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的問題,牽動著無數父母的心。讓這個階段的孩子父母,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孩子在這個階段,到底要不要學習知識?學什麼?怎麼學?
我想這是每個父母都非常關注和焦慮的問題。
我是位5歲孩子的媽媽,我女兒在中班,下半年就進入大班,也面臨著幼小銜接的問題。
上周五的「一周一次」的班級見面會,女兒班主任找到我,讓我從心理諮詢角度,和班裡的家長分享一下,關於孩子教育的問題。
女兒班裡一共有28個孩子,在平時接觸的時候,看到了很多孩子的表現,都深深的反應出了家庭的教育的問題。
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成為我們生活的主旋律。作為父母我們到底應該關注什麼呢?
今天我給各位家長分享一下關於孩子發展不同階段的發展特質和心理需求,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我們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今天我主要著重和大家分享第三時期和第四時期,也就是我們現在孩子正在面臨的和即將面臨的階段。
第三個時期是幼兒期,也就是幼兒園之前和幼兒園的早期
這個時期孩子最主要的心理特點是自我意識的萌芽。
如果說嬰兒時期孩子還是和媽媽是一體的,孩子覺得媽媽就是我,我就是媽媽,那麼到了幼兒期,孩子就開始知道我是我,媽媽是媽媽,我和媽媽是兩個人。
尤其是兩歲左右,也是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他不光知道我要什麼,而且還知道我不要什麼,會說不了。我們家長是不是也經常感受到孩子說不呢?
這個時期孩子的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表現得很自私,當然這是帶引號兒的自私。
理解了孩子,家長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焦慮和擔心,所以幼兒期需要發展的人格是自主能動性。
上幼兒園的分離焦慮,自主能力強的孩子就會比自主能力弱的孩子更快的適應新環境,所以這個時期要鼓勵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來發展他的主觀能動性,但是這麼大的孩子,只有在他有興趣的事情況下,他才會願意去做,所以,父母和孩子互動的狀態,這個時期就是要以遊戲的方式展示出父母的活波可愛。
所以幼兒期發展的人格是自主,需要的心靈營養是快樂。
第四階段兒童期,就是學齡前和小學早期
基於幼兒期的自主,這個時期的心理發展特點又會升級一些,就是獨立和自立,孩子更能為自己負責了,不光是生活能力自理,而且思想也開始慢慢獨立,他開始會獨立思考,對很多事物都會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斷。
這個時期,孩子也開始有了競爭的意識,因為他開始上小學了嗎?有了競爭就會有比較,在很多的時候,很多家長總喜歡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而且這個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會把自己的孩子比下去,其實家長這麼做的本意是要給孩子樹立榜樣,但卻忽略了孩子內心的感受 ,據說孩子們最討厭的那個人就是媽媽嘴裡的別人家的孩子。
這個競爭其實不是和別人比,而是要讓孩子和自己比,和自己的上一次比和自己的以前比,讓他學會自我超越自我激勵,孩子們上了學,不再像幼兒園階段那麼輕鬆了,開始有了挑戰,有了壓力,除了學習任務以外,他還需要擴展多方面的才能,比如說管理情緒的能力呀,人際關係的能力等等,所以這個時期孩子特別需要鼓勵和支持,而不是評判。
如果我們的鼓勵支持足夠的話,孩子就能形成對學習上的一種自信,他才能真正的去迎接包括學習在內的各方面的挑戰,所以兒童期的孩子人格的發展是自信、自立、自強,
樹立孩子:「我可以,我能行」的信念,需要的心理營養支持就是肯定,信任欣賞鼓勵和自我超越。
很多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過多的關注孩子的成績,從而忽略的孩子真正的需要。孩子的心理健康大於成績,關於現在孩子的幼小銜接問題,我們知道孩子成績真正的分水嶺是在小學三年級,所以至於現在的孩子的學習問題,我們家長是否看的太重,太焦慮了呢?
現在孩子學習什麼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興趣是最重要,讓孩子在輕鬆快樂的環境中成長,孩子會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從而正好的面對學校的壓力,更好的調節自己的情緒。
我們知道現在的孩子迷戀電子產品,記得有一個關於孩子的新聞,一個孩子在課上玩手機,老師沒收了手機,孩子就從窗戶跳了下去。這樣的悲劇,現在越來越多。也希望家長重視起來。
最不願看到的事,還是發生了!
南寧市一小區裡
一名12歲左右的男孩從樓頂墜下
不幸當場身亡
而據記者初步了解
是由於家長沒收了孩子的手機不讓玩遊戲,
孩子一時想不通才做了傻事
孩子的家長在現場痛不欲生……
事後孩子遺體被送走,派出所、社區和物業的工作人員在現場處置善後。
打開騰訊新聞,看更多高清圖片
令人揪心的是
這並非個案!
近期校園復學沒多久
多地都發生了相似事件
從自家的15樓跳樓自殺死亡
原因是
多次沒上網課+沒交作業
被老師點名批評
江蘇南通一名15歲初二男孩
從19樓墜落,不治身亡
因為學習上的問題和父母發生爭吵
之後竟然爬出陽臺說要跳樓
而在江蘇無錫,一名12歲的女孩
在開學第一天就跳樓自殺
面對這些觸目驚心的事件
家長們在歡送「神獸」復學的同時
不禁要好好思考一下
對孩子的情緒和心理狀況真的了解嗎?
作為家長,我們最應該關注的是孩子的心理狀況和情緒,在孩子發展的不同時期,給予孩子足夠的心理營養支持,孩子就會更自覺的做好自己的事情,也能主動學習,畢竟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孩子的心理健康大於成績,請善待我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