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四分之一兒童,在 16 歲前遭受過性暴力: 最好的性教育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

2021-02-26 開森心理

最近看到了兩條與性有關的令人痛心的新聞,一個是陝西藍田縣某小學女生在校內遭4名男生性侵,嫌疑人均未滿14歲;另一個是重慶二外男生跳樓自殺,其父親懷疑是因遭受校園欺凌性侵。這兩件令人心痛的新聞給每一個看到它的父母敲響了警鐘:

 

性教育從來都不是一個獨立出來的主題,也從來不是單純的生理知識、防性侵教育,它是奠基在好的依附關係之上的,是教一個人了解自己、愛自己的身體、心理、性別,並學習理解欲望、性的界限與人際互動的歷程。

性教育是全人教育,也是一生的教育。

 

作為父母,比教孩子短褲背心後面不能讓外人碰更難但更急需的是,幫助孩子們建立正確的性價值觀。但什麼是正確的性價值觀?怎樣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性價值觀?《愛與放手》裡有你想要的答案。

 

《愛與放手》是中國臺灣知名性諮商師呂嘉惠親職性教育理念代表之作,開啟了父母與孩子互相尊重、陪伴、滋養、療愈和成長的全新性教育模式!

 

01.

親職性教育,要以依附關係為基礎

 

性教育,一定要以親子關係為基礎。保持親子關係溝通渠道的暢通比任何知識教育都重要。親子間的依附關係質量好,孩子才能感受並確信自己是被愛的、是安全的,孩子才可以在關係中學到各種能力:覺察感受、傾聽他人、表達需求、接受設限、溝通想法等。

 

這些能力孩子並非自然而然就會,而是需要他們在親子關係中學習。

 

當父母可以傾聽孩子的聲音時,孩子會因被父母傾聽而學會傾聽自己,進而有能力去傾聽他人;當父母可以協助孩子調節情緒,幫助孩子了解情緒來源,並回應孩子的情緒時,孩子才能學會覺察與安頓自己與他人的情緒。

 

孩子,不是父母手中任意塑形的橡皮泥,父母要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父母把孩子當做一個人,孩子才會把自己當做一個人,他才會珍重自己,拒絕被侵害。

 

跳樓自殺的重慶二外男生的父親,一直在社交平臺上強調孩子自殺前長期遭受霸凌和性侵。該事件還在調查中,孩子是否在校園內遭受性侵目前還沒有定論,但從孩子留下的文字信息中,我們可以推測,導致ta與世界訣別的原因或許不僅來自校園霸凌,可能有一部分也來自家庭。

 

這個優秀的孩子從初二開始表現出抑鬱情緒,ta的抑鬱有一部分是來自對自己性別角色的牴觸。ta購買假的長髮、女性衣服,也跟父親提過想變性,但是卻沒有得到父親的認可,甚至在孩子自殺後,父親依舊無法接受ta本來的樣子。

 

孩子在遺書最後一行寫道:「我的靈魂會飛向格拉丹東峰,我曾嘲諷說西藏是文藝青年的心靈乾洗機,可我好想去那裡。」

 

如果ta有機會在父母的愛和包容裡長大,能夠勇敢自信做自己,就會有勇氣去對抗外面的侵犯和傷害,就能看到西藏的天空。

 

02.

父母性心理健康,才能為孩子做好性教育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和國家統計局共同共同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有四分之一的兒童,在 16 歲前遭受過性暴力。而與令人震驚的性暴力數據對比的是,長久以來整個社會的性教育缺失。

 

一個性心理不健康的父母,是無法給孩子健康的性教育和陪伴的。只給孩子灌輸性教育而不考慮父母性教育能力的教育,絕對不是好教育。

 

前段時間,微博上一個媽媽發帖說自己5歲的女兒被一個10歲的小男孩侵犯了。這個男孩在書店隱秘的角落裡多次觸摸女孩隱秘部位,並且試圖誘騙女孩摸自己。

 

看到監控的女孩媽媽非常憤怒,怎麼也想不到才10歲的孩子竟然做出如此惡劣的事情,而男孩的媽媽卻拒不道歉,並堅持表示:「你女兒是自願的。」憤怒又奔潰的女孩媽媽只能選擇網絡曝光這件事情,提醒女孩子的家長們警惕。

 

這位男孩這樣的媽媽並不少見,對於性教育,相比女孩家長的重視,一部分男孩家長卻保持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我們男孩兒,不吃虧。」「孩子就是想跟您玩兒。」

 

據《全國大學生性與生殖健康調查》,男生的性需求程度明顯高於女生,相應的,經歷過性行為的男生比例也高於女生。而家長每一次錯誤的性觀念的輸出,都在推動著他們一步步走上侵害他人的道路。那個10歲就猥褻小姑娘的男孩是,那四個不滿14歲就性侵同學的男生也是。

 

最好的性教育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給孩子正確的性教育,父母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性觀念!

