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啟動修繕在英北洋水師水兵墓

2020-12-24 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12月1日電 歷經百年風霜,位於英國聖約翰墓園的五座北洋水師故勇墓已經斑駁陸離、殘損嚴重。昨起,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宣布對墓地修繕啟動公募。

十九世紀末,清王朝風雨飄搖、國勢衰微。為救亡圖存,以曾國藩、李鴻章為代表的湘系、淮系開展「洋務運動」,購軍械、興實業、辦學堂,並將改革重點放在建海軍、強海防。1875至1884的十年間,清政府從英國、德國購置大量船舶,此間也遣專員和水兵赴英國接收軍艦、接受培訓,其中五位水兵因病長眠於異國他鄉。

五位故勇墓位於英國北部港口城市紐卡斯爾市的聖約翰墓園,其中三座墓碑倒塌多年,另兩座墓碑上鐫刻著醒目的漢字:「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候官縣陳受富之墓」、「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閩縣陳成魁之墓」。幾座墓碑與本地人的墓碑相背而立、東望大海遠眺故鄉。

為修復、維護和保養在英北洋水師水兵墓碑,告慰為國獻身的故勇英靈,2016年9月起,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發起「北洋水師水兵墓修繕」公開募集項目,面向海內外進行公開募集。募集目標為47936.26英鎊,達到募集目標後即停止募集活動。

此次公募是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第一個海外公募項目,基金會理事長勵小捷說,這也是一個有情感,有溫度的項目。五位水兵雖未戰死沙場,卻也是為國捐軀。

據悉,墓地的初步勘測已完成,此次募集資金將悉數用於墓碑修復,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官網公布募得資金後擬開展的文物修繕活動和詳細的資金使用計劃。(賈敏)

(責編:湯詩瑤、陳苑)

推薦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講話兩周年兩年來,文藝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乘勢前進、變化喜人,湧現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我們收集刊登習近平講述過的他熟讀文學經典、心系文藝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饗讀者。從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體會到那份深深的文學情緣。【詳細】

國家南海博物館首批文物捐贈入藏儀式首批捐贈文物入藏,標誌著國家南海博物館藏品徵集工作邁出了紮實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個人收藏者捐贈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機構捐贈或意向捐贈1000多件藏品」【詳細】

