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中教師如何設計自己的課堂

2020-08-22 劉小希

新課改中教師如何設計自己的課堂

文/強哥

在新課程改革中,課程的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的創新和突破,我們的課堂也應該跟得上教學改革的形勢,進行改革和創新。我認為改革後的課堂應該是一個有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的課堂,把人的發展放在首位,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改革後我們應該如何設計我們的課堂呢?讓我們共同來探討課改後數學課堂的設計。

一、 教師要從」主演」轉變為」導演」

在以往的課堂上,我們一直在倡導「教師為主導」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常常是「自導自演」,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成了「觀眾」,聽起來津津有味,興趣盎然,然而,一節課下來,問學生學到了什麼,他們往往是什麼也不知道,效果很差。所以, 我們要把課堂的陣地還給學生,教師只需要做個好的導演,去設計一個現實、有趣、富有挑戰性的課堂,自始至終讓學生處於「能看到但必須跳一跳才能夠著,夠著了又有新目標的出現」的情景中,讓整個數學課堂由「冰冷的美麗」變成學生「火熱的思考」。

比如在講等比數列求和這一章節的時候,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孫悟空和豬八戒西天取經回來之後,投身商海而且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有一天豬八戒急需資金,就去找孫悟空借錢,說:」猴哥,幫幫忙,我急需1000萬,希望你能周轉一下」悟空笑了笑說:」客氣了不是,咱兄弟有難,做哥哥 豈能不幫,」說著就開了1000萬的支票.接著說:」這錢呀,就送給你了,只不過我有一個條件,一個月內,你第一天給我一分錢,以後每天給我的錢是前一天的兩倍就行了」。

請問豬八戒應該同意這個條件嗎?有的學生說應該,有的學生說不應該,還有的學生拿出了筆開始計算了,最後幾乎全體的同學都開始投入了進去,後來有同學很高興的站起來說:」不應該,因為我還沒加完呢,就已經超過1000萬了」。其他同學此時也都得到了同樣的結果並表示贊同,我繼續引導:」那你咋就不去算完呢?」學生笑笑說:」不好算」,那我們能不能找到一個簡單的方法去計算呢?學生又陷入了沉思。

這樣的一節課,學生在享受著參與的樂趣,下課了,學習的欲望更強烈了,也感悟到了數學與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

二、提倡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

新課改後,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的題型,這一反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問答或對話形式,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而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於學生。在探究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的集體參與,並非只有好學生才有能力開展探究,應該給每個學生參與探究的機會。尤其是那些在班級或小組中極少發言的學生,應多給予他們特別的關照和積極的鼓勵,使他們有機會、有信心參與到探究中來。通過探究,可利用學生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朗、分析透徹、各抒己見的特點,使獲得的概念更清楚、結論更準確。

二、 提倡協同合作的學習方式

把學生分成分成若干組,讓他們形成共同學習,共同發現問題,共同解決問題,互幫互助,協同作戰.給學生合作交流,積極思考和操作實驗的等活動的機會和空間,在合作交流的氛圍中,解除困惑,更清楚的明確自己的思想,並有機會和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想法,在親身體驗和探索中認識數學,解決問題,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與人分享的氛圍中,傾聽,質疑,說服,推廣而直至豁然開朗,這是數學學習的一種新的境界.

四、建立促進學生發展的多元評價機制

新課改後在評價學生時,更朝著多元化的目標發展,不是只看學生的考試成績,而更注重學生的學習品質、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質等各方面的綜合評價,以發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評價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我想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評價學生:

首先,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

學生的數學學習不僅僅是掌握一些概念,公式,和技能,而更應該注重探索,猜想,和推理的過程,比如學生回答完問題後,我們要問:」你是怎樣想的」」你是怎樣想到這樣做的」這樣的教學就更有利與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其次,重視對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發現問題的學生給予高度的評價,然後再把問題拋給學生,」他的猜想對嗎?誰能證明出來?」這樣就給前面發現問題的學生是莫大的肯定,同時對其他同學,提出這個問題的同學就是自己身邊的同學,很親切同時也鞭策自己要努力的去解決這個問題,或者提出新的問題.自然就形成了一個良性的評價體系,老師評價引起學生的自我評價.

