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5月6日電 題:追劇聽相聲玩手遊,「歪果仁」為了學漢語也是拼了……
全世界掀起學中文熱潮,會一兩句中文已經不足為奇。中文到底好不好學?「歪果仁」在學中文的旅途中,可沒少遇到困難和尷尬:
因為分不清「調查」和「打聽」的用法,把「聯邦調查局」說成「聯邦打聽局」;因為分不清「蘋果」和「菜單」兩個詞的寫法,經常把「蘋果公司」錯念成「菜單公司」……
鬧過笑話,但不退縮,他們又是如何克服的呢?讓我們一起看看老外為了學中文,想出了哪些妙招!
參加中國綜藝節目 提升漢語表達水平
俄羅斯留學生羅維衛,懷揣著對漢語的熱愛來到中國,曾獲得「漢語橋」全國外國人漢語大會比賽總冠軍。憑藉著自己對漢語的掌握,他主動報名參加中國語言類綜藝節目,在挑戰中成就自我。
資料圖:「漢語橋」比賽現場。(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在羅維衛接觸中國古詩詞之初,他就參加了《中國詩詞大會》,在節目中學習積累,開了眼界。兩年後,他再一次登上《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這時的他,已經非常有經驗了,已經將古詩詞內化於心,可以信口拈來。
資料圖:第十屆「漢語橋」比賽現場。
中新社記者 李進紅 攝
他還參加《世界青年說》,在舞臺上與其他外國選手用漢語辯論,在《這!就是鐵甲》中擔任主持人……
羅維衛在中國綜藝節目中不斷鍛鍊和提升自己的漢語水平,在漢語越說越溜的同時,也增強了漢語學習的信心。雖然隻身一人在異國他鄉,但羅維衛認為漢語帶給他巨大的歸屬感。
聽相聲學中文 「段子」脫口而出
日本小夥西田聰,曾是一名留學生。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丁廣泉老師教授的「快樂課堂」。從此,他就愛上了相聲這門才藝,相聲讓他感受到漢語的魅力,他從未缺席一堂丁廣泉老師的課。
西田聰微博截圖
也是因為相聲,讓西田聰不僅學會了漢語,還成為了一名相聲演員。就連自我介紹,都充滿相聲的味道惹人忍俊不禁:我在日本有兩個弟弟,老二叫西田姜,老三叫西田蒜,我們仨吵起來特別香,就是蔥姜蒜。
當被問及最喜愛的北京食物,西田聰張口就來「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兒……」。
酷愛中國相聲,學習相聲讓他對中國方言產生了一種特殊的感情,對重慶、杭州和東北等地方言也是信口拈來。他覺得,跟當地人用方言聊天,可以讓對方容易產生親切感。
追中文劇學漢語 改善語調了解潮流
英國男孩鐵安山熱衷追中文劇,看中文劇不僅提高了他的中文聽說能力,還讓他更了解中國文化、現狀和潮流。當看過電視劇《北京女子圖鑑》後,他覺得,倫敦和北京很相似,什麼都有,節奏又快,更適合未來的發展。
視頻截圖
鐵安山中文普通話講得特別標準。但他說,四年的漢語學習經歷過跌跌撞撞,對他來說,最難的是漢語的聲調,剛開始讀「媽麻馬罵」時,他是感覺不到區別的,所以,在改善聲調上花了不少功夫。
學漢語不容易,但看中文劇帶給鐵安山更生活化的情景和語境,培養了他的漢語語感,增強了他學漢語的信心。
玩遊戲學中文 開啟「漢語之旅」
裡約熱內盧人Marcelo Zilberberg專門到中國學漢語,可他覺得單純學書本非常枯燥,無聊還很難。
於是,這位高能理科生腦瓜一轉,製作出一款名叫「漢語之旅」的手遊,這款遊戲類似於角色扮演類型遊戲,整個遊戲的敘事過程中穿插著不同的課程教學,這些課程的選擇取決於你在遊戲過程中做出的決定。
「漢語之旅」讓他在快樂中學漢語,也讓更多的漢語愛好者加入其中。
上綜藝、看劇、聽相聲、打遊戲……老外們為了學好漢語,「費勁招數」。
功夫不負有心人,下了苦功夫的老外們,是不是漢語比你還溜?
(來源:中國僑網官方微信,作者:胡文卉,ID:qiaowangzhong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