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大一附院首次發現MSCs不表達ACE2受體

2020-12-25 醫藥衛生報

鄭大一附院發表世界首篇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治療新冠肺炎臨床研究文章

首次發現MSCs不表達ACE2受體

本報訊(記者 常娟 通訊員 周厚亮)2月29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劉宏建教授、冷子寬博士團隊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所長「長江學者」趙春華院士合作在國際期刊《Aging and Disease》發表世界首篇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治療新冠肺炎臨床研究文章,研究團隊對新冠肺炎患者體內移植的間充質幹細胞作RNA測序,發現其不表達新冠病毒受體ACE2或TMPRSS2,這是國內外首次報導該成果。

間充質幹細胞(MSCs)移植是一項成熟可靠的技術,已在移植排異和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免疫介導的炎症疾病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間充質幹細胞存在於臍帶、骨髓等組織中,具有極強的免疫調節功能和分化能力;可通過幹擾抗原提呈細胞的激活和成熟、抑制 T 淋巴細胞的增殖、誘導活化T細胞凋亡和影響樹突狀細胞的分化,進而起到免疫調節和免疫抑制作用。

在2020年1月23日至2月16日期間,研究團隊共徵集了7名新冠肺炎患者接受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其中包括1名危重症患者、4名重症患者和2名輕症患者,探究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後14天內,患者的免疫系統和炎症系統功能變化,以及副作用的發生情況。

新冠肺炎患者移植時間軸

結果顯示,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對患者無顯著不良反應。移植前,患者存在高燒(38.5°C±0.5°C)、虛弱、呼吸急促和低氧飽和度的症狀,但移植後2-4天,所有患者的所有症狀均消失,安靜時血氧飽和度上升至95%以上。移植後兩小時內,未觀察到急性過敏反應,此後也未出現遲發性超敏反應或繼發感染,初步證明該療法的安全性。

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可迅速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症狀和生化指標。 研究中1例危重症患者存在高血壓史,一度達到3級高血壓,1月31日接受間充質幹細胞移植,療效尤其顯著。其直接效應表現在:移植後2周內,血漿淋巴細胞水平明顯下降,血漿CRP水平從105.5 g/L(2月1日達峰191.0 g/L)降低10倍左右,恢復到10.1 g/L,表明炎症反應迅速緩解;在不額外吸氧的情況下,血氧飽和度從89%升高至98%,表明肺泡換氣功能基本恢復。

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有效阻止免疫系統對器官的攻擊。2月1日,患者血漿天冬氨酸轉氨酶、肌酸激酶活性和肌紅蛋白分別激增至57 U/L、513 U/L和138 ng/ml,表明肝臟和心臟遭受嚴重損害;但這些功能性生化指標的水平均在移植後2~4天降至正常參考值,2月13日恢復至正常水平。另外,間充質幹細胞移植能顯著加快治療進程。移植後4天,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呼吸頻率降至正常範圍、發燒和呼吸急促等症狀消失。移植後9天,胸部CT成像顯示毛玻璃樣混濁和肺炎浸潤已大大減少和改善。

研究團隊通過質譜流式分析發現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後,導致細胞因子風暴的元兇——過度活化的免疫細胞CXCR3 + CD4 + T細胞、CXCR3 + CD8 + T細胞和CXCR3 + NK細胞在3-6天內消失。 另外,CD14 + CD11c + CD11bmid調控的樹突狀細胞數量急劇增加。與安慰劑對照組相比,MSCs治療組的TNF-α水平顯著降低而IL-10水平升高。以上結果在重症患者中尤其顯著。

此外,研究團隊對患者體內移植的間充質幹細胞作RNA測序,發現其不表達新冠病毒受體ACE2或TMPRSS2,這是國內外首次報導該成果。

間充質幹細胞抗炎和營養因子在細胞中高表達,也進一步證明了其免疫調節和保護功能。此外,SPA和SPC在間充質幹細胞中也高度表達,提示間充質幹細胞後續分化為新冠病毒易感的肺泡2型細胞的潛在可能性。

本研究由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研究團隊和全國幹細胞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學科首席科學家趙春華院士合作完成。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科冷子寬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排名第一),劉宏建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冷子寬博士致力於幹細胞研究6餘年,在本研究中首次發現MSCs不表達ACE2受體,已經提交相關專利申請。

本研究參與單位還有上海大學生命科學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北京協和醫院風溼免疫科、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和國際老齡化與疾病協會等。