 

03.

療愈好自己的性創傷,才能真實地面對孩子

 

朋友的表姐阿林是一個溫柔的江南姑娘,四年級時被鄰居猥褻,從那以後常年短髮長袖長褲,再也沒有穿過裙子。

 

幼時遭受性侵的陰影一直伴隨著阿林,因為性創傷她很難真正進入戀愛關係,終於努力抓住的一段婚姻生活,卻因為難以配合丈夫過性生活而短暫結束。

 

不僅如此,在她對女兒的養育上,也能看出性創傷帶來的影響:阿林嚴格控制女兒的人際關係,除了上學,其他時間不能忍受女兒離開視線半小時以上。

 

如果你是有性創傷的父母,請原諒自己的無能為力,並學會積極療愈自己。只有療愈了自己內在小孩的傷,才能真正看見別人的傷,看見自己在對孩子做什麼。而在成為父母的同時,你也能重新成為自己的父母,只有感受到對自己的愛,才能給孩子更多的愛。

 

《愛與放手》教父母們從依附能力、情緒能力、人際能力、資源使用能力上著手修復自己的人格脊椎,進而讓自己有力量陪孩子迎接五彩絢麗的人生。

 

這個時代的父母很願意尊重孩子,卻也怕因自己的放手讓孩子受傷。因此,怎麼拿捏親子關係的界限?尊重自己的感受是性教育當中最重要的意涵。

 

性教育從不只是為了性,而是教人在最困難的地方學會尊重與界限,學會愛。身為父母,我們要真實地面對孩子,協助孩子理解生活的真相。

 

父母也要學會愛與放手的哲學。當你的愛有限制時,要有放手讓孩子去相信自己的勇氣。

好書推薦:35元免費包郵買《愛與放手:寫給父母和老師的親職性教育生涯規劃課》。性教育,不僅是生理教育,更是全人教育!臺灣著名性諮商師呂嘉惠,基於愛和互動的親職性教育觀念,通過孩子典型性問題和性困惑講透家庭性教育,為孩子性心理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開森心理獨家出版心理好書,超級特價5~7折,全國免費包郵(蒙貴雲藏新需加5元運費),歡迎戳開森書店購買。

如果你想為孩子做好性教育,可以購買呂嘉惠老師的新書《愛與放手》,也可以收聽呂嘉惠老師的性教育系列課「親職性教育生涯規劃10講」

基於愛和互動的親職性教育觀念。這是一種父母與孩子互相尊重、陪伴、彼此滋養、療愈和共同成長的性教育模式,而不是家長說什麼孩子就做什麼。在這裡,孩子更容易敞開心扉,家長也更喜歡和善於傾聽。

 

貫穿生命周期的整體性設計。從愛出發→愛的鍛鍊→愛的設限→愛與放手、性發展的萌芽期→懵懂期→探索期→體驗期、親職性教育暖身期→儲備期→涵容能力→傳承,在每個愛的時期,孩子處在什麼階段、家長應該做什麼,都一清二楚。

呂老師性觀念自成一家、高效實用,有長達20多年性諮商個案經驗。本課為呂老師性教育實戰經驗精粹,首次在國內主講。歡迎戳「閱讀原文」,為孩子性心理健康發展和人格成長保駕護航。

