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高一部出手,「扶不扶」或不再是問題

2020-10-16 一起公考

兩高一部出手嚴懲碰瓷行為,最新指導意見:將依法嚴懲「碰瓷」犯罪,嚴格落實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加強法制宣傳力度。

據媒體報導,近日公安部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兩高一部聯合印發《關於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有關情況。

說到碰瓷,大家印象中就是車前應聲倒地的人。然而,現實生活中想吃「歪歪飯」的人已經突破了「人碰車」的局限,將業務「擴寬」了幾個維度:人碰車、車碰車、人碰人...形式讓人防不勝防。和老人倒地要不要扶一同出現的也有「碰瓷」,所以,碰瓷不僅影響到人們的生活,甚至會改變人們的觀念。一些人因為害怕被「碰瓷」而選擇漠視,遇到老人摔倒想扶時因擔憂被「訛」而遲疑,遇到有人求救害怕是騙局而視而不管,越來越多負面的案例,讓人害怕「碰瓷」。

此指導意見的發布,既給了做好事者一個做好事的決心,又從一定程度警告了那些「動歪心思」的人,重拳出擊,想要「坑人」必將被嚴懲。

法的正義就是維護正義。

瞬息萬變的社會行為需要法的規範。任何一個社會的發展都是有階段性的,不同階段,人們的行為、觀念特點都有所不同。法需要依據社會的發展,在權衡各方利弊的前提下對社會行為進行規範。古語有云「無規矩不能成方圓」,法就是要讓社會行為有規矩。

幸福生活需要強有力的司法行為保障護航。立意好,還需要強有力的執行,唯有落實才有意義,任何治理一旦被困在紙上,就沒有現實意義。生活是實際的,只有司法才能將法變成現實生活中的意義。

法制觀念深入人心需要宣傳助力!法盲危害大,不知法就可能犯法,畢竟法是理性的,而個人行為可能是衝動的,衝動之下的決定可能落入「自以為是」的陷阱,沒有法的限制,個人行為表面上公平公正,實際上根本上達不到法的公正度。唯有人人知法,才能無形中織就「法」的大網,才能用以約束無處不在的社會行為。

當然,有了法的兜底還得有德的加持。歸根結底,人不可能時刻保持理智,將德放心中,將好的品格和行為養成一種內在美和習慣,它的作用不比法的約束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具有堅持自我的定力,這是超越法律要求更高的境界。都說法律是最低的道德,如果一個人能夠自然而然達到最好的道德高度,那麼也可以成為一個不錯的社會人。

當今社會,所有人都在用放大鏡看待別人的行為,唯獨不想將自己放在放大鏡下,這種對個人隱私的在乎,也可以適當用於對「碰瓷」的管理中,「碰瓷」的人不就是敲詐勒索不講道理算計人的人嗎?社會也該像對待老賴一樣對待他們,在專門的平臺予以曝光,相關部門依據以往的信息能夠快速判斷其行為的合法與否,更好為百姓安居樂業保駕護航。

