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當兵,全家不餓——北洋海軍水兵的收入有多少

2020-12-20 文正斎

#清史探秘#

晚清的北洋海軍是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主要軍艦大小共有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餘人。曾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的強大艦隊。今天想聊聊其中水兵的收入。

北洋水師的水兵包括一二等炮手,正副水手頭,一二三等水手和一二三等練勇。他們都是清帝國政府的正式編制,海軍軍旗就是清帝國的國旗,其待遇非常優厚:

按上表所列,當年北洋水師水兵的待遇可是不低。以一個一等水手為例,除管吃、管住、管穿外,每月還有10兩餉銀。

當時的10兩銀子可以幹什麼呢?如果買房可買1間普通民居;買糧可買1500斤白面;賣肉可買150斤豬肉;買穿可買15匹布。真可謂一人當兵,全家不餓。

正因為如此,使得許多人託關係、走後門,想進入北洋水師。進入北洋水師的水兵也非常自豪。因為他們能夠憑藉一份不菲的餉銀,讓全家人過上吃穿不愁的生活。同時,作為北洋水師的家屬,他們的社會地位也會高於周邊鄉鄰。

這也從一個則面反映出北洋水師真是用錢堆出來的。既然是用錢堆出來的,當然捨不得隨便拿出來用。甲午後期,在李鴻章設法保船、緣岸擊賊、不得出洋的指導方針下,北洋水師終迎來了全軍覆沒的結局

