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件「僑批」藏品!嶺南金融博物館獲珍貴檔案文獻

2020-12-20 金羊網

萬件「僑批」藏品!嶺南金融博物館獲珍貴檔案文獻

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麻衛華  2020-07-20

據悉,這批捐贈的藏品是該館建館以來接受社會捐贈數量最多的一批,進一步填補了原藏品類別中部分地區性藏品的空白。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麻衛華

圖/主辦方提供

7月20日,嶺南金融博物館舉行藏品捐贈儀式,馬婭女士與麥保爾先生(已故)把一萬件有關對外金融的藏品——「僑批」無償捐贈給嶺南金融博物館。

據悉,這批捐贈的藏品是該館建館以來接受社會捐贈數量最多的一批,進一步填補了原藏品類別中部分地區性藏品的空白。

馬婭女士(右)捐贈「僑批」給嶺南金融博物館

累計收集「僑批」近12萬件

在儀式現場,嶺南金融博物館與馬婭女士籤署了捐贈協議,並為其頒發藏品捐贈榮譽證書。

據了解,中國國際美博會創始人、廣東省美容美髮化妝品行業協會會長馬婭女士與麥保爾先生一生致力於慈善公益事業,累計捐贈人民幣超7000萬元。馬婭女士此次無償捐贈「僑批」,是為了完成麥保爾先生的遺願。麥保爾先生是土生土長的廣州人,20世紀90年代初調到電信系統,在汕頭工作期間,偶然發現了「僑批」,出於對珍貴史料的挽救及保護心理,通過自己合作的郵商、網絡等資源,開始大量收集,30年間累計收集了「僑批」近12萬件。

馬婭女士與麥保爾先生此次無償捐贈的一萬件「僑批」,以潮汕地區為主,往來涉及的大多是泰國、印尼、柬埔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越南等國家和地區;時間區間從20世紀初到20世紀70年代。藏品中,陳集允陳氏家族的「僑批」比較完整,有560多封。

嶺南金融博物館為馬婭女士(中)頒發藏品捐贈榮譽證書

所贈「僑批」是珍貴檔案文獻

據介紹,這批捐贈的藏品,能更全面和深刻反映華僑移民史、創業史及廣大僑胞對所在國和祖國經濟社會發展所作貢獻的歷史真實見證,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和較高的研究價值,是研究嶺南華僑金融史、中國近現代金融史以及僑民文化的珍貴檔案文獻。

馬婭表示,無償捐贈「僑批」給國家,是希望藉助「僑批」讓更多後人了解那段僑民血淚史,了解僑民們的家國情懷、責任和擔當;此外,希望藉助嶺南金融博物館等專業團隊力量,將這大量珍貴的史料進行深入整理分析、挖掘和利用,助力推進近代嶺南地區經濟社會史的研究工作。

參加捐贈儀式的嘉賓合影

嶺南金融博物館運營方負責人葉軍表示,該館運營團隊將深入挖掘「僑批」背後的歷史文化,通過舉辦「僑批」專題展覽等方式,做到「見物、見人、見精神」,充分發揮和利用好這批史料的價值和作用,認真講好嶺南金融故事,為廣大市民群眾提供優質的金融文化服務,助力嶺南金融文化事業創新發展。

嶺南金融博物館是華南地區首家綜合性金融行業博物館,是省、市、區共建的重點金融文化項目,位於廣州市越秀區西湖路流水井大街29號廬江書院舊址,於2019年4月11日起正式免費向公眾開放。

