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已經知道了,「任性」的標準英文翻譯應該是「capricious」。
3月2日下午,兩會新聞發言人呂新華在回答香港衛視記者關於反腐問題時,竟然引用了一句時下流行的「大家都很任性」,現場翻譯張蕾在與呂新華交流確認自己聽到的真的是「任性」一詞後,突出了單詞「capricious」,從此,「任性」有了標準版官方英文翻譯。
一財小編相信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每一位在兩會獲得關注的翻譯都是經過一番歷練的,今天,一財小編不扒翻譯們的身世,小編想給大家講講那些跟兩會翻譯們有關的秘密。(更多獨家財經新聞,請加微信號cbn-yicai)
(張蕾)
想當兩會翻譯?16字標準你符合幾個字?
無論是2012年兩會上清新脫俗的「小清新」翻譯姚夢瑤,還是2013年兩會上酷似趙薇、神情冷豔的張京,每年被媒體聚焦的兩會翻譯無不幹練標緻,這都與當年周恩來總理定下的16字選拔標準有關,即「站穩立場、熟悉業務、掌握政策、嚴守紀律」。
16個字,看似簡單,符合條件的人卻真的是萬裡挑一。
周總理對口譯的要求標準更是精簡到8個字:完整、準確、通順、易懂。這也是為什麼每年兩會的翻譯都能因為精準的翻譯贏得聚焦的重要原因。
曾經擔任外交部翻譯室主任的過家鼎大使(曾擔任中國駐馬爾他和葡萄牙大使)專門負責挑選和培養翻譯。他在接受《法制晚報》記者專訪時稱, 「兩會的翻譯,都是從外交部挑的,因為外交部翻譯室的翻譯是全中國最好的。」
過家鼎告訴記者,不要看上兩會的翻譯都很年輕,他們至少都是有著十幾年的翻譯經驗的「老人」了,只有有深厚的翻譯功底和豐富的實踐,才能有資格為國家領導人做翻譯。
錄取率不足4%
高級翻譯,望文生義,應該是翻譯裡的「限量版」。
兩會翻譯則是「限量版」中的「高級定製版」。
從學歷上看,高翻至少是碩士研究生起步。在國內高校中,北外、上外、外交學院、對外經貿大學等都設有高翻學院。
(張京)
別看高翻都是金字塔尖的精英,但個人較高的職業期望值加上就業難的大環境,就業壓力還是挺大的。北外高翻學院老師徐冰介紹,能力和運氣特別好的,考公務員進外交部,「但並不是進了外交部就能像張蕾那樣成為領導人的貼身翻譯,公務員已經夠難考了,而要進外交部的翻譯室,還需經過魔鬼式的『觀察培訓』,只有不到4%被最終錄用。」
即便進了翻譯室,還要經過近6年左右的培訓,才有可能成為領導人的貼身翻譯,有「出鏡」機會。
不過,對於徐冰口中的「魔鬼訓練」,過家鼎曾公開予以闢謠。他告訴記者,除非跟隨領導出訪,翻譯室每天雷打不動的工作就是打開電視或收音機,什麼BBC、VOA、CNN這些外媒,大家要一邊聽新聞,一邊把裡面的信息完整準確地複述或者翻譯出來。
另外,就是三個人一組,搭伴做交傳練習,一個人念一段材料,另一個負責速記,最後一個負責翻譯,然后角色互換。每天上午、下午就是不停地練習。慢慢地,在實踐積累中,翻譯水平就會不斷提高。
提前一個月備戰兩會
每年「兩會」 前,翻譯們會提前一個月左右接到通知,誰為外長做翻譯,誰為總理做翻譯等等,他們就利用這一個月的時間做準備,調研「兩會」熱點問題,琢磨記者們會提出什麼問題,猜測可能會用到的古詩詞。
說到兩會上對領導引用詩詞的翻譯,就不得不提在2010年兩會上因成功翻譯時任總理溫家寶引用詩詞而名聲大噪的張璐。
(張璐)
在翻譯行家看來,張璐的古詩詞翻譯達到了「信、達、雅」的標準。比如,溫總理曾引用《離騷》的名句「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張璐巧妙地譯為「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I』dnot regret a thousandtimes to die。」(我遵從我內心的想法,即使要死千萬次我也不會後悔)。古漢語中「九」泛指「多」,張璐譯為「thousand times(一千次)」非常準確。
換做是你,會怎麼翻譯?
所謂天道酬勤,兩會翻譯們用智慧和專業為大家獻上了一道翻譯盛宴,也讓兩會多了一道別樣風採。
最後八卦一句,張京、張蕾、張璐……是不是姓張的翻譯更容易當兩會翻譯?不說了,小編去默寫capricious了。
(一財網綜合法制晚報、浙江在線、觀察者、長江網等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