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回應「建福宮成會所」 系公司擅作主張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5月16日電 故宮博物院今日就「建福宮花園被指成為全球頂級富豪私人會所」作出說明,再次強調建福宮花園不存在也不可能成為全球頂級富豪私人會所。也絕對不允許按照社會上的私人會所的模式運營。

  故宮博物院在其官方微博上刊登的這份說明稱,經過認真的全面核查,事實是受院委託承擔花園接待服務工作的北京故宮宮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更多地考慮了企業服務支出的補償,在未經院裡審批的情況下,擅作主張,擴大服務對象、發放所謂入會協議書。

  說明指,目前已經徹底停止這種不當行為,進行全面整改。截至目前,尚未有任何協議書正式籤署,也未為任何人辦理過入會手續。

  在說明中,故宮博物院解釋,建福宮花園在2005年竣工後,由香港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與故宮博物院協商籤署了為期兩年的雙方共管協議,目的是熟悉花園設施與使用、學習現代的管理經驗。期間主要接待了基金會方面的捐資人、貢獻人及相關友好的參觀、聯誼活動,會務、餐飲由雙方指定的具有在古建築內承辦活動經驗的酒店臨時承辦。2008年,雙方共管結束後,轉由故宮博物院單方管理,並商定花園仍維持為原定開放原則,舉辦的活動如有收入則用於補充花園維護費用。

  在管理和使用上,故宮博物院稱,明確建福宮花園按照由故宮博物院直接管理、委託專業公司承辦的思路開展活動,這是與香港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共管期間所獲得的寶貴經驗,也是在探索保障建福宮花園的高標準維護、高標準服務,真正成為故宮博物院與社會交流合作的有效平臺的妥善途徑。

  「我院將嚴格按照文物保護要求、按照文物博物館事業發展的要求,強化責任意識,完善管理手段,要求公司端正工作方向,加強內部管理,整改到位。」故宮博物院表示。

  據這份說明介紹,北京故宮宮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是故宮博物院下屬企業故宮文化服務中心在2005年成立的合資企業,主要經營「故宮御膳房」品牌及其衍生產品。2009年與故宮博物院合作開始參與建福宮花園的運營,在2011年4月以前一直都在進行花園內部設施改造施工,尚未實際開始營業。

  最後,故宮博物院表示,最近社會上對故宮建福宮的關注和疑慮,都是出自對文化遺產保護的強烈責任感,愛之愈深,責之愈切,促使我院不斷發現問題,並認真研究和改進。我院有責任披露運行狀況,衷心地感謝並繼續歡迎來自社會各界的監督。

  說明全文如下:

  關於建福宮花園的有關說明

  近來網絡和媒體對故宮建福宮花園的管理使用高度關注,我院已經在5月13日發布官方微博進行了初步澄清。其後又看到一些新公布的質疑,我院高度重視,進行了認真的調查了解。

  故宮博物院重申,建福宮花園不存在也不可能成為全球頂級富豪私人會所。故宮博物院明確將建福宮花園定性為用於貴賓接待、舉辦新聞發布會、小型展覽、主題沙龍、講座等文化活動的場所,面向的人群是多樣多層次的,絕對不是某些人專享的、封閉的、排他的。絕對不允許按照社會上的私人會所的模式運營。

  公眾對此產生疑慮確實是事出有因的,經過認真的全面核查,事實是受院委託承擔花園接待服務工作的北京故宮宮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更多地考慮了企業服務支出的補償,在未經院裡審批的情況下,擅作主張,擴大服務對象、發放所謂入會協議書。目前已經徹底停止這種不當行為,進行全面整改。截至目前,尚未有任何協議書正式籤署,也未為任何人辦理過入會手續。

  北京故宮宮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是我院下屬企業故宮文化服務中心在2005年成立的合資企業,主要經營「故宮御膳房」品牌及其衍生產品。2009年與故宮博物院合作開始參與建福宮花園的運營,在2011年4月以前一直都在進行花園內部設施改造施工,尚未實際開始營業。

  建福宮花園在2005年竣工後,由香港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與故宮博物院協商籤署了為期兩年的雙方共管協議,目的是熟悉花園設施與使用、學習現代的管理經驗。期間主要接待了基金會方面的捐資人、貢獻人及相關友好的參觀、聯誼活動,會務、餐飲由雙方指定的具有在古建築內承辦活動經驗的酒店臨時承辦。2008年,雙方共管結束後,轉由故宮博物院單方管理,並商定花園仍維持為原定開放原則,舉辦的活動如有收入則用於補充花園維護費用。

