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的父母更易「過度保護」,學會做「過濾器」才能培養優秀娃

2020-12-22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有些父母,提著的那顆心怎麼也放不下來。

擔心孩子自己吃飯吃不飽,總想餵兩口;擔心在外面玩兒的孩子會冷,追著給孩子穿衣服;擔心孩子收拾的書包落東西,每天都要幫孩子檢查一下;擔心已經獨立入睡的孩子半夜蹬被子凍感冒,於是抱著被子和孩子一起睡;擔心孩子過馬路看不好紅綠燈、擔心孩子坐過站……於是孩子上了初中依然接送,上了大學依然陪讀。你們可知道,這些對孩子有「過度保護」的家長,有相當一部分人是源於他自身的「自卑感」。

因為自己做得不好,所以也擔心孩子做不好,於是樁樁件件都幫孩子代勞。

然後,他便把這種「自卑感」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給了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確實離不開父母,離開父母的他是沒有能力的,什麼都做不好的。

若你養出一個有如此認知的孩子,你的心會痛嗎?

這個孩子的未來,將會如何?你有想過嗎?

(一)權威者和自卑者都容易陷入「過度保護」的怪圈

「為了孩子好」這個藉口之下,隱藏的是父母更加關注自己的心,而不是致力於培養孩子的愛。

以前的父母忙於生計,沒有功夫和精力對孩子過度保護,甚至適當保護都做不到,很多孩子都是被放養長大的。

可是,我想說,若是「過度保護」與「放養」中二選一,後者更利於孩子成長。

容易陷入「過度保護」的人,分為兩大類:

(1)權威者

這些父母認為孩子是弱小的、無助的、沒有能力的,只有成人才具有權威和能力去保護孩子們。

父母佔有優勢的支配者地位,而孩子必須順從父母。

只有在父母的保護之下, 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長,不受傷害不走彎路。

(2)自卑者

這些父母對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不自信,遇到問題不知如何面對和解決。因此,他們對弱小的孩子更沒有信心,他們無法相信孩子們有面對困難的能力。

所以,他們看待孩子的目光是懷疑的、擔憂的、不信任的。

這兩種類型的家長,有一個共同點:

他們都沒有看到孩子的力量,沒有尊重孩子「學習克服困難的權利」,更沒有幫助孩子成為一個獨立自信的人。

沒有哪一個父母能陪伴孩子一生,孩子早晚要面對社會一個人前行。若是你沒有在他獨自前行之前,教給孩子獨立,便是你的失職。

所以,內觀自己,看一看自己對孩子過度保護的背後,到底是權威者還是自卑者,然後試著讓自己從這個角色中走出來。

(二)何為「過度保護」?

有的家長在過度保護孩子而不自知。他們認為自己對孩子很放手了,實際上在外人看來卻寵得不亦樂乎。

那麼,如何判定自己對孩子是否「過度保護」了呢?

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清這個界限和判別方法:孩子穿衣服。

(1)孩子想自己穿衣服

當孩子想自己穿衣服,也有能力自己穿上衣服(無論需要多久、無論是否會穿反)的情況下,如果媽媽擔心他穿不對、不會穿、耗時長,非要幫孩子穿,便是過度保護

當孩子想自己穿衣服,卻沒有能力穿的時候,媽媽需要適當幫助,或者將衣服換成孩子容易學會穿的款式,以便幫助孩子做成這件事。這麼做的目的是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得到成長,而不是其他什麼原因。

如果孩子想自己穿衣服卻沒有能力穿的時候,父母不管不問,讓孩子沉浸在做不成的挫敗感當中時,那就是過度忽視了。

(2)孩子不想自己穿衣服

當孩子沒有能力穿衣服,也不想嘗試穿衣服的時候,父母可以幫助他,這樣就避免了孩子沮喪。但是同時,父母依然要引導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從小處開始慢慢嘗試自己穿。比如內衣、襪子。

當孩子有能力自己穿衣卻不想自己穿的時候,父母若是每天都幫穿,便是過度保護。孩子需要獨立,無論他願不願意,該他獨立完成的事情就需要獨立完成。

(3)孩子偶爾撒個嬌,想讓我們幫穿的時候。

孩子每天都自己穿衣服,但是偶爾有那麼一兩天,賴在床上不起來,想讓父母給穿衣服。這個時候,我是會給孩子穿的。

因為我也偶爾和老公撒嬌,讓他幫我端杯熱水、做頓飯、剝些核桃餵我吃之類的。如果我老公給我一句:「你有能力自己做,不要依賴我。」我想,我一定會拍他一頓的!

