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守恆定律,相信大家都學過,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其它物體,而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
很多肥胖的人把這一定律用在減肥上,肥胖的原因就是攝入的熱量過多,變成脂肪儲存起來了,那我控制吃進去的食物熱量,增加運動的消耗量,讓消耗量大於熱量,體重不就減了嗎?乍一聽,沒毛病,但有些人精確的計算食物熱量去吃,仍然減不下來,什麼原因呢?
因為對能量守恆定律的理解錯誤,能量守恆不是質量守恆,有人簡單的認為吃的食物有多重,體重就增加多少,然而,不是所有等重的食物都提供相同的熱量,每克碳水提供4大卡,每克蛋白質提供4大卡,每克脂肪提供9大卡,幾乎每種食物中都含有這3種能量營養素,只是三者比例不同。
比如,每天吃一斤的蔬菜和吃一斤的瘦肉,肉類中的脂肪比例明顯要比蔬菜中脂肪比例高的多,雖然質量一樣,但一斤瘦肉的熱量要比一斤蔬菜的熱量高的多。
那如果每天攝入的熱量是一樣並在一個很低的水平就能瘦嗎?也不一定,因為含有相同能量的食物之間也是有好壞之分的。
我們身體是隨時根據外界環境調整變化的,在任何一個瞬間,只要能量來不及被身體消耗掉,都有可能變成脂肪儲存起來。人體內的能量守恆是:能量進入身體的速度等於能量被消耗的速度。
好比在一個停100輛車的停車場,已經飽和,每小時進10輛車,出10輛車,仍然可以滿足需要,但短時間內來了50輛車要進來,多出的車就要在門口堆積起來。
減肥過程中,首先要選對碳水的食物來源,碳水化合物又叫糖類,有單糖、雙糖、多糖之分,像白麵包、可樂這類含單、雙糖比例較高的食物,升糖速度快,超過了體內能量消耗的速度,多餘的熱量就會變成脂肪,而由全穀物做的食物因為含多糖和膳食纖維比例更多,升糖速度慢,機體有足夠的時間去消耗,生成的脂肪也就更少。
除了碳水,蛋白質和脂肪也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減肥的前提是不能出現營養素的缺乏,如果因此導致疾病就得不償失了。在控制總熱量的基礎上,對含三大產能營養素的食材進行合理的搭配,選升糖慢的粗雜糧當主食,選脂肪含量少的優質蛋白質類食物,比如蛋清、脫脂奶、豆腐、精瘦肉等,控制油脂的攝入量在每天50克以下,再以低能量、體積大的蔬菜來給你飽腹感,配合有效的運動,減肥真的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