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刖趾適履 [yuè zhǐ shì lǚ]
基本釋義:鞋小腳大,把腳削去一塊來湊和鞋的大小。 比喻不合實際,勉強遷就,生搬硬套。
出處:三國·魏·魚豢《魏略》:「刖趾適履,刻肌傷骨,反更稱說,自以為能。」
相關成語:削足適履 生搬硬套
2.斷還歸宗 [duàn huán guī zōng]
基本釋義:指出嫁或被賣的女子由官府判決歸還母家。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二卷:「如今認定我是你失去的妹子,我認定你是哥哥,兩口同聲當官去告理,一定斷還歸宗。」
3.鳴鑼喝道 [míng luó hè dào]
基本釋義:封建時代官吏出門時,前面開路的人敲鑼喝令行人讓路。 比喻為某種事物的出現,製造聲勢,開闢道路。
出處:清·吳趼人《糊塗世界》卷六:「時而作一得意想,便仿佛坐在四人大轎裡,鳴鑼開道的去接印一般。」
相關成語:搖旗吶喊 鳴鑼開道 無聲無息
4.走馬上任 [zǒu mǎ shàng rèn]
基本釋義:走馬:騎著馬跑;任:職務。 舊指官吏到任。現比喻接任某項工作。
出處: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四:「先以陳公走馬赴任,乃樹一魁妖,共翼佐之。」
相關成語:加官晉爵 袍笏登場 粉墨登場 削職為民
5.罰一勸百 [fá yī quàn bǎi]
基本釋義:處罰一個人以懲戒眾人。
出處:唐·韓愈《誰氏子》:「罰一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不晚耳。」李漢注引《中說》:「牡如晦問政,子曰:『賞一以勸百,罰一以懲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