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名師棲霞市實驗中學費禎紅:與學生共情 做潤物細無聲的教育

2020-12-11 鳳凰網青島

山東有各類學校3.77萬所,各類在校生1989萬人,教職工150萬人,其中不乏有許多優秀的教師、校長,還有培養出許多國之棟梁的名校,為了宣傳典型、表彰先進,山東省教育廳聯合鳳凰網共同發起「齊魯名師·名校·名校長高端訪談」系列活動。通過名校巡禮、名師訪談、對話名校長系列主題活動,從濟南啟動,16個地市巡禮,充分展現各地市各高校的發展歷程,分享教書育人的經驗成果,發掘辦學治校的先進理念,積極打造齊魯名師、名校、名校長這三名工程、三名品牌、三名亮點。

待16個地市訪談結束後,將「圍繞總結示範新成果,服務山東教育新發展」,做好活動成果的提煉總結,好的經驗做法在全省進行推廣,把「一枝獨秀」變成「滿園春色」,讓高端訪談活動成為響噹噹的教育宣傳品牌。

作者| 於瑩

編輯| 刁博雅

攝影| 王金奎、景浩恆

「從未想過有幸成為一名教師,一旦站上講臺便想要成為自己在學生時代渴望遇到的那種老師。而做了老師後,又想著班主任是教學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於是便改行成了一名數學老師。」機緣巧合下,費禎紅從懵懂的大學畢業生成為了一名教師,更是在近三十年的教學生涯中,完成了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蛻變。

回望從業26年來的教學經歷,對費禎紅而言,其收穫的不單單是教學水平的提升,更多的是來自於學生的啟迪和對教育的思考。

本期齊魯名師,帶你走近這位靜心教書、潛心育人,讓數學變成故事的「教書匠」。

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大學畢業的費禎紅被分配到電視大學做計算機老師,彼時的她僅憑著學生時代對老師的印象開始摸索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老師。「起初是在大中專任教,和學生們又幾乎都是同齡人,所以彼此之間幾乎沒有距離感,關係自然就親近些,教學工作也相對好開展。」

2002年,本可以繼續任教計算機老師的費禎紅毅然決定改行。「對我來說,班主任是教育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為班主任才算得上一名完整的教師。」

在棲霞市實驗中學,計算機老師是沒有機會成為班主任的。為此,費禎紅向學校提出了想要轉做數學老師的想法,並利用整個假期將初中四年的所有教材學習了一遍,為新學期的教師文化課考試做足了準備。

也正是這場考試讓費禎紅認識到自己在知識儲備上的欠缺,於是,她每天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外,便去聽其他老師的課,晚上則不停地刷題。「既然選擇了,那就要做好。」四年的沉澱積累,使費禎紅的教學能力得到了提升,更是讓她多了一份底氣。

當回想起多年來在教學方面的最大轉變時,費禎紅這樣說道:「最明顯的變化是在教學方法上面,從最初的『教教材』變為現在『用教材教』。」備課時,不再像從前那樣按部就班地以教材的編寫順序來安排授課內容,而是將自己對整堂課的設計和想法融入到新課的教學過程當中,並根據知識點的難易與學生的接受程度對授課形式進行適當地優化調整。

在多數人眼裡,數學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而費禎紅卻總能化繁為簡,使它變得生動活潑。在講授平面直角坐標系這一知識點時,費禎紅會以「笛卡爾因牆角的蜘蛛網而得到啟發」為引子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生活中,學生時常會用類似於『數學老師』『語文老師』『思政老師』這樣的詞彙來稱呼你,從中能深切感受到學生是通過老師去認識學科繼而喜歡上這門課的。所以說教師傳達給學生的東西很可能會成為他們對學科最初的印象,因此對教學內容的再設計在教學過程中所佔據的地位至關重要。」費禎紅常說,如果你希望數學是智慧的,你便傳達出智慧;如果你希望它是優美的,你便將數學優美地呈現出來。