相關焦點

  • 「不是你撞的,為什麼要扶」,老人摔倒在馬路上,扶還是不扶
    數分鐘後,一名過路女子將老者扶起並報警。自數年前,南京彭宇案留下一句社會反響很大的一句話:「不是你撞的,你為什麼要扶」。此後一段時期,攙扶摔倒老人反被訛詐等負面新聞層出不窮見諸媒體頭條,引發人們對社會道德下滑的憂慮。於是,在「扶還是不扶?」
  • 清晨男子路邊摔倒:扶,不扶?上學女孩選擇出手留下最美身影
    在這個人情變得越來越來冷漠的社會,每個人似乎都只關心自己達利益,身邊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只要不涉及自身,就絲毫不去關心。但是仍有善良的人會抬頭看見陽光,低頭欣賞鮮花,當他們看見別人需要幫助時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比如這個上學路上的女孩,看見了一名男子摔倒,被電動車壓住不能起身。
  • 「孩子摔倒了扶不扶?」你的態度決定了寶寶的性格
    寶寶摔倒後你會馬上扶ta起來嗎?你會對扶或不扶寶寶有所顧慮嗎?到底該不該扶、該怎麼扶……今天就告訴你這件小事裡的大學問寶寶摔倒後,一定不要這樣做!01過分自責型!實際上,當家長們有了這種思想無論是扶與不扶都會對孩子造成負面的心理,因此家長們需要端正自己的態度。02堅決不扶型!有的家長對於教育孩子的機會十分珍惜,當孩子跌倒就會第一時間教育孩子要自己站起來,並且堅決不會出手幫助!
  • 一件衣服就解決了老人摔倒扶不扶的問題
    我:扶不扶?朋友:扶吧!我:你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好心?朋友:你現在不去扶老人,等你老了,你都不知道怎麼去訛人。老人家年紀大了容易手腳不靈活導致摔倒,一方面可能會引起骨折,也可能會讓扶老人的人的錢包「打折」。
  • 孩子摔倒家長扶不扶?態度決定未來,也許將會影響孩子一生
    一個孩子在奔跑,不小心摔倒在地,看過去挺疼的。如果是老人們帶著,一定會扶,中年二胎父母也會扶,而年輕夫婦可扶可不扶,基本上會讓孩子自己爬起來。扶自己的孩子不像扶陌生老人,基本上都是家長們下意識的反應。老人們第一時間會扶肯定是心疼孩子,其實本來沒事,扶起來偏偏還要噓寒問暖,孩子哭的就更大聲了,反而變的嬌氣。年輕的家長不扶都是從教育的角度上考慮,只要不是摔得很嚴重,這個時候也是培養孩子堅強自立的好機會。扶與不扶真的有這麼重要嗎?依我看,很重要。
  • 倔強母子街頭僵持,孩子打滾"扶不扶"?扶,但要有技巧地扶
    可是3歲過後,原本乖巧的"小天使"就變成了"混世魔王",不聽話不說,事情一不合心意就坐地上哭鬧打滾,怎麼都不起來。倔強母子街頭僵持,孩子打滾"扶不扶"?在網上,看到過這麼一件事情。寶媽帶著孩子上街,逛商場的時候孩子看中了一款玩具,吵著要買。
  • 孩子摔倒扶不扶?因時因地因人而異才科學
    結果還沒等孩子開口,其他在旁邊遛娃的老人忍不住插嘴:「還不把孩子扶起來嗎?」呃,又是孩子摔倒了「扶」還是「不扶」的問題,說實話,這確實是育兒的經典話題,也是每一位父母都會碰到的問題。自從皮孩子出生開始,我就飽受這個問題的困擾。
  • 18歲女孩街頭產子,沒人袖手旁觀,「扶不扶」的討論已成過去式
    文|網評妹曾經有一段時間,「扶不扶」宛若成了一個困擾人們的中國式難題。曾經由於老人街頭摔倒,扶的人反被訛詐事件的發生,引發了國人對於「扶不扶」的大討論。面對這種情況,如果是在全民熱議「扶不扶」的那個時代,幫不幫這個突然街頭產子的年輕母親恐怕也會是一個兩難的選擇。幫吧,怕女子和孩子有什麼好歹,自己惹上麻煩,不幫吧,看到別人有困難不拉一把心裡也過意不去。這就是過去我們所討論的「扶不扶」難題。
  • 標題黨誤人不淺,扶不扶老人重上話題
    ,編輯出「四川小學生扶老人反被訛」這樣一段文字,在真相併未明了時,在網絡平臺傳播不符合事實的視頻配字,這樣顛倒是非,意欲何為呢?不可否認,此前曾經出現過多次有人扶摔倒老人而被訛詐的事件。但這一次,小學生確實撞倒老人後,不能用「扶摔倒老人而被訛詐」這樣的標題黨,將這種欺騙人的事情上傳到網上,來誤導民眾,這種做法已經失去了最起碼的誠信和道德底線。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老人摔倒了怎麼辦,扶還是不扶?
  • 倒地扶不扶?老人踩空倒地掙扎無法起身 最終……
    正當李師傅想要上去攙扶時,只見從一輛2路雙層公交車上,跑下來一名年輕的公交司機,將老人扶到了站臺的座椅上。隨後,一輛雙層2路公交車駛入了該站點,只見車門打開後,公交司機立即跑下車,將老人抱起扶至了站臺座椅上。而這一幕,恰好被路過的李師傅看到了。李師傅:「問老年人怎麼樣,有沒有摔傷,摔到什麼地方,老年人回答,不怎麼樣,我休息一下就好了。」
  • 「扶不扶」「勸不勸」「追不追」?看看最高法工作報告怎麼說
