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滿分作文的3度策略:深度策略、角度意識和維度技巧

2020-08-27 語文來了

文 語文來了


高考作文的閱卷者有著嚴格的閱讀和給分標準,閱卷者常常從文章的「主題、選材、結構、語言、情感」等指標量化分值,這種標準是大家所熟悉的。但從另一個側面去看,一篇文章所具有的「深度、角度和維度」,常常更能在感性層面快速觸動閱卷者的神經,這對考生寫作具有很強的實際價值。

所以,為了更好地應對高考作文,高三的學生很有必要掌握「深度、角度和維度」的3度策略。實際上,高考作文的「深度」是一種策略,「角度」是一種意識,「維度」則是一種技巧。

(一)高考作文的「深度」策略

近年的高考作文,命題者常常不再以題目之「深」來考查考生,而是將寫作的自由還給考生,讓考生通過一篇作文來體現自己的認知深度。同樣的一道作文題,有的考生寫出了深意,有的考生則只停留在表面,後者無疑會在考試中吃大虧。沒有深度的文章,跟高中生的年齡段是不相匹配的。那麼,如何體現自己作文的深度呢?

1.聯繫整個時代,而不是就事論事。每種現象的存在,都和時代有著密切的關聯,都是以時代為背景的一種存在。當我們透過現象去看時,很有必要去突出時代的存在——這種關聯時代的做法,在高考作文中已經體現的很清晰,尤其在議論文中。

比如:我們的學習任務固然繁重,但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免於勞動。試想,一代讀書人若成了只會吟經誦典的考試機器,這豈不是歷史的倒退、錯誤的重蹈?我們不必被勞動嚇倒,勞動何其微小,你我舉手之勞亦可闢出桃源。或撿拾垃圾,建美麗校園;或志願服務,創衛生城市。這些既不佔用過多時間、又能奉獻自身價值於社會之舉,何樂而不為呢?

作者的筆觸沒有停留在「勞動」的概念上,而是延伸打掃校園、志願者、衛生城等社會層面,從而聯繫勞動對整個時代的意義和價值,讓文章的主題變得更深刻。

2.透過現象看本質。這已是老生常談,但在今天依舊意義重大。如果我們的議論停留在對事實的描述中,不去透過事實看本質;或者只是羅列若干豐富的材料,卻不結合文章主題來點出材料的意義,那麼文章的深度常常無法體現出來。

3.升華文章的主題。「升華」本身是一種修辭手段,是在思想和精神層面,將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方法。人們常常通俗叫做「拔高」——只要不是過於生硬的,而是符合文章內在主題的升華,就可以在文章結束前「再次點題」,從而讓閱卷者帶著作者的主題意識給出高分——這是應對高考作文的一種常見策略,畢竟閱卷者在讀完結尾的時候,便要給出你的分數,如果在結束時不能讓他清晰看到文章的主題,則容易失分。

以上三點是常見的技巧,要想寫出有深度的高考作文,和我們日常閱讀思考而生成的「見識」是分不開的。這也是老師們一再強調多讀點有難度的書的初衷。有難度的書可以「刺激」我們的大腦,使其思考突破「懶惰的表面」,而變得深刻起來。

(二)高考作文的「角度」意識


考生們面對的是同樣的一道作文題,你的文章如何才能脫穎而出呢?除了語言清新、結構嚴謹等傳統的看法之外,寫作角度非常關鍵。不同的角度會導致不同的主題出現,一般來說,寫作角度有兩種,一種是新視角,一種是常規視角。追求前者是更好的,但通過「常規視角」而寫出有深度的文章,同樣可以拿高分。

1.新視角。新視角具有某些獨特性,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一面,自然更容易脫穎而出。但新視角的獲得不容易,超越常規標新立異,永遠是一小部分考生的選擇。為了挖掘新的視角,考生可以在日常訓練中,專門就題目而進行多角度立意訓練,即使不完成全文,對發現新視角也是好的。