「同一節課給不同的班級上,知識點是一樣的,但課堂設計的內容卻是完全不同」;「費老師的課學不來」,這是費禎紅的同事對她的評價。一堂函數課便驗證了這一點,因為是下午第一節課所以學生們普遍昏昏欲睡,於是費禎紅便這樣導課:「hello, everyone. This class I』ll give you an English Lesson. Please look at the blackboard, listen to me 『sin cos tan』.」通過一小段簡短的英語引出了即將學習的「函數」,當看到一雙雙閃著光芒的眼睛時,她便清楚地知道效果達到了。最後,這堂課也如費禎紅預想的一樣順利高效地進行了下來。

教學的巧妙之處也正在於此,就如此前費禎紅在煙臺市送課下鄉活動以及西藏、新疆支教時的感受一樣,因為學情不同,課程的設計梯度就自然不盡相同,這時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差距去重新設計課程,實現課程的再造。

成為自己上學時想遇到的老師

學生的管理和教育不僅局限於課堂傳授知識,更在於與孩子之間情感的拉近。「希望成為那種自己上學時想要遇到的老師。」初為人師的費禎紅,從學著做教師開始。如今26年過去了,當年那位懵懂的青年教師早已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有了全新的認識,「我與孩子的心靈是等高的,不因為我是師長而與學生產生距離感」;「有時候不能與學生共情,但起碼學會傾聽」;「我崇尚的教育方式是潤物細無聲的」。

而這近三十年的教學經歷讓費禎紅不僅獲得了教學水平的提高,更是收穫了來自於學生的啟迪與感動。

「擔任班主任後,就不能只關注學生學習情況的表面,更要關注他們的心理世界。」而想要真正做到與每位學生溝通其實很難,經過思考費禎紅最終決定通過給學生寫小紙條的方式與學生搭建溝通的橋梁,「有時文字的力量更能打動人」。

其實,真正讓費禎紅堅持這一想法的是緣於一位家長的反饋,費禎紅回憶道:「一位畢業生的家長在收拾孩子書包時,看到了我給孩子寫的小紙條,得知像這樣的紙條孩子手裡還有很多後,家長很受感動。」也正因家長的這一席話,讓費禎紅認為這一方式是有效的,並下定決心堅持下去。後來,「紙條」慢慢變成了「信」,受眾面也從「學生」逐漸擴大到「學生」和「家長」,在給家長的一封信裡,費禎紅用「戰友」來稱呼家長們。

「在我的班級裡有個不成文的習慣,畢業時學生們會將自己寫的信梳理成一個本子並作為畢業禮物送給我,每次都很捨不得看,一定要等到晚上十一二點,家裡人都睡了以後再慢慢地看,那一刻真的是淚流滿面。」說到這兒,費禎紅的眼眶溼潤了,對她來說,最幸福的事情莫過於老了以後,坐在搖椅上,曬著太陽,看著一封封飽含她與學生們珍貴回憶的書信。「學生給予我的遠遠超過我給予他們的」。這或許也正是她為人師長後最大的幸福感吧。

「計算機」「數學」「老師」三個名詞成為串聯起費禎紅二十六年教育生涯的三個關鍵要素。從初為人師到獨具教學風格的「老教師」,費禎紅用心追逐自己的教學理想,用真誠打開學生的心房。回望她已走過的二十六年,有迷惘、有艱辛、亦有成長;放眼前路,她真誠、堅定更充滿期待,因為她與學生們的故事仍將繼續......

