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寧願你叛逆,也不要活在你的最後一天裡.永進電影 | 第154天《茉莉的最後一天》

2021-02-06 媽媽教練成長學院



2018年,一位985碩士媽媽和一位985工科博士發表了「渣兒子,媽媽知道你的來報恩的,」的一段話語。


這則消息瞬間被朋友圈刷爆了。


文中,這位碩士媽媽描述到:


「兒子從小成績就非常差,總是班上拖後腿的那個,以至於每次開家長會自己都要穿深色衣服躲在角落裡。


我和爸爸請家教,報各種補習班,甚至我們親自來教,可無奈孩子的成績還是提高不了。


直到有一天,孩子主動要求多報一些補習班,在那一刻,我們才意識到或許有些孩子天生就不適合讀書。於是他我開始重新審視孩子,我們開始思考過去對孩子的教育方式。


我們發現其實我想要兒子學習好,只是希望兒子長大後能自食其力,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兒子雖然成績沒有那麼好,但是他努力又善良,又孝順父母,懂得感恩。我想我的兒子長大以後無論他做什麼,廚師也好,保安也罷,他一定能自食其力的。他會是一位體貼的丈夫,負責的父親和孝順的兒子。


而這些,正是我們期待的樣子。所以感謝你,我的"學渣"兒子


進叔發自內心的替這位「學渣」兒子感到慶幸。慶幸他有如此開明的父母。畢竟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我們很少能聽到父母以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愛。


而我們聽到的更多的是類似於:


 「你怎麼這麼沒出息啊,當廢物好了。」



「你不要臉我們還要臉,你也不想想你爸媽是什麼身份的人。你爸是系主任,我好歹也是留美的碩士。要是沒生了你們,我現在也是一個教授!」



從小到大,品學兼優的茉莉和妹妹就是在這種壓力下成長。每天睜開眼後,茉莉都覺得自己被壓得喘不過氣……


就在她拿到了重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後,茉莉自殺了


為什麼?!


媽媽怎麼也想不通。


我的女兒明明這麼乖巧,這麼聰明,以後肯定會有大好的前程。怎麼就這樣跳下去了?



萬般困惑的媽媽想要找出女兒自殺的真正原因。


於是媽媽通過科技手段一次次的「潛入」已死女兒的腦部,試圖找出原因。


但隨著真相一點點浮出水面,我們見證的不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女被扼殺的過程。

更是我們或多或少被扼殺的曾經。


如果說上周推薦的《媽媽的遙控器》看完令人遍體生寒,那麼今天進叔要推薦的也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部劇中另一個故事《茉莉的最後一天》,可能會讓人頭皮發麻哦。


因為裡面的每句話、每個場面、每個心聲,對我們而言,都如此熟悉。


《茉莉的最後一天》



大女兒茉莉自殺了


它就像一個謎團,另媽媽徹夜難眠。


留美碩士畢業的媽媽好強又要面子,一方面,對於女兒的死,她對外宣稱是「失足跌落」。而另一方面,她決定找出女兒自殺的真正原因。



媽媽記起曾經有個朋友說自己是做高科技儀器的,能讀懂人的內心。



於是她找到了這個朋友,並通過腦電波儀器「潛入」了女兒已經冰冷的軀體中,在那裡,她感受到了發生在女兒心裡的那些驚濤駭浪。


腦細胞被強行喚起,記憶的秘密要被母親洞悉的茉莉


絕望又無助地在殘存的意識裡掙扎


她發現自己一直以為很了解的女兒對她來說好陌生:



而身為全職家庭主婦的媽媽,為了更好的「照看」女兒們,她在家裡裝下了隱形攝像機,女兒在家的一舉一動,可以說都在她的監控之下。


但她居然沒有發現上面這些端倪。


媽媽曾經覺得,這世間再沒有比她更了解女兒茉莉的了。



在一次次的竊取女兒的腦部信息的過程中,媽媽偏執又瘋狂地把茉莉身邊的人全都當成兇手。



她甚至把所有人都當成嫌疑人,但她唯獨看不到自己。


茉莉死後,她還用像曾經對待茉莉的方式來對待小女兒可莉。


她把可莉所有的時間都安排來上課外輔導,讓可莉朝著自己期望的樣子去發展。


而相比於內向膽小的茉莉,可莉學習成績很差,班上30人,她考了第27名。


她還不聽話,經常跟媽媽頂嘴,甚至跟媽媽吵架,她還讓媽媽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其實根本沒有人在看,只不過是她太要面子罷了。



