背景的視野開闊起來,母子談話快結束了。居中的大樹上滿是紅葉:原來小浣熊的開學時間也是秋天呀!
別著急,再給孩子一點時間,讓他好好的在媽媽營造的魔法世界裡沉醉一會兒吧!
是不是我們年幼的孩子也常常會慢半拍?不妨像浣熊媽媽一樣,給他一點時間體會。
溫馨提示:浣熊媽媽簡直就是一枚親子教育專家,從她身上學到的育兒智慧,別忘了用起來哦!
小浣熊沉浸在自己帶著魔法親親的想像世界裡
晚上到了,上學的時間也越來越近。媽媽說的話,奇奇竟然想了這麼久啊!
突然,他轉過身對媽媽笑了:「把你的手給我。」
奇奇要做什麼呢?
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這句話眼熟不?有沒有想起點什麼?莫非是在以前小學課本上魯迅先生的《少年閏土》裡見過?)
在如此深邃而溫暖的背景下,有一個可愛的孩子,捧起媽媽的大手,學著媽媽的樣子,認真而深情地,在媽媽的手心裡印下了一個吻:
「現在,你也有『魔法親親』了。」
奇奇也送給了媽媽一個「魔法親親」!
父母子女之間的愛,從來都不是單向的:
你在愛著孩子的時候 ,他也在心底深深的愛著你,並且學著用你愛他的方式,表達著這份愛。
老母親瞬間感覺被治癒了!
然後,奇奇放心地朝學校跑去,蹦蹦跳跳的,十分歡快。
是不是孩子也對老母親放心了一點呢?
智慧的貓頭鷹老師在樹上宣布新的學年開始;浣熊媽媽把手上的魔法親親貼在臉上,望著奇奇遠去的背影,滿臉都是老母親的慈祥和寵溺。
像不像站在學校門口,目送孩子入校的我們?
龍應臺女士的《目送》,此處可以有!
最後一幅圖,小浣熊安靜而認真地開始了自己的學習生涯。他可以做得很好,遠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脆弱。
老母親也可以放心一點了吧!
(浣熊媽媽是怎麼看到孩子們認真上課的樣子的呢?大概也像我們一樣,是悄悄地在盯著監控吧,哈哈!)
作者在最後不忘提醒大家:魔法親親的實質,不是別的,就是「我愛你」呀!
孩子的思維特徵具有強烈的「直觀性」,而這個「魔法親親」,就是母愛的具體化身,是孩子看得見、摸得著、能夠隨身攜帶的美好情感!
無怪乎有了這個「親親」,從未離開過媽媽的小浣熊就能夠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勇敢地去迎接未知的挑戰,並且給予媽媽愛的回饋!
因為這個「我愛你」,就是孩子最溫暖和最踏實的後盾。
不論遠近,無問東西。
03
最後,為了防止大家傷感,附帶著分享一本我在上次推文中提到過的繪本《遲到的理由》。
推薦這本繪本,是因為它十分有趣,讀一讀可以緩解分離期的小感傷。
更主要的,是因為它從動動報到那天至今,始終全天候縈繞在我的腦海,久久無法散去!
我在《 》中講過我帶孩子報到時的遲到經歷。這次經歷讓我真切體會到,這本繪本簡直太真實、太經典、太應景!
小豬的切身經歷和心理活動,別說孩子了,身為老母親的我都感同身受!
同時也可以提醒剛剛入學、時間觀念還沒有很好地建立起來的孩子、尤其是新晉的小學生:不要遲到!
就算真的遲到了,也要誠實!
所以,此刻不分享給大家簡直覺得對不起這本書,也對不起大家!
篇幅原因,這次就不展開來賞析這本繪本了。我把《遲到的理由》電子版放進了資源庫裡,感興趣的親們在留言裡獲取領取方法哦!
寫在最後:
蘇珊·佩羅在《故事知道怎麼辦》裡詳細地闡述了如何用講故事的方法解決孩子教養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同時被故事浸潤和治癒的,除了孩子,也許還有我們這些日益堅硬和無趣的成年人。
那就不妨和孩子一起,在繪本中汲取源源不斷的人生智慧和生活樂趣,陪伴孩子開啟一段又一段充滿未知和挑戰的人生新階段吧!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