所以,當孩子偶爾撒嬌的時候,我們要滿足孩子此刻對愛的需要。

朋友們,這樣一說,你們學會分辨了嗎?

不妨再多舉幾個例子:

當一個媽媽對兒子說:「你若是7:40之前吃不完早飯,就遲到了(步行到學校需要十幾分鐘)。你這麼磨蹭,媽媽是不會開車送你的。」然後,兒子依然不緊不慢地吃,最後媽媽開車送的。——這就是過度保護。

當同齡的孩子大多都能獨立完成的事(比如獨自上學),孩子提出來想自己做,父母若是因為自身的原因(焦慮、擔心)對孩子放不開手,還要執意幫忙,這也是過度保護。

孩子明明可以自己完成,卻經常請求(或撒嬌、或哭鬧、或威脅)父母代勞,如果父母不去拒絕,也是過度保護。

(三)父母過度保護之下,孩子的四種解讀和應對方式

無論父母是權威者還是自卑者,只要對孩子形成了過度保護,便會影響孩子的成長。而不同的孩子,對父母的這種行為,解讀方式是不同的。

(1)索要關注

這些孩子將父母對自己的過度保護理解為「關注」。孩子認為你這樣保護我,才是關注我,才是愛我,才是我價值感所在。所以,你要持續這樣關注我,我才能感覺的持續的愛與價值感。

這樣的孩子,會對父母的「過度保護」形成依賴。

(2)反抗

這些孩子認為父母對自己的過度保護行為是對自己的控制。當他長大積累到足夠的力量,他便開始反抗。越讓我多穿一件,我就越不穿;越讓先寫英語作業,我就偏先看電視。

這樣的孩子,認為只有反抗父母的過度保護行為,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感。

(3)報復

這些孩子會學著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去對待父母。

你們不想讓我看電視,總是讓我去寫作業、看書,那麼你們也不要看電視、玩手機;

我去哪裡你們都非要跟著我,那麼我就哪裡都不去了。即使你們要我去的地方,我也不去了。

(4)自暴自棄

這些孩子在父母的長期過度保護之下,認為自己毫無能力,離開父母什麼都做不了,內心沒有任何力量,很自卑。

這樣的孩子,對父母是非常依賴的,而且是那種無助的、沮喪的依賴。當父母沒有能力保護他們的時候,面對生活的艱難困苦,他們只會無助的憤怒和暴躁。

以上哪一種,是我們希望看到的結果?

若沒有,再次建議大家內觀自己,早日從「過度保護」中走出來。

(四)相信孩子有能力,就那麼難嗎?

小姑子要考消防工程師,公公婆婆和老公知道以後,三個人口風完全一致:「你肯定考不上!考了也白白浪費時間!別折騰了,你考不下來。」

我聽了以後,非常震驚。因為從小到大,我要做什麼事情,我父母從未對我說過如此直白的否定之詞,都是鼓勵我去做,成功了為我高興,失敗了就安慰我。

可是我小姑子仿佛見怪不怪了。她就像沒聽到一樣,按照自己的節奏複習,上課,刷題。認真學了幾個月,考完試,一科都沒過。

然後,我公婆和老公說:「你看,果然沒過吧!都說別考了,還非得考,多此一舉。」

我不知道我小姑子心裡是怎樣的,反正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

即使小姑子學習能力不強,鼓勵鼓勵又能如何?那麼為難嗎?

反正支持與否,她都要考,都要學,都要付出這些時間。

也許,小姑子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家庭環境。也許,她從小到大都在這樣的否定中走過來的,所以才會見怪不怪。成功了,大家一起驚喜;失敗了,獨自躲起來療傷。

當我考出駕照,我就開車上路了;當我小姑子考出駕照,我婆婆說,她不行,她不敢開,她開不好……

所以,我連高速都跑過了,她依然只局限在家門口的範圍內。

不是孩子沒有能力,而是孩子在父母一次又一次的過度保護和否定之下,越來越認為自己如父母所說:我真的沒有能力,我什麼都做不好。

承認孩子有能力,就那麼難嗎?

即便我們相信了孩子,孩子最終依然失敗了,又如何?

誰還沒有失敗過?

可是,萬一成功了呢?

