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的問題,家長的關注點在哪裡,又是什麼讓你如此焦慮?

2020-08-28 心理諮詢師瑤萌老師

幼小銜接的問題,牽動著無數父母的心。讓這個階段的孩子父母,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孩子在這個階段,到底要不要學習知識?學什麼?怎麼學?

我想這是每個父母都非常關注和焦慮的問題。

  • 代表孩子家長,受邀分享

我是位5歲孩子的媽媽,我女兒在中班,下半年就進入大班,也面臨著幼小銜接的問題。

上周五的「一周一次」的班級見面會,女兒班主任找到我,讓我從心理諮詢角度,和班裡的家長分享一下,關於孩子教育的問題。

女兒班裡一共有28個孩子,在平時接觸的時候,看到了很多孩子的表現,都深深的反應出了家庭的教育的問題。

  • 遵循孩子成長的規律,讓我們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成為我們生活的主旋律。作為父母我們到底應該關注什麼呢?

今天我給各位家長分享一下關於孩子發展不同階段的發展特質和心理需求,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我們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 我們可以把孩子心靈發展階段分為六個時期:

今天我主要著重和大家分享第三時期和第四時期,也就是我們現在孩子正在面臨的和即將面臨的階段。

第三個時期是幼兒期,也就是幼兒園之前和幼兒園的早期

這個時期孩子最主要的心理特點是自我意識的萌芽。

如果說嬰兒時期孩子還是和媽媽是一體的,孩子覺得媽媽就是我,我就是媽媽,那麼到了幼兒期,孩子就開始知道我是我,媽媽是媽媽,我和媽媽是兩個人。

尤其是兩歲左右,也是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他不光知道我要什麼,而且還知道我不要什麼,會說不了。我們家長是不是也經常感受到孩子說不呢?

這個時期孩子的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表現得很自私,當然這是帶引號兒的自私。

理解了孩子,家長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焦慮和擔心,所以幼兒期需要發展的人格是自主能動性。

上幼兒園的分離焦慮,自主能力強的孩子就會比自主能力弱的孩子更快的適應新環境,所以這個時期要鼓勵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來發展他的主觀能動性,但是這麼大的孩子,只有在他有興趣的事情況下,他才會願意去做,所以,父母和孩子互動的狀態,這個時期就是要以遊戲的方式展示出父母的活波可愛。

所以幼兒期發展的人格是自主,需要的心靈營養是快樂。

第四階段兒童期,就是學齡前和小學早期

基於幼兒期的自主,這個時期的心理發展特點又會升級一些,就是獨立和自立,孩子更能為自己負責了,不光是生活能力自理,而且思想也開始慢慢獨立,他開始會獨立思考,對很多事物都會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斷。

這個時期,孩子也開始有了競爭的意識,因為他開始上小學了嗎?有了競爭就會有比較,在很多的時候,很多家長總喜歡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而且這個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會把自己的孩子比下去,其實家長這麼做的本意是要給孩子樹立榜樣,但卻忽略了孩子內心的感受 ,據說孩子們最討厭的那個人就是媽媽嘴裡的別人家的孩子。

這個競爭其實不是和別人比,而是要讓孩子和自己比,和自己的上一次比和自己的以前比,讓他學會自我超越自我激勵,孩子們上了學,不再像幼兒園階段那麼輕鬆了,開始有了挑戰,有了壓力,除了學習任務以外,他還需要擴展多方面的才能,比如說管理情緒的能力呀,人際關係的能力等等,所以這個時期孩子特別需要鼓勵和支持,而不是評判。

如果我們的鼓勵支持足夠的話,孩子就能形成對學習上的一種自信,他才能真正的去迎接包括學習在內的各方面的挑戰,所以兒童期的孩子人格的發展是自信、自立、自強,

樹立孩子:「我可以,我能行」的信念,需要的心理營養支持就是肯定,信任欣賞鼓勵和自我超越。

  • 當我們了解了孩子不同階段的心理發展變化和需求時,父母的身份也要相應的發生變化。

很多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過多的關注孩子的成績,從而忽略的孩子真正的需要。孩子的心理健康大於成績,關於現在孩子的幼小銜接問題,我們知道孩子成績真正的分水嶺是在小學三年級,所以至於現在的孩子的學習問題,我們家長是否看的太重,太焦慮了呢?

