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餐館推雙語菜單 豆汁更名「Douzhir」(圖)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北京餐館推雙語菜單 豆汁更名「Douzhir」(圖)


2008年08月04日 08:54 來源:廣州日報

發表評論

北京,隆福寺小吃城的一個帶有英文翻譯的菜單。(張愷欣/CFP)

  在北京西二環邊上,經營北京傳統特色菜的京味樓門面古樸,透著濃濃的「京味」,一本厚厚的菜單中英文俱全,宮爆雞丁、罈子肉等北京家常菜都附有英文翻譯。隨著奧運會臨近,京城各家酒樓,甚至一些小飯館都推出雙語菜單,並以日前出臺的《中文菜單英文譯法》為標準,向外國遊客推出面貌一新的世界三大菜系之一——中國菜。

  四喜丸子仍譯「四個歡喜的肉團」

  京味樓車公莊店丁主管告訴記者,酒樓做好了迎接外賓的各種準備,其中就包括了中英文菜單。

  「老外看到菜單上面的圖片,差不多就能點菜了,菜單上的英文翻譯也能讓他們點起菜來不那麼費勁。」

  記者注意到,「四喜丸子」在京味樓還是被翻譯成「Four Happiness Meatballs」(四個歡喜的肉團),常接待外賓的服務員國敬歡說:「這個菜名是典型的中國式英語,雖然我還沒有看到《中文菜單英文譯法》是怎麼譯這個菜名的,但覺得這個翻譯其實還挺諧趣。不至於像"麻婆豆腐"被翻譯成了"滿臉雀斑的女人製作的豆腐",或是"夫妻肺片"被譯成"man and wife lungslice"(夫妻的肺片)那麼恐怖。」

  國敬歡說,公司為培養服務員學習英語的習慣,前幾個月在前臺掛起了一個小黑板,在上面寫著每日一句餐飲行業常用英語,集體加緊「惡補」英語,大家現在大都對筷子、刀叉、湯匙等英語詞彙都能聽能說。

  老外覺得中式英文也挺可愛

  在《中文菜單英文譯法》出臺之前,北京中式餐館常常開起「國際玩笑」,比如紅燒獅子頭被譯成「RedBurnedLionHead」(燒紅了的獅子頭),「驢打滾」被譯成「Rollingdonkey」(打滾的驢),「老虎菜」被錯譯成「tigerdish」(老虎做的菜),「童子雞」被譯成「Chickenwithoutsexuallife」(沒有性生活的雞)。老外們往往啼笑皆非或嚇得不輕。

  今年6月,北京市政府外事辦和旅遊局合作編撰的《中文菜單英文譯法》正式與媒體見面,並發放給北京所有星級飯店、餐廳以及住宿達標單位。此書對中國常見的2000餘個菜品、主食小吃、甜點、酒類的名字做了英文翻譯。大部分菜名,是按菜的原料、做法翻譯的。宮保雞丁被翻譯成「花生、辣椒、蔥炒雞肉」;過橋米線被翻譯成「加雞肉的雞湯粉絲」。翻譯方法分為幾種,分別以主料、烹飪方法、形狀口感甚至人名地名為主。對難以體現做法及主配料的,就儘量使用漢語拼音「原汁原味」地表述,並在其後標註英文注釋,如鍋貼翻譯成Guotie(Pan-friedDumpling)。

  昨天,在北京生活了13年的南非小夥子金玉米告訴記者:「雖然乾鍋魚頭被錯譯成fuckafishhead(和一個魚頭發生關係)很好笑,但我並不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中式英文有時候挺可愛,有自己的特色。」此次餃子的譯法被匡正為「Jiaozi」,而不是用在國外被廣泛認可的「Dumpling」。

  北京粵菜早有規範英文菜單

  粵菜在北京佔有一席之地,順峰酒樓北京區總監胡景泉給記者搬出了好幾本製作精良的雙語菜單,在一本菜單上,集山珍海味之大全的「養生佛跳牆」被音譯成Fotiaoqiang,並在後面注有英文解釋,據介紹,其實這個譯法已沿襲多年了。

  「粵菜早就走出了國門,很多都有固定的譯法。」胡總監說,「《中文菜單英文譯法》是滯後於現實的,我們早就自我規範過了。」他說,由於粵菜與香港菜系一脈相承,很多粵菜早有習慣的英文譯法,一般不會出現不規範的情況,如燒鵝譯為「RoastedGoose」,過橋響螺片譯為「Conchinhotsoup」,滷水拼盤譯為「Pot-stewedMeat」。

  每家老字號5道菜上小吃英文榜

  豆汁、焦圈、麻豆腐、豌豆黃、炒紅果、爆肚、滷煮……老北京的這些小吃也在大張旗鼓地起了洋名,後海的「九門小吃」負責人袁慶華告訴記者,英文菜單一兩天後即將面世。

  此前老北京傳統小吃協會會長曾開玩笑說豆汁可譯為「北京可樂」。對此,袁慶華表示即將面世的小吃英文菜單中,豆汁音譯成「Douzhir」,在拼音基礎上加了個「尾巴」,有北京話的兒化音。她說:「基本上我們都是直譯拼音,因為既生動又有民族特色,同時,又在後面加注了英文版的解釋,包括口味、原料、烹飪方法。」