  在管理和使用上,我院明確建福宮花園按照由故宮博物院直接管理、委託專業公司承辦的思路開展活動,這是與香港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共管期間所獲得的寶貴經驗,也是在探索保障建福宮花園的高標準維護、高標準服務,真正成為故宮博物院與社會交流合作的有效平臺的妥善途徑。我院將嚴格按照文物保護要求、按照文物博物館事業發展的要求,強化責任意識,完善管理手段,要求公司端正工作方向,加強內部管理,整改到位。

  我院認為,最近社會上對故宮建福宮的關注和疑慮,都是出自對文化遺產保護的強烈責任感,愛之愈深,責之愈切,促使我院不斷發現問題,並認真研究和改進。我院有責任披露運行狀況,衷心地感謝並繼續歡迎來自社會各界的監督。

相關焦點

  • 網友曝光故宮建福宮入會協議書:入會費100萬
    本報訊 (記者林阿珍 王瑞峰 實習生田恬)前日開始,網友「不要臉愛面子」在陸續曝光故宮(微博)建福宮會所的入會協議書,並表示入會費是100萬元。昨日,受邀參加建福宮會所開幕式的知情人向本報表示,建福宮會所要向全球限量發行500籍會席。目前,故宮對此仍未有回應。
  • 故宮發微博總結安保七大漏洞 將升級安防系統
    對於近日持續受到關注的建福宮事件,故宮重申:建福宮花園不存在也不可能成為全球頂級富豪私人會所,同時表示下屬公司確曾發放入會邀請,但這一行為未經故宮批准,目前會所一事未成事實。針對故宮的表態,一些網友認為是在推脫責任;一些網友表示,故宮應該加強管理,更上一層樓。
  • 夜宴紫禁城:建福宮私人會所事件
    在建福宮敬勝齋主宴會廳中,數條江南織造總局的「手織金緞」被分掛於兩側牆體,印有「紫禁城建福宮」的奏摺和紙硯燙紅大字擺放在黃緞覆蓋的茶几上。在主宴會廳旁的延春閣內,置放多件故宮重器,與這些國寶相伴的則是左右各一名身形剽悍的保衛。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國寶應還給國民黨?該院一把手回應
    疫情衝擊旅遊業,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院(即總部)也遭到檢討,今年1月至8月參訪人數僅45萬,而去年同期有282萬,等於下滑84%。民進黨「立委」黃國書質詢提及,故宮南院反而增加4%,為何北院沒搭上「國旅潮」?
  • 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回應閉館整修3年傳言:正在評估,尚未定案
    > 來源:澎湃新聞 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天發布消息,就公眾關注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院擬閉館整修3年及北展南移等事宜進行回應。
  • 臺北故宮博物院
    】60萬件   位於臺北市郊陽明山腳下雙溪至善路2段221號,始建於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1965年落成,1966年啟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在第三層後面建有一座26米長的走廊直通山腹的山洞,山洞離地面50米,內有拱形洞三座,每座長180米,高、寬均為3.6米,分隔成許多小庫房,中間為通道,分類收藏著各種文物。   【歷史沿革】   故宮博物院於抗日戰爭的前夕,選擇重要文物南遷。1948年底,人民解放戰爭勝利在即,國民政府令故宮博物院挑選貴重文物以軍艦轉運臺灣。
  • 臺北故宮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位於臺灣省臺北市郊陽明山腳下雙溪至善路2段221號,始建於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1965年落成,1966年啟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
  • 「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遭「改名降級」?國臺辦回應
    「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遭「改名降級」?國臺辦回應 2020年12月16日 11:15:00來源:中國臺灣網   新華社記者: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可能降級改為隸屬於文化主管部門。有評論認為此舉背後有政治考量,與意識形態有關。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謝謝。  朱鳳蓮:我們注意到,關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將「改名降級」的傳言,已經引起臺灣社會各界普遍質疑和強烈批評。
  • 臺北故宮博物院簡介
    【新館建設】1948年底,解放戰爭勝利在即,國民政府令故宮博物院挑選貴重文物以軍艦轉運臺灣。原故宮博物院文物分3批運走2972箱。一起運臺的還有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852箱及其他單位文物。1957年,在亞洲協會贊助下,在庫房之外又建一小型陳列室,公開展覽所藏文物。1965年,在現址建成新館,坐落在臺灣省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建築設計吸收了中國傳統的宮殿建築形式,淡藍色的琉璃瓦屋頂覆蓋著米黃色牆壁,潔白的白石欄杆環繞在青石基臺之上,風格清麗典雅。新址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歲誕辰,命名為中山博物院。
  • 故宮博物院精品陶瓷欣賞
    故宮博物院藏。 瓶盤口,細長頸,溜肩,鼓腹,高圈足。肩部塑貼鋪首耳。腹部題寫「雲麓」二字。通體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黃。 與「雲麓」有關的文字見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吉簡王就藩長沙時所建造的「雲麓宮」,為道教二十三洞真虛福地,嘉靖年間,形成較完整的道宮格局。據此推測,此瓶應與「雲麓宮」有一定關係,可能為「雲麓宮」中陳設的供器。