相關焦點

  • 鄭大一附院把四附院「收編」 全球最大醫院更大了
    全球最大醫院——鄭大一附院又「大了一碼」。6月30日,鄭大四附院正式與之合併,成為鄭大一附院的惠濟院區。鄭大四附院有關人士透露,所有醫務人員保持原工作狀態不變,以後將慢慢融合到鄭大一附院鄭東院區,四附院原院區將進行整體規劃和建設。
  • 世界最大醫院鄭大一附院榮耀的背後
    面對記者的採訪,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下稱「鄭大一附院」)醫務處處長苟建軍這樣說道。 最近,擁有7000張床位,被媒體稱為「全球最大醫院」的鄭大一附院,因公布2014年營收情況而引來各界高度關注,甚至諸多非議。
  • 營收破百億,"全國最大鄉鎮醫院"的鄭大一附院,背後是什麼?
    值得欣慰的是,與去年相比,鄭大第一附屬醫院名次前進了4名,躋身前20。為什麼這個剛剛進入前20的醫院被人稱為"宇宙第一大醫院"?它到底大在哪裡?鄭大一附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90多年前的國立河南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現在的鄭大一附院有3個院區,總佔地面積將近700畝,床位10000個。
  • 鄭大三附院兒童康復科:孩子們的康復樂園
    鄭大三附院兒童康復科剛成立的時候,只有10多張床位,如今已擴大到600多張床位,同期住院患者一般在1000人左右,多則1150餘人。鄭大三附院兒童康復科創始人萬國蘭教授研究的「位點加穴位藥物注射療法」在臨床上的成功應用,讓許多腦癱、智障患兒等迎來春天,12歲的小普(化名)就是其中的一個。
  • 鄭大一附院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成績斐然
    九十年來,鄭大一附院雖歷經坎坷,砥礪前行,但始終百折不撓,不忘初心,以一顆赤子之心,胸懷家國,懸壺濟世,不僅創造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業績,造福數以萬計中原百姓,更鑄就了厚重璀璨的醫院文化,成就了蜚聲四海、有口皆碑的「醫學院」品牌。
  • 鄭大一附院專家教授回到故鄉 開展駐紮式幫扶工作
    隨著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專家教授故鄉行駐紮式幫扶、組團式輪訓活動」的持續推進,5月9日至10日,鄭大一附院首批23家縣級醫療衛生機構派駐專家教授回到自己的故鄉,正式開始駐紮式幫扶工作。  9日上午,鄭大一附院專家教授故鄉行駐紮式幫扶縣級醫院——襄城縣人民醫院啟動儀式座談會在行政樓五樓大會議室舉行。
  • 鄭大一附院2016年營收近95億 排名上升27位
    今天,在河南省衛計委召開的全省醫政工作會議上,「全球最大醫院」鄭大一附院匯報了其2016年的年終「總成績」。此前,有統計顯示,鄭大一附院的營業收入甩開國內眾多頂級大醫院幾條街:2016年醫院營收總額為94.89億元。而2015年該院的營收為84億,2014年營收為74億。也就是說,鄭大一附院每年營收以10億元左右的規模在增長。
  • 鄭大一附院最後一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治癒出院
    大河網訊 3月7日上午11點,鄭大一附院最後一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治癒出院,至此,鄭大一附院在院確診患者實現「清零」。出院患者出院的患者56歲,來自信陽,2月29日由信陽市固始縣人民醫院轉入鄭大一附院隔離病房。患者長期在武漢工作,於1月23日返回信陽,1月25日出現發熱,2月4日在固始縣人民醫院確診為新冠肺炎。目前,經鄭大一附院醫護人員救治,患者連續三次咽拭子核酸檢測均呈陰性,複查肝功較前改善、炎症指標恢復正常,符合出院標準。
  • 鄭大一附院鄭東院區16日投用!開業「乾貨」都在這兒
    鄭大一附院鄭東院區是一所新建的院區。  9月14日,記者在現場看到,門診樓、病房樓等已收拾完畢,整裝待發。眼科病區、乳腺科等各個病區,也在做最後的開診準備。  據悉,鄭大一附院鄭東院區佔地345畝,按照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的標準規劃設計,擬設置病床位3000張,規劃總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建設總投資為25億元,將於2016年9月16日正式投入使用。
  • 鄭大一附院滕軍放教授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通訊》發表科研成果
    當前位置 > 首頁 > 中新河南 > 正文 熱線:65851328-7053(網站) 信箱:henanonline@126.com鄭大一附院滕軍放教授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通訊》發表科研成果 2020年03月03日 16:46來源:鄭大一附院宣傳處
