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孩子打造「朋友圈」,你的孩子也能成為社交小能手

2020-09-04 小狀元兒童運動裝備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中提出:人的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大部分孩子已經不用為生理和安全而考慮,隨之而來的就是孩子對社交的渴望。如何讓自家孩子成為社交小能手開始成為家長們關心的話題!


有這樣一個故事:


媽媽帶著妞妞去公園,妞妞看見一個與自己差不多大的女孩正在蕩鞦韆,自己也想玩,但因為只有一個鞦韆,所以她只好等待。



過了一會兒,鞦韆上的那個孩子手裡的東西掉了下來,她就停下秋幹去撿。妞妞走上前坐上了鞦韆。那個女孩轉身看見妞妞佔了鞦韆,就與她爭搶起來。妞妞看了媽媽一眼,想起她日常教導自己與人相處的方法,於是停止了爭奪,說道:「我在下面等很久了,讓我玩一下,一會兒我就下來讓給你,咱倆輪流玩好嗎?


那個女孩想了一下答應了妞妞,兩人就這樣輪流蕩起了鞦韆,相處得很融洽。



社交能力成了每個優秀的孩子必備技能,而社會中有很多孩子都缺乏社交能力,不能與同齡夥伴很好相處。


有的孩子性格內向,不與其他人交流;有的孩子缺乏與人交往的技巧,容易和其他人出現矛盾,這些因素都讓孩子很難融人小夥伴之中,在社交能力上停滯不前



父母如何做才能巧妙地幫助孩子成為小小社交家呢?其實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是有技巧的,導師為大家整理了6個小妙招。


1、創造社交環境


寶寶能夠順利成為小社交家,社交環境是必不可少的,父母要讓寶寶多接觸周圍的年齡相仿的孩子,多給寶寶創造社交環境。比如,傍晚可以帶著寶寶一起在小區裡散步,周末帶寶寶去郊外或遊樂場玩,帶上寶寶去家裡有小孩的朋友家串門等等。



2、讓孩子自己解決困難


孩子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挫折,比如跟夥伴搶玩具,要好的朋友跟其他小朋友玩了等等。這個時候,不要急著替孩子處理問題,可以試著引導孩子,或者告訴他方法,讓孩子自己去解決。讓孩子在父母的引導中慢慢學習到經驗,以後面對「難題」就再也不會束手無策了。



3、給孩子個人空間


孩子雖然還不懂事,但是他們之間會有自己很獨特的交往的方式,有些寶寶會安靜的一起玩遊戲,有些會相互依依呀呀地叫,這些其實都是寶寶們交流的方式。所以寶寶玩耍的時候,爸爸媽媽不妨放心地做自己的事情,給寶寶充分的個人空間,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方式跟小朋友玩耍。



4、家長做好榜樣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會模仿爸爸媽媽的言行呢,所以,家長們身體力行,為寶寶做好榜樣對於提高寶寶社交能力是有很大的幫助的!爸爸媽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別是在寶寶面前,要表現出禮貌友善的交接態度,讓寶寶有一個好的模仿對象。



5、鼓勵參與集體活動


心理學研究表明,寶寶在3歲之後就開始對人際交往有強烈的願望,這個時期的寶寶不再喜歡總是粘著爸爸媽媽了,他更希望與同齡人交朋友。這個時候,爸爸媽媽要讓孩子儘早參與集體生活,並且按時孩子與同伴合作。比如可以送寶寶上幼兒園,讓他和小朋友們一起搭積木,可以使孩子的交際能力獲得良好發展。



6、多和小朋友一起運動


運動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很多好朋友都是在運動中認識的,運動能讓孩子之間有更多的話題去討論,讓孩子主動與別人交往。那麼如何讓孩子在運動中能更快和小朋友們打成一片?



一個深受兒童熱愛的運動器材自然會成為孩子們交流的最好媒介,滑板車作為兒童運動的「明星裝備」,是孩子們運動交流的最佳器材!小狀元兒童滑板車,優質的選材和安全設計,讓孩子在滑板運動時更加安全!



每個孩子其實都是」社交小能手「,正確的引導會讓孩子更快的擁有自己的」朋友圈「!