2.常規視角。常規視角對寫好高考作文有基本的保障,對大部分考生而言,比單純追求新視角更有保障。所以,我們必須堅守常規視角。但這樣一來,對寫作的深度、語言和結構等便要有更高的自我要求。

在寫作視角的選擇方面,建議大家不要去使用首先想到的兩三個視角,通過細緻的思索找到更新穎的視角再動筆。

(三)高考作文的「維度」技巧


文章的主題只有一個,但詮釋這個主題,需要一種「多維」能力。高考中最常寫的是議論文,要想更好地論證自己的觀點,作者必須在多個維度上下功夫,不能在單一維度上一再重複,要求作者在不同的維度去思考問題,從而實現內在結構的變化和躍升。

1.零維度敘事,確保準確、客觀。作文中的基礎材料是零維度的,這是一種客觀的事實,不管任何人怎麼去看這個事實,事實本身的不變的。

比如這樣的一段文字:

前不久有一則新聞說:幾個大學生在登山時遇到泥石流,他們慌忙逃避,卻依舊喪生。我們為這樣的新聞感到惋惜。記者特別訪問登山專家,專家說:「在山腰遇到風雨,應向更堅固的山頭走去,雖然風雨可能更大,卻不足以威脅你的生命。」

作者只是客觀陳述一段新聞,屬於文中的基礎材料。材料敘述得準確,可以為後面發力議論,提升寫作維度做好基礎工作。

2.高維度表達,提升信息量的同時彰顯見識。如何去看、去圍繞主題展開則是維度的高低問題,也就是說「揭示材料的內在價值」等解釋屬於高維變化。這裡就存在一個從低維度向高維度提升,從而體現而行文結構的變化問題。

要做到維度的提升,方法是將材料放在思考中心,然後從材料之內挖掘意義、從材料之上去看、

維度意識讓作者能寫出更有信息量的佳作,而不是在單一維度上不斷的重複自我。以「學習的價值」這一命題而言,學習是掌握技能是一個維度,學習是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徑是更高的認知維度,學習是突破自我、走向新生的價值觀則是更高的認知維度。在這個的過程中,文章的信息量變得更豐富,文章的結構在漸次變化中得到躍升。

總之,當我們真正明白:高考作文的「深度」是一種策略,「角度」是一種意識,「維度」是一種技巧時,我們才能更好地將12年所學更好地融入到高考作文中,以高質量的文章完成這份人生答卷。

