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註:精讀一本書的好方法

2020-12-13 濟南時報
  

□李海燕(濟南市經五路小學資深語文老師)
  精讀一本好書的過程,就是讓閱讀擲地有聲、讓閱讀行之有效、讓閱讀啟發寫作的過程。做有質量的閱讀,可以綜合運用批註法、摘抄法、繪畫法、比較法、導圖法等。
  批註法我們都不陌生,孩子們也常常在用。但是,批註什麼,怎麼批註,家長是否對孩子進行過關注和引導呢?我常布置作業:對新課文預習批註。結果第二天來到課堂,就發現大量孩子只是在書本上畫了幾條線而已,試問這算不算「批註」?算不算帶著思考閱讀呢?真正有效、有思考的批註應該是關注語言、關注表達、關注作者的寫作主旨,從而用不同的符號標畫,並在旁邊批註最能體現自己思考結果的重要字眼的做法。
  下面,我以馮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為例,講一講批註法。
  先看名號及由來。「手藝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張』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著十萬八千裡。」讀這處介紹泥人張本事的句子,語言不多,卻用極其誇張的寫法,凸顯了天津四大民間藝術之一的「泥人張」的精湛手藝,那就是「無人能及」。
  再看外貌特徵。「馮五爺」的外貌,「長得賽條江鯽,骨細如魚刺,肉嫩如魚肚」。一連三處比喻,寫絕了馮五爺的樣貌——乾瘦、細白,烘託出他的文人氣質,更為後文他生意的失敗做了巧妙的鋪墊。
  三看性格特點。帶著思考閱讀,孩子就會發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往往含在外貌描寫裡了。關注到這些細節,孩子也就學會了寫人物外貌時理應抓那些最能體現人物性格的外貌特點下功夫描繪,而不是不動腦筋的「照相式」的全方位描寫。
  四看絕活能耐(也就是動作描寫)。馮驥才描寫泥人張捏「海張五」,一連七處動作描寫,從正面、側面不同角度刻畫了泥人張手的「靈巧」、技藝的高超。
  五看典型事例。身懷絕技的「奇人」,一定軼事多多,但作者都是只挑選一兩件小事來寫,借這一兩件極富戲曲性的小事窺見人物的大身手、大智慧。藉此,可以告訴孩子:圍繞人物特點,精選典型事例,也是我們在寫作選材時應該擁有的一大法寶。
  六看修辭手法。比喻、誇張、對比、襯託等手法的運用,在小說裡比比皆是,讀書時若是能細細品悟,並試著在寫作文時加以仿寫,一定會收益良多。
  七看結構方式。作者的每篇故事,結構方式都不盡相同,靈活多變,但都條理分明、結構清晰。
  八看主旨思想。馮驥才說,小說的「主題」往往不是表面一層的,而是一層一層的。就像我們吃桃,桃肉的鮮嫩、多汁、甜蜜,我們每個人都能嘗到,可是吃完之後如果你不留神去琢磨一下,就把桃核扔了。可是有心的人往往會把桃核拾起來,認真地撬開,裡面還有一個不同滋味的桃仁。這個桃仁是作家放在裡頭的。比如說《蘇七塊》,作者就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個規矩,要守著不能變」這樣一個意味放了進去。這些道理不能直白地告訴讀者,需要讀者用點心思。
  九看方言俚語。「好賽」「甭」「為嘛」「各色」「費猜」「抽冷子」「死千」等天津方言俚語在書中隨處可見,使得「津味」十足。
  以上就是我覺得可以嘗試在親子閱讀中跟孩子一起關注、探討,並精讀、研究的九個方面。當然這些批註內容是比較理想化的狀態,具體實施還得根據孩子的真實水平和喜好程度,不能一概而論。

相關焦點

  • 精讀|《昆蟲記-09豌豆象》精讀批註
    李曉 南京六合區初中語文教師、文學碩士 新課標讀書會共讀成員 圖片:網絡/新課標讀書會 文字:網絡/李曉 排版:林小新 本期的「精讀批註
  • 精讀|《昆蟲記-10菜豆象》精讀批註
    李曉 南京六合區初中語文教師 新課標讀書會共讀成員 圖片:網絡/新課標讀書會 文字:網絡/李曉 排版:林小新 本期的「精讀批註
  • 適合小學三四年級同學的精讀法,掌握3個批註技能,終身閱讀受益
    我體會不出來,我理解的和老師講得不一樣,老師強調閱讀,我看一本書很快,三下五除二就翻完了,這有什麼不對嗎?在三年級開始的時候,很多同學都覺得語文學習很難,老師總是強調要理解,關注重點詞句,體會文章中心句子的表達意思。學生無法理解,自然在閱讀練習中沒辦法去掌握精讀的方法。
  • 精讀|《紅星照耀中國4.5蘇維埃運動》精讀批註
    《蘇維埃運動》精讀批註 全文以時間順序為線索,著重敘述了毛澤東對1927年革命失敗的認識,以及在南昌起義、秋收起義、蘇維埃政府的建立、井岡山會師及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古田會議等一系列事件中的人生經歷。從中我們既看到了毛澤東個人思想的逐漸發展,也看到了中國共產黨的逐漸成熟。
  • 讀書是廣泛閱讀好,還是精讀一本書好呢?
