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工業、科學技術方面翻譯人才缺乏

2020-12-17 網易新聞

中國寧波網訊 「機器翻譯很難代替人工翻譯,尤其在工業、科學技術方面人才缺乏。」浙江萬裡學院外語學院院長董俊峰教授在第四屆高校翻譯教學研討會上指出。11月21日至22日,浙江省翻譯協會年會暨第四屆高校翻譯教學研討會在浙江萬裡學院舉行。

自2003年我國開始實施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以來,累計報名人數已突破11萬人次,獲得證書人員1.6萬餘人。但翻譯市場需求面臨急劇膨脹趨勢,翻譯人才缺口很大,尤其是高級審定稿人才缺口高達90%。

針對翻譯教學內容的改革、ESP翻譯,代表們探討了專業知識如何與英語專業相結合,如何培養非英語專業學生的翻譯能力。針對翻譯教材建設,代表們提出建立「動態」教材,利用網絡、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建立超文本教學內容。在翻譯教學的師資培養和發展方面,目前教師參與翻譯實踐的機會並不多,需要提升自身的素養和水平,並通過多形式、多渠道進行翻譯實訓基地的建設。在全球化語境下,需要轉變思想、更新翻譯教學理論,高校翻譯教學不能完全學術型,應與實際相結合,細化專業知識,培養出能力強、具有職業道德、符合人才市場需求的翻譯人才。

浙江省翻譯協會會長範捷平教授認為當前翻譯學科、教學發展需要把握四個「對接」:即與國家發展、外交戰略等相關聯的「對上對接」;國內不同院校合力建設翻譯學科,關注其他學科的「對內對接」;與國際接軌、發展外向型的「對外對接」;關注各行業發展與需求的「對下對接」,並努力改變浙江省翻譯學科相對滯後的局面。

