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位985碩士媽媽和一位985工科博士發表了「渣兒子,媽媽知道你的來報恩的,」的一段話語。
這則消息瞬間被朋友圈刷爆了。
文中,這位碩士媽媽描述到:
「兒子從小成績就非常差,總是班上拖後腿的那個,以至於每次開家長會自己都要穿深色衣服躲在角落裡。
我和爸爸請家教,報各種補習班,甚至我們親自來教,可無奈孩子的成績還是提高不了。
直到有一天,孩子主動要求多報一些補習班,在那一刻,我們才意識到或許有些孩子天生就不適合讀書。於是他我開始重新審視孩子,我們開始思考過去對孩子的教育方式。
我們發現其實我想要兒子學習好,只是希望兒子長大後能自食其力,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兒子雖然成績沒有那麼好,但是他努力又善良,又孝順父母,懂得感恩。我想我的兒子長大以後無論他做什麼,廚師也好,保安也罷,他一定能自食其力的。他會是一位體貼的丈夫,負責的父親和孝順的兒子。
而這些,正是我們期待的樣子。所以感謝你,我的"學渣"兒子。
進叔發自內心的替這位「學渣」兒子感到慶幸。慶幸他有如此開明的父母。畢竟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我們很少能聽到父母以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愛。
而我們聽到的更多的是類似於:
「你怎麼這麼沒出息啊,當廢物好了。」
「你不要臉我們還要臉,你也不想想你爸媽是什麼身份的人。你爸是系主任,我好歹也是留美的碩士。要是沒生了你們,我現在也是一個教授!」
從小到大,品學兼優的茉莉和妹妹就是在這種壓力下成長。每天睜開眼後,茉莉都覺得自己被壓得喘不過氣……
就在她拿到了重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後,茉莉自殺了。
為什麼?!
媽媽怎麼也想不通。
我的女兒明明這麼乖巧,這麼聰明,以後肯定會有大好的前程。怎麼就這樣跳下去了?
萬般困惑的媽媽想要找出女兒自殺的真正原因。
於是媽媽通過科技手段一次次的「潛入」已死女兒的腦部,試圖找出原因。
但隨著真相一點點浮出水面,我們見證的不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女被扼殺的過程。
更是我們或多或少被扼殺的曾經。
如果說上周推薦的《媽媽的遙控器》看完令人遍體生寒,那麼今天進叔要推薦的也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部劇中另一個故事《茉莉的最後一天》,可能會讓人頭皮發麻哦。
因為裡面的每句話、每個場面、每個心聲,對我們而言,都如此熟悉。
《茉莉的最後一天》
大女兒茉莉自殺了
它就像一個謎團,另媽媽徹夜難眠。
留美碩士畢業的媽媽好強又要面子,一方面,對於女兒的死,她對外宣稱是「失足跌落」。而另一方面,她決定找出女兒自殺的真正原因。
媽媽記起曾經有個朋友說自己是做高科技儀器的,能讀懂人的內心。
於是她找到了這個朋友,並通過腦電波儀器「潛入」了女兒已經冰冷的軀體中,在那裡,她感受到了發生在女兒心裡的那些驚濤駭浪。
腦細胞被強行喚起,記憶的秘密要被母親洞悉的茉莉
絕望又無助地在殘存的意識裡掙扎
她發現自己一直以為很了解的女兒對她來說好陌生:
而身為全職家庭主婦的媽媽,為了更好的「照看」女兒們,她在家裡裝下了隱形攝像機,女兒在家的一舉一動,可以說都在她的監控之下。
但她居然沒有發現上面這些端倪。
媽媽曾經覺得,這世間再沒有比她更了解女兒茉莉的了。
在一次次的竊取女兒的腦部信息的過程中,媽媽偏執又瘋狂地把茉莉身邊的人全都當成兇手。
她甚至把所有人都當成嫌疑人,但她唯獨看不到自己。
茉莉死後,她還用像曾經對待茉莉的方式來對待小女兒可莉。
她把可莉所有的時間都安排來上課外輔導,讓可莉朝著自己期望的樣子去發展。
而相比於內向膽小的茉莉,可莉學習成績很差,班上30人,她考了第27名。
她還不聽話,經常跟媽媽頂嘴,甚至跟媽媽吵架,她還讓媽媽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其實根本沒有人在看,只不過是她太要面子罷了。
面對不爭氣的可莉,媽媽恨鐵不成鋼。
「你怎麼這麼沒出息,你當廢物好了」
可莉也說出了自己以及姐姐多年來的心聲「你以為我們想被你生出來啊,你要生,有問過我們嗎?」
