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錫琛和他的開明書店

2020-07-15 團結報黨派e家
章錫琛和他的開明書店

章錫琛

章錫琛和他的開明書店

開明書店營業部

開明書店,是民國時期中國出版業為數不多的幾家大型出版機構之一,其規模僅次於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世界書局和大東書局。

據胡繩回憶,周恩來把上海出版界和雜誌分成第一線、第二線、第三線三類,認為「開明書店屬於第三線,應該儘可能存在下去。」

創辦開明書店

中國出版家章錫琛,是開明書店的創始人。章錫琛(1889-1969),字雪村,浙江紹興人。他生於晚清,長於民國,逝於新中國,經歷了中國天翻地覆的三個時代。

1909年,章錫琛畢業於紹興山會師範學堂,後任中小學教師。1912年進入出版界,擔任《東方雜誌》編輯,並從此供職上海商務印書館長達15年。

1926年8月1日,章錫琛在胡愈之、夏丏尊、豐子愷、鄭振鐸、周建人等朋友的幫助下,在上海寶山路寶山裡60號創辦了開明書店。

章錫琛執掌開明書店近27年之久,給讀者們留下了一大批高品位、重量級的圖書出版物:在「青少年學生讀物」方面,該書店的中小學課本發行量大,經久不衰,《開明英文讀本》《愛的教育》《開明活頁文選》更是三本超級暢銷書,被譽為開明書店的「吃飯書」;古籍類圖書中,先後出版的《辭通》《六十種曲》《二十五史》《二十五史補編》《二十五史人名索引》《十三經索引》等獲得讀者和同業的好評;新文學出版物中,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春》《秋》等,均是產生了巨大影響的作品;開明書店的科普讀物影響了整整一代人,如顧均正的《科學趣味》、周建人的《花鳥魚蟲》、高士其的《細菌與人》、賈祖璋的《生物素描》、索非的《疾病圖書館》等;開明書店的雜誌也辦得相當出色,其中尤以1930年創刊至今仍在出版的《中學生》為最,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尤其令人津津樂道的是,開明書店對於圖書質量,幾乎到了苛求的地步。開明書店存在的27年間,共出版包括教科書在內的1500餘種圖書,均以高質量著稱,「幾乎找不到一本不夠格的書來」。高質量的圖書出版物,也成為我們在「無錯不成書」的今天,懷念章錫琛與開明書店的理由之一。

在章錫琛擔任開明書店總經理的1934-1936年,開明書店達到了自己的高峰年代,他本人也在這三年裡達到了個人作為出版家的職業頂峰。從資本總額來看,開明書店成立時才5萬元,1936年因經營狀況良好而第四次增資5萬元,合計股本達30萬元;從出書規模來看,開明書店在1934年新出圖書達到了95種,1935年是107種,1936年是93種。而在開明書店存在過的27年裡,其年平均新出圖書品種也只有55種,因此開明書店在1934-1936年出現了連續三年的高速增長。

具有民族氣節的出版家

章錫琛也是具有民族氣節的愛國出版家。1925年,上海「五卅」慘案時,他以「文學研究會」「婦女研究會」代表的名義,參加了「上海學術團體對外聯合會」,站在反帝鬥爭前列,積極聲援愛國群眾運動。

1927年4月12日,就在開明書店所在的上海寶山路,章錫琛親眼看見了國民黨反動派發動的震驚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場面,看到了工人糾察隊、普通居民群眾被反動派軍隊毆打、屠殺的慘狀,「禁不住憤火中燒,對共產黨抱深切的同情」。4月13日,章錫琛抱著義憤在報上發表「青天白日滿地紅,白日青天殺勞工」的打油詩。4月14日,章錫琛與胡愈之、鄭振鐸、周予同、吳覺農、李石岑、馮次行聯名寫信向國民黨提出抗議,並在15日的上海《商報》上公開發表,率先向社會揭露事實真相,被周恩來譽為「中國正直知識分子的大無畏壯舉」。

1927年至1937年「文化圍剿」時期,章錫琛接受魯迅囑託,飽含對中國共產黨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瞿秋白的同情和景仰,冒險在自己直接管轄的美成印刷所秘密排印瞿秋白遺著《海上述林》。他不僅為這部書出了力,還出了錢。《海上述林》購買鉛材的資金,即由開明書店編輯所同仁捐助,「開明書店的葉聖陶、徐調孚、章錫琛、宋雲彬、夏丏尊,為出版《海上述林》各認捐十元;王伯祥、丁堯先各認捐五元」。《海上述林》最終得以趕在魯迅生前出版,章錫琛功不可沒。

