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水缸出汗蛤蟆叫,功夫不大雨水到,什麼意思?

2020-12-13 老梗聊生活

生活在農村的朋友會知道,在以前科技信息不發達,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還比較匱乏的年代,農村的老人們更喜歡用自己的語言和智慧,對一些自然規律以及人情事物做出自己的總結,這也就是咱們常說的農村俗語,在沒有更多獲取信息渠道的時候,一些俗語還被當作重要參考,給人們的生產勞作以及待人接物起著重要參考作用,可見當時俗語的重要性,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早已經不需要這些俗語作為參考了,但仍有不少朗朗上口的話流傳先來在人們口中傳頌,就好比今天這句「水缸出汗蛤蟆叫,功夫不大雨水到」,咱們一起來看看什麼意思。

第一,「水缸出汗蛤蟆叫,功夫不大雨水到,這句話非常生動形象,是一句有關天氣預報的農村俗語,水缸出汗指的是水缸的外面凝結了水珠,當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大雨馬上就會下起來了,蛤蟆在我們這邊也叫做青蛙,也有人說是蟾蜍,當著些蟾蜍或者是青蛙發出叫聲的時候,預示著大雨也就要來了。

第二,為什麼會這樣說呢?以前咱們農村沒有自來水,挑回來的井水是需要存放的,所以水缸就成為了農村家庭必備的物品,普通人家家裡面至少要有一口水缸,或者是院子裡一口,屋子裡一口,以保證全家的人畜用水,咱們知道,天氣晴朗的時候大氣壓會比陰天高,下雨之前天就會陰下來,大氣壓就會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含量就會增加,而水缸中的水就會先加快蒸發,然後因為氣壓的降低而凝結在水缸的外面,農民朋友們就會把這種現象稱作水缸出汗了,人們也會把這種自然現象,稱作下雨的徵兆。

除此以外,蟾蜍叫也是動物對下雨前大氣壓變化所產生的反應,農民朋友們還觀察到,下雨前不但會有青蛙在叫,還會有燕子低飛和蛇過道的現象發生,這些都是動物對於下雨前的氣壓變化反應,其實我們作為人類在下雨之前也會感覺到天氣悶熱,想大口大口地喘氣。

