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姓(61)|胡瑗家族:胡瑗成為理學先驅,王安石把他與孔孟置於同等地位

2020-12-13 封面新聞

黃勇/文

胡姓(60)|胡瑗家族:胡瑗應範仲淹邀請主持蘇州府學,文風大興,英才雲集

皇祐4年(1052),胡瑗被任命為國子監直講(主講教授),晉升為光祿寺丞。4年後,胡瑗晉升為太子中舍兼天章閣侍講,成為太子趙曙的導師,同時在太學協助博士的考教訓導與執掌學規。

胡瑗成為一代宗師,宋神宗稱他是「真先生」

任教期間,胡瑗因學識淵博且教學得法,備受學生歡迎和敬重。雖然官職高,但他始終保持師生平等的關係,經常與學生切磋交流,在學校裡形成良好的學風。

胡瑗的學生包括皇室成員、知名學者及禮部的近半官員,大家視他為一代宗師,後來成為宋神宗的趙頊,稱他是「真先生」。

嘉祐4年(1059),胡瑗積勞成疾而臥床不起。經宋仁宗欽準,他以殿中丞職位退休,領太常博士銜赴杭州療養。

胡瑗臨行前,整個京城都被轟動了,大家都來送他,相送者「百裡不絕」。

同年六月六日,胡瑗在杭州病故,享年67歲,諡號「文昭」。

如今,胡瑗有兩個墓:一是浙江湖州市的胡瑗墓,二是江蘇如皋市的胡瑗衣冠冢。

胡瑗去世後,第二年十月初五,他的大兒子胡志庚扶靈「葬烏程何山之原」(今湖州市吳興區道場鄉青山塢胡峰基山)。

元朝中期,胡瑗墓被毀,後來復建、重建。1989年12月,胡瑗墓成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胡璦墓佔地約8000平方米,由墓壙、平臺、神道、牌坊、拱橋、享堂等組成。

在胡志庚扶靈到湖州時,胡瑗的小兒子胡志正攜帶胡瑗的衣冠,歸葬在如皋縣安定鄉(今江蘇如皋市皋南鎮安定村)胡氏家族墓地,世稱「安定墳」。

胡瑗衣冠冢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被毀。1998年,胡瑗後裔經政府批准,就地恢復墓園,墓地左前方建有胡安定先生紀念館。

胡瑗塑像(資料圖片)

胡瑗開創了宋朝理學的先河

胡瑗畢生從事教育,先後在泰州、蘇州、湖州和京師太學執教30年左右,受教育者數千人,對教育事業做出了很大貢獻。當時禮部歲貢所得士人,10個人中就有胡瑗的四五個弟子。

胡瑗在教學實踐中,集教學理論、實踐和改革於一身,開創了宋朝理學的先河。總結言之,胡瑗的主要貢獻是:確立了培養「致天下之治」人才的教育理念;糾正了朝廷取仕時的弊病,要求德、智、體、樂全面觀察,「明體達用」;實施分科教學;推廣普及教育;嚴格校規,言傳身教;注重學生的社會實踐並創立了高校寄宿制度等。

胡瑗不僅受到朝廷的充分肯定和學子、學者的傾心敬仰,還受到後世的欽佩。

宋神宗在《御題胡安定先生》中稱讚說:「先生之道,得孔孟之宗。先生之教,行蘇湖之中。師運而尊,如泰山特屹於諸峰。法嚴而信,如四時迭運於無窮……誠斯文之模範,為後世之欽崇!」

範仲淹、歐陽修、蘇軾、蔡襄、米芾、司馬光、王安石、朱熹、文天祥等,或為胡瑗作像讚,或寫墓誌、墓表,稱頌他為「蘇湖領袖」、「東南模範」、「三吳木鐸之鼻祖」、「百代帝師之功臣」、「自秦漢以來,師道之立未有過瑗者」等。

王安石在《書贈胡翼之》中,更是把胡瑗與孔孟置於同等地位,其評價不可謂不高。

明嘉靖9年(1530),嘉靖帝下詔,尊胡瑗為「先儒鬍子」,「從祀孔廟」。

直到現在,山東曲阜孔廟內,「先儒鬍子瑗之位」的牌子,仍與韓愈、朱熹等牌位排列在一起。

胡瑗一生著作豐富,可惜大都散佚了,傳世的很少,大多為學生記錄整理而成。現存的經學著作有《周易口義》12卷、《洪範口義》3卷,音樂著作有與阮逸合撰的《皇祐新樂圖記》3卷。