相關焦點

  • 高考作文備考策略
    講 題:高考作文備考策略(828期)主講人:周 勇 西安交大附中高中語文教師 主 辦:陝西省圖書館【音視頻列表】:高考作文備考策略(一)2020命題趨勢高考作文備考策略(二)類型及八大母題高考作文備考策略(三)高分作文好在哪裡?
  • 2021屆英語新高考「大作文」讀後續寫備考及應試策略解讀
    」 讀後續寫命題表述,「閱讀下面材料, 根據其內容和所給段落開頭語續寫兩段, 使之構成一篇完整的短文。」(滿分25分)該表述可以解讀為,「提供一篇350詞以內的材料,要求考生依據材料內容、所給段落開頭語及所標關鍵詞續寫(150詞左右),將其發展成一篇與給定材料有邏輯銜接、情節和結構完整的短文。
  • 高考滿分作文因網友讀不懂上熱搜,難懂可能是一場蓄謀已久的策略
    浙江今年的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因為晦澀難懂上熱搜了,有網友罵通篇廢話、狗屁不通,不配拿滿分。我看完整篇文章,感覺這位考生是在進行一場賭博,運用了一堆生僻字,和各種看似高大上的言論,為作文鋪就一種「高級感」,博眼球。這樣的做法,其實在高考語文作文的戰場上並不鮮見。
  • 高考滿分作文出爐!這項拿高分的核心能力,99%家長都忽略了
    2020年高考成績開始放榜,各方都傳來了滿分作文的消息。北京高考語文閱卷組專家表示:「我們很重視作文中的創新。目前已經出現的滿分作文,不僅具有很好的語文能力,同時也兼具創新思維。」那就意味著主題思想上具有開放性,文體上也要有明確,但是有多樣的豐富性和開放性。開放了之後對學生的要求是什麼?其實全國一卷、二卷和三卷,要是從押題的角度來說,誰都能押得上。也就是說,其實現在的高考跟以前不一樣了,以前高考會避免讓人押上題。現在除了高考作文,大家再去看看閱讀題,你會發現出題老師已經不避諱,或者不是刻意要避免人押到題。為什麼?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 高深還是晦澀?
    這篇文章為什麼得了滿分呢?8月3日,作家馬伯庸在微博上發表了自己對於2020年高考浙江滿分作文的評論:那篇高考滿分作文吧,我仔細看了,很有意思,很難用「滿分好作文」或者「爛作文」來簡單地評價。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深度和論證過程,也完全用不著跩這些大詞兒,四個字來總結就是:辭不配位。如果這麼說還不夠形象的話,我舉個例子:曦和凌於顛囟兮,瓊蕊睹朕而粲齒」 ,看著也挺高端對吧?其實就是「太陽當頭照,花兒對我笑」。這篇作文的文風,其實很像最近十年來學術界頗為流行的那種不說人話的行文方式,充斥著怪異、造作的翻譯腔與不分場合的術語濫用。
  • 數學高考:150滿分+7種必備解題技巧+10個答題策略
    150滿分,肯定是很難的,無論是哪種高考試卷,都是不容易的。高考數學題型,基本上都是客觀性試題,不像語文、英語以及其他高考考試課目,還有主觀性試題,語文的作文拿到滿分不容易,英語的書面表達拿到滿分也不容易。所以,從大概率事件來說,高考數學,容易拿到滿分150。四、拿到150滿分,數學高考要掌握的7個答題技巧與方法1.
  • 高考語文怎麼分配時間最容易拿高分 2018高考語文提高策略
    高考語文怎麼分配時間最容易拿高分 2018高考語文提高策略高考語文怎麼分配時間才能最容易拿高分呢?今天有途網小編就具體為大家介紹下,僅供大家參考。高考語文怎麼分配時間最容易拿高分高考語文總共150分,考試時間150分種,平均每分鐘得1分。
  • 高考滿分作文被熱議:高考應試作文怎麼寫?評分標準要對大眾負責
    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從「實際」的角度看,也就是把這篇作文以一篇高考應試作文的標準去評價,才比較合理。我想之所以這篇作文引熱議,還是因為它是「滿分作文」。而歷屆高考時,全網大眾熱議的,或者是「能」熱議的,也只有偏主觀化的作文了。
  • 高考備考 | ​ 鞏固一輪複習成果和提高二輪複習備考策略
    綜合新高考、新課標、新教材的多重背景下2021年高考命題方向及應對策略;核心素養在命題中如何體現實際價值,如何把握全國卷考核方向; 2021年新舊高考過渡期對高考命題的影響和教學應對;學科核心素養在高考命題中的體現,高三二輪輪備考策略,展望2021年高考命題。
  • 讀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有感
    高考剛過,最近關於高考最熱門話題的非浙江的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莫屬,我經過幾天關於相關話題的名家點評、網友答覆、白話解釋等等的閱讀,對此想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整編文章怎麼看都是一種感覺—故弄玄虛,請原諒我的文學水平差,文中大量的生僻字及引證一個都不懂,還需要看網友的白話解釋才勉強理解,所以對於這篇文章拿到滿分,我覺得不太合適。
