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件「僑批」藏品!嶺南金融博物館獲珍貴檔案文獻
金羊網 2020-07-20
據悉,這批捐贈的藏品是該館建館以來接受社會捐贈數量最多的一批,進一步填補了原藏品類別中部分地區性藏品的空白。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麻衛華
圖/主辦方提供
7月20日,嶺南金融博物館舉行藏品捐贈儀式,馬婭女士與麥保爾先生(已故)把一萬件有關對外金融的藏品——「僑批」無償捐贈給嶺南金融博物館。
據悉,這批捐贈的藏品是該館建館以來接受社會捐贈數量最多的一批,進一步填補了原藏品類別中部分地區性藏品的空白。
馬婭女士(右)捐贈「僑批」給嶺南金融博物館
累計收集「僑批」近12萬件
在儀式現場,嶺南金融博物館與馬婭女士籤署了捐贈協議,並為其頒發藏品捐贈榮譽證書。
據了解,中國國際美博會創始人、廣東省美容美髮化妝品行業協會會長馬婭女士與麥保爾先生一生致力於慈善公益事業,累計捐贈人民幣超7000萬元。馬婭女士此次無償捐贈「僑批」,是為了完成麥保爾先生的遺願。麥保爾先生是土生土長的廣州人,20世紀90年代初調到電信系統,在汕頭工作期間,偶然發現了「僑批」,出於對珍貴史料的挽救及保護心理,通過自己合作的郵商、網絡等資源,開始大量收集,30年間累計收集了「僑批」近12萬件。
馬婭女士與麥保爾先生此次無償捐贈的一萬件「僑批」,以潮汕地區為主,往來涉及的大多是泰國、印尼、柬埔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越南等國家和地區;時間區間從20世紀初到20世紀70年代。藏品中,陳集允陳氏家族的「僑批」比較完整,有560多封。
嶺南金融博物館為馬婭女士(中)頒發藏品捐贈榮譽證書
所贈「僑批」是珍貴檔案文獻
據介紹,這批捐贈的藏品,能更全面和深刻反映華僑移民史、創業史及廣大僑胞對所在國和祖國經濟社會發展所作貢獻的歷史真實見證,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和較高的研究價值,是研究嶺南華僑金融史、中國近現代金融史以及僑民文化的珍貴檔案文獻。
馬婭表示,無償捐贈「僑批」給國家,是希望藉助「僑批」讓更多後人了解那段僑民血淚史,了解僑民們的家國情懷、責任和擔當;此外,希望藉助嶺南金融博物館等專業團隊力量,將這大量珍貴的史料進行深入整理分析、挖掘和利用,助力推進近代嶺南地區經濟社會史的研究工作。
參加捐贈儀式的嘉賓合影
嶺南金融博物館運營方負責人葉軍表示,該館運營團隊將深入挖掘「僑批」背後的歷史文化,通過舉辦「僑批」專題展覽等方式,做到「見物、見人、見精神」,充分發揮和利用好這批史料的價值和作用,認真講好嶺南金融故事,為廣大市民群眾提供優質的金融文化服務,助力嶺南金融文化事業創新發展。
嶺南金融博物館是華南地區首家綜合性金融行業博物館,是省、市、區共建的重點金融文化項目,位於廣州市越秀區西湖路流水井大街29號廬江書院舊址,於2019年4月11日起正式免費向公眾開放。
編輯: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