  據介紹,豆汁的洋名字後有一句英文解釋:「為綠豆發酵製成的飲料」;「豆腐腦」叫Tofunao,解釋為「用豆腐製成的凝乳狀的食品」;「爆肚」稱為Baodu,解釋為「油爆或水爆羊肚牛肚」;「驢打滾」叫Ludagun,解釋為「蒸熟的江米裹上甜豆麵粉」。

  給老北京小吃取洋名是老北京小吃協會的主意,涵蓋了18個老字號,此次英文菜單基本上每家老字號有5道菜上榜。 (記者謝綺珊)

編輯:藍玉貴】

相 關 報 道

相關焦點

  • 餐廳菜單也「奧運」 翻譯不對常鬧笑話(組圖)
    餐廳出招老字號菜品表明營養成分  便宜坊是北京一家老字號的餐館,2002年開始試用雙語菜單,2005年開始各分店強制執行,前幾天這裡剛剛做好了新的菜譜,除了添加一些新菜外,也修正了一些翻譯中的問題。
  • 2158道中餐有了官方"英文名" 向餐館推廣
    昨日,北京市政府外事辦消息,新出版的《美食譯苑——中文菜單英文譯法》共規範了3102個中西餐飲食名稱,其中包括2158個中餐,並向北京市各大餐館推廣。  據介紹,《美食譯苑》共分三章,分別對中餐、西餐、飲品進行了標準的英文翻譯,其中中餐部分細化到八大菜系,包括魯菜、川菜、閩菜等特色飯菜的介紹和重點翻譯。
  • 中英菜單眾口難調 老北京小吃要不要取"洋名"
    最近幾天,一則消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說是有經營老北京小吃的商家要給北京小吃取個洋名字。開始說「豆汁」要叫「北京可樂」,後來又闢謠說「那只是隨口一說」。不管這豆汁最後到底會叫什麼,北京小吃要不要取洋名,怎麼取洋名,倒也真是件值得琢磨的事兒。畢竟,這些小吃承載著一代又一代北京人的故鄉記憶。
  • 豆汁英文名叫「北京可樂」
    商報訊 豆汁、焦圈、滷煮、炒肝、墩餑餑、艾窩窩……流傳數百年、種類以千百計的老北京小吃在2008年遭遇了現代奧林匹克,奧運期間預計1.2億人次的遊客前景,讓北京各家老字號均在躍躍欲試。   在北京後海胡同深處的「九門小吃」,工作人員正在加緊翻譯各種小吃的英文名稱,小吃城裡的服務員也在接受基本服務用語的英文培訓。
  • 香港餐館改菜單 多間餐館菜單以海鮮為主打
    香港餐館改菜單 多間餐館菜單以海鮮為主打 有飯店業者指母親節當晚的首輪晚市經已香港大公報圖    有酒樓趁「巨鴨」訪港,推出「鴨仔」造型點心,一慰「鴨迷」媽媽。香港大公報圖   中新網5月9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母親節將至,H7N9疫情影響香港市民吃雞鴨等禽類信心。有酒樓指出,有20%顧客要將雞隻或乳鴿等禽類食物改以海鮮代替,多間餐館的菜單亦以海鮮為主打。
  • 怎樣的餐館才高級?菜單無圖菜名模糊!
    在英國等西方國家外出用餐,看看菜單的樣式,你就能差不多推斷出餐館的檔次。高檔餐館的菜單上很少印食物圖片,大眾化餐館的菜單往往圖文並茂。英國達勒姆大學一項研究揭示了這個現象背後的消費心理和經營策略。達勒姆大學商學院的研究人員邀請671名志願者參與實驗,研究他們對菜單上的圖片和文字的反應。
  • 餐館根本用不著智能菜單-虎嗅網
    今天,人們越來越頻繁使用菜單這個計算機術語,幾乎要忘記了這個詞的本來出處是餐館。矽谷孵化器500Starups的創始合伙人Dave McClure忍不住跳出來大喊:救救我們的菜單吧!(美國)餐廳裡的菜單實在是太爛了!有多爛呢?
  • 城市國際化,火鍋店也推雙語菜單 特產翻譯待規範
    外國友人來渝,自然要嘗嘗有名的火鍋,可看不懂菜單怎麼辦?為此,奇火鍋等火鍋企業相繼推出了中英雙語菜單,在方便外國友人的同時,也讓不少市民大呼「新鮮」、「洋氣」。不過,也有人認為翻譯的內容卻讓人總感覺怪怪的。市火鍋協會表示,目前翻譯菜單尚屬企業個體行為,行業還未設立統一翻譯標準。外國顧客多 打工女生建議為菜品取洋名在渝中區奇火鍋萬豪店,記者見到了這份洋氣的菜單。
  • 北京特色小吃初印象