現在孩子學習什麼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興趣是最重要,讓孩子在輕鬆快樂的環境中成長,孩子會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從而正好的面對學校的壓力,更好的調節自己的情緒。

我們知道現在的孩子迷戀電子產品,記得有一個關於孩子的新聞,一個孩子在課上玩手機,老師沒收了手機,孩子就從窗戶跳了下去。這樣的悲劇,現在越來越多。也希望家長重視起來。


最不願看到的事,還是發生了!

  • 5月12日一早

南寧市一小區裡

一名12歲左右的男孩從樓頂墜下

不幸當場身亡

而據記者初步了解

是由於家長沒收了孩子的手機不讓玩遊戲,

孩子一時想不通才做了傻事

孩子的家長在現場痛不欲生……

事後孩子遺體被送走,派出所、社區和物業的工作人員在現場處置善後。

打開騰訊新聞,看更多高清圖片

令人揪心的是

這並非個案!

近期校園復學沒多久

多地都發生了相似事件

  • 3月24日,河北一名9歲小學生

從自家的15樓跳樓自殺死亡

原因是

多次沒上網課+沒交作業

被老師點名批評

  • 4月7日晚

江蘇南通一名15歲初二男孩

從19樓墜落,不治身亡

  • 4月13日,安徽一名15歲女生

因為學習上的問題和父母發生爭吵

之後竟然爬出陽臺說要跳樓

而在江蘇無錫,一名12歲的女孩

在開學第一天就跳樓自殺

面對這些觸目驚心的事件

家長們在歡送「神獸」復學的同時

不禁要好好思考一下

對孩子的情緒和心理狀況真的了解嗎?


作為家長,我們最應該關注的是孩子的心理狀況和情緒,在孩子發展的不同時期,給予孩子足夠的心理營養支持,孩子就會更自覺的做好自己的事情,也能主動學習,畢竟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孩子的心理健康大於成績,請善待我們的孩子。