    當時還真沒分析到底是廣泛閱讀好還是精讀一本書好,今天以自己的拙見,發表一下意見。1、看年齡段小編覺得18周歲以下的人,可以廣泛閱讀。因為此階段的人,對社會和生活的認知還不夠全面,需要了解各方面的知識來豐富自己,在成長的路上給自己加「油」打「氣」。
  • 孩子若沒有好的讀書方法,語文老師推薦:高效讀書方法
    總之,讀書有很多的好處,作為中小學生離不開讀書,讀書的方法顯得十分重要,讀書到底有哪些方法呢?讀書有很多方法,智者見智仁者見仁,每一個讀書方法不一樣。分為略讀和精讀。筆者在這裡,為廣大中小學生推薦一種精讀的讀書方法。
  • 三大精讀法幫助孩子寫作文
    我們都希望孩子作文拿高分,我們都相信孩子想要寫好作文,喜歡看書是前提。2、常用的讀書方法有兩種:略讀和精讀。何為略讀,以追求好看的故事為目標,以最快的速度看完,不去細嚼慢咽的讀書方式,我們都可稱為略讀。略讀是一種重要的讀書方式,略讀的好處是讓我們在短時間內吸收到很多信息。
  • 讀好一本書的竅門
    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鄭老師這一講給大家介紹的主題是「讀好一本書的竅門」。老師問問同學們:「你們會讀書嗎?」咱們很多同學應該都聽過高爾基的那句名言吧,「我撲到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到麵包上一樣。」老師相信很多學生愛讀書,也很勤奮。
  • 小學生閱讀批註方法梯度指導
    而實踐證明通過課文批註是實現個性化閱讀的有效途徑。學生通過有感而發、有疑而注、有得而寫,促進良好個性品質的發展。小學生進入5、6年級以後,課堂上發言的積極性明顯下降,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要指導學生學會閱讀批註。在具體的教學中,要學會梯度推進,發現典型,教會方法,讓批註學習成為學生學習的一種好幫手。
  • 一儒老師中學生精讀班七問七答
    1、一儒老師中學生精讀班的設計思路?中學生精讀班針對不愛讀書,不會讀書或需要提升讀書能力的中學生準備,大量閱讀就是提升語文能力及學習力的重要途徑。只要堅持閱讀,尤其是精讀法閱讀,就能提升語文成績,還能提升孩子學習力,繼而提高各科學習成績。 2、一儒老師精讀班如何保證課程效果?
