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大:先進的原位透射電鏡技術,揭示鈉空氣電池機理

2020-12-08 孜然學術

導讀:本文利用先進像差校正的環境透射電子顯微技術對Na-O2/CO2電池與Na-O2電池進行了原位研究,空氣正極為碳納米管(CNTs)或Ag納米線,揭示了電化學反應過程機理,表明C和CO2的存在顯著提高Na-O2電池的性能。

金屬-空氣電池由於具有較高的理論能量密度(Li-O2:3500 Wh/kg;Na-O2:1600 Wh/kg),是後鋰儲能器件的潛在應用對象。Na因具有地球含量豐富,廉價且與Li有相近化學性質的優點而受到廣泛關注。但對Na-空氣電池的研究還處於初期,我們對其電化學反應機理並不清晰,如:放電產物究竟為何?是NaO2,Na2O2還是Na2CO3?放電產物的結構與形貌為何?基礎的電化學問題不解決,難以提高電池的整體性能。

來自燕山大學黃建宇教授團隊最新研究利用相差矯正環境透射電鏡對Na-O2/CO2電池進行了原位研究,表明放電產物為Na2O2和Na2CO3,充電產物為Na和CO2,伴隨著寄生鍍鈉和脫鈉反應。同時,C和CO2的存在能顯著提高Na-O2電池的循環性能。相關論文以題為「In-Situ Electrochemical Study of Na-O2/CO2 Batteries in an Environmental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發表在ACS Nano。

論文連結: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0c04938

本文採用先進像差校正的環境透射電子顯微鏡(an aberration corrected environmental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AC ETEM)實時揭示了空氣正極為碳納米管(CNTs)或Ag納米線的Na-O2/CO2電池與Na-O2電池充電/放電過程,放電產物的結構和形貌以及電化學反應機理。在Na-O2/CO2/CNT納米電池中:放電反應分兩步進行:①2Na++2e-+O2→Na2O2,②Na2O2+CO2→Na2CO3+O2,同時發生寄生鍍鈉反應。充電反應為:③2Na2CO3+C→4Na++3CO2+4e-。

在Na-O2/CO2/Ag納米電池中,放電反應與Na-O2/CO2/CNT納米電池基本相同,但Na-O2/CO2/Ag納米電池的充電反應遲緩,表明Na2CO3難以直接分解。但在Na-O2電池中,放電反應通過反應①2Na++2e-+O2→Na2O2進行,但逆向反應困難,表明Na2O2分解遲緩。Na-O2/CO2/CNT電池比Na-O2/CO2/Ag電池和Na-O2/CNT納米電池表現出更優異的性能與循環特性,C和CO2的存在能顯著提高Na-O2電池的循環及其他性能。

圖1. 摘要圖

圖2. (a)實驗裝置示意圖。採用鎢尖劃傷Na作負極,鈍化Na2O2和Na2CO3層作電解質,碳納米管或銀納米線作O2/CO2正極。將裝置暴露在O2或O2/CO2氣體中。(b-g) Na-O2/CO2納米固態電池空氣正極的延時結構演變。在第一個循環中,53s時放電反應中在CNT-Na基片-O2三相相點出現一個小球,然後在恆定-3 V偏壓下生長。由於反向偏壓,電荷反應發生,球不斷收縮,直到完全消失。放電/充電反應是可重複的,前三個循環分別如(b)-(c)、(d)-(e)和(f)-(g)所示。

圖3. 放電和充電產物的相位識別的電子衍射圖(EDPs)。(a-b)球生長過程中EDPs的演變。在整個生長過程中,偏壓保持-3 V。所有EDPs都可以標為六方Na2O2、體心立方Na和六方Na2CO3。(c-d)當對CNT電極施加正電位時,球的EDPs從Na2O2和Na變為Na2CO3和Na。(e-h)第二循環產物的表徵與第一個周期相同。(i) Na-O2/CO2/CNT電池放電產物和充電產物相結構演變的衍射積分圖。放電產物分別為Na2O2、Na和微量Na2CO3,充電後這些放電產物大多轉化為Na2CO3,然後逐漸分解。在後續放電/充電過程中,這些現象反覆出現。