總的來說,這句」水缸出汗蛤蟆叫,工夫不大雨水到「,對於天氣的判斷還是非常準確的,先人們的一些智慧更是值得我們讚揚。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窮柴火,富水缸」是啥意思?貧窮和柴火有關係嗎?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在小時候,這個時候大人們都開始空下來了,所以我們都會纏著大人給我們說一些典故、農諺、俗語這些有趣的東西,記得小時候聽過一句話「窮柴火,富水缸」,那時候也不懂是什麼道理,今天就一起來看看。
  • 農村俗語:「窮柴火,富水缸」,為何富人喜歡把水缸擺在外面呢?
    在以前的農村,人們做飯取暖主要是燒柴火,特別是到了冬季的時候,村裡人都會準備很多柴火用來過冬,所以很多農家小院裡都是堆滿了柴火。但是農村有句俗語叫做:「窮柴火,富水缸」,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窮柴火在一些靠近大山的農村,柴火也是院子裡最常見的東西,每到立冬之後,地裡也就沒有什麼農活了,這時候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上山砍柴。以前村裡人砍柴的時候,都會找一個比較陡峭的山崖,然後把山崖上面的小樹枝砍掉很多,最後用一根長鐵絲綁起來,直接從山崖上把柴火推下來,之後再綁成小捆背回家,這樣砍柴不但省力氣而且很快。
  • 明日冬至,農村俗語「一年雨水看冬至」是啥意思?今年雨水如何?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明天就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4個節氣,冬至節氣的到來,也意味著數九寒冬的到來。冬至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也是對農業生產有很大的影響的一個節氣,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一年雨水看冬至」,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的雨水情況又是如何呢?
  • 農村俗語:「井裡蛤蟆醬裡蛆,飯裡的沙子老規矩」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井裡蛤蟆醬裡蛆,飯裡的沙子老規矩」是什麼意思?文/圓非日月我們都知道,農村有很多老話都非常有意思,雖然,這些老話都顯得有些簡單粗暴,但是,話糙理不糙,在一定程度上,這些農村老話也是有道理的,雖然這些道理,我們年輕人了解的少,但正因為了解的少,我們更加應該多了解一些,這樣我們才能知道,現在的生活和曾經的生活相對比,有多麼的來之不易!
  • 俗語「男不大三,女不大四」,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
    俗語「男不大三,女不大四」,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說起結婚,我們映入腦海的就是古代的婚嫁的場景,一派熱鬧非凡的景象,古代人更講究門當戶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的時候很早就定下一門婚事,無論喜不喜歡有沒有情感,到了結婚的那一天也還是要加到別人家,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叫做「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給什麼樣的人就要跟隨別人一輩子,更要不離不棄。
  • 農村俗語「清明求天晴,穀雨哭求雨」這話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明日穀雨,穀雨是二十四個節氣之一,穀雨排行第六,穀雨也是春天最後的一個節氣,穀雨節氣之後就是都了夏天,夏天的第一個節氣就是立夏了,馬上就要進入到了夏季,那麼這個時候也是雨水比較多的時候,畢竟萬物都是離不開水的,現在也是農作物生長的時候,那麼對於雨水來說也是非常渴望的,在農村裡有句俗語叫
  • 今天入伏,農村俗語「下破母伏頭,淋溼狗舌頭」這句話啥意思呢?
    ,有的時候一些俗語也是農村的一種文化傳承,雖說俗語有的時候不一定準確,但是俗語也是農民的一種智慧結晶的表現,就像俗語「下破母伏頭,淋溼狗舌頭」,估計有很多人不太了解是什麼意思?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
  • 農村俗語「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是什麼意思,有依據嗎
    農村俗語「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是什麼意思,有依據嗎在農村裡以前因為沒有天氣預報,所以農民們不能提前知道天氣狀況,從而在種植方面有許多的不便,突然的降溫升溫,不能夠及時的做好應對措施。所以以前在農村裡有許多的俗語,其實都是農民們經驗所得,大部分呢的俗語雖然看上去沒有什麼依據,但現在都能用上。今天我們介紹的俗語,「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許多人都不知道它是什麼意思,今天我們就來詳細分析一下,並且說說看它的依據所在。
  • 農村俗語:「開門見河非吉地,門前暗溝也不宜」,是什麼意思?
    那麼,另外一則有趣的俗語「開門見河非吉地,門前暗溝也不宜」,這又是說的什麼意思?又蘊含什麼道理呢?                                                           或許很多人會疑問,依山傍水的農村房子不就是我們嚮往的田園風光嗎?在過去,為什麼農民朋友卻總結了「蓋房莫蓋背水路」「開門見河非吉地」等經驗呢?
  • 大雪節氣俗語:「大雪不見雪,蛤蟆唱山歌」,為啥蛤蟆唱山歌?