相關焦點

  • 北洋水師5座水兵墓孤懸英國百年,中方出資啟動修繕
    經過近一年時間的籌備,位於英國紐卡斯爾市的這處北洋水師水兵墓地,在英國當地時間6月21日開始啟動修繕工作。這是自1911年清末海軍將領重修後,106年來的首次修繕。據負責此次工程記錄和監督工作的英國北部華人企業家協會會長戚勇強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在開工之前,現場按照中國的傳統舉行了一個祭拜儀式,以示對先人的尊重。
  • 北洋水師墓竣工 清政府出資興建屬於中國政府飛地
    經過兩年多施工,位於英國東北部紐卡斯爾市的北洋水師水兵墓14日正式修繕完畢。這是水兵墓自1911年重修以來的首次修繕。19世紀80年代,清政府派北洋水師官兵到英國紐卡斯爾市的阿姆斯特朗造船廠接收4艘巡洋艦,分別是致遠、靖遠、超勇、揚威艦。參與接艦任務的5名水兵袁培福、顧世忠、陳受富、陳成魁、連金源在英期間因病客死他鄉,葬在了紐卡斯爾市聖約翰墓園。
  • 【坐馬扎,聽故事】北洋海軍5名故勇在英國墓地墓碑修繕成功開工
    :CFCHC)創立於1990年,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准、由國家文物局主管的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全國公募性公益基金組織)發起的首個海外文物修繕項目「中國北洋水師英國墓地修繕項目」眾籌成功,中國北洋水師英國墓地修繕項目也近期在英國紐卡斯爾市的聖約翰墓園正式開工了。
  • 英國3座北洋水師水兵墓倒塌:其一墓主為安徽籍
    2016年5月7日,一名留學英國的攝影系博士生發現紐卡斯爾市聖約翰墓地裡的3座北洋水師水兵墓碑倒塌。網絡資料近日,一名留學英國的攝影系博士生反映,英國紐卡斯爾市聖約翰墓地裡的3座清朝北洋水師水兵墓碑倒塌。  據了解,該墓地共有5座水兵墓,墓主皆為光緒年間北洋水師的水兵,當時為了接回清政府購買的軍艦赴英,但因水土不服,客死他鄉,距今已有120多年的歷史。
  • 紐卡斯爾北洋水兵墓 見證中國近代海軍夢
    1887年進行高速試航時的致遠艦。   英國當地時間6月14日,位於英國紐卡斯爾市的五座北洋水師水兵墓地,舉行了修繕竣工的典禮儀式。  這是自1911年清末海軍將領重修後108年來的首次修繕,資金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公募而來。  1881年和1887年,清政府分別兩次派員到英國接收在此訂購的軍艦,5位年輕水兵因病客死他鄉,埋葬在英國紐卡斯爾市聖約翰墓園。
  • 140年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啟動修繕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著140年歷史的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即是歷史的珍貴實物見證。進入新時代,對這一遺址的保護修繕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近日,有著整140年歷史的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正式開啟修繕工程。這座誕生於清末洋務運動,繼起於福建馬尾船政、上海江南船塢的中國近代第三所造船廠,得到搶救性保護。
  • 軍迷赴英拜謁北洋水師故勇墓 看到一張山東艦照片
    北洋水師故勇墓前祭放著山東艦照片的圖片2017年9月,筆者在英國留學時,曾專程去紐卡斯爾探尋的北洋水師在當地的歷史,記錄下不少照片和文字。現在整理髮布,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這段塵封的歷史。墓碑今昔對比,左圖為2017年筆者拍攝的照片,右圖為2019年修繕完畢的照片時至今日,紐卡斯爾市郊的聖約翰公墓中的北洋水師故勇墓,已成為這段歷史最重要的印證。而且,祖國從未忘記過他們。
  • 碧海丹心,晚清北洋水師軍服
    與軍服配套,北洋水師的水兵春秋冬三季用黑色頭巾裹頭,將髮辮包裹其中,頭巾上無字,夏季戴頂部截面為方形的西式有簷草帽,帽牆上和西方海軍一樣,釘有黑布飄帶一條,據推測上面以金線繡有水兵所在艦船的名稱,如「北洋兵船定遠」等。戴草帽時為防髮辮有礙操作,常有將辮子在腦後盤成一個髮髻的做法。
  • 今天,北洋水師大沽船塢140歲!
    140周年今天小窗兒替你去探望這位「耄耋老人」北洋水師大沽船塢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秋日暖陽,滿地金黃。這位老人就住在海河下遊南岸的天津船廠內,門口紅底金字「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被青松環抱,斑駁的字跡就像是老人臉上的皺紋,寫滿了歲月。大沽船塢對於外人,也許只是歷史書中的片段,但對於塘沽人,卻是割捨不掉的情結。 走進大院,被保安人員攔下,想要近距離接觸這位「老人」並不容易。
  •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致遠艦曾射擊直至沉沒(圖)
    日本艦船模型學會理事秋山紅葉在1961年發文稱,定遠館落成後,有人到那裡住宿,半夜裡卻隱約看到有人影走動,身著中國水兵制服;有盜賊曾聽到威嚴的聲音——「稅」,恰是中國膠東話裡「誰」的發音。秋山寫道:「北洋海軍的幽靈一直在這裡遊蕩。」  定遠號,是1881年清廷從德國伏爾鏗船廠訂造的七千噸級裝甲艦,長期擔任北洋水師旗艦,管帶劉步蟾。
  • 英國墓園發現五處大清水兵的墓葬,其中的故事讓人感動