圖4. (a) Na-CO2/O2納米電池的放電/充電反應示意圖。(b)反應步驟示意圖。在放電過程中,Na+穿過Na2O2與Na2CO3固態電解質,與此同時,電子被從CNT輸送至Na表面,一旦Na+和電子在CNTs和Na基片接觸點,放電反應發生,Na2O2/Na球形成。同時,外層形成了一層薄的Na2CO3殼。在放電反應同時,鍍鈉寄生反應發生。在充電過程中,Na2CO3殼首先消耗CNT生成Na和CO2,同時大量Na2O2裸露。Na2O2和CO2之間的化學反應產生更多的Na2CO3,Na2CO3繼續消耗CNT,這些過程一直持續到球完全分解。充電過程中也發生脫鈉反應。

總的來說,本文採用先進像差校正的環境透射電子顯微鏡成功地進行了Na-O2/CO2固態電池的原位充放電研究,並實時揭示了納米電池的電化學反應機理。在放電過程中,Na2O2通過2Na++2e-+O2→Na2O2生成,然後Na2O2與CO2發生化學反應,生成Na2CO3和O2;在充電過程中,Na2CO3被C還原形成Na和CO2。無C時,Na-O2/CO2/Ag納米電池可逆性差。在沒有CO2的情況下,由於Na2O2分解緩慢,Na-O2電池的循環性較差。CO2和碳的存在促進了Na-O2/CO2電池的電化學反應,提高了其循環性。本研究為Na-O2/CO2和Na-O2電池的電化學機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撐,有助於Na-空氣電池為未來的大型儲能應用設計。(文:篤行天下)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南科大等採用原位透射電鏡直接觀察電池反應過程!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谷猛教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孫學良院士和麻省理工學院楊紹紅教授(共同通訊作者)報導了在原位透射電鏡(TEM)中觀察到的Na-O2電池中可逆氧還原反應(ORR)和析氧反應(OER)過程,並利用原位電子衍射和透射電鏡研究了反應機理和相演化。
  • JACS: 原位透射電鏡直接觀察Li-O2電池的液相放電過程
    【研究背景】在鋰-氧電池中,非質子鋰-空氣/氧氣(Li-O2)電池雖具有高的理論能量密度(3450 Wh/kg),但也存在許多問題,如放電產物對空氣電極的過早鈍化。此外,對鋰氧電池反應機理的理解可進一步優化電池設計、電解質選擇和電極材料設計,以確保提高能量密度和可逆循環性,但這些都因為不能實現原位檢測而受阻。因此,液相電池的原位透射電鏡(TEM)觀察可作為一個合適的契機,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條件。
  • Nano Letters:法蘭西公學院應用液體電化學技術在電鏡原位研究Na-O...
    目前,研究者們通過改善電解液、電極結構等途徑來提升鈉氧電池的性能,但是針對其反應機理及失效機制的研究比較少,尤其是原位監測電池的充放電過程。反應機理與失效機制的研究對於鈉氧電池的進一步研發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原位透射電鏡技術的發展為此研究的深入開展創造了新的契機。
  • 原位液體環境透射電鏡技術初相遇
    撰文:王文  在透射電子顯微鏡中,搭建nano-lab,原位觀察納米材料在外場,如力、熱、光、電、磁等作用下的行為,對於納米材料研究者已經並不陌生。目前,原位電鏡研究進行地如火如荼,並取得了很多令人矚目的成果。
  • 黃建宇組原位揭示鋰枝晶生長機理,助力固態電池應用
    原標題:黃建宇組原位揭示鋰枝晶生長機理,助力固態電池應用來源:知社學術圈鋰離子二次電池以其高能量密度已在可攜式電子設備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是依然不能滿足電動汽車和電網等大容量儲能裝置對高能量密度的需求。