相關焦點

  • 幼小銜接,銜接的是什麼?
    每年中高考之後總會引發一批波動,排名熱,學區熱,家長從高中焦慮逐漸下沉,下到初中,下到小學,甚至連幼兒園的家長們也開始焦慮起來。這不幼小銜接要上嗎也成了熱門討論的話題。說到幼小銜接,作為家長,關注的應該是:需要銜接什麼?而不是要不要上的問題,找準方向,你才有可能根據孩子情況判斷要不要上,才不會如無頭蒼蠅亂打亂撞,平添焦慮。幼小銜接,銜接的就是規則和習慣。
  • 中國家長的焦慮:「幼小銜接」與「零基礎」上小學之爭
    但是,面對家長們普遍「望子成龍」的期盼與「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的焦慮,目前,社會上培訓機構小學化的「幼小銜接」班異常火爆。  對此,中新網記者近日來到河北省會石家莊市,就家長們普遍關心的「零基礎」上小學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採訪。
  • 關注幼兒教育,關注家庭成長,幼小銜接的6個剛需問題,家長速看
    臨近9月開學季,接到幾個媽媽的諮詢,都是關於孩子幼小銜接和孩子上小學後的注意事項等問題。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如何替即將幼升小的孩子做機會判斷,很遺憾,大部分的普通人是沒有做人生大機會判斷的能力的,那我們普通人應該怎麼辦?有句話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也能看見遠方」,這裡舉例子說明一下:參照一些家庭教育相對成功的家庭。
  • 幼小銜接家長必看圖書推薦
    心裡既興奮又焦慮,一系列的問題暴露在眼前:家長要做哪些準備?孩子要做哪些準備?孩子怎樣能喜歡上學校的生活?孩子學習怎麼抓?要達到什麼水平?不要焦慮,今天給大家推薦九本適合幼小銜接家長學習的圖書,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特別提醒:家長如有需要,可以加關注,私信索要相關電子書。
  • 如何解決90後家長在幼小銜接過程中的焦慮
    校長說·幼小銜接本報記者 鄭煒90後作為獨生子女一代,面對幼小銜接,讓孩子順利過渡適應小學生活,晉升為孩子爸媽的你是否焦慮?在這裡韓雪校長和家長談了三個關於幼小銜接的問題。入學前幫助孩子做好準備工作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非常重要,家長需要和孩子一起做好心理、物質、生活這三方面的準備工作。
  • 幼小銜接什麼意思,幼小銜接的重要性,你真的懂嗎?
    很多家長,至今都不太懂幼小銜接是什麼意思,幼小銜接到底對孩子有什麼幫助?真的就是因為幼兒園不能教授小學知識嗎? 如果真的只是因為這一點點,我想幼小銜接市場不會呈現爆發式的增長?3:生活中哪些小問題是你最頭疼的?
  • 「幼小銜接」焦慮
    近半個月來,到底送不送孩子去幼小銜接班的問題,一直困擾著長清區居民郝麗。「孩子幼兒園大班裡的孩子明顯減少,據說大多轉到培訓機構去上幼小銜接班了。」她不確定自己讓孩子繼續留在幼兒園是否正確,猶豫著要不要也給孩子報個班。 17日16:30,在無影山東路一家教育培訓機構,多名家長排隊等待接孩子。
  • 2019中國幼小銜接市場規模近500億元,學科知識啟蒙受家長青睞
    在幼兒園教育去小學化的政策要求下,中國家長如何看待孩子的幼小銜接教育?家長的真實需求是什麼?有何焦慮點?本次發布的白皮書2.0,通過深度調研2176位幼小銜接家長群體,對該群體的認知、需求、教育理念等進行了多方位分析,給出答案。
  • "幼小銜接",到底該銜接什麼?
    在南山區招生諮詢服務活動中,幼小銜接問題成為家長關注熱點
  • 「宅家」如何做好幼小銜接?濟南一幼兒園給「焦慮」家長支招兒
    疫情期間,「宅家」的孩子們應如何做好幼小銜接準備成為家長關注的問題。面對家長的焦慮和擔憂,濟南天橋區濱河幼兒園大班的老師們紛紛行動起來,通過線上雲互動的形式,開展交流活動。nbsp&nbsp&nbsp學習小學生坐姿&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幫爸媽打掃衛生&nbsp&nbsp&nbsp&nbsp制定作息時間表、學習正確的坐姿、幫爸媽打掃衛生……為了緩解家長面對幼小銜接的焦慮
  • 2019-2020中國幼小銜接教育報告:父母最焦慮孩子的這些問題!
    近幾年,隨著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孩子教育成為家庭重中之重,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從學前就已關注。近兩年國家出生人口數減少,教育行業近幾年依然享有人口基數增長的紅利,未來將由人口數量增長轉為消費升級的紅利,優質教育培訓機構將獲利。
  • 家長不用愁,做好這4點,幼小銜接不是難題
