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今年2020級家長的對話
你好, 看到你回復其他家長的問題我想和你聊一下我家孩子的問題。
剛上一年級的男孩子,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幼兒園就這樣,軟硬皆施也沒有什麼效果,昨天開學第一天就被同桌回家告狀要換位置,不願意和我兒子坐了,上課影響他還為了爭位置推推搡搡,其他課也一樣被老師點名批評了,坐不住也不聽,我都氣哭了不知道怎麼辦
平時在家誰帶孩子?
幼兒園中班前是老人帶的多,發現在學校調皮搗蛋就開始自己帶,大班一年也管了軟硬兼施並沒有用,去其他機構也是批評的那一個,要坐到老師那去聽就好一點。一年級開始是全部爸爸媽媽帶,家裡一般是我嚴厲點爸爸會講道理那種,偶爾打了會表現好一兩天,然後又恢復,對於老師的批評他是無所謂的狀態,不難為情也記不住。
一般前幾年由老人帶,如果老人對待孩子的方式:不該管的地方幹涉太多(比如怕髒怕弄壞東西等情況),不停的約束嘮叨,孩子都皮了,認為這是常態,也不嚴重,大人就是這樣!而該嚴格約束的行為(如禮貌、秩序)老人又比較慣著,不嚴格要求。簡單理解就是:該管的地方沒管好,不該管的卻說多了,可能會造成孩子現在這樣的情況。
再由父母接著管,孩子沒有和父母建立起情感聯結的情況,對父母沒有信任,也很難聽父母的話
這是隔代撫養體現出來的普遍問題。
針對現在的情況,打罵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而且會繼續破壞父母與孩子的親子關係,造成更嚴重的問題,尤其青春期的時候。
建議多給予孩子關心,不要再訓斥孩子。排除危險、不文明不禮貌、能影響到別人的事,其它日常方面的事情,要給孩子自由,要讓孩子自己選擇,讓孩子感覺到他有自我決定的權力,這樣才能培養他的責任感,對自己負責,而不是等著大人來管。怕孩子做不好,家長要引導,解釋說明,最後還是由孩子自己決定,至少給孩子感覺上是這樣的。
已經形成的性格很難一天兩天改變,但只要按這樣指導思想,孩子就會漸漸改變。慢慢來。
眼下在學校的表現,要耐心跟孩子講,該怎樣做,最好在家模擬課堂的樣子給孩子示範,讓孩子模仿去做,強化正確的行為。一旦孩子在學校表現好,要鼓勵(擁抱、親吻等讓孩子感受到親密快樂的動作),讓孩子感受到做對了時受到認可。
總之懲罰無用時,要正向強化。多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
最近基本上是天天強調學校的紀律問題,但是說多了我都覺得自己煩,前幾年我們不是全權交給老人大概是一半一半的時間,每一次他當天表現好我們都會給到相應的語言獎勵周末會出去玩一下給他做獎勵,就覺得他自我約束只能持續很短的時間,他心裡一直非常依賴他的爸爸,可是爸爸說的話也是不聽的。
最近開學後,雙方老人也是不停的說教,教他學校應該怎麼樣但是無濟於事,沒有特別聽誰的話,老師在學校他哪天好一點也是會全班面前表揚,他回來也會非常開心可以明天來又是不好的,坐不住影響同學愛講話,遇到搗亂的孩子他容易被吸引。
媽媽平時管學習和老師溝通也多些,興趣課也是我接送,但是我覺得他反而對我有距離感,更依賴爸爸,偶爾會惡作劇我,我不知道如何建立親密感,非常迷茫。
只要孩子不搞破壞,不給其他孩子帶來困擾,只是孩子愛說話調皮點不是大問題。開學初老師太關注這些問題了。老師耐心引導,過段時間孩子都會改善。
建議家長不要糾結於這些問題,不用太焦慮。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父母除了要引導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不是不管孩子了,是要提前和孩子一起做好計劃,讓孩子心裡有數,然後讓孩子自己安排時間,家長適當提醒)還要通過多運動促進大腦發育,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我們不搞破壞,就是影響別的孩子,剛到家我問他了今天又被批評了上課講話還插嘴,我每天都教育毫無成效,我真的心累又氣到哭,每天都有同樣的問題。
紀律差老師就會頻繁找家長或者留校,才開始上學半個月班裡就把他當差生,有孩子不願意和他坐,我是真的著急,現在孩子都寶貝回家和家長一告狀就要換同桌,我真的無奈
老師反映孩子打擾同學的行為都有哪些表現?
