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語文來了
高考作文的閱卷者有著嚴格的閱讀和給分標準,閱卷者常常從文章的「主題、選材、結構、語言、情感」等指標量化分值,這種標準是大家所熟悉的。但從另一個側面去看,一篇文章所具有的「深度、角度和維度」,常常更能在感性層面快速觸動閱卷者的神經,這對考生寫作具有很強的實際價值。
所以,為了更好地應對高考作文,高三的學生很有必要掌握「深度、角度和維度」的3度策略。實際上,高考作文的「深度」是一種策略,「角度」是一種意識,「維度」則是一種技巧。
(一)高考作文的「深度」策略
近年的高考作文,命題者常常不再以題目之「深」來考查考生,而是將寫作的自由還給考生,讓考生通過一篇作文來體現自己的認知深度。同樣的一道作文題,有的考生寫出了深意,有的考生則只停留在表面,後者無疑會在考試中吃大虧。沒有深度的文章,跟高中生的年齡段是不相匹配的。那麼,如何體現自己作文的深度呢?
1.聯繫整個時代,而不是就事論事。每種現象的存在,都和時代有著密切的關聯,都是以時代為背景的一種存在。當我們透過現象去看時,很有必要去突出時代的存在——這種關聯時代的做法,在高考作文中已經體現的很清晰,尤其在議論文中。
比如:我們的學習任務固然繁重,但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免於勞動。試想,一代讀書人若成了只會吟經誦典的考試機器,這豈不是歷史的倒退、錯誤的重蹈?我們不必被勞動嚇倒,勞動何其微小,你我舉手之勞亦可闢出桃源。或撿拾垃圾,建美麗校園;或志願服務,創衛生城市。這些既不佔用過多時間、又能奉獻自身價值於社會之舉,何樂而不為呢?
作者的筆觸沒有停留在「勞動」的概念上,而是延伸打掃校園、志願者、衛生城等社會層面,從而聯繫勞動對整個時代的意義和價值,讓文章的主題變得更深刻。
2.透過現象看本質。這已是老生常談,但在今天依舊意義重大。如果我們的議論停留在對事實的描述中,不去透過事實看本質;或者只是羅列若干豐富的材料,卻不結合文章主題來點出材料的意義,那麼文章的深度常常無法體現出來。
3.升華文章的主題。「升華」本身是一種修辭手段,是在思想和精神層面,將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方法。人們常常通俗叫做「拔高」——只要不是過於生硬的,而是符合文章內在主題的升華,就可以在文章結束前「再次點題」,從而讓閱卷者帶著作者的主題意識給出高分——這是應對高考作文的一種常見策略,畢竟閱卷者在讀完結尾的時候,便要給出你的分數,如果在結束時不能讓他清晰看到文章的主題,則容易失分。
以上三點是常見的技巧,要想寫出有深度的高考作文,和我們日常閱讀思考而生成的「見識」是分不開的。這也是老師們一再強調多讀點有難度的書的初衷。有難度的書可以「刺激」我們的大腦,使其思考突破「懶惰的表面」,而變得深刻起來。
(二)高考作文的「角度」意識
考生們面對的是同樣的一道作文題,你的文章如何才能脫穎而出呢?除了語言清新、結構嚴謹等傳統的看法之外,寫作角度非常關鍵。不同的角度會導致不同的主題出現,一般來說,寫作角度有兩種,一種是新視角,一種是常規視角。追求前者是更好的,但通過「常規視角」而寫出有深度的文章,同樣可以拿高分。
1.新視角。新視角具有某些獨特性,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一面,自然更容易脫穎而出。但新視角的獲得不容易,超越常規標新立異,永遠是一小部分考生的選擇。為了挖掘新的視角,考生可以在日常訓練中,專門就題目而進行多角度立意訓練,即使不完成全文,對發現新視角也是好的。
2.常規視角。常規視角對寫好高考作文有基本的保障,對大部分考生而言,比單純追求新視角更有保障。所以,我們必須堅守常規視角。但這樣一來,對寫作的深度、語言和結構等便要有更高的自我要求。
在寫作視角的選擇方面,建議大家不要去使用首先想到的兩三個視角,通過細緻的思索找到更新穎的視角再動筆。
(三)高考作文的「維度」技巧
文章的主題只有一個,但詮釋這個主題,需要一種「多維」能力。高考中最常寫的是議論文,要想更好地論證自己的觀點,作者必須在多個維度上下功夫,不能在單一維度上一再重複,要求作者在不同的維度去思考問題,從而實現內在結構的變化和躍升。
1.零維度敘事,確保準確、客觀。作文中的基礎材料是零維度的,這是一種客觀的事實,不管任何人怎麼去看這個事實,事實本身的不變的。
比如這樣的一段文字:
前不久有一則新聞說:幾個大學生在登山時遇到泥石流,他們慌忙逃避,卻依舊喪生。我們為這樣的新聞感到惋惜。記者特別訪問登山專家,專家說:「在山腰遇到風雨,應向更堅固的山頭走去,雖然風雨可能更大,卻不足以威脅你的生命。」
作者只是客觀陳述一段新聞,屬於文中的基礎材料。材料敘述得準確,可以為後面發力議論,提升寫作維度做好基礎工作。
2.高維度表達,提升信息量的同時彰顯見識。如何去看、去圍繞主題展開則是維度的高低問題,也就是說「揭示材料的內在價值」等解釋屬於高維變化。這裡就存在一個從低維度向高維度提升,從而體現而行文結構的變化問題。
要做到維度的提升,方法是將材料放在思考中心,然後從材料之內挖掘意義、從材料之上去看、
維度意識讓作者能寫出更有信息量的佳作,而不是在單一維度上不斷的重複自我。以「學習的價值」這一命題而言,學習是掌握技能是一個維度,學習是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徑是更高的認知維度,學習是突破自我、走向新生的價值觀則是更高的認知維度。在這個的過程中,文章的信息量變得更豐富,文章的結構在漸次變化中得到躍升。
總之,當我們真正明白:高考作文的「深度」是一種策略,「角度」是一種意識,「維度」是一種技巧時,我們才能更好地將12年所學更好地融入到高考作文中,以高質量的文章完成這份人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