面對不爭氣的可莉,媽媽恨鐵不成鋼。


「你怎麼這麼沒出息,你當廢物好了」



可莉也說出了自己以及姐姐多年來的心聲「你以為我們想被你生出來啊,你要生,有問過我們嗎?」



這天,媽媽再次「潛入」了茉莉的思想,但這次,她看到了一個個快速閃過的畫面。


那些是茉莉關於媽媽的回憶。而這些畫面像是一根一根的針,曾經扎得茉莉體無完膚,現在也把自己扎得遍體鱗傷

 


茉莉兩三歲的時候,媽媽問她「你長大以後想要當什麼?」

茉莉:「我要當收銀員」

媽媽「這麼沒出息,要當會計師」。



在公共場合,媽媽總是不斷炫耀茉莉成績好。


在她眼裡,生小孩就像投資一樣,小孩書讀得好,父母就投資成功了。所有的付出都是在外人面前炫耀的一句「投資」。



當茉莉考試得了第一名時,媽媽從來沒有表揚,而是冷冰冰的告訴她「不要驕傲,沒有我這樣盯著,你以為你可以考第一名啊」



當茉莉考得不好時,沒有安慰,只有眉頭一皺的冷漠和失望。


給茉莉打車費時還不忘加一句「這些是我省吃儉用的錢,你好好念書,不然就不孝」



當得知茉莉作文得第一名時,媽媽卻冷漠地回應「作文考高分有什麼用,數學好才是王道」。


茉莉喜歡文學,喜歡寫作,媽媽命令她不準看,把精力花在學習上。



茉莉曾經對妹妹說,其實我很膽小。

之所以努力讀書是因為怕被媽媽揍,是「我以為只要我好好念書,就能做我想做的事」。


可好像我們活著就已經沒有資格和權利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因為父母把一切都給了我們,不回報就是不孝。


茉莉是內向的、敏感的,她把一切都埋在心底。


不能報復為自己付出了一切的母親,所以只好在自己的手腕上割下一刀又一刀。


只好用偷東西來宣洩內心的委屈和困頓,可她真正想要的其實一直都是媽媽的醒悟


茉莉曾經跟心理醫生說:「我一直有一個幻想,有一天,當我考砸了,回家被媽媽打,她掀開衣服看到這些傷痕,她可能會嚇一跳,可能會難過,可能會跟我道歉說:「茉莉對不起對不起」。



看到這裡,進叔真的體會到了什麼是無能為力


其實孩子,無論經歷了多少痛苦與絕望,總是期許著父母打從心底承認自己的錯誤,哪怕付出死亡的代價。


因為孩子最想要的始終是父母的認同。


看到「面目猙獰」的自己之後,媽媽失聲痛哭「我女兒是自殺的,但是殺死她的兇手,是我,把我關起來,我想為我女兒做點什麼」



故事的最後,媽媽最後一次戴上了儀器,重新回到茉莉自殺的那一天。



茉莉站在陽臺的護欄上:「反正也沒人愛我,可悲又沒人愛的林茉莉,再見。」

茉莉頭也不回地跳了下去。



媽媽「親眼」看著女兒墜落時,哭得撕心裂肺。


那句從來沒有表達出來的話終於脫口而出—「媽媽愛你」



回魂的女兒笑著泣不成聲—「媽咪,謝謝你(我知道了)。可是,對不起,對不起(我已經死了)



媽媽伸出了雙手,小心翼翼地抱著「茉莉」。



在這一刻,作為觀眾的進叔作胸口被堵得死死的,真希望劇中的悲劇沒有發生。


茉莉不恨媽媽,她很愛爸媽,很想達到爸媽的期待。


媽媽明明愛著茉莉,卻從來沒有讓茉莉有被愛的感覺。


現實中的我們應該很多人都曾從父母那裡聽過這樣的話—你現在恨我也沒關係,將來你會感激我的。


可是,你知道嗎?