  • 電鏡課堂:解讀HRTEM圖片..TEM衍射標定..球差電鏡..電鏡與球差校正..原位TEM觀測鋰離子遷移,等(9篇)
    在EDS顯示V元素富集的區域,通過球差矯正透射電子顯微鏡可以觀察到層間有V原子存在;而在正常的VSe2(x=0)相層間沒有V原子。 研究人員在透射電鏡中搭建了原位觀察嵌鋰和脫鋰的實驗設備,可以原位觀察鋰離子的遷移過程及結構演變。利用這項原位技術,高鵬研究員課題組曾對MoS2、SnS2等的鋰化/鈉化過程進行了原位觀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 【學術前沿】畢國強團隊利用冷凍電鏡原位成像揭示抑制性突觸受體...
    冷凍電鏡斷層原位成像技術解析神經突觸受體蛋白原位結構與組織分布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發展了一種基於過採樣與自動分類的冷凍電鏡斷層三維成像亞區域圖像處理方法,實現了對細胞斷層三維重構圖像中無標記和無模板依賴的蛋白質自動識別和三維重構分析。
  • ...物理所等用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晶體...
    發展液固相變成像技術,在原子尺度上對液固相變自下而上的成核結晶熱力學/動力學行為進行實時觀測表徵,揭示相變微觀物理圖像,對生長機理研究和新材料合成及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白雪冬課題組在過去二十年致力於發展高分辨原位綜合物性測量系統,在透射電鏡內構築器件單元和微納測量系統,在外場(力、熱、電、光等)激勵下,產生、觀測和調控新物態與新物性。
  • 電鏡表徵新成就顛覆認知 全固態電池量產不是夢
    困擾業界許久的鋰枝晶生長機理問題取得重大突破,全固態電池距離量產邁進一大步。更難能可貴的是,該研究團隊還提出了一種固態電池中抑制鋰枝晶生長的可行性方案。鋰枝晶的生長機理難題困擾業界許久,至此終於有種「撥開雲霧見天日,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感覺了。
  • 掃描電鏡和透射電鏡的區別
    掃描電子顯微鏡正是根據上述不同信息產生的機理,採用不同的信息檢測器,使選擇檢測得以實現。如對二次電子、背散射電子的採集,可得到有關物質微觀形貌的信息;對X射線的採集,可得到物質化學成分的信息。 3.供電控制系統  加速電壓和透鏡磁電流不穩定將會產生嚴重的色差及降低電鏡的分辨本領,所以加速電壓和透鏡電流的穩定度是衡量電鏡性能好壞的一個重要標準。  透射電鏡的電路主要由高壓直流電源、透鏡勵磁電源、偏轉器線圈電源、電子槍燈絲加熱電源,以及真空系統控制電路、真空泵電源、照相驅動裝置及自動曝光電路等部分組成。
  • 物理所等用原位電鏡石墨烯液相反應池方法生長BeO新型二維晶體結構
    發展液固相變成像技術,在原子尺度上對液固相變自下而上的成核結晶熱力學/動力學行為進行實時觀測表徵,揭示相變微觀物理圖像,對生長機理研究和新材料合成及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白雪冬課題組在過去二十年致力於發展高分辨原位綜合物性測量系統,在透射電鏡內構築器件單元和微納測量系統,在外場(力、熱、電、光等)激勵下,產生、觀測和調控新物態與新物性。最近,基於像差矯正電鏡技術和原位液相反應池技術,該課題組副研究員王立芬與合作者在新型二維結構的液相合成方法與生長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掃描透射電鏡:不僅用好,還要好用
    日前,在2019年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及相關分析技術研討會上,一些參會學者表示,希望可以進一步提升電鏡共享資源利用率。 近年來,電子顯微鏡(電鏡)正廣泛應用於半導體、物理、能源、化學、化工、醫療、生物等研究領域,科研人員利用電鏡取得了一些重要進展,也發現了些問題。