    去過北京很多次了, 現在高鐵太方便, 早上出發去北京, 辦完事後也不耽誤再搭乘下午晚上的火車回來.每次去北京, 為了趕時間, 都是去肯德基或者麥當勞吃快餐, 在北京南站買過幾次特色糕點帶回來, 此外再沒接觸過北京的吃食.
  • 北京推出中國菜官方英譯名 童子雞譯為「春雞」
    四喜丸子被譯成Four glad meat balls(四個高興的肉團),木須肉被翻成Wood mustache meat(木頭鬍子肉),醉蟹成了Drunk crab(喝高了的螃蟹)……這些讓人忍俊不禁的中餐英語菜名可能從本市餐館的菜單上消失。
  • 美食探店:感受地道的京味豆汁兒下午茶
    美食探店:天壇北門地道北京小吃祈年大街拐角處就是今天要推薦的這家名為「老磁器口豆汁店」了,簡樸的門頭從外面看進去感覺這裡很普通,但是如果是老北京就肯定看到這個牌子後有種回味和懷念的感覺湧上心頭。因為這裡裝的都是滿滿的北京土著的回憶。
  • 老北京最愛飲料,豆汁、杏仁茶
    豆計——北京人的標誌早餐在北京民間,流傳著這樣一一句俗話:「沒有喝過豆汁兒,不算到過北京。」就連20世紀著名的導演胡金銓先生也說:「不能喝豆汁兒的人,算不得是真正的北平人。」豆汁兒,薄脆兒,焦圈, 三樣配在一起,都是老北京們標準的早點套餐。但是「此豆汁非彼豆汁」,北京的豆汁跟我們們平時喝的豆漿完全不是一回事。其實,豆汁兒的原料不貴,誰都能買得起。從前賣生豆汁兒的攤主,通常推著一個小車,車上有個木輔,在胡同裡走街串告不用吆喝,不用「喚頭」,箱子裡的女人們都會拿著小桶來排隊購買。
  • 北京老字號跟上新風尚,老磁器口豆汁店開賣「小份菜」
    9元一小碟的鹽水花生、12元一小盤的麻婆豆腐、16元一小份的回鍋肉……老磁器口豆汁店開推半價「小份菜」了。胡鐵湘 攝「咱以後就餐適當點餐,儘可能點小份餐,杜絕浪費。」今天中午用餐高峰期,相聲演員王文林、李寬作為「光碟」宣傳志願者來到位於永定門外的老磁器口豆汁店沙子口分店,和街道青年志願者一起,向正在點餐的顧客發放印有「光碟光榮」字樣的盤子,號召大家從我做起「適量點餐」。走進深受老北京人喜愛的老磁器口豆汁店,一眼就能看到張貼在牆上寫有「光碟行動」字樣的宣傳海報。「小份菜」的菜量如何?
  • 抖音裡面怎麼買贊 抖音上的dou速推靠譜嗎
    抖音裡面怎麼買贊,一條質量高的抖音視頻會被許多人轉發,但前提是你有足夠的贊量。 抖音上的dou速推靠譜?首先而來的就是官方那高昂的推廣價格了,效果不說見仁見智。  , 再者就是副本難度問題,公測的副本難度比較內測而言簡單了很多,可以說是照顧新玩家,沒什麼問題。而當主線4-10推完之後就只剩自律自律自律,哪怕是剿滅龍門外環,現在也就是自律掛機的事情。
  • 北京人為什麼喜歡喝豆汁,外地人喝不慣?
    其實很早以前就聽說過一句話,「不喝豆汁兒,算不上地道的北京人」。這就真正地體現了豆汁兒在北京小吃中的一個地位,但其實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豆汁兒的味道的。那為什麼豆汁兒這樣一種神奇的事物反而還在乾隆年間成為了宮廷的御宴呢?
  • 雙語菜單鬧國際笑話 中文菜單英文譯法出討論稿
    「四喜丸子」被翻譯成「四個高興的肉團」、「紅燒獅子頭」被譯成「燒紅了的獅子頭」、「麻婆豆腐」被譯成「麻臉的女人做的豆腐」……國內的很多餐館推出了雙語菜單,但鬧出了國際笑話。明年在咱們家就要舉辦奧運會了,會有更多的外國遊客遠道而來,到時候,面對坐在餐桌前點菜的客人們,怎麼去解釋清楚我們的美味佳餚呢?
  • 北京為中餐菜正名 童子雞直譯為「春雞」
    近日,北京市外辦和市民講外語辦公室聯合出版了《美食譯苑———中文菜單英文譯法》,為2158道中餐飯菜「正名」。民間取名笑點多中國美食雖然受到世界各地的歡迎,但真正推廣起來實屬不易,最基本的難題就是菜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