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勇/文
胡姓(59)|胡瑗家族:胡瑗曾祖父胡韜曾任後蜀政權的陵州刺史
景祐元年(1034),42歲的胡瑗到蘇州一帶設學,講授儒家經術。在這裡,胡瑗遇到了他一生中最為重要的貴人——範仲淹。
範仲淹創辦蘇州府學,聘請胡瑗出任校長
明道2年(1033)冬天,郭皇后誤傷宋仁宗,宰相呂夷簡因與皇后有隙而乘機進言,力主廢掉郭皇后。
範仲淹極力反對,結果被貶為睦州(今浙江淳安縣)知州。第二年下半年,範仲淹移任蘇州府知府。
範仲淹一向重視文教,看到蘇州教育落後,「嘆庠序之未立。」於是奏請朝廷,在南園創辦蘇州府學。
範仲淹塑像(資料圖片)
蘇州至今仍流傳著範仲淹創建府學的一個故事。
據說,範仲淹原本想在南園給自己修建住宅,一個風水先生說,南園風水非常好,如在這裡修建住宅,家中定會科甲不斷,公卿相繼出世。
範仲淹聽後笑著說,既然是風水寶地,與其讓我範家獨佔,還不如修建學校,讓蘇州今後出更多的公卿將相人才。
範仲淹創建的府學,規模相當大。有人說府學太大了,範仲淹卻說:「我還怕將來會嫌太小呢!」
範仲淹久聞胡瑗大名,聽說胡瑗在蘇州,遂聘請胡瑗為府學首任教席(相當於校長),並讓兒子範純佑拜胡瑗為師。
胡瑗欣然應允。他到任後,制訂了一整套嚴格的校規。由於範純佑能帶頭遵守,那些不守紀律的豪門學生也不敢違反,大家都很規矩,勤奮好學。
在胡瑗的主持下,蘇州府學文風大興,英才雲集,人才輩出,盛況空前,影響力越來越大,成為地方官學的楷模,「蘇學為諸郡倡。」
清同治版《蘇州府志》中說:「天下郡縣學莫盛於宋,然其始亦由於中吳,蓋範文正(範仲淹)以宅建學,延胡安定(胡瑗)為師,文教自此興焉。」
胡瑗曾在今四川理縣做過節度推官
景祐3年(1036),經範仲淹引薦,胡瑗以布衣身份,與音樂家阮逸一起到京城,接受急於想改進雅樂的宋仁宗的召見,並奉命參定聲律,製作鐘磬。
其間,胡瑗合乎古禮的文雅舉止,深得朝中大臣們的讚賞。事成後,胡瑗被破例提拔為校書郎官。
康定元年(1040),胡瑗跟隨隨範仲淹到延州(今陝西延安市),被舉薦為丹州(今陝西宜川縣)軍事推官。胡瑗撰寫了《武學規矩》一書,提倡國家大興武學,以抵禦外來侵略。
慶曆元年(1041),胡瑗調任密州(今山東諸城市)觀察推官時,因父親胡汭去世而辭官回家居喪。
第二年,胡瑗復出,改任保寧縣(今四川理縣)節度推官。
不久,應湖州(今浙江湖州市)知州、範仲淹的好友滕宗諒邀請,胡瑗到湖州州學任主講教授,以致「四方之士雲集受業」。
其間,胡瑗提出了「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的至理名言,並創立了湖學。
慶曆4年(1044),主持國政的範仲淹效法湖州辦學經驗,興辦了一所中央太學。
皇祐2年(1050),朝廷再次更定雅樂,胡瑗與阮逸進京主持,並在司馬光和範景仁的支持下,用了3年時間完成。
【下期關注】
請看胡姓(61)。
【特别致謝】
四川蓬溪縣文史專家胡傳淮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