  • 冷凍電鏡技術揭示生物分子細節(科技大觀)
    如今,科學家在透射電子顯微鏡之上發明了冷凍電鏡,實現了生物分子「近原子級」的解析度,讓人類終於可以一窺究竟生物分子是如何執行其功能。在過去幾年裡,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逐漸成為結構生物學的重要研究工具。冷凍電鏡技術的三位先驅者,也憑藉對冷凍電鏡技術的開拓和持續推進,獲得了201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 掃描透射電鏡:不僅用好,還要好用—新聞—科學網
    日前,在2019年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及相關分析技術研討會上,一些參會學者表示,希望可以進一步提升電鏡共享資源利用率。 近年來,電子顯微鏡(電鏡)正廣泛應用於半導體、物理、能源、化學、化工、醫療、生物等研究領域,科研人員利用電鏡取得了一些重要進展,也發現了些問題。
  • 日本電子推出解析度達63pm的透射電鏡JEM-ARM300F
    日前,JEOL宣布推出新型原子解析度電鏡JEM-ARM300F。  透射電鏡一直以來是材料研發當中進行微觀結構分析的重要工具。然而,隨著納米級或原子水平的先進材料的研發,針對這類材料的合成研究越來越需要高解析度的成像和分析技術。
  • 進展|氧離子輸運動力學的原位電鏡研究取得新進展
    在原子尺度下對離子傳輸動態行為進行原位實時觀測,揭示材料新性質的原子機制,對材料設計和器件應用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白雪冬研究員課題組在過去十多年裡,利用自行研發的原位電鏡技術,觀測表徵功能氧化物中氧離子及其傳輸動力學過程,在離子調控結構相變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
  • Small Methods:原位TEM動態觀測黑磷烯界面鈉離子傳輸及電化學反應
    本文通過原位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在納米尺度下首次觀測了黑磷烯電極接觸界面可逆的鈉離子傳輸行為並深入分析黑磷烯與鈉離子作用機制。 背景介紹 電池充放電時,電子遷移和離子擴散不可避免地發生在電極、電解液以及隔膜之間的各種界面上,進而引起電極材料的離子嵌脫和各種電化學反應。
  • 透射電鏡主流廠商大揭秘
    ,日本電子是在二戰後開始透射電鏡研發,並且是以電子顯微鏡起家的。六十餘年的技術沉澱讓它的電鏡產品不斷的發展壯大,逐漸得形成了它的品牌影響力,成為了全球市場市場上的領頭羊。  日立透射電子顯微鏡  目前,日立高新在掃描電鏡技術方面積累頗豐,成果也十分顯著,但相比較來說,日立在透射電鏡尤其是高端透射電鏡技術方面卻稍遜一籌。  2015:球差校正透射電鏡  日立推出了一款球差校正透射電鏡HF5000,雖然比其他兩家企業稍晚一點,但是,這也標誌著日立在電鏡方面的水平和實力。
  • 中國蛋白質3D高清照片仰賴進口透射式電鏡 核心技術待攻克
    研究人員可以「直視」單個蛋白質的分子結構,並解出生命運轉機理。這期間,冷凍電鏡中的電子槍將持續發射電子,每次看一個小單元。為了解釋這個「小單元」,張森森為科技日報記者示意了一個「鑷子尖」大小的小金片,「金片上約有200個左右的均勻小孔,每個小孔中再分150個小孔,電子束一次只『看』其中一個小孔。」
  • 了解球差校正透射電鏡,從這裡開始
    作者:Mix + CCL     前言:  球差校正透射電鏡(Spherical Aberration Correcte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ACTEM)隨著納米材料的興起而進入普通研究者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