抗日戰爭時期,章錫琛一手創辦的開明書店在「八一三」事變中,被日軍幾乎完全炸毀,而他本人也被迫滯留於日軍佔領的上海。在此期間,他一方面抵制日本侵略者的文化侵略,另一方面積極利用各種條件,支援大後方出版進步書刊。1943年12月15日,他和夏丏尊等39名上海文化界人士一起,被日本憲兵逮捕。面對日寇兇焰,他不為利誘所動,不為威武所屈,保持了一個愛國知識分子的堅貞氣節。

抗戰勝利後,他和葉聖陶一起,按照周恩來對於國民黨統治區出版工作的布局,在兵兇戰危的情況下,苦撐開明書店、《中學生》雜誌的經營危局,堅守待變,直至全國解放。

一個最平凡的人

新中國成立後,章錫琛受邀赴北京出任新中國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處長、專員,後調任古籍出版社、中華書局副總編輯。在此期間,他主導並促成了親手創辦的開明書店,在眾多國民黨統治區的出版機構中脫穎而出,全國第一家實現公私合營。他還著手起草了《著作權暫行法》及其《細則》,翻譯引進了《蘇聯人民委員會關於著作稿酬之決定》《蘇聯部長會議關於文藝著作物稿酬之決定》《書籍出版事業的組織和經營》等,負責撰寫了《蘇聯大百科全書》中的《中國出版》條目,參加了《資治通鑑》的校點工作。

章錫琛學術精湛,著譯有《文學概論》《文史通義》等,還有散見於《東方雜誌》《婦女雜誌》等報刊上的著譯文章近700篇。

章錫琛為人謙虛、親和,頗有「功成不居的氣度」。開明書店雖由他一手創辦,但在27年裡,他真正擔任一把手總經理的時間,卻只有不到6年的時間。這在當時的民國出版機構中,是比較少有的特例。之所以有這個特例,與章錫琛上述的個人性格和氣質有關。1947年,章錫琛曾發表文章,謙稱自己是「一個最平凡的人」。(章雪峰)

