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艾利森在中國人民大學「國·政」大講堂做題為「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嗎?」的演講,再次表達了他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概念的含義。
一、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責任之爭
「修昔底德陷阱」是最近幾年來的一個熱門話題,特別是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更多地被人引用來說明中美之間的關係。這些年來常見於西方輿論場的一個說法是,「今天中國就是當年德國」。美國將中國描述為「修正主義國家」,指責中國正在破壞美國二戰後建立起來的國際秩序。
二戰後美國建立起來的國際秩序被稱為自由主義國際秩序。這是一種建立在規則基礎上的國際秩序,是至今為止人類最文明的國際秩序。在美國主導下,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貿組織等國際組織得以建立,冷戰時期美國承擔了西方主要的防務責任。
冷戰結束後,美國一超獨霸忘乎所以,結果連續犯了幾個戰略性錯誤,特別是錯誤地發動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兩場戰爭使美國國庫空虛,2008年的金融危機對美國更是雪上加霜。在美國國力相對衰退之時,中國則利用現有國際規則發展起來。中國成為現有國際秩序的受益者、維護者和補充者。
面對中國的崛起,歐巴馬採取的戰略是利用現有的國際規則遏制中國。但川普認為這根本遏制不住中國,於是他上臺以來採取了現實主義原則,打著「美國優先」的大旗,不安常理出牌,甚至不惜以破壞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為代價,不擇手段地打壓中國。這就是「修昔底德陷阱」的話題之所以炒熱的原因。
二、艾利森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的原意是什麼?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首任院長格雷厄姆·艾利森於2012年在《金融時報》發表文章《修昔底德陷阱已經在太平洋地區凸顯》,文中首次提出「修昔底德陷阱」,自此該詞廣泛應用於中美關係學界。2017年6月,他又出版了《註定一戰: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嗎?》。艾利森的新書常常被縮寫為《註定一戰》。由於把其中的問號去掉了,很多人就望文生義,認為艾利森預言中美必將註定一戰。
艾利森出版的《註定一戰:中美能否走出「修昔底德陷阱」?》一書中深度剖析「修昔底德陷阱」理論,他在書中詳述過去500年間發生在守成大國與崛起大國間的權力更迭,列舉的16個案例中共有12個引發戰爭,僅4次倖免。不過,對於未來,中美是否能避免一戰,艾利森態度謹慎,並未在書中作出預判。因此,他的著作的縮寫應該是《註定一戰?》,這才真正反映了他本人的觀點。
艾利森表示,中國領導人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到「修昔底德陷阱」的存在,並顯示出樂於從歷史案例裡汲取經驗教訓,避免悲劇重演的意願。這對於管控中美分歧、避免關係失控十分重要。他很欣賞中國領導人的做法。
但艾利森也提出,川普治下這屆美國政府的「特殊性」會令中美間開展有效對話「難上加難」。他說,川普本人不可預測性強、政策朝令夕改,中國應對起來或許會感到「想談都摸不出門道」,這一點實應引起雙方注意。畢竟,很多時候矛盾的激化都是從雙方誤判而起。
三、中美能避免「註定一戰」嗎?
艾利森認為,中美之間並非「註定一戰」。但他也認為,中美兩國必須接受困難的現實才能避免一戰。
他指出:如果按照當前的趨勢繼續發展,在未來30年內美國佔全球經濟產出的份額將進一步下降到11%。同期,中國在全球經濟中所佔的份額從1980年的2%上升到2016年的18%,並將在2040年達到30%。中國的經濟發展正逐步使之成為一個令人畏懼的政治和軍事競爭者。
他說,中美兩國陷入戰爭的可能性似乎不大,因為這顯然並非明智之舉。然而,回顧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的百年曆程,歷史證明人類會變得愚鈍。
艾利森認為,中美兩國同樣可以避免戰爭,但前提是這兩個國家能夠接受以下困難的現實。
首先,就目前的態勢而言,美國和中國在未來發生戰爭不僅是有可能的問題,而且很可能比目前所認識到的可能性更大。事實上,就以往歷史經驗而言,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比不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更大。而且,低估戰爭發生的危險反而會增加戰爭發生的風險。
其次,戰爭並非不可避免。歷史表明,主要的守成國可以在不引發戰爭的前提下,管理與對手之間的關係,甚至是與那些威脅到自身地位的對手的關係。這些成功和失敗的記錄為當今政治家提供了許多經驗和教訓。
四、中美怎樣才能避免「註定一戰」?
川普是個政治強人,執政風格既強悍,又不按常理出牌。對於這樣的對手,中國應當如何應對才可以既捍衛了國家利益,又不至於如艾利森所擔憂的,因偶發事件導致中美捲入雙方都不願捲入的戰爭中呢?
首先,中國沒有與美國爭奪全球領導地位的意願。川普又是一個現實主義者,他的出發點是「美國優先」和「使美國再次強大」。中美開戰只能是兩敗俱傷,絕對不符合川普的初衷。因此,中美都不願意捲入戰爭之中。這是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根本前提。
其次,中美都有意願避免發生衝突,雙方都有意願制定預防衝突的規則。2014年11月,中國國防部新聞事務局宣布,雙方國防部長已經完成關於建立兩個互信機制的諒解備忘錄的籤署。2015年10月27日,「海空相遇安全準則」增添了最新的關於中美空中相遇的附件。
第三,對於美國的無理挑釁既要忍讓,也必須反擊,否則美方的無理行為就會被認為是一種默認。但中方的反擊應該是在一再發出警告無效之後再採取,而且要預先告知對方中方反擊的手段。這樣,即便不能通過警告制止美方的無理行為,也不至於引起美方的誤解。反擊的結果,雙方要麼退回原來的狀態,要麼形成一種新的平衡,再通過談判確立新規則,而不至於由於誤判導致事態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