【下期關注】

請看胡姓(62)。

【特别致謝】

四川蓬溪縣文史專家胡傳淮先生。

相關焦點

  • 碩儒胡瑗:理學先驅,位同孔孟
    胡璦塑像。(資料圖片)   宋朝理學先驅胡瑗從一介布衣到太子老師,畢生從事教育,先後在泰州、蘇州、湖州和京師太學執教30年左右,受教育者數千人,對教育事業做出了很大貢獻。他確立了培養「致天下之治」人才的教育理念;糾正了朝廷取仕時的弊病,要求德、智、體、樂全面觀察,「明體達用」;實施分科教學;推廣普及教育;嚴格校規,言傳身教;注重學生的社會實踐並創立了高校寄宿制度等。
  • 胡姓(59)|胡瑗家族:胡瑗曾祖父胡韜曾任後蜀政權的陵州刺史
    黃勇/文胡姓(58)|清華胡氏:分衍的龍坦胡氏崇文重教,以文字訓詁學家胡樸安聞名唐宋以來,東南沿海成為全國最為重要的經濟區域,曾經幾度成為政治中心,尤其是江浙。江浙是東南沿海地區的核心地帶,從宋明以來,人才輩出,形成了大量名門望族。
  • 胡瑗:北宋理學先驅和教育家
    胡瑗:北宋理學先驅和教育家 2020-07-27 11:09:15 來源: □邱貴平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四月初八,胡瑗生於淮南東路泰州如皋縣寧海鄉胡家莊(今如皋市如城鎮)。
  • 胡姓(60)|胡瑗家族:胡瑗應範仲淹邀請主持蘇州府學,文風大興,英才...
    黃勇/文胡姓(59)|胡瑗家族:胡瑗曾祖父胡韜曾任後蜀政權的陵州刺史景祐元年(1034),42歲的胡瑗到蘇州一帶設學,講授儒家經術。在這裡,胡瑗遇到了他一生中最為重要的貴人——範仲淹。範仲淹久聞胡瑗大名,聽說胡瑗在蘇州,遂聘請胡瑗為府學首任教席(相當於校長),並讓兒子範純佑拜胡瑗為師。胡瑗欣然應允。他到任後,制訂了一整套嚴格的校規。由於範純佑能帶頭遵守,那些不守紀律的豪門學生也不敢違反,大家都很規矩,勤奮好學。
  • 胡姓(63)|胡瑗家族:胡瑗後裔胡應麟,一代學術大師藏書四萬卷,著作...
    黃勇/文胡姓(62)|胡瑗家族:胡瑗子孫散逸在江淮一帶,共有八個支系胡僖到省城參加鄉試,暫住到一戶姓潘的人家裡。結果到了屋裡一看,可能是很久沒住人了,屋裡密密麻麻爬滿了螞蟻。他又搬回原來住的地方去。胡應麟的著作胡僖考中進士,官至雲南按察副使第二天進入考場,考題是「三書義」,胡僖腦袋一下懵了,不知道怎麼理解。
  • 帝師胡瑗:一介布衣,蘇湖領袖
    (資料圖片)胡姓在江浙各地,雖然不能與吳姓、張姓等大姓相比,但也位列20大姓之中。江浙的胡姓,大多從外地遷入,如北宋時的理學先驅、思想家和教育家、安定學派創始人胡瑗,其先祖就是從陵州(今四川仁壽縣)遷往江浙的。胡瑗的子孫散逸在江淮一帶,湧現了諸多名人。
  • 布衣天下師——胡瑗
    胡瑗,字翼之,北宋時期學者,理學先驅、思想家和教育家。七次科舉,七次落榜後,他不想再把年華蹉跎在科考的漫漫長路上,而是改名號為「安定」,回歸鄉野、潛心治學,研習經典、教書育人。執教三十年,桃李遍天下。他在實踐中摸索出「明體達用」的教育理念和「分齋教學」的教育方法,澤被後世,影響千年,為中國教育史樹起了一座豐碑。融媒體記者 臧奕冬 張晶晶 沈群山
  • 宋代偉大的教育家、音樂家、軍事家胡瑗:斯文模範 後世欽崇
    王安石更把先生與孔孟二聖相提並論,他在《寄贈胡先生》小序裡寫道:「孔孟去世遠矣,信其聖且賢者,質諸書焉耳。翼之先生與予並世,非若孔孟之遠也,聞薦紳先生所稱述,又詳於書,不待見面而後知其人也。」先生病休南歸離京時,城外送行泣別的學生冠蓋相屬,帳篷、筵席綿延百裡不絕……此外,胡瑗還是一位出色的音樂家,他以「長於音律,通曉古樂」而被範仲淹推薦給宋仁宗更定雅樂,製成一套樂曲,鑄成十二鍾,撰寫成《皇祐新樂圖記》三卷。歐陽修的兒子歐陽發就是緊隨胡瑗專攻音樂卓然成為一家的。胡瑗還是一位被遺忘的軍事家。他曾作為範仲淹的助手,在西北邊疆與西夏對峙中展現卓越的軍事才華。
  • 一代理學大師胡瑗,國子監直講官,範仲淹都仰慕其學識!
    他的"明體達用之學",對宋代理學有較大影響。慶曆二年至嘉佑元年曆任太子中舍、光祿寺丞、天章閣侍講等。 胡瑗講學分經義、治事二齋,治事包括講武、水利、算術、曆法等,表現了重視經世致用的特點。 胡瑗"白衣而為天下師"。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在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
  • 王安石嫁兒媳,理學形成的宋朝,其實並沒有那麼封建