    詩人白居易和朋友在下雪天賞雪飲酒,共同面對蕭瑟的雨雪天,小酌幾杯就到深夜,兩人用樂觀向上態度笑對餘生殘年。千百年前,白居易就用豁達的心胸笑看人生,有酒飲,有友作陪,就是幸福人生,不愧是名人大家。大雪節氣眼看著就到,各地的初雪都相繼到來。在下雪天氣,若是能找到摯友親朋,共同飲好酒,賞雪景,烹煮羊肉,就會是很不錯的享受。今年大雪節氣在十二月七日。
  • 農村俗語:「清明颳了墳頭土,瀝瀝拉拉四五十」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清明颳了墳頭土,瀝瀝拉拉四五十」是什麼意思?文/北冥有魚導讀:縱觀歷史長河,老祖宗們著實留下了不少的東西,有雄壯的萬裡長城、都江堰,也有富麗堂皇的古董器具,除了這些看得見的東西外,還有一些看不見的東西在人們之間口口流傳,比如說俗語,俗語是老祖宗們的智慧結晶,他們將其一生的閱歷全都凝結成一句句的老話,有的俗語與風俗有關,有的俗語與天氣有關,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一句與天氣有關的俗語,「清明颳了墳頭土,瀝瀝拉拉四五十」。
  • 農村俗語「秋後一伏熱死人」是什麼意思?
    但是因為颱風利奇馬得到來,其不僅帶來了雨水,而且還帶來了降溫。接下來的颱風羅莎也是相繼出現,颱風的時間在內陸地區也會加長時間,這樣看來今年的早立秋和第九號颱風一起進入我國的大部分城市,立秋後的天氣是不會再炎熱了。但是農村有句俗語說「秋後一伏熱死人」,這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井裡蛤蟆醬裡蛆,飯裡的沙子老規矩」啥意思,啥道理?
    農村常常說一些話糙理不糙的語言,雖然聽起來不好聽,但是道理卻是非常在理實用的,而這句俗語說的「井裡蛤蟆醬裡蛆,飯裡的沙子老規矩」是什麼意思,又有什麼道理呢?這句話聽起來就比較粗俗的感覺,又是井裡蛤蟆又是飯裡面的沙子,又是醬裡面的蛆,聽起來以及想像起來就不雅觀,這句話到底想讓人吃好飯呢還是噁心人呢?其實這句俗語源自一句歇後語也可以說是俏皮話,後面的釋義是「算不了一回事」,就明白了許多了。
  • 農村俗語「小滿有雨,河水要滿,小滿無雨,幹斷田坎」這話啥意思
    今天是5月18日,再過兩天就到了小滿的節氣,小滿也是而是個節氣當中的一個節氣,進入到夏季以後,立夏是第一個節氣,小滿就是第二個節氣,小滿的節氣這天也是農民比較注重的一個節氣,可以說在農村裡,二十個節氣當中每一個節氣也是有預示天氣的意思,因為二十四節氣也是農民根據農曆的農時來分析出來的
  • 農村常說的「窮柴火,富水缸」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這句農村老話,完全是通過過去,農村農民的真實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那麼為什麼在當時的農村,一直有「窮柴火(倉)、富水缸」這一說呢?明明都是家裡的兩個物件,為什麼非得分出窮富來呢?下面咱們來分析看看到底是什麼意思:一、窮柴火(倉)相信只要是五十歲左右的農村人或者從農村走出來的人,都知道,在八十年代之前,農村的農民們居住的房屋,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都是土牆茅草屋頂!而在八十年代以前,農民們的一日三餐都是通過柴火灶來完成的!
  • 七夕蛤蟆是什麼梗啥意思?孤寡孤寡青蛙蛙叫服務是什麼含義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孤寡最新資訊 > 正文 七夕蛤蟆是什麼梗啥意思?孤寡孤寡青蛙蛙叫服務是什麼含義 孤寡是什麼意思?七夕蛤蟆是什麼梗?
  • 農村俗語:吃飯出汗,一生白幹。老農民直言:十個俗語九個真
    農村流行著許多的俗語,大多是古代先賢留下來的智慧和經驗。農村老農民直言:十個俗語九個真,就比如「吃飯出汗,一生白幹」這句俗語,裡面就包含著深刻的道理。「吃飯出汗,一生白幹」,按照字面的意思,就是說吃飯時喜歡出汗的人,本想補充人體的能量,但卻化成汗水白白流失掉,最終會遭受一生白幹的悲愴。通過簡單的吃飯出汗的表象,判斷生命的悲愴,這樣的結果肯定帶有唯心的色彩。但是,其中蘊含的道理也不容忽視。同學就是一個吃飯出汗的人,即使在冬天吃飯,頭上也雲霧繚繞。
  • 農村俗語「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首先,我們需要明白的是我國農村地區地大物博,各地的自然情況和天氣變化,走勢並不完全相同。所以一些民間俗語有其自身的地域性。換句話說,同樣一句俗語,放在北方可能合適,但是放在南方則意義完全相反。
  • 農村俗語白虎蓋青龍,代代有人窮,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花姐妹看世界!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人生在世,不外乎衣食住行這些事情,雖然生活在其中,名列第三,但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因為房子不僅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同樣也是一個家庭最溫暖的港灣。
  • 農村俗語:雨水有雨莊稼好,大麥小麥粒粒飽,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雨水有雨莊稼好,大麥小麥粒粒飽」啥意思?還有道理嗎?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雨水顧名思義,就是雨水開始增多的時候。春季的降雨量一般都是從雨水節開始逐漸增加的。在農村就有這種說法「春雨貴如油」。~立春後大地氣溫回升,萬物復甦,春暖花開。越冬農作物,如小麥、大麥、油菜、馬鈴薯、各種蔬菜等等,正在生長發育期,需要足夠的水分,滿足作物生長發育的生理需要。小麥和大麥在立春到雨水節之間開始返青,需要足夠的水分供給幼苗春季分櫱和拔節階段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