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和重度抑鬱的人做朋友嗎?

2020-09-27 蕭別筠

這是不久前在知乎看到的問題。

不願意。

這是我的答案。

和抑鬱症患者的相處內心時刻都在害怕,害怕自己做了什麼傷害到她。

看綜藝《我這樣生活》,馬思純生病了很嚴重,他們相約去出去玩,從開始大家就顧慮重重,我在看那期節目的時候,覺得好熟悉,王大陸佘詩曼他們很善良,儘可能的去照顧馬思純,哪怕自己不玩什麼也沒關係。

可是如果生活每天都如此呢?偶爾照顧生病的朋友還會自我感動,如果是每天呢?累嗎?

我能做的就是不歧視,不區別對待,在一些小事方面幫助或者禮讓他。

畢竟誰又活的容易呀。可能會被人說冷漠,可生活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在我沒有強大到可以保護別人的時候,我只能選擇先保護自己。


大學有朋友是抑鬱症,她自己告訴我一直在吃藥,會想自殺、自殘,我聽完不知道跟她說些什麼,或者她也不需要我來說什麼,她只是想找個人聽罷了。

那之後我忽然不知道該怎麼跟她相處,好像她是那水晶玻璃人,怕自己這個粗人話說重了、事做莽了讓她更加難過。

這是熟悉之後她告訴我的秘密,代價就是我在和她相處的過程中開始如履薄冰。

大概有那麼一個學期,我覺得特別壓抑,也要抑鬱了。

她總是不高興,跟她說話或者問她什麼會馬上用不耐煩的語氣回你。

這時候我會想我是打擾她了吧,都是我的錯。

每天起床會有起床氣,她坐在我旁邊玩手機,氣壓很低我會想逃。

她問我什麼,讓我幫她做什麼,我沒有辦法拒絕,因為她會不高興,也就是她自己說是抑鬱狀態

下課或者去外面如果沒有等她會是災難。

如果不順著她說話,如果有爭論也是災難。

我覺得要崩潰了,為什麼是我,我看起來就這麼是老好人嗎?

最難過是她每天好像都不高興,而我不知道她的不高興是不是因為我,總是惶恐,而和她在同一個空間裡,她不高興時其他人如果有開心的事,好像是冒犯了她或者背叛了她,這該死的感覺。


那時候開始有人抱團,我覺得好累,在後面的學期裡,我開始獨行,說不出的自在,接觸少了,可能她也感知到了我的態度,平時的生活恢復正常了。

我是從她那裡知道情緒對別人的影響力,像一把殺人於無形的刀,選擇一個人做朋友,就像選擇一個寄生體,一直把別人吸乾為止,可是我為什麼要願意呢?