身為孩子,他們從來不想要去恨自己的父母。更不想未曾感受愛,就先體會到恨。


父母有選擇成為父母的權利,孩子卻永遠沒有選擇成為兒女的權利。

那又為什麼要被「沒有生你就好了」而反覆傷害呢?


生為父母的我們,千萬不要覺得這部劇是在控訴父母。其實它真正控訴的,是「綁架了所有人的考試」。


無論是孩子還是父母,說到底都是大環境下的受害者。

教育本身的意義,是幫助孩子找到目標,從而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但社會壓力卻促使一些父母將自己未完成的目標強加在孩子身上。

而這部劇至少試著把問題提出來,直視那個問題,直視親子之間的巨大鴻溝。


孩子的人生不是我們的人生,我們的人生也不需要為了孩子全盤犧牲。


願已經來不及的、每一個曾被囚禁在父母沉重之愛的孩子都可以在成長中慢慢找回自我,學會釋然與和解,從心底感受到愛和快樂。


願還來得及的、每個父母和孩子在無條件的愛沒有完全消失前,不要讓它轉化成無條件的恨。


願我們所經受的,我們的孩子不必經受。




^ 歡迎來逛 ^

喜歡本文就請分享到你的朋友圈 ^

 ^ 轉載請保留出處 ^


透過電影哲學看本質

什麼是努力的本質?什麼是壓力的本質?

什麼是成功的本質?什麼是物質的本質?

什麼是團隊的本質?什麼是真相的本質?

什麼是生活的本質?什麼是家庭的本質?

什麼是堅持的本質?什麼是堅強的本質?

什麼是存在的本質?什麼是囚徒的本質?

了解這12個本質,無論是職場還是人生,都是贏家!



 