相關焦點

  • 紐卡斯爾北洋水兵墓 見證中國近代海軍夢
    英國當地時間6月14日,位於英國紐卡斯爾市的五座北洋水師水兵墓地,舉行了修繕竣工的典禮儀式。  這是自1911年清末海軍將領重修後108年來的首次修繕,資金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公募而來。  1881年和1887年,清政府分別兩次派員到英國接收在此訂購的軍艦,5位年輕水兵因病客死他鄉,埋葬在英國紐卡斯爾市聖約翰墓園。
  •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啟動修繕在英北洋水師水兵墓
    人民網北京12月1日電 歷經百年風霜,位於英國聖約翰墓園的五座北洋水師故勇墓已經斑駁陸離、殘損嚴重。昨起,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宣布對墓地修繕啟動公募。 十九世紀末,清王朝風雨飄搖、國勢衰微。
  • 北洋水師5座水兵墓孤懸英國百年,中方出資啟動修繕
    經過近一年時間的籌備,位於英國紐卡斯爾市的這處北洋水師水兵墓地,在英國當地時間6月21日開始啟動修繕工作。這是自1911年清末海軍將領重修後,106年來的首次修繕。據負責此次工程記錄和監督工作的英國北部華人企業家協會會長戚勇強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在開工之前,現場按照中國的傳統舉行了一個祭拜儀式,以示對先人的尊重。
  • 英國3座北洋水師水兵墓倒塌:其一墓主為安徽籍
    2016年5月7日,一名留學英國的攝影系博士生發現紐卡斯爾市聖約翰墓地裡的3座北洋水師水兵墓碑倒塌。網絡資料近日,一名留學英國的攝影系博士生反映,英國紐卡斯爾市聖約翰墓地裡的3座清朝北洋水師水兵墓碑倒塌。  據了解,該墓地共有5座水兵墓,墓主皆為光緒年間北洋水師的水兵,當時為了接回清政府購買的軍艦赴英,但因水土不服,客死他鄉,距今已有120多年的歷史。
  • 歷史的印跡 | 尋找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號
    在日本針對中國海軍進行武備發展時,北洋海軍建設卻因黨爭以及保守大臣的阻撓陷入停頓。日本兵哀嘆 定遠艦怎麼打不沉啊?中日的海上對決很快就來了。1894年9月17日中午,中日海軍主力在黃海相遇,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蒸汽鐵甲艦之間的海戰。
  • 碧海丹心,晚清北洋水師軍服
    李鴻章本人及其幕僚中也罕有對海軍事物熟悉者,以至於北洋的海軍籌建工作在很長時間裡處於進展緩慢的摸索狀態。初期重點主要在加強陸上的海防軍隊,之後才逐漸觸及海上武裝的設立,直到1882年才初步建立起了北洋水師,奠定了創辦北洋海軍的基礎。
  • 長崎事件——北洋水師一次將日本海軍扼殺於搖籃的絕佳機會
    長崎事件本是北洋水師一次可以將日本海軍扼殺於搖籃的絕佳機會,卻被清政府白白地浪費了,更要命的是為幾年後的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的慘敗埋下了禍根,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1886年,北洋水師對日本長崎進行訪問,實則進行艦隊補給和維修,這一次北洋水師出動了定遠、鎮遠等鐵甲艦,北洋水師勢力雄厚。當北洋水師停靠長崎碼頭的時候,日本人充滿了驚嘆、羨慕和憤恨等複雜情緒。當北洋水師靠岸後,船上的水兵到岸上登岸購物,因糾紛與日本警察發生了嚴重的鬥毆事件,並且上岸的北洋士兵損失慘重,且被日本警察關押,這樣事態就變大了。
  • 【坐馬扎,聽故事】北洋海軍5名故勇在英國墓地墓碑修繕成功開工
    北洋海軍墓碑 談及五座北洋海軍墓碑,時光需要撥回100多年前。在遙遠的英國異國他鄉,有五位北洋海軍被埋葬在英國紐卡爾斯市的公墓之中,這五座墓與公墓中的其它墓碑不同,因為他們是中國的軍人,所以死後墓碑面朝著中國,與其它墓碑相背。 這五位軍人是光緒年間北洋水師的士兵們,接到前往英國的任務後越洋遠赴別國,可最終卻因水土不服而喪命異國他鄉。
  • 軍事名家的甲午殤思:北洋海軍甲午慘敗實屬必然
    從1861年決定投巨資向英國購買一支新式艦隊起,到北洋艦隊成軍的二十七年時間內,清廷為建設海軍到底耗去了多少銀兩,至今無法精確統計。有統計說,清廷支付的艦船購造費超過3000萬兩。再加艦船上各種裝備器材的購置維持費、艦隊基地營造費及維持費等,對海軍的總投資約在1億兩上下,等於每年拿出300餘萬兩白銀用於海軍建設,平均佔其年財政收入的4%強,個別年份超過10%。
  • 為啥說吃貨當兵去海軍?陸軍吃午餐肉,海軍頓頓吃牛排!