  • 語文老師沒教給你的精讀法,我來分享給大家,把握3個閱讀要點
    閱讀就是學習任務,我一本一本讀課外書,看似讀了不少,但是沒有一本是走心的。真正想提高語文成績,我們就需要精讀,但是語文老師除了帶著同學們學習課本裡的課文,也很少在閱讀課上告訴學生們如何來精讀一本書。01多讀名著,學會寫好批註大部分同學認為的精讀,就是對課文學習的方法,所謂課外書的閱讀時間,應該都是自學形式的。
  • 如何精讀一本書?推薦SQ3R讀書法
    《怎樣幫助孩子愛上閱讀》一書中寫到美國依阿華大學最先提出:SQ3R讀書法。SQ3R讀書法是一種極其高效的閱讀方法,父母可以學習一下這種方法,並且靈活地運用到指導孩子讀書的實際當中去。如何精讀一本書?推薦SQ3R讀書法。 01. 瀏覽(Survey)通過快速的預習或者瀏覽,儘量掌握你所看材料的大意。
  • 選書、預讀、精讀,三個步驟,讓你掌握一本書的精髓!
    那麼如何能在閱讀完一本書後有所得,不浪費閱讀的時間呢?《高分讀書法》通過選書、預讀、精讀三個步驟,教你提高閱讀效率,掌握一本書的精髓。《高分讀書法》的作者西岡一誠,高中時就讀於一所不知名大學,學習成績墊底,後來通過自己實踐的讀書方法,成績大幅度提升,考入日本東京大學,他把閱讀心得匯總,在《高分讀書法》中展示。
  • 小學生一學期閱讀200本書,語文老師:讀這麼多書不如精讀一本
    作為語文老師,常遇到在輔導閱讀練習上很困惑的家長,想讓孩子保持閱讀的習慣,也願意在閱讀這件事上投資的家長,常常給孩子安排各種閱讀的方法:打卡閱讀、經典閱讀、閱讀理解、跟著名師一起讀……這些閱讀的方法都沒有錯,但是我們家長過於追求閱讀這件事帶來的語文學習效應,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一學期閱讀200本書,成為家長對孩子閱讀能力的一個考核。
  • 0263 【CRO&BLO】克拉格子說:關於精讀的那些事兒
    目前市場中有很多機構都在高舉著精讀的旗幟開設閱讀課。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精讀的那些事兒。
  • 語文學習,從小學起就要指導孩子養成批註閱讀的習慣
    01要讓學生學習批註,首先我們自己就要學會批註。一篇課文,自己先進行裸讀,不看教學參考,不搬現成教案。自己真正地潛入課文,看看自己有什麼感悟,有什麼疑惑,有什麼發現,一一批註出來,然後再藉助參考資料予以補充完善。
  •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改版第一年,如何用好這本教材的方法
    不用擔心,名家給出教學建議:一、明確教學重難方法1.認識雙線組織單元結構——雙線並進:人文主題、語文要素在第天單元導語頁上,左上角有一句名人名言為人文主題,有兩行文字講解,一般為本單元的語文要素的教學目標。
  • 全校家長專注精讀一本書 智慧沙龍上他們分享了什麼感悟?
    「很感謝學校推薦《這樣愛你剛剛好,我的二年級孩子》,作為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學有所成,但往往我們都用錯了方法,導致和孩子產生了很多的矛盾……」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本學期以來,長沙市雨花區天華寄宿制學校的家長都在專注精讀一本書,每位爸爸、媽媽心中也有著不一樣的感悟和觸動。5月10日,學校開展了2019年春季家長學校活動暨「生命化課堂」開放展示活動,在閱讀沙龍上,家長們紛紛分享了讀後感。
  • 讀懂一本書,精於一件事!好方法比「努力」更重要
    有的人,「掃」完一本書就能準確地找出有用的信息,有的人,「啃」完一本書還是抓不住要點。不要說這是因為智商的差別,因為正常人的智商並沒有太大差距。有的人,讀完一本書之後可以提升技能、升職加薪,有的人,讀完一本書之後覺得毫無用處、浪費光陰。
  • 帶孩子用思維導圖精讀一本書,對孩子大有幫助
    一是讓學生相對完整地接觸一些原典,給人生發展「打底子」;二是有意針對網絡閱讀帶來的「碎片化」閱讀和「淺閱讀」傾向,讓學生多少回歸完整的健全的閱讀,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三是「讀書養性」,用「整本書閱讀」來「磨性子」,培育毅力,涵養心智,祛除浮躁。擴大讀書面和閱讀量。這也是高考和中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