    通過一系列案件審理,破解長期困擾群眾的「扶不扶」「勸不勸」「追不追」「救不救」「為不為」「管不管」等法律和道德風險,堅決防止「誰能鬧誰有理」「誰橫誰有理」「誰受傷誰有理」等「和稀泥」做法,讓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溫度;讓群眾有溫暖、有遵循、有保障,爭做中國法治好公民。
  • 「不是你撞的,你怎麼會扶我」女子摔倒無人幫 中學生扶起反被訛
    直到一名穿過馬路的中學生看見了這一幕,他原本已經到馬路對面了,看見有人摔倒在地,就把自己的電車停在路邊,返回來將摔倒的女子扶起,還幫她叫了120。視頻截圖令孩子沒想到的是,女子居然一把抓住他,說是他把自己撞倒了,「不是你撞的,你怎麼會扶我!」
  • 「好人條款」實施:老人倒地,「扶不扶」還有爭論嗎?
    於是同樣的悲劇時不時地出現:遇見有人倒地,行人和車輛或匆匆而過,或彎道而行,或陷入兩難境地,欲扶不敢、欲走不忍……儘管對此進行了正面引導,許多人還是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扶最為穩妥,即使被扶的當事人頭腦清醒,他的家人如何誰能說得準?萬一被訛上了呢?這不僅是天大的冤枉,而且是天大的麻煩,真的是又要賠錢財又受辱。
  • 孩子跌倒了,扶或不扶,您是屬於哪一類的家長?
    比如關於孩子跌倒這個事:一摔就扶,憂慮孩子產生依賴心理,缺少接受挫折的能力;要是不扶,又憂慮孩子沒有安全感,產生自閉心理。「暖心」的爸媽(扶)和「偷閒」的爸媽(不扶),到底孰優孰劣呢?1、小孩跌倒,扶與不扶是個問題周末,颱風的尾巴還偶爾拍打著路邊的樹枝,大雨卻已經停歇,太陽像孩子般調皮,時而躲藏在雲朵身後,時而露出笑臉。四歲的兒子經不住誘惑,糾纏著要出去爬山。簡單的準備後,打車趕到附近的大夫山,租了兩臺自行車,一臺女裝,一臺親子。
  • 一名男子從車流中扶起受傷倒地老人 扶與不扶 他扶了 因為……
    一名男子從車流中扶起受傷倒地老人扶與不扶 他扶了 因為他是警察 9月24日,桐廬交警在調查一起交通事故逃逸案件過程中,發現事故發生後,肇事一方逃離現場,將傷者留在了車流量很大的馬路上然而,桐廬一名警察看到倒地老人後,他扶了!9月20日12:40左右,208省道桐廬縣橫村柳茂路口附近路段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一名身著白色體恤的男子駕駛電動車與一輛三輪車相撞,駕駛三輪車的老年婦女倒地後,這名男子上前查看一番,隨後駕駛電動車駛離現場。這個路段時十字路口,過往車輛很多,老年婦女倒在路中央非常危險。
  • 2020廣西三支一扶政策待遇_廣西三支一扶福利待遇
    服務單位每人每月發放不低於600元的崗位津貼,落實食宿等生活保障。   (二)新招募且在崗服務滿6個月的廣西「三支一扶」人員享受每人3000元的一次性安家費補貼。   (三)廣西「三支一扶」人員在服務期間,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社會保險單位繳納部分由市級「三支一扶」辦公室統一繳納。
  • 孩子摔倒「扶不扶」?父母三種應對方式,造就孩子三種不同性格
    執筆:胡蝶編輯:胡蝶定稿:歐陽比文我們平時都會調侃,老人摔倒扶不扶的問題,實際上對於父母來說,孩子摔倒了要不要扶,同樣是一項需要謹慎應對的選擇。但也有人說,不去扶寶寶更易鍛鍊出堅韌品格,父母不同的選擇,對孩子性格的養成具有深遠影響。
  • 老人摔倒扶不扶?保定小哥做法太硬氣
    看了那麼多救人反被訛、碰瓷的視頻,遇到有人摔倒,你還敢扶嗎?也會有人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世界溫情不會被這些低劣的碰瓷手段所磨滅。2020年9月1日,上午10點50左右,在徐水區人民醫院門口,有一位六旬老人無助地坐在地上,身旁的自行車倒在地上,東西灑落一地。來來往往的眾人,卻沒有一個人扶起老人,老人無助地看著四周。
  • 老人跌倒了扶不扶?是不是把你問住了?看習大大怎麼說!
    「老人倒了扶不扶?老實人是不是老是吃虧?」當你被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是不是頓時會愣住?扶與不扶是不是在激烈地鬥爭著?
  • 孩子摔倒,扶還是不扶有何差別?3種不同做法對孩子影響很明顯
    凝望深海:「寶寶走路摔倒了還是讓他自己起來比較好,他又不是起不來,總是去扶他容易讓他對家長產生依賴,我家寶寶走路的時候摔倒了,都是自己站起來,就算摔疼了,也會先站起來再找我安慰他。」深秋雨落:「我覺得扶不扶沒有絕對標準,因為寶寶每次摔倒的情況都不太一樣,如果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很有可能造成不同的影響,所以我會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扶還是不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