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不是「上等人」,應該平等對待,大學是培養人才的地方!

2021-01-11 筆揮江山

留學生被優待,這樣的事情在國內大學校園內屢屢被曝光!為何總是有這樣的學校,總是有這樣的新聞報導出來呢?

大陸學生到底差在了哪裡?為何大陸學生在某些學校裡,就不能和留學生平等對待呢?這個問題讓人著實搞不懂。

不要說留學生的學費貴,即便是留學生的學費貴一些,你見過那一所其它國家的世界一流學校報到出過這樣的新聞呢?

美國、英國、德國又或者其它國家的學校……

學校是最不應該發生不平等對待事情的地方,因為學校的宗旨是教書育人,是告訴所有人,眾生平等。

學校裡是不允許存在「人上人」的,都二十一世紀了,這樣的事情還發生在某些大學校園了,不得不說這就是大學的悲哀呀!

為何我們又要說起大學生被優待的事情?

這不是中國政法大學,最近幾天又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大陸學生因為進入到了留學生的浴室內洗澡,被行政老師質疑你有資格嗎?

事情起因,中國政法大學的研究生,因為實習晚歸需要洗澡,發現內地學生的B1澡堂停水後,就上了二樓的單間浴室(特設給留學生所用),後來眼鏡落在浴室,等回去取眼鏡的時候,發現有位港澳臺同學(後了解是國際教育學院管理老師)當面警告他們要去房管科投訴,並將眼鏡拿走。要求她們第二天去房管科接受調查後才可以拿回眼鏡。由於時值交論文的關鍵時刻,該研究生又是高度近視,所以就粘貼紙條說明情況。後來就發生了負責港澳臺的行政老師把這位研究生狠批了一頓,要求她們不能使用留學生特權所擁有的單獨浴室。並且稱學校有這樣的規定,一旦發現將嚴格處理。

你有資格進來嗎?

能夠問出這樣的話來,這得多有優越感呀!

一個大學當中,區區數萬人,竟然還要分留學生浴室,非留學生浴室。真的是搞不懂,為何要這樣區別對待呢?

很顯然留學生浴室的條件更好,是普通浴室不能洗了,他們才去留學生浴室的。

這種區別對待,就給了學生一種錯覺,留學生就是「上等人」,自己作為不是留學生的學生,就應該被「歧視」。

試問這樣的學校裡教出來的學生,他們日後會怎麼想呢?

是不是若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也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變成所謂的「上等人」,讓自己的孩子也變成留學生呢?

讓我看到這個現象後,至少我是想當一把留學生,享受一下留學生的待遇的。

還有之前山東大學報導出來的給留學生做「陪伴」的事情,吉林大學針對留學生的「叫醒」服務,江蘇某大學把好的宿舍留給留學生……。

真的是太多了!

有的時候我常常在想,某些大學之所以要優待留學生,是不是想要用這種方式來吸引更多的留學生,到他們學校呢?

若是真的是這種想法,不得不說這是很危險的一件事。不管任何時候,大學都應該靠自己的教學來吸引更多的外國學生,也只有這種方式,才能打開學校的知名度。除此之外,所有的方式都是旁門左道。