我同情她的遭遇,同情她的病情,但不代表我要承受她帶給我生活。

後來畢業,我很少找她,總怕自己哪句話說不好,她會怎麼想。其實實習後大家就不在一起了,畢業時也有不舍,但今天想起她來,內心還是想逃,下意識的想躲避她。

我希望她可以幸福,偶爾從朋友圈看到她的生活,會為她開心。

但是,我再也不想和抑鬱症的人做朋友了。相安無事就好。

我知道這不是她的錯,也不是我的錯,但人就是這樣,生活裡已經精疲力竭了,怎麼還能幫助別人呢?誰也不是超人呀。

各人自掃門前雪,抑鬱症患者需要的也不是朋友,而是醫生和科學。希望生病的人都快點好起來,生活裡這麼多有趣的事,可以一起大笑多好呀!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如果你有一個重度抑鬱的朋友,請學會保持距離
    當我們面對抑鬱症患者的時候,是做符合道德的援助,還是尊崇內心躲避呢?愛是有限的在調查中,被問及是否願意和重度抑鬱症患者做朋友,回答願意的人經過了一番思考,仿佛內心在較量著什麼。回答不願意的人絲毫沒有猶豫,且相當理直氣壯。
  • 心理學家:如果你有一個重度抑鬱的朋友,請學會保持距離
    重度抑鬱症患者做朋友,回答願意的人經過了一番思考,仿佛內心在較量著什麼。回答不願意的人絲毫沒有猶豫,且相當理直氣壯。被訪者小劉傾訴道,她曾經有過一個重度抑鬱症的朋友,每天都愁眉苦臉,身邊沒有一個朋友。小劉是寢室裡和她說話最多的人,所以順理成章地成為朋友。小劉每天被灌輸很多負面情緒,那段時間的生活格外壓抑,內心極度想擺脫這種朋友關係,但又怕自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她過得特別小心翼翼,更談不上快樂。
  • 重度抑鬱的毛洪濤已走遠,活著的人,該怎麼對待重度抑鬱?
    成都大學黨委書記毛洪濤溺亡,從他的絕筆信中可以看出他已身患重度抑鬱一年左右。「……過去八個月,乃至一年多,確實是人生最艱難的時段,精神上崩潰,身體失調,每天面對越來越理不清的亂麻。」其中,「過去八個月,乃至一年多,確實是人生最艱難的時段」說明抑鬱時間較長。「精神上崩潰」,從「崩潰」一詞可以看出他的抑鬱程度很深,從「身體失調」可以看出他因為抑鬱已產生了軀體症狀。
  • 你相信青少年重度抑鬱的發病率高達14%嗎?抑鬱發展簡史了解一下
    來看看,關於青少年抑鬱症的這些真相你了解嗎?在青少年各種心理問題中,抑鬱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是最高的。有研究表明,15-18歲青少年重度抑鬱的發病率高達14%,比成人期患抑鬱的風險高2-4倍。例如有研究表明,一個容易被人忽視的抑鬱影響因素竟然是好朋友。進入初中後,女孩子更傾向於在朋友小圈子裡分享秘密或者表達自己的消極情緒,但同時她們對朋友間的爭吵和衝突更加敏感,更關注自己的形象和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 走出重度抑鬱症:重度抑鬱症的應對和自助策略
    重度抑鬱症會影響人的情緒,身體,行為和思維,影響生活的各個方面。嚴重的抑鬱可能會干擾工作,睡眠和與家人和朋友互動的能力。僅在工作方面,抑鬱症每年就會在生產力和曠工方面造成較大影響,每年估計因此會損失340億美元。
  • 你願意做高學歷卻抑鬱的人,還是低學歷開心的人?
    這兩天,知乎上一個問題引起了我的注意:你願意做高學歷卻抑鬱的人,還是低學歷開心的人?這個問題初看沙雕,細看,貌似還是有點經不起推敲。因為,「學歷越高越容易抑鬱,學歷越低反而更開心」這個前提本身,就有待商榷,既然如此,我又怎麼能夠在一個不確定(不合理)的前提之下去作出相應的選擇呢?
  • 深夜曬診斷書,《甄嬛傳》演員自曝患重度抑鬱!走出抑鬱這樣做
    曾在《甄嬛傳》中飾演寧嬪而被觀眾熟悉的演員熱依扎,25日深夜微博曬出自己患有重度抑鬱症的診斷書, 3天前,她曾發布微博稱自己患有重度抑鬱症+重度焦慮,因其一直以陽光形象示人,讓很多不敢相信原來她一直受抑鬱症的困擾。
  • 熱依扎曾自曝重度抑鬱:「我離死亡那麼近,你卻說我矯情」
    隨後她在評論裡坦言,自己是重度抑鬱症+重度焦慮,正在吃藥,也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幫到和自己一樣的人讓小主千歲心寒的是,還有一群人在指責這個從死亡邊緣掙扎回來的女孩,說她是炒作。就連小主千歲的好友也說這是炒作,他們給出的理由則是:抑鬱症的人怎麼可能承認自己是抑鬱症,抑鬱症的人都不願意和外界溝通,這肯定是炒作。
  • 「我被診斷為重度抑鬱和中度焦慮」
    今天,無意間看到她發的微博,才知道她去年春節被診斷為重度抑鬱和中度焦慮,她在微博裡回顧了自己得病前的狀態。我讀了很揪心,也很有感觸,於是問她是否可以在我的公眾號裡分享她的故事,讓更多人對自己的情緒多一份警覺?她欣然同意,還做了些詞句上的修改潤色,她的唯一要求是匿名發布。我很感動,感謝她的無私,也希望更多人可以看到這篇文章。
  • 抑鬱太痛苦了,你還會跟抑鬱症的人做朋友嗎?