相關焦點

  • 袁今夏到李尖尖,強大共情能力,潤物細無聲的演技(譚松韻)
    #以家人之名#這年頭所謂的炸裂式表演說的很容易,對比譚松韻以前的作品裡早就證明了她完成度相當高,共情能力強大譚松韻的哭戲、她的笑容都很共情的那種,真的就算我心情不好,只要看著她的笑容我都會跟著咧嘴笑,真的是很治癒系的笑容呀,於陸大人、子秋、跟凌霄而言都是,照亮他們生活陰暗面的光,於觀眾而言更是。晶晶演技就是好!
  • 潤物細無聲的上一句 「潤物細無聲」上一句是什麼
    詩中有一句詩為「潤物細無聲」,那麼大家知道這句詩的上一句是什麼嗎?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隨著春風在夜裡悄悄落下,無聲的滋潤著春天萬物。  雨夜中的田間小徑黑茫茫一片,唯有江邊漁船上的燈火獨自閃爍,顯得格外明亮。  天剛亮時看著那雨水潤溼的花叢,嬌美紅豔,整個錦官城變成了繁花盛開的世界。  賞析  《春夜喜雨》這首詩描寫了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
  • 潤物細無聲
    潤物細無聲 潤物細無聲是我閱讀某炮兵學院丁寶泉教授撰寫的教員在教學活動中,每一個教學環節都包含著對學員進行思想教育的內容,都可以把德育寓於智育之中。 其次,教員與學員接觸的時間最多,教員的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影響著學員。教員在學員的態度定勢中,一般來說都是積極的,學員對教員是尊敬的,樂於接受教員的幫助和教誨。因此,教員能起到學員心靈創造者、靈魂工程師的作用。
  • 萊蕪實驗小學韓立菊名師工作室入選山東省首批齊魯名師領航工作室
    日前,萊蕪實驗小學傳來喜訊,該校韓立菊名師工作室被遴選為山東省首批齊魯名師領航工作室,同時也是濟南市小學階段的唯一一個。、趙清華、李欣、劉璐、李曉明、周瑜、陳延會,以及鋼城區實驗學校的王曉雲和高新區春暉小學朱琳老師。
  • 「每日一習話」潤物細無聲
    2014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師範大學看望教師學生,在同師生代表座談時指出,廣大教師要用好課堂講壇,用好校園陣地,用自己的行動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自己的學識、閱歷、經驗點燃學生對真善美的嚮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潤物細無聲地浸潤學生們的心田、轉化為日常行為,增強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
  • 家庭教育就是無痕的教育,潤物細無聲的教育
    家庭教育就是無痕的教育,潤物細無聲的教育: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從日常生活小事做起。
  • 教育的最高境界「潤物細無聲」,一流家長做得最好,三流家長最差
    《親愛的小課桌》中,教育專家張敏說: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潤物細無聲。對於「潤物細無聲」的概念剛開始並不是十分的理解,直到這兩天看了北京史家小學終身名譽校長卓立的《歡迎來到一年級》才有了更深刻的感受。所謂的潤物細無聲,更多的是在父母的教育方式上,所以教育看似主體是孩子,但是更多的主動權在父母手上,孩子是否優秀,起跑線在父母手中。因為孩子沒有三教九流之分,但是父母卻有一流、二流和三流之分。
  • 好的教育,都是「潤物細無聲」
    我怒氣衝衝地走到教室裡,想把他喊出來,狠狠地對他進行批評教育,然而看到了他的樣子,突然,我停下來了。他一個人窩在座位上,眼皮耷拉著,好像有些懊悔,又好像有些不滿。我的班主任經驗告訴我,我必須先冷靜下來,如果我帶著情緒對他劈頭蓋臉的一通批評,也許他能接受、能理解、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也可能是表面認錯,實際上不以為然,甚至當面頂撞老師。這樣不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使矛盾激化。
  • 勞動教育應是「潤物細無聲」
    當前國內的大多數校園中,勞動教育可能長期處於一個「缺課」的狀態。隨著勞動教育缺失的「後遺症」逐漸顯現,越來越多年輕人出現了「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能躺著絕不坐著」的「勞動恐懼症」。各方也因此重新認識到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從中小學到高校,都紛紛通過開設勞動教育課等方式,讓「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觀念植根學生心間。
  • 愛,潤物細無聲
    原標題:愛,潤物細無聲西安高新逸翠園學校七年級(1)班 薛戈菲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道最美麗的風景,儘管時光易逝,歲月滄桑,卻美麗依舊。在我的記憶裡,奶奶的愛就是最美的風景,這種愛沒有轟轟烈烈的事件,有的是瑣碎的關心,精細的呵護,輕輕的嘮叨和無限的寬容。一瞬間,記憶的匣子慢慢打開,美麗的風景綻放開來。