希望經過這一次事件之後,某些大學要擺正姿態,留學生不是「人上人」,不要求對內地的學生有多好,至少要做到一視同仁。

只有這樣才不負「大學」兩個字,才配得上「教書育人」這四個字。

相關焦點

  • 武漢大學清退國際學生:對待留學生要重平等、有自信
    原因在於許多高校給予了留學生超國民待遇,引發了人們的不滿。比如山東大學的「學伴」事件,為一個留學生配備三個校內學生,讓網友們大為不解,一些高校還存在讓中國學生為留學生騰宿舍、留學生宿舍條件區別對待、獎學金區別對待等行為。這些「不平等待遇」給人們帶來的對留學生的「不平等」印象,使得這次「平等」的事件顯得尤為珍貴。
  • 女大學生吃非洲留學生的香蕉,其樂融融,網友:請高校平等對待
    女大學生吃非洲留學生的香蕉,其樂融融,網友:請高校平等對待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劇,地球村的概念越來越清晰,世界各地的人們相互來往變得更加容易和頻繁,這一點從國內留學生的規模越來越龐大就能看出端倪。後來,有一名非洲留學生從褲子口袋裡拿出來一根香蕉,作勢要送給了一名女大學生,表示要與其分享。與此同時,還有一名非洲留學生也如法炮製,從口袋裡同樣拿出來一根香蕉,親手把香蕉皮剝掉,餵給另外一名女大學生吃。
  • 國外留學生住單間引發熱議!是以禮儀待人?還是生而不平等?
    第一,宿舍價格可以調控,可平等不能其實很多大學是有4人間,8人間和雙人間這些區別也在於學費,你的學費足夠高,那麼你住的地方也就足夠人少,明碼標價確確實實可以讓學生自己去選擇,江南大學不一樣,了解它並沒有調控宿舍的價格,那麼本來是住6人間的價格,現在變成了7人間,你的宿舍費並沒有降低,其實在名義上來說學校的做法是錯誤的,這就是體現了留學生和普通學生之間的差別對待。
  • 北大教授建議留學生可自由轉學至國內大學,是留學生高人一等嗎?
    又有北大的知名學者發文章了,這次是針對我國在國外留學生轉學的事:《自由留學轉學利於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核心觀點是建議建立留學生自由轉學制度,讓中外合作辦學與公立高校拿出2%-10%的學位來容納因疫情無法出國的留學生們。
  • 清華、北大成美國免費的人才培養基地,解析留學生為何不回國報效
    ,讓大家更加質疑,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是否已經成為了美國免費的人才培養基地,無獨有偶,美國商務部緊接著出了一份制裁名單,像是佐證了兩所大學與美國的關係。這些大學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湖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大學、同濟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南昌大學,而恰巧的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卻沒有在名單之內,這讓大眾引起了無限遐想,顯示美國政府很感激清華北大為他們培養人才,清華北大是美國強國的促進劑,每年給美國提供幾千人才,所以沒被列在制裁名單之內。
  • 外國留學生最多的大學,竟非清北,而是這座偉人親自題名的高校
    但其實清華北大並不是我國外國留學生最多的高校,在2020年我國高校外國留學生人數排名中,北京大學排名第三,而清華大學僅排名第8,而真正排名第一的是很少受到關注的北京語言大學,這座在周總理關懷下建成,由主席親自題寫校名的大學。
  • 每一雙渴望知識的眼睛,都應該被平等對待
    正因為教育成為了一種平等權利,所有人都能在教育下惠及己身,一個又一個的靈魂被喚醒,才成就了文明本身。但不可否認,因為區域性的經濟落差,全球性的制度落差,導致部分落後區域的教育資源與發達地區仍存在巨大的差異,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維度看,教育的公平性受到了挑戰。
  • ...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副院長邢小強:培養管理人才 理性與感性...
    第一個是培養人才,首先要培養適合於「一帶一路」的高級管理人才,以前傳統商學院的管理人才培養一直以西方商業環境與精神為主導。從格局變遷或者演化角度來看,在」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們要重新思考商學院教育的對象、標準、知識內容與體系等。而且經貿大學的留學生比例非常高,相當一部分都來自於「一帶一路」國家,如何培養這些學生以適應未來的發展,需要針對性的體系設計與實踐。
  • 法國要漲留學生註冊費,高校校長表示將拒絕執行,希平等對待…
    11月19日,法國總理愛德華·菲利普(Edouard Philippe)宣布:明年9月起,法國針對非歐盟國學生公立大學註冊費本科由170歐變為2770歐;碩士博士由243歐和380歐上漲為3770歐(詳見:外國留學生的學費將大幅上漲!)。
  • 為何有人不贊同「平等對待全日制學歷和非全日制學歷」?
    高校畢業生在參加招聘會時,經常會遇到一些明確表態「不招收非全日制大學畢業生」的單位。因為在不少人看來,非全日制學歷和全日制學歷有很大區別,部分HR甚至認為「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本科生相當,非全日制本科生最多相當於全日制大專生」。