    不過,海軍和陸軍的醃肉還不太一樣,陸軍醃肉更加乾燥,而海軍則是把肉放在橡木桶裡的鹽水中製成。以今天的標準,醃肉高鹽高脂高膽固醇,絕對不宜多吃,可那時候有這已經不錯了。長時間吃醃肉,有些老水兵還吃出了感情,即便上岸也喜歡吃醃肉,沒辦法,要的就是這個味兒!
  • 長崎事件刺激日本大力發展海軍
    此外,從1857年到1868年,又從歐洲國家購買小型軍艦7艘,但這些艦船均為數百噸的小船,最大的不超過千噸,最小甚至排水量只有30餘噸。當時的日本海軍與甲午戰爭爆發時的日本海軍相比,力量還是十分弱小的。那麼,又是什麼極大刺激了日本海軍的迅猛發展呢? 發生在百年前的長崎事件,是在北洋海軍和日本長崎市民之間的一次衝突事件。
  • 北洋水師墓竣工 清政府出資興建屬於中國政府飛地
    經過兩年多施工,位於英國東北部紐卡斯爾市的北洋水師水兵墓14日正式修繕完畢。這是水兵墓自1911年重修以來的首次修繕。19世紀80年代,清政府派北洋水師官兵到英國紐卡斯爾市的阿姆斯特朗造船廠接收4艘巡洋艦,分別是致遠、靖遠、超勇、揚威艦。參與接艦任務的5名水兵袁培福、顧世忠、陳受富、陳成魁、連金源在英期間因病客死他鄉,葬在了紐卡斯爾市聖約翰墓園。
  • 美海軍水兵鋪位很像我國的火車硬臥,解決睡眠問題?不太可能!
    圖註:發生撞船事故的「菲茨傑拉德」號驅逐艦美國海軍大西洋艦隊水面艦隊(SURFLANT)的人因工程師、水面作戰退役軍官約翰·P·科德爾(John P. Cordle)博士介紹稱,該指令修訂了美國海軍在2017年發布的上一版指令,重點是要解決水兵疲勞的問題。「菲茨傑拉德」號和「約翰·S·麥凱恩」號驅逐艦發生致命碰撞的事故原因,都有疲勞駕駛的成分,導致了船傷人亡的悲劇。
  • 竟然是北洋水兵在日本逛青樓洩露軍事秘密
    清朝最後不是建立起北洋水師了嘛,買了很多戰艦,這一下子就是感覺自己很厲害了啊,就要去找回場子了。在1886年這個時候,北洋水師的軍事長官丁汝昌帶著定遠、鎮遠幾個戰艦到朝鮮去搞軍事演戲,回來的時候人家還非要去日本的長崎搞補給,去維修戰艦,說白了就是去給日本人看看我們的厲害,但是北洋水師的軍官水兵的素質都是不一樣的,有些水兵就跑到長崎的紅燈區去玩了,玩的時候還在人家房子裡面和日本的軍警打了一架。
  • 如果這名英國籍副提督不負氣離職,北洋水師不會全軍覆沒
    由於中國沒有現成的海軍管理人才,迫切需要從英國引進一批有豐富指揮經驗的海軍軍官。這樣,押運中國所購軍艦來中國的年輕海軍軍官琅威理就成為了清政府招攬的目標。清政府給其開出了月薪600兩紋銀的高薪加正二品總兵銜的(相當於英國的中將軍銜)高職位,條件不可謂不誘人。但是琅威理最終拒絕了這一邀請。什麼原因呢?原來琅威理向清政府開出了三個條件,當時的清政府做不到。什麼條件呢?
  • 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海軍輸在哪裡
    當時的輪船鍋爐是要燒煤的,北洋水師的燃煤主要由唐山開平煤礦供應,但由於軍隊買煤給的是平價,煤礦那邊就不願意把優質煤給海軍,而是高價賣給外國商人牟利,海軍這邊就用一些劣質碎煤來敷衍。
  • 沉艦、軍港與海戰場——考古學視野下的北洋海軍史 東楚網
    )[10];定遠艦出水裝甲,質地優良,厚達33 cm有餘,有力地解釋了甲午海戰最後關頭的一個重要細節:定遠、鎮遠2艘鐵甲姊妹艦,在敵艦團團圍攻之下,雖然中彈累累,卻可以巋然不退,甚至步步進逼,難怪目睹這一局面的日本松島號三等水兵三浦虎次郎哀嘆這是「不沉的神艦」。
  • 水兵1986自由體長篇敘事詩第一部
    自家祖墳龍降臨 酸甜苦辣五味瓶 前程未卜睡不寧       22 父親拜謁老海軍 辛苦五年修工程 服役期滿回鄉鄰 穿件衣裳跑掉魂        23 父親回來無笑聲 兒子聽後無精神 四大海洋三艦隊 難道要我修工程
  • 北洋海軍,中國史上第一支叫作海軍的國家武裝,就其本質名不副實
    北洋海軍事實上只相當於西方國家海軍的一支艦艇部隊,和同時期日本海軍所屬的常備艦隊有幾分相似。北洋海軍的軍制,很大程度上沒有脫離同時期中國傳統綠營軍的模式。和當時綠營軍隊以提督為最高軍事首長的情況一樣,北洋海軍的全軍統帥為北洋海軍提督,軍中又尊稱為軍門。
  • 日本海軍為何能打敗北洋水師?是李鴻章誤國?還是慈禧罪孽深重
    聲明:本文素材來自《王朝末日》一書,作者原創,獨家首發,轉載必究,拒絕偽史,保證不涉時政。1894年,朝鮮豐島海面,一股日本海軍突然殺出,朝著清政府的運兵船一頓猛烈射擊,船毀人亡。他們的信心很足,因為自從牡丹社事件後,整個清廷都認識到了海軍的重要性。所以,當年慈禧就撥款400萬兩白銀,專門用來建設大清海軍。1888年,北洋水師成立,朝廷每年給李鴻章130萬兩白銀,用來維持北洋海軍的日常運轉。另外,慈禧還專門撥了300萬兩,用來建設旅順海軍基地,140萬兩用來購買定遠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