相關焦點

  • 《茉莉的最後一天》媽媽,我這麼讓你失望,那就讓我去死吧
    臺灣教育短片:《茉莉的最後一天》。對於一個孩子最無能為力的事情,就是無論經歷了多少痛苦和絕望,身為孩子,總是期盼著父母打從心底承認自己的錯誤,哪怕付出死亡的代價。茉莉是一名剛考上高中的學生,爸爸是學校系主任,媽媽是留美博士,這樣的家庭,按道理說孩子的成績應該是很好的吧,但是遺憾的是,孩子除了作文滿分,其他三門學科都掛科,媽媽不認為作文好有什麼了不起。考試時全班30人,她考第27名,媽媽認為太丟人了。
  • 《茉莉的最後一天》,有一種好是「媽媽是為你好」
    臺灣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講的是現代的中國式父母教育方式,用誇張寫實的手法,描寫了父母行為對孩子心理的巨大影響。綜藝《親愛的小課桌》裡面徐敬凱的媽媽,讓我看見了茉莉媽媽的影子。有一種好,是媽媽覺得為了你好。
  • 《茉莉的最後一天》:父母不要誤把情緒不穩定化作對孩子的高要求
    如果一個家庭敗在了情緒宣洩上,那無論在其他地方贏得多勝利,在孩子內心世界建設這一件事上,都是極大的失敗。——《別讓情緒毀了你的努力》《茉莉的最後一天》出自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今天,我想講一講第三個故事:《茉莉的最後一天》。林茉莉家一共有四口人:爸爸、媽媽、茉莉、可莉。茉莉成績優異,是林媽媽的驕傲。可有一天晚上,茉莉突然從陽臺上跳了下去,結束了自己短暫的生命。為了搞清茉莉自殺的原因,林媽媽讀取了女兒的記憶,最後卻發現,害死女兒的兇手正是自己。
  • 茉莉的最後一天:絕望的茉莉被母親的偉大殺死了
    大部分女人從升格為「媽媽」的那天開始,就把自己的心思和感情全都給了孩子,既看不到老公也看不到自己。這种放棄自我、一切為了孩子的母親,可能是很多人稱頌的對象,但是,對她們的孩子來說,母親的犧牲所帶來的後果,卻讓他們不寒而慄。觀看臺灣教育短片《茉莉的最後一天》,更深切地感受到這一點。故事的主人公茉莉是個青春期,她的母親是留美碩士。
  • 臺灣教育片《茉莉的最後一天》—中國家長的無聲謀殺
    今年,臺灣一部堪稱「黑鏡」的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把這些話語全部呈現在第三單元 ——《茉莉的最後一天》。(媽我真的活累了,讓我去死吧!臺灣教育片《茉莉的最後一天》電影講解片段)小時候,媽媽問茉莉:「長大後想要當什麼?」 她答:「收銀員」。媽媽說:「你怎麼這麼沒出息啊!要當會計師,懂嗎?」 茉莉寫作業時有點調皮,媽媽坐在她旁邊,用雞毛撣子拍著桌子:「寫啊!你不要以為不寫我就不會揍你」。
  • 《茉莉的最後一天》媽我真的活累了,讓我去死吧,一部臺灣教育片
    第二單元《茉莉的最後一天》故事發生在一個中產家庭,林爸爸是學校教授,林媽媽是海外留學碩士,林茉莉是一個長相清秀品學兼優的高中生林可莉是一個成績不好還愛動、倔強的初中生,像往常一樣,姐姐林茉莉打點好一切準備去學校,妹妹林可莉跟隨其後,似乎一切都很正常、平和
  • 你並不真正愛你的孩子,當你期待的只是「荷花定律」的最後一天
    爸爸:「兒子,你知道『荷花定律』嗎?」 兒子:「什麼鬼?」 爸爸:「馬雲有一次演講講過「荷花定律」:一個荷花池,從第1天開放算起,第2天開放的數量的第1天的2倍,第3天開放的數量是第2天的2倍,以此類推... 假設,到第30天荷花就開滿了整個池塘。兒子,你覺得第幾天荷花開了一半?」
  • 假如生命只剩最後一天,請你告訴我
    也許是生命將盡你在病床這頭,親人在病床那頭也許是意外未知你在事故這頭,親人在家裡那頭所以,假如有如果,今天是你活在世上的最後一天,你想怎樣度過?如果是最後一天 那我想放下所有待辦和未完成的事 拋下所有的牽掛 去看一場隨心選擇的電影 去一家隨心選擇的餐廳 去做當下所有我能夠做並且想做的事我們總是活在他人的期待裡 即使苟延殘喘也在頑強嘆息 如果是最後一天 我想為自己而活
  • 電影《最後一課》——「當活著已成為負擔!我寧願選擇死亡!」
    可老人卻面色凝重,她有話想說,她慢慢站起來但二次被孩子們打斷,第三次她再次站起來,在家人親切的注目中,拿起手上的稿紙看了看,放下緩緩地說:「我親愛的孩子們,謝謝你們,太謝謝你們了。我一直很幸運,我有一個寵我愛我的丈夫,有一份喜愛的助產士的工作,但最重要的是我有你們在我身邊,身體健康。我活了大半輩子,但我現在很疲憊,我一直都給你們講,當我活著成為自己或你們的負擔時,我寧願選擇死亡。
  • 如果明天是你的最後一天,你會怎麼度過?
    與之類似的,曾經在一款社交軟體裡,有人開了一個叫「餘生一日」的頻道,主題是:如果明天是你生命的最後一天,你想怎麼度過?正應了賈伯斯說的一句話: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裡的最後一天,你將在某一天發現,原來一切皆在掌握之中。這大概也是我們為什麼要思考開篇問題的意義。