點個在看,就是對我們的最大支持。↓↓↓

相關焦點

  • 大學生性生活現狀調查報告出爐,超三成遭受過性暴力,甚至......
    平均年齡為20.2歲。調查的大學生樣本來自全國東、中、西部地區的130餘所高校。調查人群以女性居多,佔60.4%,男性佔39.6%。在性取向調查部分,自認為異性戀的調查對象佔全部調查對象的89.5%,同性戀和雙性戀的比例分別為2.5%和5.1%。
  • 還在對「性教育」避而不談?兒童性教育宜早不宜遲
    來自學生家長的投訴▲其實,關於兒童的性教育,絕大多數父母不應該迴避,相反,應該有意識的給孩子正確的教育1 不給孩子性教育,危險並不會遠離2018年媒體曝光性侵兒童案例317起,受害兒童逾750人,平均每天就有2名兒童被性侵。有專家表示,性侵害案件,尤其是針對中小學生的性侵害,其隱案比例是1:7。
  • 孩子性教育時間表,不同年齡階段如何做,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
    在性教育普及課上,聽到這句質問,我不寒而慄。近幾年,性侵案件越來越多,每一個受傷的孩子都讓人痛心不已。可是,在中國的傳統教育中,談「性」色變,好像是父母們不約而同的默契。甚至曾有新聞提到,學校開展性教育課程,卻被家長以「孩子太小」為由反對。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而我這一胎寶媽育兒的的確確遵循著這樣的模式照書養。比如生娃前我會挺著大肚子在購物節的零點時刻瘋搶待產包育兒包;我會為給寶寶選一款不含螢光劑、成分較溫和的洗衣皂而不停刷育兒微信公眾號看介紹文章;會為給孩子買一款成分溫和的身體乳學會海淘,為了知道海淘產品的真偽而去了解溯源碼、保稅倉等知識;而我的朋友為了買一款稱心如意的紙尿褲當起了實驗員做起了紙尿褲是否足夠吸水的比較試驗。
  • 「月經貧困」引熱議:孩子如何性教育?3-15歲分齡指南,實用!
    據《中國慈善家》統計,目前我國貧困兒童數量約為4000萬,其中12至16歲、面臨生理期的女童約佔10%。也就是說,我國有大概400萬的女童面臨「月經貧困」。「月經貧困」,是遺落在角落裡的傷痛和無助。兒童性教育分為嬰兒期、幼兒期、兒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五期,叫五期性教育。也就是說性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非一次就能給孩子說清楚,限於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在合適的年齡段進行適度的教育是最好的選擇。一、幼兒期(3-6歲)1.
  • 當代中國兒童,有哪些性教育繪本可以讀?丨中國兒童性教育圖書發展概覽(一)
    1912年,時任中華書局總經理的陸費逵先生在《教育雜誌》發表《色慾與教育》一文,是近代中國最早的有關提倡性教育的論述;上世紀20年代開始,更完整意義上的「性教育」(Sex Education)開始在我國傳播;1923年,《教育雜誌》出版《性教育專號
  • 韓國首爾大學42%學生曾在校內遭受或目擊過性暴力
    中國網3月18日訊據韓國《中央日報》網站3月17日報導,據調查,韓國首爾大學大學生10名中就有4名曾在校內遭受或目擊過性暴力。根據韓國首爾大學校內報刊17日的報導,在校內遭受過性暴力以及與性相關的令人反感的事情的學生佔被調查學生的16.5%(33名)。回答「曾目擊或聽說性暴力事件」的學生佔25.5%。因此,在調查者中,曾在校內遭受或目擊過性暴力事件的學生佔總體的比例總計為42%。
  • 兒童性教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教育
    前兩天,未成年人保護法大修中提出:學校、幼兒園應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建立預防性侵害、性騷擾未成年人工作制度。由此可見,性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多麼重要。我們選擇了四本有關性教育的書籍,第一本書是性教育專家白璐的
  • 四分之一兒童存在睡眠障礙
    全國兒童睡眠醫學研究協作組昨天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兒童有睡眠障礙。  據北京兒童醫院呼吸專家劉璽誠大夫介紹:在過去的一年中,他們在包括北京在內的8個城市,對30000名2到12歲的兒童的睡眠狀況,向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發現目前我國兒童睡眠障礙發生率較高,睡眠時間較前普遍有所減少。
  • 兒童不同年齡的性教育清單!育兒必備
    奧黛特的媽媽對女兒漠不關心,經常因為忙而讓吉爾伯特照顧,有時孩子不願意與吉爾伯特呆一起,媽媽還說「一定要去」……性教育,在這個家庭是「零」。在全世界,兒童性傷害屬於嚴峻的問題。根據歐洲議會統計,每五個孩子中,就有一名遭受性暴力。這不僅是因為很多孩子缺乏性教育,也因為很多父母不夠重視或不知如何教育,所以,問題就慢慢凸顯了。