編輯:木青

相關焦點

  • 一萬件僑批捐贈嶺南金融博物館
    僑批僑批 卜松竹/攝7月20日,嶺南金融博物館舉行藏品捐贈儀式活動,中國國際美博會創始人馬婭女士與麥保爾先生(已故)無償捐贈一萬件有關對外金融的藏品——「僑批」。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卜松竹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邱偉榮(除署名外)嶺南金融博物館運營方負責人葉軍表示,目前博物館館藏約8000件藏品,日常展出的約800件。也就是說,馬婭、麥保爾伉儷的此次捐贈,讓這家廣州最年輕的博物館之一(2018年12月開放)的藏量猛增。
  • 央視聚焦江門僑批!珍貴資料見證僑鄉歷史,講述家...
    央視聚焦江門僑批!珍貴資料見證僑鄉歷史,講述家國故事!僑鄉江門是銀信檔案「寶庫」銀信(僑批)是指海外華僑通過海內外民間機構匯寄至國內的匯款暨家書,是「銀」和「信」結合的檔案文獻。作為中國第一僑鄉,江門的銀信檔案館藏豐富,截至目前:江門市博物館館藏銀信檔案資料約2.6萬件(套),其中華僑書信約6000件(套),金融票據2萬多件(套);臺山市銀信博物館展出了389件展品,其中330件原件;開平市博物館目前收藏銀信共有1214件(套),包括書信、票據、記帳簿、年結簿等。
  • 今晚8時,央視聚焦江門僑批!珍貴資料見證僑鄉歷史,講述家...
    今晚8時,央視聚焦江門僑批!珍貴資料見證僑鄉歷史,講述家國故事!僑鄉江門是銀信檔案「寶庫」銀信(僑批)是指海外華僑通過海內外民間機構匯寄至國內的匯款暨家書,是「銀」和「信」結合的檔案文獻。作為中國第一僑鄉,江門的銀信檔案館藏豐富,截至目前:江門市博物館館藏銀信檔案資料約2.6萬件(套),其中華僑書信約6000件(套),金融票據2萬多件(套);臺山市銀信博物館展出了389件展品,其中330件原件;開平市博物館目前收藏銀信共有1214件(套),包括書信、票據、記帳簿、年結簿等。
  • 「麥保爾、馬婭伉儷捐贈僑批專題展覽」開展
    12月22日,嶺南金融博物館「鴻雁傳書牽萬裡——麥保爾、馬婭伉儷捐贈僑批專題展覽」盛大開展,現在向您誠摯發出邀請。今年7月,中國國際美博會創始人馬婭女士與麥保爾先生(已故)向嶺南金融博物館無償捐贈了一萬件「僑批」。
  • 馬金鳳戲曲藝術博物館再增130餘件珍貴藏品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宗寬 通訊員 常書香 智慧1月6日,記者從洛陽職業技術學院獲悉:日前豫劇大師馬金鳳委託其女兒馬汎浦在鄭州捐出其演出時的鳳冠及道具等130餘件珍貴物品,用於位於該校的馬金鳳戲曲藝術博物館建設。
  • 江門創新思維積極探索僑批保護活化新路徑
    僑批,可謂「跨越山海的家書」「穿越時空的誠信」,它是當年海外華僑通過海內外民間機構寄至國內的匯款暨家書,是一種「信件」「匯款單」合一的郵傳載體。潮汕閩南地區叫「僑批」,在江門又稱「銀信」,即有「銀」、又有「信」,在申報世界記憶遺產名錄的16萬件僑批中,江門僑批文獻有近5萬件,現存最早的僑批也出自江門。
  • 走進廣東汕頭僑批文物館,探訪11萬多件館藏僑批背後
    林慶熙介紹,僑批是海外華僑通過民間渠道以及後來的金融、郵政機構寄回國內、連帶家書或簡單附言的匯款憑證,盛行於19世紀中葉至上世紀70年代。2013年6月,由廣東、福建兩省聯合申報的「僑批檔案」,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
  • 他捐兩千份「僑批」助建銀信博物館
    家人翹首期盼的信件,往往是半年才能看到,不過這也造就了臺山豐富的「僑批」資源,這些來自華僑的信件如今成了研究「僑批」文化最好的素材。    備受關注的海口埠銀信博物館即將開門迎客,臺山收藏家李柏達捐贈了新寧鐵路僑批、駝峰航線僑批、飛虎隊僑批等2000多份銀信僑批資料,讓世人了解臺山從「賣豬仔」到現代的華僑銀信僑批歷史。
  • 蒙古文字文獻博物館在內蒙古建成開放
    新華社呼和浩特6月10日電(記者 李雲平)在我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全國首家蒙古文字文獻博物館——內蒙古和林格爾縣蒙古文字文獻博物館10日建成開放,集中展示一批珍貴的蒙古文字文獻資料和文化遺產。
  • 2019廣州嶺南金融博物館遊玩攻略(門票+開放時間+地址交通)
    廣州又有新博物館正式開放啦!它就是華南地區首個綜合性金融博物館——嶺南金融博物館。  廣州嶺南金融博物館  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進館,逢周一閉館  地址:廣州市越秀區西湖路流水井29號(廬江書院舊址)  門票:
  • 大英博物館|從小倉庫到800萬件藏品
    大英博物館的成立源於內科醫生、博物學家和收藏家漢斯·斯隆爵士,他在逝世前,將自己的71000件個人藏品及大批植物標本、書籍、手稿等全部捐贈給國家。 國家接受了他的贈品,並成立了大英博物館。此後,館藏品日益豐富,政府對此也進行多次擴建,到19世紀早期,博物館已擁有許多知名度很高的藏品,包括羅塞塔石碑、湯利的古典雕塑收藏品和帕特儂神廟雕塑等。
  • 嶺南金融博物館舉行開館儀式 張碩輔歐陽衛民陳雲賢出席
