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寧波網訊 「機器翻譯很難代替人工翻譯,尤其在工業、科學技術方面人才缺乏。」浙江萬裡學院外語學院院長董俊峰教授在第四屆高校翻譯教學研討會上指出。11月21日至22日,浙江省翻譯協會年會暨第四屆高校翻譯教學研討會在浙江萬裡學院舉行。
自2003年我國開始實施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以來,累計報名人數已突破11萬人次,獲得證書人員1.6萬餘人。但翻譯市場需求面臨急劇膨脹趨勢,翻譯人才缺口很大,尤其是高級審定稿人才缺口高達90%。
針對翻譯教學內容的改革、ESP翻譯,代表們探討了專業知識如何與英語專業相結合,如何培養非英語專業學生的翻譯能力。針對翻譯教材建設,代表們提出建立「動態」教材,利用網絡、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建立超文本教學內容。在翻譯教學的師資培養和發展方面,目前教師參與翻譯實踐的機會並不多,需要提升自身的素養和水平,並通過多形式、多渠道進行翻譯實訓基地的建設。在全球化語境下,需要轉變思想、更新翻譯教學理論,高校翻譯教學不能完全學術型,應與實際相結合,細化專業知識,培養出能力強、具有職業道德、符合人才市場需求的翻譯人才。
浙江省翻譯協會會長範捷平教授認為當前翻譯學科、教學發展需要把握四個「對接」:即與國家發展、外交戰略等相關聯的「對上對接」;國內不同院校合力建設翻譯學科,關注其他學科的「對內對接」;與國際接軌、發展外向型的「對外對接」;關注各行業發展與需求的「對下對接」,並努力改變浙江省翻譯學科相對滯後的局面。
東南商報記者邵愉婷 陳少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