  • 給孩子正確的性教育,守護孩子健康成長
    近年來,不時被曝光的兒童遭受性侵的新聞,再次給整個社會敲響警鐘,科學的兒童性教育已經刻不容緩。對於父母來說,可能會嫌性教育太早,然而壞人不會嫌你的孩子小。此外,根據國家計生委的數據,2013年我國人工流產次數高達1300萬次。其中約50%的流產女性不到25歲,15-19歲女孩的多次懷孕率顯著高於20-24歲女性。可見,早期性教育的缺失,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影響深遠。家長必須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從小給孩子開展性教育啟蒙。
  • 我爸爸在我陰道裡插進過什麼?
    「所以我們保持沉默,每個人都把自己當成有教養的局外人,冷眼旁觀著這一切。我們說服自己,在捷克的這些現象只是每個人的私人性問題,和社會沒有關係。與此同時,這個國家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女性,在18歲之前遭受過不同程度的性虐待。超過85%的案例是熟人作案,甚至在我們國家,亂倫都不是太罕見的事情。」
  • ——「吃灰」的兒童性教育圖書「吃香...
    王女士坦言,自己小時候,父母從未教育過她這方面的知識。如今遇到孩子提出同樣的問題,王女士決定不再羞答答。兒童性教育,一直是中國家長諱莫如深的話題。面對「該什麼時候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應該怎樣對孩子進行性教育?」依然有許多家長表示無從下手。
  • 「我從哪裡來」,我國性教育嚴重缺失的一面
    如果我們探究一下家長此種做法的原因的話,不難發現有以下這幾種可能:一、家長不好意思和孩子談性,覺得這類話題難以啟齒;二、家長本身就把性當做是有傷風化之事,他們擔心過早讓孩子接受性教育,會把孩子帶壞;三、有些家長可能總覺得孩子太小,以為孩子大些自然可以無師自通。
  • 3—5歲學齡前兒童的性教育及遊戲
    孩子之間的性遊戲,學齡前兒童的性教育 01 大家好,我是時代心理,今天我們來看看,針對3-5歲學齡前兒童的性教育,有哪些要點。我打算分成六個部分來講。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幼兒是如何認識自己的身體的。所以,到了這個階段,性教育就不再和嬰兒期那樣簡單了,但是這個階段,也是我們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的好時機。當然,前提是父母自己必須先了解所有這些器官的學名是什麼。這一階段我們需要掌握的男性性器官相關的名稱有陰莖、睪丸,包皮和龜頭;女性的有陰蒂、陰道、子宮、尿道,還有乳房。
  • 美國國稅局:蕭條或持續至2027年,美國四分之一的兒童正遭受飢餓
    在美聯儲12月9日最新發布的經濟褐皮書中,決策者似乎在暗示,他們此前擔心的第二波新冠病毒蔓延將引發的美國經濟放緩正在逐步形成趨勢,報告顯示在12個聯儲地區中,有四個地區近幾周「幾無或全無增長」,其他地區則僅出現溫和增長,因病毒持續蔓延,再加上經濟衰退的影響令一些企業和家庭遭受重創,
  • 女童電梯被摸臉拍屁股掀裙子:你怕性教育太早,壞人卻不嫌孩子小
    據統計,2010年到2013年,全國檢察機關收到的猥褻兒童案件有7963起,平均每天6起。 2015年到2018年,全國法院審結的猥褻兒童案件有11519起,平均每天7起。 而這些還不包括強姦類的嚴重性侵案件,以及大量被受害者選擇一輩子隱藏的傷害。
  • 關注兒童性教育的必要性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報導一所幼兒園性侵兒童事件真是令人駭然。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中國對兒童性教育完全是一片空白,而有很多家長在未遇到或未聽到此類事件前對孩子的性教育也不太重視。在我國這樣一個幾千年都對男女之事、性比較含蓄傳統的文化影響下也讓很多家長羞於對孩子性教育。
  • 「鮑毓明案」持續發酵,再次警示我們:「性教育」到底有多麼重要
    近幾年,未成年人遭受「性暴力」的事件頻發。據最高法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2018年全國法院共審結猥褻兒童罪案件11519件,平均每天7例,還有大部分沉在冰山腳下……除了憤怒,身為家長的我們,該拿什麼來保護孩子?
  • 兒童性教育有多重要?塗磊為4歲女兒普及性知識,網友:開了好頭
    有陽光的地方就會有著黑暗,在大眾們看不到的地方潛在著一批內心有犯罪傾向的惡人們,他們專門挑無力反抗的孩子們下手,而當孩子遭受侵犯時,未接受過正確性教育的她們往往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到頭來受傷的不僅僅是孩子,更是孩子們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