  • 家庭教育——潤物細無聲
    我總是會說,父母的陪伴和榜樣很重要,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實就來自父母和家庭,因此家庭教育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但畢竟不是所有的家長都受過高等教育,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文中提到當今中國的學歷,只要3%的人接受過本科教育。我們作為父母,最重要也最簡單的一點就是,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地實踐。這就是我常和朋友們說的潤物細無聲的家庭教育,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無形教育。
  • 潤物細無聲!水城縣第二小學創建文明校園紀實
    潤物細無聲!水城縣第二小學創建文明校園紀實 發布時間:2020-09-08 21:16:18      來源:六盤水日報
  • 情感的世界,不需要潤物細無聲
    大詩人杜甫曾說,好雨向來潤物細無聲,不為名,不為財。這種美好的境界令人神往。然而,在感情的世界裡,「潤物細無聲」則為大忌。做了,不為人知,就很可能會被人誤解,從而導致離自己的渴望更遠。在陳嶼處理好家裡所有的瑣事事情,她理所當讓地接受並享受,慢慢地看不到陳嶼做的這些事情,只是把焦點放在了自己不高興地點上,無限放大,以致於隨便一個突發事件就導致婚姻分崩離析。陳嶼說,是他自己做的還不夠好。
  • 《春夜喜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紅溼:被雨打溼的紅花。 重:花由於帶著雨水而顯得沉甸甸的。 錦官城:指成都。 【名句】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 每日蒙臺梭利對您說*早安:教育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
    正如盧梭所說: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他不會說話和聽別人說話以前,他就已經受到教育了。父母的言傳身教在孩子教育中意義重大。教育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想要孩子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首先父母也應做到有修養。父母以身作則的品德教育,是孩子健全人格塑造的重要環節。它決定著孩子長大成人後,品德是否高尚、處事是否得當,這一切的意義對孩子的人生而言,要遠大於遺傳智力的影響。
  • 鞭子教育,還是潤物細無聲?
    如何教育孩子,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呢?這不,剛剛出完成績,大夥就熱火朝天的討論起來了。有這麼一個班級,就是我們口中的那個「別人家的孩子」一樣的班級。每次大型考試,都考年級第一。可即便是這樣的班級,依然在被大家吐槽。因為這個班級的班主任,實行的是「鞭子教育」。
  • 《小課桌》,急功近利的你該明白最高級的教育其實「潤物細無聲」
    但其實急功近利的你想要孩子成才的話,需要換一種方式來教育孩子,在《親愛的小課桌》中在場的教育專家提出了一個教育理念,最高級的教育形式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應該讓孩子感覺不到自己被教育了,而自覺的去做一件事情。
  • 理論學習需要「潤物細無聲」
    舉辦專題讀書班,開展研討交流活動,徵集學習心得文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召開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迅速行動、積極動員,形成了更加重視學習、加強學習的好風氣。然而,也有少數地方或領導幹部對理論學習缺乏「靜氣」,熱衷於喊口號、唱高調,聲勢可謂不小,學習卻難覓實效。
  • 潤物細無聲 寧靜其心
    清晨的寧靜,盤腿靜坐,有聲似無聲的音樂,就這樣潤物細無聲流淌在身體的細胞裡,活力滿滿的能量在不斷變換的音符中慢慢暖起來。指尖的跳躍也是越來越慢,全然放鬆,任其自由發揮。同一首音樂如此,學習也依然如此,每天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心境,每天 堅持修持,慢慢來的路上,一定都會來。
  • 【原創】故事,潤物細無聲
    雖然將道德教育建立在「禮」和「仁」的厚重哲思之上,但論及方法和細節,大教育家孔子把「寓教於樂」作為少兒教育的一大基礎原則。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不如樂之者。」當代李吉林老師的「情境教學」,提倡運用音樂,圖畫,表演等手段把學生帶入情境,從而引領受教者的思想、情感和思維進入預設系統,這正是「寓教於樂」隨社會發展而演變進行時的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