相關焦點

  • 孩子內向不善社交?社交小能手從來不是天生的,看家長怎麼培養
    導讀:孩子內向不善社交?社交小能手從來不是天生的,看家長怎麼培養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內向不善社交?社交小能手從來不是天生的,看家長怎麼培養!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上海悅寶園告訴你:如何讓孩子成為一名社交小能手
    可見社交能力的培養多麼重要。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更多的好朋友,能夠與他人和睦相處,長大後能夠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社交是整個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必修課。那麼,該如何讓孩子自然、開心地與朋友相處呢?該怎樣正確地引導孩子進行社交活動呢?
  • 《斷舍離》:從物質、思維到社交斷舍離,讓孩子學會打造精緻人生
    從瑜伽的修行哲學「斷行·舍行·離行」中提煉出「斷舍離」的思維方式並用於日常生活的「整理」上,逐漸建立起任何人都能做到的「自我探查法」。斷舍離也是刺激思維新陳代謝的思路轉化法。《斷舍離》面世以來,成為累積銷量超過400萬冊的現象級暢銷書。現在,除了書籍出版,其還通過網際網路、報紙、雜誌、電視、廣播等各種媒體全力發展斷舍離事業。
  • 孩子愛熱鬧,媽媽社交恐懼,該怎麼辦?與孩子一起開拓朋友圈吧
    顯然,現在的大人們在養育孩子上面對更多的挑戰。但不變的是孩子需要結交朋友,需要他們的朋友圈。在這一點上,我們的親身成長經驗證明,盡可以對他們放心,他們能行。因此,我們需要問問自己在害怕什麼,也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
  • 孩子朋友圈VS家長
    】★郭素萍【嶗山區育才學校初中部學生發展中心主任,青島市優秀教師,青島市教學能手。 】    「社交」比想像中更深刻、真實地影響著每個人。如今升級為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家長們,又重新面對一個問題,怎樣讓孩子交到好朋友?怎樣讓孩子跟我聊聊他們的朋友?其實,與其擔心和插手,不妨用家長的智慧和理智判斷,相信絕大多數孩子會以自己的適應力來應對他們的社交生活。
  • 孩子不會交朋友?孩子六歲前,幫娃建立「高質量社交」很必要
    爸爸無意中幫孩子搭建起班級社交陳先生對於兒子的學習和生活是比較重視的,原本擔心性格內向的兒子在學校裡和同學處不來,但一次機緣巧合,讓陳先生和兒子成為班級裡最受寵的人。有的家長或許會覺得孩子長大以後就好了,其實並不會,良好的社交能力是需要從小就開始培養的,最好是能在孩子6歲之前,就幫孩子建立起高質量的社交,那麼如何建立就成為父母需要重視的問題了。
  • 想讓孩子成為社交小達人?父母需掌握4個小方法,第3個很關鍵
    記得我女兒四歲的時候,有一次在遊樂場裡,她跟一個小男孩一起玩滑梯的時候起了衝突,原來小男孩想從滑梯的下方往上爬,而我女兒想從上面往下滑,這樣兩個孩子必然會碰撞到一起,誰都不想讓開,後來我引導女兒,讓她去跟小男孩商量一下,怎樣才能讓兩個人都能玩,還能愉快的去玩耍。女兒去跟小男孩商量的結果就是,兩個人一人一次,誰都不幹擾誰,最後看到他們兩個又愉快的玩到一起了。
  • 你拼命賺錢,孩子卻胡亂花錢?3個方法把孩子培養成理財小能手
    他們目的只有一個,讓家庭過得更好,讓孩子有更好的生活條件。然而他們卻忽視了對孩子的財商教育,有的認為孩子還小不懂,有的認為自己的錢都是孩子的,不需要學等等。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孩子沒有培養成正確的財富觀,經常大手大腳花錢。甚至有的孩子因此誤入歧途,比如像之前網上報導的「小學生偷盜家長密碼;13歲男孩遊戲充值一天花光13萬等等。
  • 孩子也需要人際交往,家長巧引導,培養「社交小能手」
    小寶寶需要朋友圈嗎?答案是肯定的!前面的幾篇文章,其實都在強調,寶寶就是一張白紙,0—6歲的年紀就是在紙上塗畫的階段。這個階段直接影響寶寶成長以後的人生。在這個階段所形成的性格,在後期很難再進行改變,即便是改變,也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精力和痛苦。
  • 孩子在幼兒園「不合群」?提升孩子社交能力,父母做好5點來引導
    ,在不能破壞家裡平等的氛圍外,我們可以嘗試以下幾個小方法:1、幫孩子找到一個好朋友在周末父母要多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幫孩子找到一個好朋友,平時可以約著一起去公園或者遊樂場玩。像鄰居家孩子,最近我們在出去玩時,會叫上吉米一起,在小廣場讓女兒領著他一起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在這期間,吉米找到了一位和他一起玩的好朋友。2、邀請同伴到家裡玩周末的時候,可以約上幾個小朋友到家中一起玩。鍛鍊孩子的主動性,在家裡放鬆的環境下孩子更能和小朋友玩到一起。
  • 孩子在幼兒園「不合群」?提升孩子社交能力,父母做好5點來引導