    理學,或稱道學,亦稱義理之學,以宋儒論學多言天地萬物之名。正是理學,加固了王權統治,可也是理學,對人進行多方面的禁錮,特別是對婦女,更是帶來了不利的影響我們都知道,宋朝以前,婦女的社會地位,並沒有那麼低。
  • 錢穆「點讚」如皋胡瑗_文化視線_新聞頻道_中共如皋市委新聞網
    他一生雖未涉足江北如皋,卻與如皋教育名人惺惺相惜,除去與近代教育家吳俊升(如皋人)共辦新亞書院之外,還屢屢在著述中盛讚北宋教育家胡瑗(如皋人,即安定先生)。縱觀錢穆的贊文,呈現出兩個特點。一是沒有長篇大論,如徐風拂面,點到為止,用當下流行的話說就是「點讚」;二是採用比較法,在論述其他大家的同時,引出胡安定的教育貢獻,突出胡安定先生在中國國學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 宋朝開創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由此興起很多文豪,比如胡瑗
    胡瑗是一位大文豪,他開始只是一位有才的布衣,但是後來他普及了宋代儒學教育。他最初是受地方官的支持,比如範仲淹這些人,他在湖州蘇州辦學取得了非常好的社會效果,然後到中央的太學來當主管的老師。當時宋文宗被視為繼體守文之君的典範,他在位期間,朝廷人才濟濟,文官群體享有崇高的政治地位,出現了後人津津樂道的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經科舉考試為官的蘇軾、蘇轍。歐陽修、王安石這些大文豪,他們捍衛儒家政治道德倫理規範,崇尚名節。
  • 胡瑗到湖州後,即在府學充任主講 他不僅有精湛的知識功底
    胡瑗到湖州後,即在府學充任主講。他不僅有精湛的知識功底,對義理、訓詁等有著細微詳盡的了解,而且有著認真負責、循循善誘和身教重於言教的教學方法。他努力提倡以仁義禮樂為學,講明體達用,即掌握為人為道的規範與準則,以及如何身體力行的學。問。這即是宋代理學的初創。
  • 胡瑗在教學中重視發揮學生積極性,善於根據學生的興趣來組織教學
    在實踐中胡瑗還時常在學生中間「擇其過人遠甚,人畏服者獎之激之,以勸其志」。例如他曾擢程頤以學職。這些做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講授教學。胡瑗在給學生講授教材時很有特點,他循循善誘,真誠懇切,抓住重點,深入淺出,引古證今,以理服人,深受弟子們的歡迎。
  • 《清平樂》中的四個字,梁元吉差點被打死,胡瑗為何安然無恙
    然而,梁懷吉剛剛入宮的時候年紀太小,剛剛七八歲的他,並不太懂避諱。因為他本名梁元亨,在向太監介紹自己的時候,脫口而出這四個字,也因此招來了大禍。梁懷吉被關押起來,本來應該被打死的,幸虧徽柔的出生,才得以赦免。
  • 泰州胡瑗讀書節「發紅包」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4月23日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當天,泰州市2020年「胡瑗讀書節」正式啟動,以高質量閱讀公共服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新需求。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啟動儀式上,泰州市新華書店向市民贈送了總價值十萬元的購書優惠券。
  • 宋明理學
    從唐代末期到北宋,中小地主和自耕農為主的經濟形態出現,他們的子弟通過科舉進入到國家政權隊伍裡面,成為士大夫的主體,成為儒學學者的主體,這成為這個時代的特色。因此這種社會出身的知識人,在倫理觀念、文化態度和思想傾向方面,跟中唐以前、魏晉時代,尤其士族出身的知識分子的想法大異其趣。範仲淹兩歲時父親死了,困窮苦學。這樣的經歷在北宋理學很多重要人物的身上都可以看到。
  • 張載哲學對宋明理學的主要貢獻
    至於理學,則屬於北宋以降中國社會佔統治地位的主流意識形態;其所以形成,主要是由隋唐以降「三教並行」的總體背景、北宋「偃武修文」之基本國策以及仁宗「慶曆之際,學統四起」的社會思潮所促成,張載則既是關學的開創者,同時也是宋明理學的奠基人之一。對張載來說,他不僅集關學的開創與理學的理論奠基於一身,而且也是以關中之地方學派的方式從事於理學的理論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