那就是孩子建立自信的一次機會。

孩子會在每一次嘗試和成功當中,看到自己的能力,增強自己的信心。

一個自信的孩子,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無論走到哪裡,都是眼裡有光,內心有力量的人。他們相信自己,他們無懼困難,更無懼失敗。

所以,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生活的點滴當中,學會給孩子足夠的信任,讓他從不斷地嘗試、成功與失敗當中,逐漸看到自己的能力,不斷成長。

(五)我們要學會做好「過濾器」

不是孩子要嘗試的每一件事都完全放手讓孩子去做;也不是同齡的孩子都會做的某一件事,也強迫孩子獨立完成。孩子不同,同一件事對不同的孩子,難度也不同。

有的事情的難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孩子的能力,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給孩子合適的引導。

所以,我們要做好「過濾器」,過濾出孩子可以面對、應付的情況,然後有意識地退到孩子的身後,讓孩子自己去經歷和成長。

同時,我們也要過濾出孩子無法獨立完成的事情,站在孩子身邊,隨時準備著給孩子提供必要的引導和支持。

要記住:我們的目的是培養出獨立自信的孩子。

所有利於這個目標達成的行為,都可以放心去做,所有不利於這個目標達成的做法,都要斟酌而行。

從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我們就要開始這樣的旅程。

當孩子自己能抓到某個東西的時候,我們不要幫他們拿得更近;當孩子沒有力量站起來的時候,我們需要多扶一扶,抱一抱;當孩子剛剛學會走路的時候,我們站在身邊,隨時準備護著,但是不再伸手扶著……

從小事到大事,皆是同樣的道理。

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學會將生活中的困難、挑戰和問題解決後的滿足感、成就感,都交還給孩子。(而不要試圖證明我們比孩子強大多少)

最後,舉一個我兒子佩戴角膜塑形鏡的例子。

最開始,我給他戴角膜塑形鏡的時候,他總是害怕閉眼,我總是戴不進去。每次需要戴一個多小時,腰累到酸痛。後來,老公看不下去,接手這件事,兒子在他的指導下,學會了自己佩戴,而且用時越來越短。昨天,不到五分鐘,兩個鏡片都成功戴好。

我對兒子說:「淏仔!你太棒了,真有毅力!第一天學著自己戴的時候戴了那麼久,也不急不燥,直到學會為止。媽媽特別佩服你,你把對媽媽來說這麼難的一件事,成功的做成了。」

兒子聽完,非常自豪。

當兒子把這件事分享給老公的時候,老公說的是:「你看,還是爸爸的方法好吧?一下就把你教會了。」

兒子聽了,那股自豪感瞬間消減大半。

當然,站在我老公的角度,他說的話沒有任何問題,事實確實如此。

老公比我有方法,沒有死板地按照醫生的方法教淏仔自己佩戴,而是找了一個更適合淏仔的手法,教會了他。這一點,老公確實很牛,比我思維靈活得多。

但是,單純從鼓勵孩子內心有力量這個角度來說,讓孩子看到自己在這件事中的努力和進步,才更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而不是彰顯父母的強大。

你們覺得呢?

——END——

作者:皓月長歌正面管教,家庭教育講師。家有兩隻神獸,挑戰不斷,成長不息。所寫文字皆出自個人學習實踐,或有局限性,請大家建設性參考。如果你喜歡,歡迎關注我,讓我們一起擁有更好的親子關係,成為更好的自己。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不妥,請及時聯繫,侵立刪,感謝。

