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咱們就學古詩詞,背不了幾首詩,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中國人
詩詞,其實就是古代的流行歌曲,它們記錄著一個個時代的變遷,是歷史的旋律。
不管是誰,不管生在哪個時代,都需要表達感情。而詩歌是一種表達感情的高級方式。
當你看到一個漂亮姑娘的時候,你只會說:
而西漢音樂家李延年會說:
當你考了全班第一的時候,你只會說:
而詩人孟郊會說:
寫詩這個事,給大家一種特別高雅的感覺,其實詩的起源沒這麼文藝,就是幹活時候的口號。
比如有一首詩叫作《彈歌》,據說是中國第一首詩,講的是原始社會打獵的
事兒,全詩一共就八個字:
斷竹,續竹,飛土,逐宍(ròu,肉的古字)。
後來到了西周,周公搞了一套禮樂制,把禮節、音樂、舞蹈上升到了國家高度,國家帶頭K歌,豐富精神文明生活。
朝廷自己high的同時,也不忘老百姓,特意設置了一個採詩官的機構,專門負責去民間搞調研,把各地的民歌收集上來,交給朝廷專門的歌舞團譜曲,給周天子表演。周天子靠這個可以了解民間疾苦。
後來這些詩歌流傳下來,據說孔子把它們又整理了遍,這就是中國的第一本詩歌總集:
《詩經》共有詩歌305首,所以後人又把《詩經》稱為《詩三百》。大家會發現,詩經裡面的詩,基本都是四個字一小句,而實際上它是由兩組詞拼在一塊兒組成的,讀起來是「二/二」的形式。這就是四言詩。
這種韻律讀起來很上口,但是也比較單調,再說每句就四個字,也表達不了多少東西,對一些內心戲特別豐富的人來說,這種形式就有點不夠用了。於是,就有人開闢了一種全新的玩法:楚辭的代表人物就是屈原,大家知道他的一生,活出了兩個字:憋屈。他的內心特別敏感,每天有無數的槽要吐,要是用《詩經》的套路寫文章,他可能會憋出肺氣腫。
《離騷》裡面的句子,就不是四個字四個字的了,字數更多,而且特別喜歡用兮這個語氣詞。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後來有人繼承和模仿屈原的風格寫了不少東西,後人將這些作品編輯成集,這就是《楚辭》
後來的詩詞,就在這兩大起源上繼續發展。到了漢代,也有一個機構,跟周朝的採詩官類似,叫樂府,負責採集各地的民歌。這時候的詩已經發展成了五言詩。
這就是後人口中的:漢樂府
最有名的就是《孔雀東南飛》:
府吏聞此事,心知長別離。
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
後來又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湧現出了一大堆詩人,他們都有各自的風格:
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個性突出,現實主義。
陶淵明
田園詩鼻祖,
種地使我快樂。
而到了這一時期,五言又不夠用了,慢慢發展出七言詩,字數又多了兩個,節奏感更強了。
但是,後來這一時期的詩歌,變得越來越浮誇,只注重文字華麗,不注重真情實感,誰寫得最不明覺厲,誰就最牛。發展到這兒,我們可以簡單總結一下,古詩這種流行歌曲,發展的套路就是:形式上不斷地放飛自我。
這种放飛包含兩大方向:
一、節奏越來越豐富
從四言到五言到七言,承載的信息量越來越大,節奏越來越豐富,原來只能12342234,現在需要一些freestyle。
二、感情越來越豐富
寫詩要有真情實感,要麼把觀眾弄笑,要麼把觀眾弄哭,總之得有high點,沒有感情的詩都是「僵詩」。終於,唐·我啥都最厲害·朝,到來了。而唐朝詩人們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大戰僵詩」:
唐代詩歌在節奏和感情這兩個大方向上,都獲得了巨大的進步,中國詩歌從此走上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