東南商報記者邵愉婷 陳少寅

本文來源:寧波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饒毅教授的一篇演講:中華民族為什麼缺乏科學傳統?中國科學技術人才令人擔憂
    理工科大面積引進西方的模式和內容,至今為止,絕大部分的中小學和大學的理工科教材,以西方的體系和成就為內容,教科書以翻譯西方的教科書為主,但只有少數翻譯得比較好,少數編譯,在翻譯的基礎上加入了自己的說法。偶爾出現過中國寫書西方用的情況。1940年代,北京大學生物系的李景鈞教授,用英文撰寫《群體遺傳學》一書,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 高水平翻譯人才缺乏 如何讓文學交流渠道更暢通
    高水平翻譯人才缺乏 如何讓文學交流渠道更暢通   高水平翻譯人才嚴重缺乏  事實上,中國文學對外交流的腳步從未停息,中國外文局在62年前成立了一家國家級的對外譯介中國文學作品的專業機構——中國文學出版社(2002年與新世界出版社合併),曾將大量的現當代中國文學作品介紹給國外讀者,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推出的「熊貓叢書」譯介了200餘種當時影響巨大的文學作品,在國際書業中享有很高聲譽。
  • 日本岡山科學技術專門學校代表 訪問北京市工業技師學院
    圖1 包院長在會上介紹學校情況日本岡山科學技術專門學校建校於1988年4月,擁有汽車、電腦、電氣、生物科學、數控等12個工科類專業,日語等2個文化教育專業,共設立14個專業,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統。畢業生總數7000餘人,成為專業技術人才分布在日本各領域。
  • 推進翻譯工程要防人才跟不上
    精心譯製的電視劇《木府風雲》在東南亞掀起「中國風」,譯製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用地道的中國美食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徵服了大批海外「粉絲」,動畫片《熊出沒》讓中國的卡通形象登上全球知名的迪斯尼兒童頻道……自2013年中宣部組織實施的中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啟動以來,遴選資助具有代表性的中國當代影視作品並進行多語種翻譯向世界推介,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 中國翻譯人才青黃不接 翻譯大賽老外贏了中國人
    」為宗旨的首屆翻譯大賽日前爆出冷門:由於缺乏最好的譯文,大賽不僅一等獎空缺,還把二等獎頒給了一位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姚登南。這一評選結果讓所有的評委們大跌眼鏡,同時也讓翻譯界人士憂心不已。上海翻譯家協會副會長黃源深認為,國內的翻譯人才已經呈現老齡化,被戲稱為「銀髮工程」。而中國翻譯選手不敵新加坡人的大賽結果,就是國內翻譯人才出現斷層的一個證明。  由上海翻譯家協會和上海譯文出版社《外國文藝·譯文》聯手舉辦的這項翻譯大賽,共收到參賽稿700件,其中年齡最小的僅15歲,說明了年輕一代對文學翻譯的關注。
  • 高付出低回報逼走翻譯人才
    」報酬低下翻譯變成「苦差」譯文出版社的編輯李潔給記者算了筆帳,目前市場上文學翻譯的薪資大概在每1000字60元左右,也就是說,翻譯10萬字的稿子,得到的薪酬是6000元上下。楊自伍也提到,若純粹做翻譯的話,一個月收入大概是3000元左右。僅從得到的報酬來看,的確是個「苦差事」,「逼」走不少人才。
  • 韓國首爾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一行到西安翻譯學院參觀訪問
    韓國首爾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一行到西安翻譯學院參觀訪問 http://www.huaue.com  2014年11月26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11月25日上午,韓國首爾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南宮槿
  • 青島打造一流工業網際網路人才集聚生態
    近日,青島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會同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學技術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等8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快打造工業網際網路人才集聚高地的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實施十百千萬人才培養、人才生態優化提升等行動,全力打造具有全國乃至全球影響力的工業網際網路人才高地
  •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錢逸泰訪問浙江工業大學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山東大學教授錢逸泰做客浙江工業大學材料學院第175期至真講壇,作了題為《微納米材料的晶體化學》的學術報告。浙江工業大學校長李小年出席活動並為錢逸泰頒授學術報告紀念證書,材料學院師生代表150餘人參加活動。
  • 金記食品榮獲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
    期間,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揭曉,蘇州金記食品有限公司承擔完成的科技項目《生物緩釋凝固劑的製造及其在非壓制豆腐生產中的應用》榮獲二等獎。據了解,「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頒發,是全國食品行業最高獎,每兩年開展一次,以鼓勵食品行業科技創新、表彰我國食品行業科技工作突出貢獻企業和個人。本次獲獎的豆製品企業(單位)由中豆委根據「中國豆製品行業科技創新推選項目及科技創新人才」名單推薦,並經過專家嚴格審核和層層篩選。
  • 八千萬學子習外語 翻譯人才缺九成
    中國翻譯事業發展比肩世界,但我國翻譯人才短缺現狀卻不得不引起重視。 來自中國翻譯協會的資料顯示,全國職業翻譯4萬多人,相關從業人員超過50萬,專業翻譯公司3000多家, 但勝任翻譯工作的人才缺口卻高達90%。
  • 勁牌公司榮獲2020年度"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
    勁牌公司榮獲2020年度"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 來源:榕城網時間:2020-12-25 12:03:21 大會頒發了2020年度"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其中,勁牌公司《固態法優質白酒品質提升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榮獲特等獎。據悉,"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作為全國食品行業高含金量的榮譽,自2003年設立以來,對鼓勵食品行業科技創新、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增強企業競爭力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 中國英語專業教育改革三十年 高水平人才仍缺乏
    目前,英語專業在校學生也大幅度增加,總數達到大約40多萬。   在英語專業迅速發展的同時,它本身也經歷了深刻的改革。縱觀這30年來教學改革的軌跡,我們可以看到它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整頓恢復,大致上是從1978年到80年代中期。第二個階段的教學改革以探索培養複合型英語人才為其主要內容,同時在大綱制訂和執行、教材建設、教法試驗、測試評估等方面都有所建樹。
  • 工業軟體人才哪裡來?
    這家公司在招聘時遭遇的問題,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目前工業軟體行業面臨的人才窘境。《建設指南》顯示,去年我國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從業人數達673萬人,同比增長4.7%,但整體仍存在較大缺口,且結構性矛盾突出。其中,關鍵基礎軟體和大型工業軟體這兩個領域的人才短缺尤其嚴重。
  •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組織部部長李維平:完善工業網際網路人才保障...
    隨著2017年底《國務院關於深化「網際網路+先進位造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指導意見》的正式發布,產業界掀起了工業網際網路熱潮,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航天科工、海爾、三一、徐工、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阿里、360、奇安信等科研機構和各類型企業,率先在工業網際網路網絡、平臺、安全三大功能體系以及行業實踐和解決方案等方面進行探索,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實踐案例,進行了廣泛推廣。
  • 這次清華北大確實輸了,沒有一點怨言,這方面的確不如西北工業大學
    近日,一份「大國工匠」名單出爐,用來表揚我國在航空、航海、航天方面的工匠人才,一共有35位大國工匠,來自全國13所高校,其中,西北工業大學獨佔鰲頭,共有12位校友入選「大國工匠
  • 翻譯人才:專業化需先職業化
    《中國人事報》上信息:目前中國翻譯人才缺口高達90%。中國現有在崗聘任的翻譯專業人員約6萬人,翻譯從業人員約為50萬人,這一數字今後可能增加到100萬人。現在中國在冊翻譯公司近3000家,但大多規模都很小,翻譯人員多是兼職,專業性不強。筆者認為,要解決翻譯人才專業化問題,首先應該對他們進行「職業化」塑造。
  • 小語種翻譯人才稀缺 機器翻譯發揮空間較大
    小語種翻譯人才稀缺 機器翻譯發揮空間較大目前機器翻譯的營收主要來自機器翻譯硬體產品,主要有翻譯機、翻譯手機、翻譯筆、藍牙翻譯耳機等產品。在我國市場內,翻譯機市場普及度較高,佔據總體市場營收的80%以上。
  • 資深翻譯家暢談我國日、法翻譯人才狀況|法語|日語|林國本|唐家龍|...
    兩位專家透露,綜合能力的測試會著重語法、詞彙等基礎性知識;務實測試則會考核中外文互譯、專業領域知識水平等方面。談到目前日語、法語翻譯隊伍的人才現狀,林國本先生感慨萬分,他首先講起了一個例子:「在去年中央編譯局組織的一次重要的日語編譯工作中,放眼望去,舉座皆為白髮蒼蒼的中老年,平均年齡在60至70歲之間」。
  • 2020中國大學高端人才排名100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居第3
    、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南方科技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其中尤其要說一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方科技科技大學。作為一所背靠中國科學院的大學,在師資方面的力量一直都處於全國前列,其中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60餘人,青年拔尖人才20餘人,長江學者40餘人,在人數方面比數所原985工程高校的人數總和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