    我的軀體化程度是重度,軀體化太痛苦了,心理越難受,軀體化越嚴重,軀體化越嚴重心理就更難受了,就是一個死循環。尤其是睡覺的時候,突然驚醒,但一半意識停留在做的噩夢裡一半意識知道自己在睡覺,這種情況下就會半邊身子發熱,麻,尤其是頭皮和四肢。這種感覺就是不管是身體還是意識都被撕裂成了兩半。這種情況不是很頻繁,有時候一個月一兩次,最多也不過三四次。
  • 你是容易抑鬱的人嗎?
    你知道抑鬱症,到底有多痛苦嗎?一個患抑鬱症3年的朋友,曾這樣描述自己得了抑鬱症的感受:它來之前毫無預兆,來的時候悄無聲息,來了之後人瞬間就會被難過的情緒淹沒,對任何事的衝動和興趣都突然消失殆盡。你隨時隨地都可能會情緒崩潰,完全不需要任何理由。
  • 「別和有抑鬱症的人做朋友」
    :「別和有抑鬱症的人做朋友。」要知道想要和抑鬱症患者成為朋友,並不只是,嘴上說說那麼簡單。情緒反覆是他們最常經歷的事情,抑鬱程度輕一些的人,還能維持正常的社交,可嚴重的人,他們甚至不具備和外界交流的能力。
  • 秋天到了,你要如何安慰你抑鬱的朋友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老百姓們通常是如何安慰身邊抑鬱的朋友的。首先,「這一切都是你想的太多了,你不想那麼多就沒事了」。這是最常見的大家在安慰自己身邊抑鬱症的人時的語言。抑鬱真的是想的太多導致的嗎?又如,「你看起來挺好的,比你嚴重的人多了去了」,看似你是在鼓勵自己的朋友,在肯定他的狀態,在給他積極的力量,但是很遺憾這些都只是你自己的想法。對抑鬱的來說,你的肯定是在無視他們的感受和掙扎,是一種真正的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姿態。
  • 抑鬱邊緣的你,請別放棄自己
    近兩年抑鬱這個詞一直圍繞在我們的生活中,時不時的就會有新聞爆出:某某因為抑鬱如何如何。其實明星和我們每個普通人一樣都是人,都會有低谷、焦慮、不自信、抑鬱。很多人在開始抑鬱的時候會開始向身邊人求助,當你發現你身邊的家人、朋友有抑鬱傾向時,求你多給他一點關心和安慰,一定不要說:「是你想太多了」。很多抑鬱的人,最怕別人說他想太多。因為他真的很想控制自己不去想,不想活在黑暗中,可是沒辦法。
  • 一堂課聊愈重度抑鬱
    「老師好,這周末女兒從學校回來特別開心,主動向我匯報了月考成績,總分班級第三,英語全年級第五,謝謝你的諮詢輔導。」 誰能相信這是剛上高一,開學前被診斷為重度抑鬱的學生。
  • 自測20分以上,是重度抑鬱症!懷疑自己抑鬱的,來測試一下吧
    @美夢製造機:我最好的朋友,明明昨晚還一起喝酒吃飯,我向她吐槽壓力好大,他還笑著開導我。第二天剛睡醒,我就收到她跳樓的消息。震驚、不知所措、悲痛,這心情你能理解麼?「抑鬱症就是不高興」「抑鬱症都是作出來的」「說什麼抑鬱症,無非就是不夠堅強」……你身邊出現過這些對抑鬱症冷嘲熱諷的人嗎?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感同身受,站在圍城之外的人,永遠也無法體會圍城內的人有多痛苦。一、抑鬱症:發生率高,但隱藏得很深有的人以為,抑鬱症只是心情不好,緩緩就好了。
  • 中國大學生抑鬱症發病率逐年攀升,你有抑鬱傾向嗎?
    據統計,29%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鬱症,其中20%輕度抑鬱,7%中度抑鬱,2%重度抑鬱。如何如何幫助他們走出陰霾充滿正能量?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一項研究表明,20歲至30歲的人群精神壓力最高,他們成為各年齡段壓力之首。
  • 當在乎的人抑鬱時,你可以做的7件事
    這是好事,多一些關注就多一些認識,多一些認識,對避免或者緩解抑鬱就會有多一點的幫助。 之前,我們也分享過很多如何分辨和應對抑鬱症的文章,但角度都集中在患者自身的角度。 但其實,還有一類人也很關注抑鬱,他們就是抑鬱症患者身邊的人,譬如家人,朋友等。
  • 抑鬱症和抑鬱情緒的區別,其中抑鬱情緒每個人都有
    抑鬱症這個詞想必大家已經不陌生了,那麼你真的了解抑鬱症嗎?抑鬱症又稱為抑鬱障礙,是一種精神類疾病,根據權威機構研究發現如果按照目前抑鬱症的增長狀態,那麼2030年抑鬱症將超管所有心腦血管疾病的總和,成為致殘率第一的疾病,重度抑鬱症患者將喪失學習和工作的能力。
  • 每個人都曾經抑鬱過|關於抑鬱的10個必備小知識
    但這個數字僅僅是去醫院確診後的人數,還有眾多人在抑鬱時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也因此沒有被大數據統計到。根據浙中醫大二院臨床心理科主任醫師陶明教授所說:每個人都在生命中的某些階段經歷過抑鬱情緒,通過及時自救、他人疏導,是可以立刻擺脫抑鬱的困擾的。但是放任不管就會最終發展成中重度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