    那麼幼兒園和小學有什麼區別呢,家長需要如此焦慮嗎?1、客觀環境的變化。孩子在幼兒園時期,身處的環境是五顏六色的,幼兒園為了吸引孩子的興趣,大量運用了卡通形象和鮮豔的色彩,裝修的非常溫暖明豔。沉穩有序,不要進入幼小銜接的誤區。現在幼小銜接的重要性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但是因為沒有經驗或者太過心急,往往容易進入一些誤區,反而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壓力。1、幼小銜接的準備時間。
  • 幼小銜接父母怕輸,用「2W1H模型」,3步幫你緩解「起跑線」焦慮
    過熱的中國式補習,反映了家長們的普遍焦慮。作為過來人,本文將從剖析幼小銜接階段的典型焦慮入手,用「2W1H模型」幫你們從容應對。別人家的孩子都上幼小銜接或者英語培訓,我家不上,難道不會跟不上?據人民網相關報告顯示,在新生代父母中,68%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感到「比較焦慮」、「非常焦慮」,90後家長已開始為孩子教育「未雨綢繆」,80後「二胎」焦慮處於較高水平。
  • 幼小銜接親子講座:幼小「愛」相聚,銜接零距離
    其中關於「幼小銜接」的問題可讓中大班的家長們焦慮和忐忑不安的內心無處安放在幼小銜接中,父母、老師和孩子三方的狀態和適應力都很重要。」需要準備的十個點進行一一講解,並邀請在場的小朋友進行情景模擬,引導家長重視孩子的學習習慣、時間管理以及自理能力的培養,引起在座家長的深刻共鳴。
  • 寶寶幼小銜接心裡苦?專家:家長也要幼小銜接
    在幼小銜接階段,軒軒並不是一個人。因為擔心孩子一上小學就掉隊,不少家長把起跑線設在了幼兒園大班甚至更早。專家表示,幼小銜接更重要的習慣的培養,這一點大多數父母都懂了。而在學科方面,幼兒園階段再早的搶跑,一般也只能管到小學二年級。幼小銜接適當進行一些知識儲備是可以的,但不要硬灌,可以採取浸潤的方式,讓孩子入個門,就能更順利地完成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
  • 孩子是否需要進行幼小銜接教育?它有什麼用?要怎麼選擇幼小銜接
    近年來幼小銜接的培訓風生水起、如火如荼,焦慮的家長們無論出於何種目的,都要跟風般的為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幼小銜接班。那麼這些培訓對孩子有用嗎?要怎麼選擇幼小銜接教育?畢竟,我們家長如果處理得不好,就會對幼兒日後的學習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而幼小銜接的其核心是這年齡段幼兒的怎樣有效的從思維方式、學習習慣、社會技能等方面適應小學生活,順利實現幼小銜接。對於促進孩子個體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教育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那麼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就是每個要步入小學階段孩子家長最為關注的問題。
  • 幼小銜接注意什麼?
    鄭委老師對於幼小銜接的家長几點建議: 1、現在的學校教育也急功近利了,一二年級的教育就開始把孩子&34;,對於一二年級的孩子,橫向比較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而有些孩子年齡沒有到,或者能力沒有達到的時候,他的努力是不會換回好的結果的,這個時候,孩子就可能會產生&34;、&34;、&34;等諸多問題,這個年齡的孩子還不敢公然和老師家長對抗
  • 剛上完幼小銜接的我們來回答,幼小銜接孩子要銜接的到底是什麼?
    從事過幼兒園和小學教學的我,經常會被家長諮詢到是否有必要給孩子報幼小銜接。其實幼小銜接這個概念不是現在剛剛就有的新名詞,過去的幼兒園學前班基本就是目前家長們給孩子報名的幼小銜接的雛形。於是校外的培訓機構開始興起,「幼小銜接班」、「拼音班」、「識字班」等到開始如雨後春筍般爆出,向家長們販賣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心情,讓家長們心甘情願的買單,甚至不少家長最後一年的幼兒園都不讓孩子上了,而直接送去全託制的幼小銜接機構了。
  • 幼小銜接,家長請先自己想清楚
    在上海的教育領域,除了中高考外,估計最令家長們揪心的就是小升初了,而近幾年隨著民辦小學的熱門,幼升小概念的出現讓家長的焦慮又提前了數年。有人肯定說,在上海學區房的炒作很多年前就有了,所以幼升小其實從那時開始就已經進入了家長焦慮的計劃中了。
  • 跑偏的幼小銜接教育 都是家長盲目跟風惹的禍?
    「別人家孩子都提前學小學的東西,我可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看著別的家長說得煞有其事,你焦慮嗎?暑期將至,許多上大班孩子的家長又開始忙活著為孩子準備上「幼小銜接」類課程了,那麼,為什麼要上幼小銜接,這些所謂的銜接班課程上的是什麼內容?幼小銜接究竟應該如何銜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