    某一年,一名在當地留學的中國學生發現了此處墓地,一邊驚訝於英國居然有中國人的墓碑,在了解墓碑上的文字之後就立馬聯繫了中國大使館,因為這座墓中長眠著的是五名中國北洋水師士兵,其中兩座墓碑上的文字還依稀可見: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閩縣陳成魁之墓、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候官縣陳受富之墓。其餘三座碑文已經不能辨認,但是能確認的這是五個中國人的墓葬,而且五人都是共同前往英國的大清水軍。
  • 一人當兵,全家不餓——北洋海軍水兵的收入有多少
    #清史探秘#晚清的北洋海軍是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今天想聊聊其中水兵的收入。北洋水師的水兵包括一二等炮手,正副水手頭,一二三等水手和一二三等練勇。他們都是清帝國政府的正式編制,海軍軍旗就是清帝國的國旗,其待遇非常優厚:按上表所列,當年北洋水師水兵的待遇可是不低。以一個一等水手為例,除管吃、管住、管穿外,每月還有10兩餉銀。
  • 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沉沒戰艦致遠艦將重建(圖)
    那個時代,離我們並不遠,雖然所有的戰艦都已經煙消雲散,但北洋水師的各大艦,從救生圈到機關炮,居然幾乎都有遺物留下。北洋水師時代修建的鐵碼頭,至今仍在使用。可是,很少有人注意過它們,造就了他們的神秘感。在中國,在日本,很多北洋水師的遺物湮沒在佛寺、神社、墓地,已經幾乎不為人知。
  • 躍言:在英國拜謁北洋水師故勇墓,看到一張山東艦照片
    山東艦在海上「愛的魔力轉圈圈」 那張北洋水師故勇墓前祭放著山東艦照片的圖片,被不少網友看到後轉發在NGA、微博、豆瓣、抖音、知乎等多個平臺,一不小心引發了網絡熱議。 北洋水師故勇墓前祭放著山東艦照片的圖片 2017年9月,筆者在英國留學時,曾專程去紐卡斯爾探尋的北洋水師在當地的歷史,記錄下不少照片和文字。
  • 大沽船塢遺址輪機廠房修繕
    輪機廠房內部施工現場大沽船塢輪機廠房外部已經搭建起了腳手架歷經140年風雨,大沽船塢遺址保存下來的唯一輪機廠房於日前正式啟動修繕,這幢飽經風霜的老建築將重獲新生。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華民族抗擊外侮、保家衛國的歷史見證。輪機廠房因自然因素和常年缺乏維修,局部牆體破裂、缺失,門窗也殘損嚴重。此次修繕通過對木結構、屋頂、門窗、地面、牆體等部分的修復,保證輪機廠房本體建築的堅固、穩定,為下一步開發利用奠定基礎。
  • 北洋水師定遠艦重歸威海港 將作為軍艦博物館開放
    「定遠」號荊楚網 楚天都市報濟南消息4月16日10時10分,中國清代北洋水師的旗艦「定遠」號複製紀念艦,升起滿旗靠停威海港。「定遠」號複製紀念艦從榮成俚島船廠啟航後,首先到達了當年「定遠」號自沉的劉公島附近水域,主辦方舉行了隆重的祭奠儀式,一面北洋海軍「定遠」回歸紀念銅牌被沉入當年的自沉處,群眾將鮮花和粽子拋入海中,慰藉110年前甲午海戰中為國捐軀的北洋水兵。隨後,「定遠」號複製紀念艦在兩艘拖輪的牽引下,緩緩靠泊於威海港公園碼頭,鳴響一分鐘汽笛,以警示勿忘國恥。
  • 竟然是北洋水兵在日本逛青樓洩露軍事秘密
    一提起中國歷史上的晚晴,估計沒人說好,畢竟對外打仗一直都是輸的,輸給英國、法國和德國這些歐美國家,我們也就捏著鼻子認了,但是就連日本我們也打不過,在甲午戰爭的時候北洋水師輸的那叫一個徹底啊,也就是這場戰爭導致中國在近代史上一直被外國看不起。
  • 北洋水師最先進的定遠鐵甲艦,在當時世界是什麼樣的存在
    1885年10月29日,清朝北洋水師迎來了兩艘「巨無霸」軍艦。一艘是定遠號鐵甲艦,一艘是鎮遠號鐵甲艦。它們都屬於定遠級戰列艦,為一級軍艦。北洋水師將定遠號鐵甲艦定為旗艦,懸掛大清龍旗和艦隊司令的將旗。原來,1874年牡丹社事件發生以後,清朝看到了現代海軍在國防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決定派遣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組建北洋水師。李鴻章最初從英國購買了6艘「蚊子船」和2艘巡洋艦超勇號和揚威號,但「蚊子船」不具備遠洋作戰能力,巡洋艦也無法作為北洋水師的主力軍艦使用,便產生了購買更強大的戰列艦的想法。
  • 長崎事件——北洋水師一次將日本海軍扼殺於搖籃的絕佳機會
    長崎事件本是北洋水師一次可以將日本海軍扼殺於搖籃的絕佳機會,卻被清政府白白地浪費了,更要命的是為幾年後的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的慘敗埋下了禍根,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1886年,北洋水師對日本長崎進行訪問,實則進行艦隊補給和維修,這一次北洋水師出動了定遠、鎮遠等鐵甲艦,北洋水師勢力雄厚。當北洋水師停靠長崎碼頭的時候,日本人充滿了驚嘆、羨慕和憤恨等複雜情緒。當北洋水師靠岸後,船上的水兵到岸上登岸購物,因糾紛與日本警察發生了嚴重的鬥毆事件,並且上岸的北洋士兵損失慘重,且被日本警察關押,這樣事態就變大了。
  • 百思不得其解:葬送北洋水師的,真的是因為一本丟失的小字典嗎?
    在查閱資料時發現,「長崎事件」中北洋水師水兵丟失的一本小字典,後來成了日軍戰勝北洋水師的法寶。這本小字典可不同尋常,它竟是北洋水師也是清政府內部的密碼本!原來,在1886年8月15日發生的「長崎事件」中,一個名叫吳大五郎的長崎市民,偶然撿到了一本小字典。這本小字典最終被送到了日本情報人員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