相關焦點

  • 「懶父母」才能培養出「優秀娃」,但問題是,怎麼「懶」才是關鍵
    導讀:「懶父母」才能培養出「優秀娃」,但問題是,怎麼「懶」才是關鍵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懶父母」才能培養出「優秀娃」,但問題是,怎麼「懶」才是關鍵!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在以下幾個方面「敗家」的媽媽,更易培養出優秀娃,別捨不得花錢
    ,婆婆就立馬阻止:「你自己隨手就能做的事情,讓這麼小的孩子做什麼,真是懶死了。」專家:媽媽這幾個方面越「敗家」,更易養出優秀娃B、增強自信孩子之間不可避免的會有比較心理,自己身上穿著打有補丁的衣服,看著別人穿著乾淨漂亮的服飾,心中難免會有落差感,一旦排解不及時,易形成自卑的負面情緒。
  • 父母對孩子過度的擔心,只會阻礙孩子前行,要學會做淡定的父母
    在孩子受傷的時候,父母的反應也會特別強烈,父母對孩子過度擔憂,對孩子保護過度,只會影響孩子的抗挫能力,從而影響孩子的逆商,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也會比較薄弱。多給予孩子正面積極的暗示父母的負面暗示,只會影響孩子的認知,父母越擔心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孩子越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過度擔心,只會阻礙孩子前行,讓孩子成為一個膽小怕事,自卑的人,長大以後將難有大作為。父母要多給予孩子正面積極的暗示,學會做淡定的父母,在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都要懂得淡定。
  • 這3種勤快媽媽,累死也教不出優秀娃,但懶媽媽卻能教出優秀娃
    很多媽媽在養育孩子的時候,都習慣性地太勤快,她們覺得只有自己夠勤快,才能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認為孩子在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下成長,才會變得優秀。勤快的媽媽都認為只要夠勤快,就能養育優秀娃,在她們看來,懶媽媽教出來的孩子,一定是特別懶惰的,這樣的孩子將難以成才。
  • 如何放手培養孩子獨立的性格?不要做過度保護的父母
    那麼,你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一個過度保護孩子的父母呢?過度保護潛在的後果是什麼?而且,最重要的是,你要怎樣才能從現在開始就停止你無意間對孩子造成的「窒息」? 過度保護的父母往往致力於庇護他們的孩子免受身體上、精神上或情感上的痛苦。因為想確保孩子將來的成功,所以他們可能會選擇為孩子掃清一切障礙,減輕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對孩子的影響。
  • 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讓孩子產生依賴性,這樣做才能「破後而立」
    2、以自我為中心一個被父母過分保護照顧的孩子,他們不僅會產生依賴思想,還會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俗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當他習慣了父母的過分保護後,父母再稍有一點怠慢,他們就會不滿,他們根本體會不到父母的艱辛,凡事都是以自我為中心。
  • 過度節儉的家長,培養的孩子大多不會優秀,原因很現實
    很難有大的格局父母過度節約的思想把孩子禁錮住了,導致他們的眼中只能看到當下的利益,無法從宏觀的角度審視問題。這樣的孩子以後難成大事,一般會成為像父母一樣的人。性格更自卑從小就受到過度節約的教育,這使孩子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他們性格中易產生自卑的因素,對其日後發展很不利。節約本身是沒錯,可部分家長們在教育時有些用力過猛了,所以會起到相反的教育效果。
  • 避免孩子過度自卑,父母選擇這三種辦法,分分鐘讓孩子自信
    >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父母過多的保護自己的孩子,有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必須要被嬌生慣養出來,這樣的話才能夠保證孩子的童年是美滿的。可越是這麼過度的保護孩子,那麼孩子就越是得不到歷練,再出現一定的困難時,他們就會由衷的感覺到退縮,以至於自卑的心態就逐漸的產生了。所以有的時候保護孩子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它很有可能就是一件壞事。所以說每一個孩子自卑都是有著其中的原因存在的,可能很多父母都表示好奇,該以怎樣的方法可能使得孩子變得不再自卑呢?
  • 這4種媽媽更能教出優秀娃