  • 鄭州大學著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優化結構,個性化培養拔尖人才    6月24日,鄭州大學與新華社籤署協議,共建「穆青研究中心」,培養高層次新聞人才。這是繼今年4月份鄭大與中科院籤署「錢三強英才班」之後的又一個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舉措。    加大拔尖人才培養力度,鄭大從未停過探索的腳步。
  • 「學伴」制度惹議 媒體:留學生不宜樣樣「特殊」
    原標題:別腦補「學伴」制度,但留學生也不宜樣樣「特殊」高校應認識到,要真正提高學校對高質量留學生的吸引力,根本還要靠一流的人才培養質量,而非「特殊」優待。近日,山東大學的留學生「學伴」制度再引爭議。說是再次,是因為早在2016年,山東大學就啟動了該制度。
  • 別腦補「學伴」制度,但留學生也不宜樣樣「特殊」
    高校應認識到,要真正提高學校對高質量留學生的吸引力,根本還要靠一流的人才培養質量,而非「特殊」優待。這讓輿論譁然,並再次引發高校特殊對待留學生現象的爭論,不少人更將其解讀為是討好留學生,還腦補了某種曖昧色彩。▲網傳微博截圖我認為,對於這種學伴制度應理性對待、實事求是,而不應該任由情緒裹挾,對此進行過度解讀。首先,山東大學的「學伴」制度並不特別針對留學生。
  • 10名在韓中國留學生獲「李映周韓中人才培養獎學金」
    原標題:10名在韓中國留學生獲「李映周韓中人才培養獎學金」  新華網首爾5月2日電(記者冮冶)錢冠宇、向琦、劉子悠等10名中國留學生5月2日在韓國國會議員會館舉行的「李映周韓中人才培養獎學金財團」頒獎儀式上獲得該財團的首期獎學金。
  •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美國主要用二種方式收割人才,應該如何應對?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燦榮:美國主要用二種方式收割人才,那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燦榮在一次訪談中,提到美國一直在全球收割人才,特別是頂尖人才,矽谷有超過2萬多名清華大學畢業的學生。美國收割人才主要採用兩種手段:一是豐厚的待遇。
  •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美國主要用二種方式收割人才,應該如何應對?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燦榮:美國主要用二種方式收割人才,那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燦榮在一次訪談中,提到美國一直在全球收割人才,特別是頂尖人才,矽谷有超過2萬多名清華大學畢業的學生。美國收割人才主要採用兩種手段:一是豐厚的待遇。美國一直採取高薪的方式,收割全世界的頂尖人才。
  • 從留學生滯留海外談一談中國人才流失現象
    有人說是因為高學歷人太多了,特別是咱們大學擴招後,本科生乃至碩博含金量已經大大降低,所以求職競爭壓力大,同理「海歸」身份也沒什麼競爭力了。但是我想說的是中國本科生人數佔總人口比例僅僅是4%即使加上大專學歷的,統計出來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佔總人口比例也僅僅是8%,更不要說碩士博士研究生這類的高端人才比例了,這比例遠遠低於歐美等發達國家,說明我們國家發展中國家,高端人才,理論型人才缺口非常大,根本就不是人才過剩而是人才緊缺,本國培養的人才在很多尖端領域滿足不了相關需求量,咱們國家很多尖端科技領域仍然落後於發達國家,所以說咱們國家才設立新的政策鼓勵海外留學生歸國發展
  • 為何很多人覺得國外留學生在住宿,獎學金等方面受到高校優待呢?
    為何很多人覺得留學生的待遇比國內學生好很多,比如在獎學金評選,住宿條件和招生考試等方面享受優待,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留學生呢?留學生獎學金不是全部歸留學生本人,7成是研究生。民眾對留學生和國內學生信息來源不對稱,大多數人對留學生人數,留學生獎學金名額和金額,住宿費用等細節不太了解,高校和有關留學生管理部門對此類信息公開的較少,很多人可能對留學生優待存在誤解。
  • 日本培養旅遊業外語人才 留學生獲滑雪指導員資格
    日本培養旅遊業外語人才 留學生獲滑雪指導員資格 面對湧來的外國遊客,日本各地旅遊業明顯感到外語的人才不足,為此各地相關機構根據當地特點推出了外國人人才培養計劃。  中國留學生獲得滑雪指導員資格  日本雖不算冬奧強國,但冬季項目在日本非常普及,全民享受冰雪樂趣卻是不爭的事實,可以說是如假包換的冰雪強國。
  • 日本高等教育要培養「文理貫通人才」
    日本國駐華大使館新聞文化中心介紹,根據日本學生支援機構(JASSO)的調查,最近3年,日本高等教育機構及日語教育機構在讀的中國留學生人數呈穩步上升趨勢,2016年為98483人,2017年為107260人,2018年為1149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