  • 鄭大一附院鄭東院區啟用 5類病人看病減免1萬元
    鄭大一附院鄭東院區啟用  鄭大一附院鄭東院區啟用  映象網快訊(記者 駱瓊)9月16日上午,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鄭大一附院)鄭東院區正式啟用。  啟動儀式上,鄭大一附院院長闞全程表示,隨著鄭東院區的啟用,鄭大一附院「一院三區」的格局正式形成。未來,三個院區將在全面發展的同時,相互協助,各有側重。
  • 鄭大一附院醫生被砍你們要求嚴懲兇手 治死病人難道就不嚴懲兇手
    陳瓊出了2800元的車費,連夜將馬寶才從鄭大一附院拉回了方城。不過,在ICU門口反覆追問不出馬寶才具體死因的陳瓊,還是找機會從值班醫生處拍下了兩張病歷照片。他希望能用這兩張照片,幫助自己給馬寶才的妻兒一個交代——其實也正是因為這兩張照片,與馬寶才家人隨後在鄭大一附院查閱到的病歷內容明顯不同,才證實了鄭大一附院對馬寶才的病情處置絕對存在問題——不然的話,為什麼要刻意「篡改病歷」?
  • 從「右乳患癌切左乳」事件看鄭大一附院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因為相信鄭大一附院是最好的醫院,拿到病例後便第一時間趕到鄭大一附院去做手術,最後的結果卻讓人難以接受,但鄭大一附院的推卸責任更讓人心寒。在百度搜索以「鄭大一附院醫療事故」為關鍵詞,就有31000個相關結果,鄭大一附院醫療事故屢見不鮮。
  • 鄭大一附院史惠蓉教授獲得林巧稚獎
    史惠蓉是鄭大一附院原婦產科主任、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二級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從醫40多年來,史惠蓉教授辛勤耕耘在婦產科醫療、教學、科研工作第一線,不僅完成了從一名小醫生到德藝雙馨的國內知名專家的身份轉變,還帶領著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婦產科從一個弱小的科室快速發展為全省領先、國內先進。
  • 恆熙玥公司向鄭大一附院捐贈消毒物資
    上午10點,恆熙玥副總經理王贊與鄭大一附院供應科主任齊躍東進行物資交接。鄭大一附院作為第一批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救治定點醫院,省內很多地市的發熱患者都會選擇鄭大一附院就診,目前該院收治確診病例數居省會各家醫院之首。
  • ——鄭大一附院...
    根據這一特殊情況,團隊系統分析該致病變異的遺傳模式、可識別性等特徵,經過前期預實驗驗證,結合單體型分析最終建立了「植入前胚胎單細胞基因組微缺失微重複識別新技術(GeMiLa)」,可以用於包含遺傳性手足裂在內的「基因組微缺失微重複綜合症」子代傳遞阻斷試管嬰兒,從而實現一舉解決此類遺傳病生育難題;患者夫婦獲得1枚不攜帶該微小變異的正常胚胎植入患者子宮,並順利獲得了妊娠,妊娠18周羊水穿刺進一步確定胎兒不攜帶微小變異
  • 鄭大一附院發明的瘻口封堵「內支架」享譽全國
    鄭大一附院發明的瘻口封堵「內支架」享譽全國 2009-07-14 來源:中廣網河南分網    責編:聶娟             中廣網河南分網消息(通訊員 曹 詠 周厚亮)根據患者術後易發瘻口的特殊解剖學特點和病理特徵
  • 鄭大一附院隔離病房又一批醫護人員完成任務「出艙」
    3月10日上午,鄭大一附院第三梯隊第七批隔離病房62名醫護人員圓滿完成14天工作任務,順利「出艙」。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鄭大一附院收治的最後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已於3月7日出院,實現了新冠肺炎患者暫時「清零」。
  • 打出愛心「組合拳」鄭大一附院志願者公益團隊在行動
    疫情爆發後,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胸外科趙高峰教授廣泛呼籲,組建起志願者公益團隊,打出一系列愛心「組合拳」,贏得了大家的一致讚揚。最終,鄭大一附院志願者公益團隊成立!大家熱情參與廣泛宣傳,並積極開展善行義舉,用大愛衝散疫情的陰霾。志願者公益團隊為環衛工人送上保溫杯3月4號中午,在醫院周圍的環衛班房,趙高鋒主任安排方澤民醫生把愛心人士捐贈的保溫杯發放給環衛工們。
  • 鄭大一附院日門診量破兩萬 代表委員們怎麼看?
    點擊查看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鄭大一附院」)日門診量破兩萬!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醫院毫無疑問再次創造了日門診量的「金氏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