    這4種媽媽更能教出優秀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是否出色,與母親性格有很大關係!這4種媽媽更能教出優秀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我的女友和她的家人都是知識分子。
  • 父母淡定孩子才能遇事不慌,過度擔心會影響孩子自我判斷
    家長不淡定,孩子表現會更差,從容面對育兒中出現問題的重要性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往往是他們一輩子的榜樣,不管家長做得正確還是錯誤,孩子可能都會有樣學樣地繼承父母的想法和做法,尤其是對於年紀小的孩子來說,他們分不清是非對錯,在無意識中就把父母的很多行為都學過來。
  • 過度保護、過度教育!
    這本書關注當代社會進程中的一場教育危機——過度保護導致衰弱,在三大扭曲的認知指導下,我們為孩子所做的一切可能都與美好的願景背道而馳——現在開始正視這一切,還來得及。 過度保護,導致問題人格美國大學生被過度保護和寵溺的問題,已經引起美國學者的重視。
  • 過度保護孩子危害極大:爸爸媽媽,該放手時就要放手
    無時無刻不在給孩子充當一個保護傘的角色,但是溫室裡的孩子真的好嗎?過度保護孩子危害你都了解嗎?過度被保護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極差,當進入寄宿學校或者社會生活時,會被別人嘲笑是一個巨嬰,於是開始焦慮,開始懷疑自己什麼都不會。在充滿了挫敗感的心理下,孩子就像熱鍋上的螞蟻,缺乏安全感,嚴重自卑。
  • 用對方式都能養出優秀娃
    其實都好,用對方式都能養出優秀娃,只要父母能正確的理解並使用。1)錯誤的窮養會讓孩子自卑試想一下如果孩子無論管父母要什麼都被拒絕,並且每天都聽父母說自家如何如何沒錢,這對一個孩子心靈是多麼大的傷害呀。一次兩次孩子還不能感覺到什麼,但要是次數多了孩子就會出現自卑心理,尤其是在小夥伴都有,只有自己沒有的時候,就會更加自卑,打心底裡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 對孩子過度保護,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父母學會放手孩子才會成長
    這就是媽媽對孩子的保護欲,其實每個父母多多少少都對孩子產生了保護欲,只是有些更強烈,有些並不是十分明顯。其實這是一種過度保護,那麼過度保護的危害有哪些呢?哈佛大學的教授也說過,做家務會帶來一種「能做、會做」的感覺,這種感覺讓人覺得自己是勤勞的人,而不是廢物。過度的保護會變成控制欲,父母會不由自主的控制孩子的行為。當孩子做家務的時候,會得到一種滿足感,認為這件事情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不會感到無助與難過,再者以後生活都需要這些基本技能,自己才會感到一無是處。
  • 家長毆打搶自家孩子玩具小孩被拘:父母最大的罪惡是過度保護孩子
    父母對於子女的保護太過度,就會讓孩子產生反作用,也就是逆反心。 父母本以為,監控孩子,是想保護孩子,讓孩子免受到傷害,殊不知,這種過度的保護,帶來的效果是背道而馳的,反而成了傷害。 最後,成為了毀掉孩子的罪魁禍首。 這種過分的保護,終將是害不是愛。
  • 只有找到自卑的來源,才能掌握克服自卑的方法
    ② 跌落的夢很少有人沒做過跌落一類的夢。這很值得注意。它所體現的是更趨於自我保護的心態,比起努力克服困難來,更加害怕失敗。就像我們常教小孩子:「不要爬那麼高!」、「離火遠一點!」這是一種警告和預防,這些警告務求讓人遠離危險,但也可能讓人變成懦夫。③ 考試的夢年紀很大的人也會做考試的夢,甚至有人會夢到多年前早就成功通關的科目。
  • 過度保護的父母:如何放手養育獨立的孩子
    過度保護父母意味著好,但是追求完美往往弊大於利。那麼,如何確定自己是否是保護過度的父母?潛在的後果是什麼?而且,最重要的是,您現在如何才能阻止無意的窒息呢?這是您需要知道的。什麼是過度保護父母?過度保護的父母試圖讓孩子免受身體,精神或情感上的痛苦。
  • 勤快家長拖累孩子成長,這三招教會「懶」父母,培養孩子獨立人格
    但很多家長在孩子的成長之路上,見不得孩子受半點委屈,將孩子保護在溫室之中,孩子的一句哭聲能夠換來慈谿太后般的待遇,無疑是剝奪了孩子試錯的機會,最終成為一個什麼事都不會做的&34;。因此,勤快父母培養不出優秀娃,孩子太懶很大一方面是父母的過於勤快所導致的,這就影響了孩子的正常成長。
  • 家長越過度保護孩子,對孩子的傷害越大,學會3點教孩子直面危險
    對孩子來說,家長的過度安全保護,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家長過度保護,到底好不好?小範閨蜜搬新家,邀請小範去做客。小範和老公,帶著2歲的女兒一起去了閨蜜新家。到了晚上吃飯的時候,大家一起在飯桌上吃飯。女兒吃完,自己在茶几旁邊玩。
  • 家長過度節儉並非好事,容易給娃帶來負面影響,不優秀也是必然
    家長過度節儉給娃帶來哪些負面影響1.容易給孩子帶來自卑心理很多家長為了能讓孩子從小養成節儉的習慣,經常會把家裡營造出很窮的氛圍,其實這樣的教育不僅給孩子起不到教育意義,反而會讓孩子的內心產生一定的自卑心理,讓他們覺得自己家庭比不上人家,甚至對於優秀的人和事兒也從不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