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清淨,幸福的源頭活水
智慧點金石
人都在追求幸福,幸福從哪裡來?
幸福應從內心清淨中來,世界上的種種繁華虛榮,並不能使你得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因為刺激只能片刻,無法永恆,運用耳、鼻、舌、身、意所求來的感官快樂往往是暫時的,好比看一場電影或一場音樂會,曲終,場散,終有結束。
世間的真相就是無常,有生必有滅,有聚必有散,有合必有離,一切皆如夢幻泡影。何必過於在意呢?
坦然接受吧。放鬆心情,你會發現在這浮躁喧囂的無常世界,獨有一片安靜的心空。
故事苑:曲徑通幽
只有內心清淨,才能得到幸福,遇到任何逆境,就自然放得下,而能解脫自在,遠離煩惱,這樣才真正懂得幸福的人生。
崛多禪師遊歷到太原定襄縣歷村,看見神秀大師的弟子結草為庵,獨自坐禪。禪師問:「你在幹什麼呢?」
僧人回答:「探尋清靜。」
禪師問:「你是什麼人?清靜又為何物呢?」
僧人起立禮拜,問:「這話是什麼意思?請你指點。」
禪師問:「何不探尋自己的內心,何不讓自己的內心清靜?否則,讓誰來給你清靜呢?」
僧人聽後,當即領悟了其中的禪理。
一個人無論處於什麼地位,過哪種生活,只要他內心清淨、安謐就可以過得幸福。
有一天,李端願太尉問曇穎禪師:「禪師!請問人們常說的地獄,到底是有還是沒有呢?」
曇穎禪師回答說:「無中說有,如同眼見幻境,似有還無;太尉現在從有中生無,實在好笑。如果人眼前看到地獄,為什麼心裡看不見天堂呢?天堂與地獄都在一念之間,太尉內心平靜無憂慮,自然就沒有疑惑了。」
太尉發問:「那麼,內心如何無憂慮呢?」
曇穎禪師回答:「善惡都不思量。」
太尉又問:「不思量後,那心歸何處啊?」
曇穎禪師說:「心無所歸。」
太尉再問:「人如果死了,歸到哪裡呢?」
曇穎禪師問:「不知道生,怎麼知道死啊?」
太尉說:「可是生我早已經知曉了的。」
曇穎禪師又問:「那麼,你說說生從何來?」
太尉正沉思時,曇穎禪師用手直搗其胸,說:「只在這裡思量個什麼啊?」
太尉說:「是啁,只知道人生漫長,卻沒有發現歲月蹉跎。」
曇穎禪師說:「百年如同一場夢。」
百年如同一場大夢,人更應該珍惜現在,減少憂慮,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天堂與地獄是死後的事情,還是先做好自己的夢吧。
弦外有音
只有放鬆了心情,才會徜徉在夢的奇妙幻境,達到更高遠的境界。
人生每一個夢的實現,每一份由此而來的快樂,都是生命之歌的一個動聽音節,都是人生旅程的一個美麗足印。
我們應該使我們的心靈具有彈性,放鬆心情,享受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