我剛和老師通完電話,大概就是老毛病自習課的時候站著和後面的玩,教了無數次坐下來寫作業,他說做完了沒事幹,上課和同桌一起玩,老師今天單獨找他聊了,他還快哭了人家都有小星星他沒有獎勵到,老師鼓勵他下面表現好給他,下面還是那樣,一有活動類的項目特別興奮,收不住,老師提醒再多次也沒有用
您寫的這篇我認真看了
非常符合我的問題
孩子寫完了、都會了,想玩一會兒是正常的,只不過有集體的規矩,但老師真沒必要把這些都當成孩子犯錯誤,給孩子挫敗感。老師就是過去把孩子叫到或者拉到坐位上,問問孩子作業完成了嗎,如果完成了再給增加一些任務完成,讓孩子有事幹。這樣也讓孩子慢慢了解到,做完了之後可以在自己坐位做別的事情,但不能離開坐位。就這麼簡單的事簡單處理就能解決問題,搞得跟有多嚴重似的。
這種事情,老師反應後,真沒必要焦慮。不要讓老師感覺你有多在乎。老師無能就善於販賣焦慮。你要麼有條件給老師送點禮,以求安心,要麼就自己放寬心。孩子沒什麼問題。
如果孩子遭老師批評後,你不要繼續批評。而是表示理解。媽媽知道你不是故意犯錯,只是作業完成了不知道幹什麼。以後上自習完成作業後,你可以看書或者畫畫(看孩子喜歡什麼),但是不能離開坐位去玩,老師的規定是自習課不能離開座位,這叫紀律。跟老師講課時一樣,離開坐位叫「不守紀律」。
你要語速慢些,重點詞重複說,讓孩子理解了。很多時候孩子習慣性認為是自己犯錯,老師和家長就要批評一頓,站著等著時間過去,處於緊張和熬時間的狀態,根本沒聽進去老師和家長的用意。所以下次照犯。
一定要耐心跟孩子說,不要讓孩子感覺你在批評。(經常挨批的孩子本能屏蔽批評的語言,聽不進去)
跟孩子教了一個點之後,(比如自己課不能離開座位)可以問問孩子媽媽剛才說的是什麼意思,如果孩子說出來表示理解了,如果沒說出,也不要批評孩子沒注意聽,而是再耐心說一遍,直到孩子聽進去了,理解了,知道該怎麼做了。
孩子不改正問題,往往是不知道正確的做法。只知道老師又批評我,我又犯錯誤了。
你也不好去教老師怎麼做,但你把孩子在學校容易犯的錯自己在家跟孩子好好說。
一定不要在焦慮著急的時候,在你自己狀態好的時候。
孩子感到你沒有責怪的意味。
試著讓孩子重複你說的話,確定孩子是否聽進去。
慢慢來!這孩子好好引導學習會很優秀。
老師說孩子一有活動類項目就特別興奮,說明孩子喜歡或者需要活動。每天放學讓家裡一個人帶孩子出去玩,孩子的情況,運動比報培訓班重要。運動量上來了,滿足了孩子這方面的需求,經過一段時間,自然能解決孩子上課想動愛動的問題,到時候身體本能和意識都會促使孩子向學校老師要求的去做了。包括學習過程的注意力也會提高。
現在孩子的情況,不屬實注意力不集中。只是不聽老師的安排或不聽話。他有事可做,且做他喜歡的事,他能集中精力也能快速做好。說白了是不適應教育體制。孩子沒完成課堂作業去玩和已完成作業去玩是兩種完全不同情況。孩子本能的反應沒錯,只是不懂大人的規矩。應試教育從某種角度來說會妨礙孩子的發展!鑑於這一點家長更要理解孩子。有時候為了避免打擊孩子,可以適當告訴孩子,老師也有錯怪孩子的時候,你沒有犯錯誤。但作為學生,上課不要亂動,媽媽相信你能克服這一點,加油孩子。
你要注意與孩子交流的方式,像上面這種感覺的交流,孩子漸漸就會聽你的話。
謝謝你!一下子說到我的問題,我應該反思,你的方法很好我一定會記住,昨晚和爸爸聊了很久,覺得可能在幼兒園開始就被老師家長批評教育紀律問題,他給自己貼了標籤我就是紀律差的孩子,我的打罵只是讓他害怕,次數多了就直接過濾只是一種噪音,是我的問題我沒有好好引導,每一次都是一味的相信老師,隔三差五的去問老師孩子怎麼樣,無形之中給孩子造成了心理壓力。爸爸今早給他手臂內側畫了條長長的線,告訴他每次坐不住看到這條線就想到爸爸媽媽的話,堅持坐好,每天好一些明天爸爸就給你畫短一點,慢慢的線沒有了你也改正了。
還有我的問題就是您之前說的我和孩子的信任感是沒有的,他印象中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除了學習就是上興趣課,要麼是批評,我應該去增加和他快樂的時間。謝謝你,由衷的。
其實是我做為母親的悲哀,在孩子一年級的時候,我給他留下的印象是害怕。
每天上學的路上我都會問他,你應該怎麼上課遵守紀律,他都可以說出來,他是可以理解怎麼上課是對的,就是做不到,他會說他忘了或者自己控制不住。
能認識到這些就很好,也不要太自責。除了不要給孩子壓力,也不要給自己壓力,放鬆下來。
以後你需要做的是既保持孩子的性格,又能和孩子一起有策略的應對老師。比如起碼的紀律我們必須遵守,但是老師不都是對的,讓孩子有自己的判斷。
讓孩子感覺到,爸爸和媽媽是和孩子一邊的,不是和老師一起「盯著」孩子的。
我可能和我的自身教育有關係,我爸媽那一輩的就是老師就是對的,老師說你不好你就是錯的,我也有點這樣,但是聽了你的分析我醒悟了,原生家庭的問題,我一邊很討厭我爸媽那樣的教育方式一邊又成為了那樣的人。
孩子剛開學,現在認識到一點不晚。幼兒園和學校的老師能教育孩子和幫助孩子進步,有的也能毀了孩子。家長除了配合老師一起幫助孩子,還要保護孩子,避免或一定程度減少教師對孩子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