  • 數學高考:拿到150滿分+7種必備解題技巧+10個答題策略
    一、參加數學高考,拿到150滿分,難嗎? 高考想考150滿分,肯定是很難的,無論是哪種高考試卷,都是不容易的。參加數學高考,拿到150滿分,難嗎?高考數學題型,基本上都是客觀性試題,不像語文、英語以及其他高考考試科目,還有主觀性試題,語文的作文拿到滿分不容易,英語的書面表達拿到滿分也不容易。所以,從大概率事件來說,高考數學,容易拿到滿分150。
  • 高考數學核心題型滿分策略:導數的幾何意義出題規律和解題模式
    高考數學核心題型滿分策略:導數的幾何意義出題規律和解題模式導數的幾何意義出題規律導數的幾何意義是高考命題的重點,主要有以下命題角度:>(1)求已知函數圖象上某點處的切線方程;(2)已知切線方程求函數解析式中的參數;(3)利用導數的幾何意義求解最值.
  • 2020高中生深度學習策略課程
    、高效學習的方法(本文共4051字,閱讀約需11分鐘)前幾年,學習策略夏令營一直是做的線下實體課程,這是第一次將深度學習策略課程搬到線上來。打通學習流程、樹立學習的全局觀,做好學習的全流程優化,從細節處找到進階學習高手之門——這就是學習的流程策略。從「秘籍型思維」的誤區中跳脫出來,學會每個學習流程的處理方法,並能夠根據學習流程從宏觀角度進行學習規劃與調整。掌握了流程策略,你就掌握了學習策略的脊椎骨。而全維度優化,則更讓骨骼上生長出有力的肌肉,進一步提高綜合學習效率。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出爐,網友「簡直是對語文的侮辱」
    這兩天,一篇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火了。不是因為寫得太好被討論,而是因為大家都覺著這篇作文「不說人話」,看不懂,卻得了滿分,而備受質疑。更為波折的是,高考評分時,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最後經過作文審查組審定,判定為滿分。看看這篇滿分作文長啥樣?
  • 高考滿分作文,閱卷老師、專家評審分歧大!你怎麼看?
    一篇好的作文是啥樣?條理清晰、論據充分、語言優美、用典得當,這些都是基本要求……那滿分作文呢?近日,隨著全國各地高考分數出爐。一批高考滿分作文也成為網友熱議的話題其中,浙江省2020年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滿分作文?
    作文刊登出來之後,也有網友和專家表示這樣的作文應該給滿分,要寫成這樣的文章,需要考生閱讀大量的書籍,這不是簡單的背幾條名人名言就行的。更何況我們的高考作文應該更加提倡個性化的表達,每個考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適合自己的寫作角度。但與此同時,也有一些網友認為,這篇作文給高分沒有太大的意見,但給滿分有點名不副實。
  • 高考滿分作文引爆熱議:高考應試作文怎麼寫才對?評分標準要對大眾...
    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從「實際」的角度看,也就是把這篇作文以一篇高考應試作文的標準去評價,才比較合理。 我想之所以這篇作文引熱議,還是因為它是「滿分作文」。 而歷屆高考時,全網大眾熱議的,或者是「能」熱議的,也只有偏主觀化的作文了。
  • 高考滿分作文背後,是多樣化人才培養理念
    高考滿分作文背後,是多樣化人才培養理念教育時評陳 曦「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這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最近引起了網友的激烈討論。有人說這篇作文文風炫技、辭藻華麗;有人稱其辭不配位、引用隨意,因此並不認同滿分。批評之外,同樣有理解、贊成的聲音。
  • 衝刺高考:高考英語閱讀理解複習策略
    針對主旨大意類型的題,可以掌握以下解題策略:   1)把握文章邏輯結構,快速找出主題;   2)尋找主題句,確定文章中心思想;   3)將首段中心句和各段首句連成整體,得出文章主題;逆向思維法解標題類問題。
  • 荊盼老師講作文:高考作文發展等級突破學習策略(一)
    要想高考作文取得優異成績,同學們在寫作時,既要滿足作文評價標準基礎等級的要求,還要力爭滿足發展等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