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後生可畏 [hòu shēng kě wèi]
基本釋義:後生:年輕人,後輩;畏:敬畏。年輕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過前輩。
出處:《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典故:
出處《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也!釋義讚揚少年聰明努力,有光明的前途。故事孔子在遊歷的時候,碰見三個小孩,有兩個正在玩耍,另一個小孩卻站在旁邊。孔子覺得奇怪,就問站著的小孩為什麼不和大家一起玩。小孩很認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鬧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會傷人的身體;再退一步說,撕破了衣服,也沒有什麼好處。所以我不願和他們玩。這有什麼可奇怪的呢?」過了一會幾,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裡面,好久不出來,也不給準備動身的孔子讓路。孔子忍不住又問:『你坐在裡面,為什麼不避讓車子?」「我只聽說車子要繞城走,沒有聽說過城堡還要避車子的!」孩子說。孔子非常驚訝,覺得這麼小的孩子,竟如此會說話,實在是了不起,於是讚嘆他說:「你這麼小的年紀,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小孩卻回答說:「我聽人說,魚生下來,三天就會遊泳,兔生下來,三天就能在地裡跑,馬生下來,三天就可跟著母馬行走,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麼大小可言呢?」孔子不由感嘆他說:「好啊,我現在才知道少年人實在了不起呀!」
相關成語:大器晚成 少年老成 乳臭未乾 少不更事 乳臭未除
2.天花亂墜 [tiān huā luàn zhuì]
基本釋義:傳說梁武帝時有個和尚講經,感動了上天,天上紛紛落下花來。 形容說話有聲有色,極其動聽(多指誇張而不符合實際)。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翠微學禪師法嗣》:「聚徒一千二千;說法如雲如雨;聽得天花亂墜;只成個邪說爭竟是非;去佛法太遠。」
典故:
兩晉南北朝時佛教盛行,全國有寺廟3萬多所,僧尼200多萬。南朝的梁武帝帶頭求神拜佛,在全國大建寺廟。他曾經三次捨身同泰寺,他還聘請古印度僧人波羅末到中國講經。波羅末翻譯了不少印度佛經,並培養了許多中國弟子。有了經書,講經的風氣更加興盛。為了宣傳民眾,佛教徒編了許許多多講經的傳說。其中一則是:雲光法師講經,感動了上天,天上的鮮花紛紛墜落。後來,佛教在中國分成許多宗派,影響最大的是「禪宗」。宋真宗時,道原和尚編了一本《景德傳燈錄》,記載了禪宗師徒的故事。書中講到對佛意要真正領會,反對「講得天花亂墜」。
相關成語:信口雌黃 胡說八道 花言巧語 興味索然 語不驚人 平鋪直敘
3.勞燕分飛 [láo yàn fēn fēi]
基本釋義:勞:伯勞。 伯勞、燕子各飛東西。比喻夫妻、情侶別離。
出處:《樂府·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相關成語:鸞鳳分飛 生離死別 東勞西燕 新婚燕爾 濟濟一堂 鸞鳳和鳴
4.手無縛雞之力 [shǒu wú fù jī zhī lì]
基本釋義:連捆綁雞的力氣都沒有。形容身體弱、力氣小。
出處:元·《賺蒯通》第一折:「那韓信手無縛雞之力。」
相關成語:軟弱無力 弱不禁風 拔山蓋世
5.流言止於智者 [liú yán zhǐ yú zhì zhě]
基本釋義:沒有根據的話,傳到有頭腦的人那裡就不能再流傳了。 形容謠言經不起分析。
出處:《荀子·大略》:「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