這天,媽媽再次「潛入」了茉莉的思想,但這次,她看到了一個個快速閃過的畫面。
那些是茉莉關於媽媽的回憶。而這些畫面像是一根一根的針,曾經扎得茉莉體無完膚,現在也把自己扎得遍體鱗傷。
茉莉兩三歲的時候,媽媽問她「你長大以後想要當什麼?」
茉莉:「我要當收銀員」
媽媽「這麼沒出息,要當會計師」。
在公共場合,媽媽總是不斷炫耀茉莉成績好。
在她眼裡,生小孩就像投資一樣,小孩書讀得好,父母就投資成功了。所有的付出都是在外人面前炫耀的一句「投資」。
當茉莉考試得了第一名時,媽媽從來沒有表揚,而是冷冰冰的告訴她「不要驕傲,沒有我這樣盯著,你以為你可以考第一名啊」
當茉莉考得不好時,沒有安慰,只有眉頭一皺的冷漠和失望。
給茉莉打車費時還不忘加一句「這些是我省吃儉用的錢,你好好念書,不然就不孝」
當得知茉莉作文得第一名時,媽媽卻冷漠地回應「作文考高分有什麼用,數學好才是王道」。
茉莉喜歡文學,喜歡寫作,媽媽命令她不準看,把精力花在學習上。
茉莉曾經對妹妹說,其實我很膽小。
之所以努力讀書是因為怕被媽媽揍,是「我以為只要我好好念書,就能做我想做的事」。
可好像我們活著就已經沒有資格和權利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因為父母把一切都給了我們,不回報就是不孝。
茉莉是內向的、敏感的,她把一切都埋在心底。
不能報復為自己付出了一切的母親,所以只好在自己的手腕上割下一刀又一刀。
只好用偷東西來宣洩內心的委屈和困頓,可她真正想要的其實一直都是媽媽的醒悟。
茉莉曾經跟心理醫生說:「我一直有一個幻想,有一天,當我考砸了,回家被媽媽打,她掀開衣服看到這些傷痕,她可能會嚇一跳,可能會難過,可能會跟我道歉說:「茉莉對不起對不起」。
看到這裡,進叔真的體會到了什麼是無能為力。
其實孩子,無論經歷了多少痛苦與絕望,總是期許著父母打從心底承認自己的錯誤,哪怕付出死亡的代價。
因為孩子最想要的始終是父母的認同。
看到「面目猙獰」的自己之後,媽媽失聲痛哭「我女兒是自殺的,但是殺死她的兇手,是我,把我關起來,我想為我女兒做點什麼」
故事的最後,媽媽最後一次戴上了儀器,重新回到茉莉自殺的那一天。
茉莉站在陽臺的護欄上:「反正也沒人愛我,可悲又沒人愛的林茉莉,再見。」
茉莉頭也不回地跳了下去。
媽媽「親眼」看著女兒墜落時,哭得撕心裂肺。
那句從來沒有表達出來的話終於脫口而出—「媽媽愛你」
回魂的女兒笑著泣不成聲—「媽咪,謝謝你(我知道了)。可是,對不起,對不起(我已經死了)
媽媽伸出了雙手,小心翼翼地抱著「茉莉」。
在這一刻,作為觀眾的進叔作胸口被堵得死死的,真希望劇中的悲劇沒有發生。
茉莉不恨媽媽,她很愛爸媽,很想達到爸媽的期待。
媽媽明明愛著茉莉,卻從來沒有讓茉莉有被愛的感覺。
現實中的我們應該很多人都曾從父母那裡聽過這樣的話—你現在恨我也沒關係,將來你會感激我的。
可是,你知道嗎?
身為孩子,他們從來不想要去恨自己的父母。更不想未曾感受愛,就先體會到恨。
父母有選擇成為父母的權利,孩子卻永遠沒有選擇成為兒女的權利。
那又為什麼要被「沒有生你就好了」而反覆傷害呢?
生為父母的我們,千萬不要覺得這部劇是在控訴父母。其實它真正控訴的,是「綁架了所有人的考試」。
無論是孩子還是父母,說到底都是大環境下的受害者。
教育本身的意義,是幫助孩子找到目標,從而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但社會壓力卻促使一些父母將自己未完成的目標強加在孩子身上。
而這部劇至少試著把問題提出來,直視那個問題,直視親子之間的巨大鴻溝。
孩子的人生不是我們的人生,我們的人生也不需要為了孩子全盤犧牲。
願已經來不及的、每一個曾被囚禁在父母沉重之愛的孩子都可以在成長中慢慢找回自我,學會釋然與和解,從心底感受到愛和快樂。
願還來得及的、每個父母和孩子在無條件的愛沒有完全消失前,不要讓它轉化成無條件的恨。
願我們所經受的,我們的孩子不必經受。
^ 歡迎來逛 ^
^ 喜歡本文就請分享到你的朋友圈 ^
^ 轉載請保留出處 ^
透過電影哲學看本質
什麼是努力的本質?什麼是壓力的本質?
什麼是成功的本質?什麼是物質的本質?
什麼是團隊的本質?什麼是真相的本質?
什麼是生活的本質?什麼是家庭的本質?
什麼是堅持的本質?什麼是堅強的本質?
什麼是存在的本質?什麼是囚徒的本質?
了解這12個本質,無論是職場還是人生,都是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