再次,評價的形式要多樣化

我們對學生的評價也並不局限於,課堂上對學生面對面的評價,我們也可以通過一個眼神,一個微笑,或者通過學生的作業本進行書面的評價,也可以通過別人對學生進行間接評價,還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互評等等。

本文由中小學數學教與學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簡述新課改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怎樣的變換
    文·艾特27簡述新課改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怎樣的變換(1)從教師與學生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其內涵包括以下兩個方面: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培養者;教師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2)從教學與研究的關係來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3)從教學與課程的關係來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4)從學校與社區的關係來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社區型的開放的教師。
  • 解讀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質量
    ● 解讀新課改下如何提高 小學數學課堂質量 ●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題海戰術,不僅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也很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如何通過更加有效的措施來提升教學效率,如何在減輕學生負擔的情況下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為此,教師需要應用最優化的方法進行課堂教學,不斷提升課堂質量,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
  • 新課改背景下,語文課堂教學如何提高效率?這六個策略絕對管用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方興未艾,在這個大背景下,語文教學如何去做?方能適應新課改,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呢?語文課堂要提高效率,語文教師必須對課改的這個基本精神把握好、落實好,如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才不會成為一句空話。2.要理解並落實好新課改的基本理念。
  • 新課改中語文教師角色的轉變
    新課標要求教師必須根據具體的教學情境進行創造性、主動性的勞動,創設生機勃勃的課堂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煥發活力。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語文學科的特點,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將「灌輸—接受」式學習轉變為發現式學習,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方式的引導者。一方面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充分發掘學生的潛能,有力地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 淅川三小:以教研推進課堂改革 以教研促進教師成長
    南陽網訊(通訊員楊林峰)新學年伊始,淅川三小從抓課堂之根--「研課」抓起,以縣教體局提出的「學本課堂」新課改教學理念為抓手,扎紮實實開展教研活動,提升教師綜合素質提升,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二是課堂改革之法有主抓學科的業務主任,具體指導。集體教研會現場培訓分四個步驟:(一)研學學本課堂。學本課堂是指以學習者學習為本的課堂。這裡的學習者不是單純的指學生,而是指教師、學生和直接參與者。
  • 教師招聘語文試講中新課教學環節的設計
    教師招聘考試中試講導入環節主要有三種形式,一種是溫故知新,一種是情景導入,一種是實驗導入,只要大家掌握了這三種導入的方法,今天中公教育郭曉娟老師主要為廣大考生說一下教學環節的設計,以語文學科為例。,一個是「請同學們在閱讀完文章後告訴老師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些什麼內容,大體描述一下」,另一個是「請同學們在閱讀本篇文章時,用筆圈出文章中的生字詞」,接下就可以採用模擬的形式演出學生回答,例如,「哦,好的,後面那位穿紅衣服坐窗邊的女同學真積極,現在我們請這位同學說一下文章主要描述了些什麼,------嗯------嗯------嗯,好的,這位同學告訴我們------」,之後我們在進行角色的轉變,轉化為教師進行點評
  • 新課改下教師角色和行為有哪些轉變
    很多學員在準備科目一綜合素質備考的時候都會在學習新課改中遇到瓶頸,因為這一塊的知識點較為複雜,但是又是考試中的重點內容,所以很頭疼,現在為大家整理教師角色和行為轉變部分知識點,希望各位考生也能在學習過程中自行整理,有針對性,有條理的備考。
  • 課堂教學怎麼改?路徑設計很重要
    而這需要一種文化去引領,需要一種文化去浸潤,優質的課堂文化能促進了教師自覺地課堂變革,促進了學生自主的學習變革。一、課改設計任何一項改革都需要頂層設計,設計需要在不斷的實踐中逐步完善,而一旦選擇改革,選擇了破解原有的積弊,改革就需要勇氣和堅守,課堂改革亦如此。
  • 信息技術實操型新課教學過程設計淺析