  • 故宮博物院在北京海澱區建北院區 將免費開放
    故宮北院啟動宮廷園藝項目  據介紹,「故宮博物院北院區」項目是「平安故宮」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北院區建在故宮博物院原有的海澱區西玉河基地周圍,計劃用地面積為47.6公頃,將進行多功能的分區使用,包括文物修復與展示中心、故宮文化傳播中心、宮廷園藝中心、科技保護研究中心等。
  •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世今生(圖)
    今日,海峽對岸,位於臺北外雙溪的故宮博物院,擁有65萬5千多件耀眼藏品。據臺灣《商業周刊》一篇報導估算,其中,光郎世寧的《百駿圖》至少8億元。一件宋代汝窯杯可以蓋一座故宮:1965年故宮花費6000萬落成,物價換算後,相當於現值84億元,而故宮擁有21件汝窯杯,價值上千億。
  • 漫步臺北故宮博物院
    中國的藝術瑰寶在20世紀前,多集中於皇宮內府,20世紀初集中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在20世紀中葉,一宮國寶紛飛兩岸,「故宮博物院」也隨之有了兩個: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分別庋藏著中華民族的國寶。  國寶遷往海島  故宮,顧名思義,舊王朝的宮殿,指的是坐落在北京的紫禁城。1924年,愛國將領馮玉祥發動北平事變,強令「皇帝」溥儀出宮。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臺「行政院」回應了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灣「中央社」報導稱,臺「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今天(12月1日)說,臺「行政院」在討論組改案的過程,從沒有討論到任何臺北故宮改名的方案,也就是「故宮沒有要改名」,他還說「請外界勿再以訛傳訛」。臺北故宮博物院(中時資料圖)報導稱,外傳原隸屬於臺「行政院」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未來可能改隸屬於臺「文化部」,成為三級機關。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去中國化」?新院長竟然說不排除在故宮裡建...
    臺北故宮博物院一直是大陸遊客訪臺必去景點之一。整座建築為白牆綠瓦的中國傳統宮殿樣式,而館內來自大陸的翡翠白菜、毛公鼎、肉形石,更成為必看的故宮三寶。 不過,近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出「故宮臺灣化」的聲音。隨著臺灣行政機構改組,新任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在與媒體茶敘時表示,上任後的重要任務是讓故宮典藏文物和臺灣文化產生「連結」,讓故宮成為」臺灣人的故宮「。 「本土化」之名行「去中國化」之實 此言一出,立即引發外界對臺北故宮「去中國化」的擔憂。現實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嚴重。
  • 臺灣故宮博物院之行
    國立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座落於臺北基隆河北岸士林區外雙溪,是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研究重鎮。臺北故宮博物院建造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佔地總面積約16公頃,依山傍水,氣勢宏偉。為中國宮殿式建築,主體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正院呈梅花形。
  • 金秋九月 故宮博物院舉辦多項展覽活動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精彩紛呈的文化內容將讓觀眾在金秋時節欣賞到更多更好的院藏珍貴文物,了解故宮博物院以及國寶的歷史,隨著「原狀陳列是重點、專館展覽是特點、臨時展覽是亮點、年度大展是熱點」的展覽特色的深化,故宮博物院將以更加豐富多元的形式向社會公眾傳遞故宮文化信息。
  • 「臺北故宮博物院」將「改名降級」?國臺辦回應
    中新網12月16日電 國臺辦16日舉行例行發布會,發言人朱鳳蓮稱,關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將「改名降級
  • 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晉宏逵:故宮600年營建往事
    目前擔任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先後出版《清乾隆內府繪製京城全圖》(主編)、《北京城中軸線古建築實測圖集》(參編)以及系列工具書《明代宮廷建築大事史料長編》(主編)等。營造學社的經驗發展形成了中國古建築保護工程的基本原則,在中國《文物保護法》中表述為「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為故宮博物院所遵循。1985年,我國加入了《世界遺產公約》,1987年明清北京故宮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保護理念得到進一步提升。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臺北故宮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
    臺北故宮博物院。(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島內上周傳出臺北故宮博物院將由原來隸屬於臺行政主管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歸屬於臺文化主管部門的三級機關,甚至還傳出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被質疑「去中國化」,引發輿論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