    我們都知道老人疼愛孩子的思維方式是不可能改變的,在不能破壞家裡平等的氛圍外,我們可以嘗試以下幾個小方法:1、幫孩子找到一個好朋友在周末父母要多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幫孩子找到一個好朋友,平時可以約著一起去公園或者遊樂場玩。
  • 孩子在幼兒園被小朋友孤立,我做了 4 件事讓他成為社交達人
    家裡的小不點上學了,進入幼兒園,開始群體生活。隨之而來的社交難題,也成為了孩子們成長中的一大煩惱。當孩子放學回來說「沒人跟我玩」時,你可曾關注過孩子這句話背後的潛臺詞?當他被小夥伴們嘲笑欺負時,你是會教他迴避還是反抗?
  • 不要讓你的孩子成為那個「孤單的小孩」
    如此繁忙的課業,讓孩子缺少了必要的社交活動,但有些父母則不以為然,只要孩子學習好就夠了,殊不知,卻將孩子推向了一個孤島...01.你以為你是他未來的「助推器」,但是卻成為阻擋他成長的「攔路虎」。有這麼一些父母:孩子和小夥伴鬧矛盾,被氣哭了,回去告訴他,然後你說:「他就是個調皮的孩子,下次你別跟他玩了。」
  • 劇說:酷爸俏媽——走進孩子的朋友圈,你會教TA正確的社交方式嗎
    如果說起「社交」,你會想到什麼?滿桌的雞鴨魚肉?劃出完美弧度的高夫球場?還是美女與高腳杯的舞會?社交,其實簡單來說就是社會上的人際交往。每一位爸爸媽媽都歷經職場多年,對於社交想必並不陌生了。但對於孩子而言,那些我們看似再平常普通不過的社交方式真的適合孩子嗎?本期劇說,我們就聊一聊關於孩子的朋友圈——兒童社交那些事兒。
  • 培養孩子社交力≠出門多見人,4個方法,助力孩子成為社交小達人
    但孩子又處於執拗敏感期,自我中心嚴重,父母要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也要注意方式方法,需要用孩子所能接受的方法。社交能力培養1、 拒絕說教孩子自我中心嚴重,邏輯思維差,加上處於執拗敏感期,這時的說教,是起不到作用的。不如讓孩子放手去做,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而後父母再幫助孩子進行修正。
  • 寶媽幹涉孩子的朋友圈,結果卻與她想像的不同,這種行為很危險
    現在的父母,為了自己的孩子,勞心勞力,希望能給孩子最好的生活環境,也希望能給孩子最好的生活條件,甚至乎希望給孩子最好的社交環境,因為他們堅信「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孩子的朋友圈是自然形成的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魏坤琳曾經說過:孩子的朋友圈應該是自然形成的,家長要讓他們自然篩選。成年人的交際圈除了日常的社交以外,還涉及到各種各樣的感情和利益,中間會夾雜著各種偽裝的面具。但是孩子不一樣,孩子不會在乎對方的出身,也不會在乎對方對自己會有什麼好處,他們只會以最舒適的方式去交朋友。
  • 孩子的社交,不要輕易插手
    「是不是因為它會害羞呀~」又或者,「你碰碰這棵含羞草試試~」 無論他們機智的小腦袋是瞬間就get到答案,還是說神奇的腦迴路偏不按套路走,其實都沒關係,因為重要的不在於答案,而在於尋找答案的過程。孩子的社交,不要輕易插手 前陣子的長假,到朋友家久違地來了場聚餐。大概是見我們大人一堆聊得熱鬧,她孩子覺得無聊,於是就說要到隔壁家找他的朋友來玩。 突然間,大概是玩遊戲輸了,他又不服,鼓著腮幫子說這回不算。
  • 打造純淨社交環境,小天才鼓勵孩子在真實世界面對面交好友
    而在如此廣闊的市場前景下,誕生了一家專注打造引領潮流的高品質兒童智能品牌——小天才。作為兒童電話手錶龍頭品牌,小天才多年來獨具鰲頭。據Counterpoint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全球電話手錶市場報告顯示,小天才兒童電話手錶以5.1%的市場份額躋身前五,與蘋果、華為等大廠齊名。一家主打兒童智能可穿戴設備的企業,小天才是如何成為行業「領頭羊」的呢?
  • KPOP偶像中社交能手,金泰亨被稱為「樸姓收藏家」,還有哪些?
    大家知道,哪些偶像善於社交嗎?就是朋友多,而且廣的。 其實,K-Pop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怎麼說呢?比如說在韓國,K-Pop也就這麼點範圍,但是他的影響力已經輻射到全球,這樣的話,就不算小了。
  • 【馨苑幼兒園】馨苑孩子都是生活小能手
    讓好素養,成為孩子本能3-6歲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好的生活習慣與素養可以讓孩子受益一生。為此,馨苑的保育保教不僅關注孩子「育」的方面,也在關注如何教好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會各種生活自理技能,小到洗手穿鞋,大到收拾玩具、安全交通規則的學習,馨苑的保育保教工作就是這樣環環相扣,一步步從孩子的幼兒園常規生活點滴中逐漸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讓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素養根植於孩子的心中,成為孩子的一種本能良好習慣的養成並非一朝一夕,而是日積月累的結果,我們將日常習慣培育滲透到幼兒園的常規教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