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彈著《歡樂頌》,單手彈,跟我說:《歡樂頌》說是很厲害,彈起來也並不難的嘛。我笑她見識淺陋,告訴她,《歡樂頌》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的主要部分,包含四獨立聲部、合唱、樂團。她一聽交響樂,因為之前看過交響樂演奏《加勒比海盜》的視頻,才有些神往,說:那是厲害的。她問我有沒有關於貝多芬的書給她看,我說有啊,拿出了那本讀庫出版的《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01從書本角度,特別的閱讀體驗
1、既是繪本,也適合大孩子讀。讀這本書,大寶一個直觀的感受就是:好多頁都畫了繆斯(之前看過關於希臘神話的故事,知道繆斯),這些繆斯有時候是開心的,有時候是憤怒的,有時候又是傷心的,這是為什麼?我告訴她,因為這些都與貝多芬當時的心情有關啊。所以,說是繪本,是因為這裡面總是藏了很多小秘密,需要小朋友的慧眼去發現,並且會心一笑。說適合大孩子讀,因為它的文字基本已經是成段成段的,適合慢慢脫離拼音的大寶閱讀。
2、儘可能展現場景。這樣的書適合細讀,而不是走馬觀花。比如裡面的音樂場景。說是音樂教科書都不為過。小貝多芬練琴時候鋼琴上擺著的莫扎特,琴鍵上的音名CDEFGA與琴鍵位置絲毫不差;隨處可見的五線譜;堆滿的樂器;演奏交響樂的時候索性標註好了弦樂、管樂、打擊樂,惹得大寶來說:感覺上了一次沒有聲音的音樂課。
02從故事角度,產生「共情」的生命體驗
1、大師也有練琴的「慘痛」童年。大寶最感同身受的就是:哇,原來貝多芬小時候也被逼著練琴。媽媽,我跟你說,可以亂彈一氣真的是練琴唯一的快樂,所以我練著練著練別的,真的是我累了。大寶的絕技是,什麼都可以往自己身上扯出一通合理性來。當然,從我的角度來看,雖然大師不喜歡被逼著練琴,但事實上他可能真的是靠這種枯燥無味的「悲催」經歷才打下好基礎的。
2、「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絕不屈服」。也想起尼採一句類似的話:凡是不能殺死你的,最終都會讓你更強。單單和大寶說這句話,大寶是不懂的,但是大寶會懂一個耳聾的人仍然搞音樂創作,譜下一個個自己幾乎聽不見的音符,這種堅持和不屈。她說:貝多芬真的太不容易了,別說聽不見了,我彈琴的時候,頭有點暈就彈不好了。我還沒想好怎麼和大寶說「命運」,人面對命運有太多無力感,作為母親,對孩子最大的心願無非是平安喜樂,所以「命運」這個話題真的不好開啟,大概只是模糊地給孩子一點認識:人生來不易,要勇敢,要堅強。
03學習名人,並不為成為名人
有時候,我會思考,為什麼讓孩子學習名人。名人傳記是孩子不可跳開的一類讀物。雖然我常常覺得通過傳記,我們並不能真正地、完整地認識一位名人,傳記裡有很多作者的加工,但名人是這個世界上真實存在(過)的,他的光芒是不會因為改編甚至杜撰改變的。孩子現在讀到過的名人,會隨著孩子的閱歷不斷加深,會有更深刻的註解。同時,名人的精神、名人的格局,也會指引孩子去「仰望星空」,去實現價值,做一個有用的人,哪怕再平凡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