  • 2019最後一天朋友圈文案 2019再見2020你好心情說說優美句子
    2019年馬上就要結束了,在這最後的時光裡,你還有什麼想做卻沒有做的事情一定要及時完成,不然會留下遺憾。再見了2019,,2020你好。2019的最後一天朋友圈發什麼說說合適呢?小編盤點了相關的心情說說,願大家2020越來越好。
  • 我人生中的最後一天
    那時候的我的遺願應該是:我希望在我死後可以把我的骨灰撒在大海裡,這樣我就可以到處去看看。今天大概是偶然間想起的一首閩南語歌曲《家後》以及近期的大電影《你好,李煥英》,讓我突然的想像:我人生中的最後一天會是什麼樣子的。
  •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伯恩斯坦博士指導你10天改變叛逆孩子
    他在《叛逆不是孩子的錯》中告訴我們:你可以不打、不罵、不動氣,10天就能重獲掌控權,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讓你的家庭回歸安寧和溫暖!眾所周知,叛逆孩子都有一些共同特點:非常容易發脾氣、喜怒無常、幾乎總是拒絕大人 要求他們做的事。他們最大的問題就是:不願意接受成人的權威。這些孩子的人際關係受到嚴重挑戰, 他們常常氣憤不已地大喊大叫「你們對我太不公平了」 或者「你們為什麼總是懲罰我」。
  • 三月最後一天的心情語錄月底最後一天勵志朋友圈說說唯美句子
    1.周末戶外,太行深處。尋遍千山萬水,賞過百花齊放。三月的最後一天,春日暖陽,格外清爽。  4.今天是三月的最後一天,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不變的是我對你的祝福和問候。  5.三月最後一天,四月還會遠嗎,灰暗的三月終究過去,璀璨的四月即將來臨,我的世界因你而精彩,我的人生因你而不同。
  • 2020國慶最後一天的說說圖片大全 假期最後一天朋友圈文案get
    十一小長假一定是大家最放鬆的時候了,但是8天的國慶假期也是會過得很快的,大家一定想要發一條國慶最後一天朋友圈的說說,因此想會要知道國慶最後一天的說說以及國慶最後一天周記怎麼寫,那麼接下來大家就隨小編一起了解看看~
  • 三月最後一天的心情語錄 月底最後一天勵志朋友圈說說唯美句子
    靜待人間四月天!期待車水馬龍喧囂的繁華街道,靜等春暖花開遇見久別重逢的你。   1.周末戶外,太行深處。尋遍千山萬水,賞過百花齊放。三月的最後一天,春日暖陽,格外清爽。漫山遍野花朵爭豔鬥妍,滿眼翠綠春意盎然,春天的月光,灑在清澈的水面,絲絲縷縷,皆是深情。
  • 把每一天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來過(深度好文)
    我曾經看過一部電影,具體的片名已經忘記了,只記得是我最欣賞的一位好萊塢女明星安吉麗娜朱莉演的,主要的情節是這樣的:電視臺的一個女主持人碰到一位預言家,預言家說,她將在下周四死去。這個預言一下子打亂了女主持人的生活。她希望這個預言只是胡言亂語,可在接下來的幾天,預言家對其他事情,如體育比賽的結果、天氣的陰晴變化等的預言全部應驗,於是,女主持人相信自己真的會在下周四死去。
  • 隔離的第一天和最後一天
    村書記給曉暢留下一撂口罩和一瓶「84」消毒液,又加重口氣,說:「曉暢,你得隔離14天。在隔離期,你得學會與自己相處,戰勝孤獨噢。」曉暢一笑:「我一個大老爺們,孤獨有什麼好可怕的,不就兩個禮拜嘛。」村幹部們走後,曉暢跟住賓館似的,先環視一遍房間。
  • 孩子,我只想比你多活一天
    可是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屬於特殊群體,媽媽的袋子沒有使用期限。孩子無論多大,都離不開這個袋子。可如果有一天媽媽不在了,她們的寶貝該如何安放……// 我叫邵豔華 //試問,有哪個母親願意自己比孩子多活一天?若不是想護他們一世的周全,誰願意向蒼天發出悲情的心願。
  • 如果將你的一天放進一部電影裡,你希望那一天發生什麼樣的故事
    每個的一天都是那麼的與眾不同,你是否想過這世界在同一天裡不同的人有著怎樣不同的故事。今天就讓我來介紹一部 2011年美國上映的一部紀錄片——浮生一日 Life in a Day。這部紀錄片是由兩位奧斯卡金像級大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和凱文·麥克唐納聯同全球最大影片分享網站YouTube破天荒的一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