    新課改以來,信息技術作為綜合實踐領域一門必修課,以其實踐性、工具性等特點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尤其側重於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利用信息技術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本文主要就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實操型新課的教學過程設計談下自己的看法。信息技術教師在對實操型新課進行教學時,通常採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完成情境化、有意義並具有可操作性的學習任務來達成對某一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在教學過程設計時,主要從導入——新課教學——鞏固提高——小結作業四個步驟來展開。
  • 【教學風採】新課改下師生關係的轉換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本質性的變化就是師生關係的轉變,本期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如何面對新課改下的師生關係。 在教育學生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老師全身心的付出,卻得不到學生的理解和尊敬,為什麼老師的心血得不到學生的認可呢?
  • 新課改下,教師在課堂上應尋求「最大公約數」
    面對這種教育現狀,課改,既不能以提高教學成績為唯一目的而打造「高效課堂」,也不能以犧牲考試成績為代價而鑄造「辦學特色」,只能在「應試」和「素質」的夾縫中尋求一條綠色大道。換言之:課改,應求「最大公約數」。那麼,作為課改主力軍的教師,我們在課堂這塊主陣地上應求那些「最大公約數」呢?
  • 如何導入《高等數學》新課?
    教師在授課時,新課程的導入沒有一定之規,但是導入成功與否,直接關係到學生的學習狀態及思維集中度。成功的導入新課內容,引人入勝的課堂開場,很快能夠激起學生的求知慾,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重視課程內容的導入,對於啟迪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 教師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實施者,要做到課堂收放自如,教師要優化課堂時間,合理分配各個教學流程的時間。教師可根據不同課型,調整教學方法,安排教學流程,保證在最佳時段內完成主要任務、解決關鍵問題,再通過精心設計的練習或討論等,使教學過程一直向著有利於學生發展的方向進行,保證學生在不同的時間內均有所獲。
  • 淺析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觀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教育研究者的角色是分離的,教師只負責教學,而對於教學的研究都是教育專家的事,但新課改的教師要從教書匠向教育家轉變,要科學育人,所以要以教育家的眼光看待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自身進行反思,對實際問題進行研究,從而積累經驗,形成科學認識。教學研究方法中,最適宜教師採用的方法是教師行動研究。
  • 新課改對教師的要求 及時做好教師角色的轉變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教改制度的變革,特別是新課程的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和實踐,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才能保障教學秩序的穩定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才能適應新課改的發展要求。下面便談一談新課改給我的一些感觸。
  • 新課改下教師行為的轉變
    六月來臨,各級各類學校陸續開學,教學工作也正一步步走入正軌,但是今年很多教師都被賦予了一個新角色——「網紅教師」,在假期期間通過網絡開展直播課程對學生及時進行授課和指導,但是這種新的授課形式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表現出了在新課改和新「網課」的形式下教師行為發生的轉變。
  • 新課程教學評價中教師的自我反思
    新課改強調的是教師的創新。要求教師樹立特色意識,形成個性化的教學,而形成個性化的教學的關鍵,就是要求教師勇於創新,善於反思,不斷積累不斷總結,不斷完善。而教師只有在反思中才能把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所得、所寫、所感、所創新形成自己的個性風格,適應新課改需要,將自身教學水平推向新層次。
  • 安徽教師統考小學數學教師新課導入方法
    在教師招聘考試面試中,包括說課、試講、結構化面試三種基本形式,主要考察的不僅僅是教師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授課技能。數學作為一門相對比較枯燥的學科,在教學過程的起始部分,新課的導入能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新知的熱情,對一堂課的教學順利開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必須掌握若干種新課導入的方法。
  • 郭文秀創新教學模式 從教23年為新課改「從頭再來」
    4月17日,威海一中,高二課堂的語文課。  「我們已經知道《邊城》本來的結局。現在,讓我們帶著對翠翠這個人物的理解,發揮想像,重新為她設計一下未來!」正在講課的語文老師叫郭文秀,她剛拋出一個問題,學生們就活躍起來。  「最後應當讓二少爺回來,和翠翠有個圓滿的結局。」
  • 新課改首先要改的是教師的觀念
    由於受傳統教學觀念、備課模式、教學行為、教學手段、學習方式、教研模式、評價方式、考試制度的影響,傳授知識仍被認為是教師在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教師習慣於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教師一人唱獨角戲,盡力把教學大綱規定的知識目標通過系統講述、課堂練習、反覆提問等具體教學方法,讓學生接受、記憶、運用,認為這是完整、準確、有效傳遞教科書知識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