    17日上午,嶺南金融博物館舉行開館儀式,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張碩輔宣布開館並講話,副省長歐陽衛民出席並致辭。廣東金融專家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原副省長陳雲賢,省市區有關部門和金融機構負責同志,文博界有關專家學者參加活動。
  • "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中文版面世 10件中國藏品入選
    原標題:《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中文版面世10件中國藏品入選 該書收錄大英博物館所藏的100件文物,帶領讀者了解世界發展史,其中選用了名畫《女史箴圖》的珍貴臨摹本等10件中國文物。   據介紹,《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的成書過程曾被稱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由大英博物館館長尼爾·麥格雷戈親自撰寫,動員100多名館員、400多名專家,編撰時間長達4年。
  • 大英博物館藏品800萬件,都是稀世珍寶,鎮館五寶全部來自別國
    作為世界公認的最古老公共國家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擁有全世界最珍貴文物藏品800餘萬件,而目前對遊客公開展示的藏品只佔全部館藏的1%,其他700多萬件藏品則安靜地沉睡在庫房裡。雖然絕大多數珍貴藏品並沒有展示,但不可否認,大英博物館在人類文化歷史的展示性方面還是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 60名專家學者共商僑批文化保護活化 做深做透理論研究 生動講好...
    擁有「中國第一僑鄉」美譽的江門,有著底蘊深厚、資源豐富的僑文化,其中就有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和世界記憶遺產「僑批檔案」(五邑銀信)。五邑銀信作為「僑批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記載著江門與海外文化交流交融的珍貴歷史。2013年,「僑批檔案—海外華僑銀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大會批准收入《世界遺產名錄》。
  • 中國著名博物館之上海博物館簡介與珍貴藏品
    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英文名Shanghai Museum,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其收藏、研究、展覽和教育以中國古代的藝術品為重點,館藏文物近102萬件,其中珍貴文物14萬餘件。上海博物館外景博物館簡史:上海博物館建築總面積39200平方米,佔地面積1.1萬平方米,地下二層,地上五層,高29.5米。
  • 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考察團到訪開平臺山 感受僑鄉「世遺...
    □文/圖 江門日報記者/黎禹君實習生/陳清松「江門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做得特別好,既有自然景觀、歷史文物,還有不少珍貴文獻。尤其是人和物結合得特別好,這裡還有民歌表演、樂器表演,房子保存著原始的生活氣息,非常難得!」參觀了開平市塘口鎮自力村碉樓群,中央編譯出版社副總編輯戰歌稱讚道。
  • 閩漳州政協委員提案籲深挖僑批資源加快徵集歸檔
    僑批,指的是華僑華人通過民間渠道和金融郵政機構,寄給家鄉眷屬的書信和匯款的合稱。它屬於民間文獻,常以家庭為單位連續書寫,真實記錄了19世紀中期以來中國移民向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區的遷移歷程,反映出外來文化在中國華南鄉村引發的碰撞與融合及僑居國的歷史文化變遷,在近代國際移民文獻中具有突出意義。目前,20世紀60年代以前的僑批已成文物,能保存有僑批的華僑、僑眷大都成古稀老人。漳州僑批資源豐富,卻尚未見到有做好僑批的收集及整理歸檔工作。
  • 僑批銀信搬上街頭 古驛道活化出新彩
    汕頭的僑批、江門的銀信,都是海外華僑華人寄給國內僑眷書信與匯款的合稱。這一封封僑批、銀信背後,藏著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是華人華僑愛國愛鄉的歷史見證。總書記的殷殷囑託,言猶在耳。如何讓僑批、銀信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活起來」?
  • 中國著名博物館之江西省博物館簡介與珍貴藏品
    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Jiangxi Provincial Museum,國家一級博物館,江西省第一批古籍重點保護單位。江西省博物館是將歷史、自然、革命三個博物館合在一起,組成的大型綜合性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藏品3.4萬餘件。展品以江西各地出土的歷代陶瓷器數量最多,以及金銀器、青銅器、玉石器和古字畫等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