相關焦點

  • 林語堂《開明英文讀本》的版權官司
    範雲六一片好心,為林漢達寫了一封介紹信,希望他能與「開明」老闆章錫琛談談解決方法。因範與章原來都在商務印書館幹過,有些交情,介紹信就寫得較為直接:「貴處營業非常發展,甚佩甚佩。茲啟者,鄙局出版『標準英語』,聞與貴處出版『開明英語』有相似之嫌疑,刻由鄙處原編輯人員林漢達君來聲明一切,希望免除誤會……」  林漢達見到章錫琛後,章有和解之意。
  • 林語堂《開明英文讀本》引版權官司
    這段時間,他不想在政府中任職,也不肯再任教了,可須有生活來源,因此,林就起意來編一套「英語讀本」。林語堂編寫英文課本,資本十分充分。他早年在廈門,就讀的是教會所辦的尋源書院。四年間,都是以英文為主要書面和口語來學習的,自然奠下了極好的基礎。畢業後,在上海學習,入的又是著名的教會學校聖約翰大學;之後到美國哈佛留學,後轉赴德國萊比錫大學,研究語言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
  • 開明書店:20世紀40年代中學國文教材的討論與編纂
    ,在發展過程中,開明書店逐漸將編輯焦點和出版重心轉移到青年身上,並確立了以出版中學教材和中學生課外讀物為主的方針。1941年開明書店開明書店創辦於1926年,聚集了夏丏尊、葉聖陶、朱自清、朱光潛、鄭振鐸、沈雁冰、趙景深、豐子愷等一大批有識之士,出於對民族前途的關心,對教育事業的自覺承擔,在發展過程中,開明書店逐漸將編輯焦點和出版重心轉移到青年身上,並確立了以出版中學教材和中學生課外讀物為主的方針。
  • 林語堂先生和他的《開明英文讀本》
    《開明英文讀本》是林語堂先生為中國人量身定製的英語教材,此教材一出,不僅救活了一家書店——開明書局(當時正處於破產邊緣),而且為林語堂先生賺了一大筆銀子。最惹人注意的是,這套教材的橫空出世,很快就導致當時市面上其他的入門英語教材近乎絕跡。
  • 俞子林:窮光蛋也在四馬路開書店
    作為一條在清末即已顯現繁華的街道,最初是生活娛樂和商業場所;進入1920、1930年代,隨著資本市場的運轉和環境的影響,各文化機構自發聚集,始成文化特色街。從繁華商娛街到特色文化街,福州路可以說是中國近現代出版業崛起的縮影。       83歲的俞子林1947年來滬從事書店工作,曾任上海圖書公司總經理,上海書店出版社總編輯。
  • 葉聖陶與《開明國語課本》
    今年秋季開學,我國中小學新生統一更換語文課本,此舉意在增強學生的閱讀、動腦和動手的能力。  說到語文教材,我們不能不想起葉聖陶先生,他是我國最著名的作家、編輯家和教育家。他一生傾注語文教材的編輯和教育教學,是我國語文教學的開拓者。「語文」這兩個詞就是新中國成立後,由葉聖陶提出來的。
  • 想當年,天津的那些書店
    開明書店暖人心  這裡所說的開明書店,並非指1926年章錫琛等人創辦於上海的開明書店,而是1992年8月在天津出現的一家書店。  開明書店坐落於南京路小學的旁邊,挨著南京路上的兩棟高層,很不起眼。他很懂書,經常來往於京津之間,及時將全國各家出版社的好書採購進來。那時還沒有網絡,更沒有快捷的物流,人們買書也主要去書店。小魏進貨及時,眼光很高,很快就吸引了很多讀者。可以說,天津那些嗜書如命的「書蟲」們很少沒有到過開明書店。  我當時的工作單位離開明書店很近,幾乎每天,我都要去開明書店看看。
  • 淮安校名 偏愛「開明」
    放眼淮安,學校名開明者,何其多也!
  • 《開明國語課本(典藏版)》(全八冊)
    葉聖陶 編 豐子愷 繪開明出版社2011年《開明國語課本(典藏版)》是開明書店於上世紀30年代初出版的一套初級小學課本,由葉聖陶親自編寫,豐子愷書寫並繪插圖,力求在培養兒童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同時,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品德和人格。
  • 南昌中山路和勝利路:民國南昌「書店街」
    其中,大部分位於中山路和勝利路。可以說,這兩條路是民國時期南昌的「書店街」。  中山路 本土書店的聚集地  民國南昌中山路上究竟有多少家書局(店)?據《南昌市文史資料》記載,有十餘家之多。中山路上的書局(店)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本土書局(店)比較多。其中,當時最為知名有大東書局、江西書局、健行書局、維新書局、藝文書社等。
  • 葉聖陶《開明國語課本》:小學語文課本必是兒童文學
    今年秋季開學,我國中小學新生統一更換語文課本,此舉意在增強學生的閱讀、動腦和動手的能力。 說到語文教材,我們不能不想起葉聖陶先生,他是我國最著名的作家、編輯家和教育家。他一生傾注語文教材的編輯和教育教學,是我國語文教學的開拓者。「語文」這兩個詞就是新中國成立後,由葉聖陶提出來的。他說,說話就是語,寫字就是文,所以叫語文。
  • 開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開明慈善基金會副理事長 陳正拜...
    2016年獲得首批全國脫貧攻堅獎、2018年獲得第十屆中華慈善獎,作為開明慈善基金會副理事長、貴州省慈善總會榮譽會長的陳正拜,這幾年因為積極從事慈善事業越來越多受到媒體的關注,但他從事慈善事業的行為從未停止。
  • 編程「牛人」的開明往事
    張坤,現為江蘇省淮陰中學高三學生。編程「牛人」的開明往事——王者歸來眷眷心,解甲更知師恩痴 聽張坤講開明往事9月19日,淮安市開明中學(江蘇省淮陰中學初中部)創新班和編程班的全體同學興致盎然地歡聚在小禮堂聽張坤同學講述他的開明往事
  • 臺灣老教授尉天驄和他的私人「圖書館」
    採訪中我們隨意談到幾位,他都認真仔細地回憶:如「無名氏的最後一頓飯,是和我一起吃的。」或者「聽說賈植芳老先生酒量好,我還送了他一瓶xo。」又或者「Paul Engle就問我一件事,所有的搞現代主義、現代藝術的人,在我們美國都是中產階級,大學的、學院出來的,怎麼在你們臺灣都是阿兵哥出身?」尉天驄說,「我們說話的這張桌子前,坐過幾乎所有的臺灣當代作家。」
  • 開明照相館:時光快門下的太原記憶
    位於太原市迎澤區鐘樓街東口的開明照相館開業於1921年並一直經營至今,可以說百年的照相館記錄了太原百年的城市歷史。1921年,山西汾陽人任德華在鐘樓街上開辦了一家只有三間門面的照相館,他為自己的照相館起名為「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