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鮑師傅!看涉嫌假冒註冊商標罪如何立案

2021-01-07 澎湃新聞

基本案情

2020年4月22日,北京市東城區市場監管局根據鮑師傅商標註冊人北京鮑才勝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舉報,對轄區內兩家涉嫌侵權的「鮑師傅」糕點店立案調查。

經查,兩名當事人鮑師傅糕點鼓樓東大街店(營業執照登記名稱為北京西貢雨小吃店,以下稱西貢雨小吃)、鮑師傅糕點簋街店(營業執照登記名稱為北京佳文佳樂商貿有限公司,以下稱佳文佳樂商貿)未經鮑師傅商標權利人許可,在門頭店招上、銷售蛋糕使用的價籤和紙杯上使用鮑師傅商標,採取線下、線上方式銷售現場烘烤的蛋糕等各類糕點,涉嫌構成商標侵權行為。

執法人員同時查明,2018年6月15日,兩名當事人曾因商標侵權行為被東城區市場監管局分別處以罰款2萬元的行政處罰。但是,自2018年7月14日至2020年4月20日,兩名當事人再次實施商標侵權行為,佳文佳樂商貿線上經營額達285.979758萬元,西貢雨小吃線上經營額達168.1726萬元,涉嫌構成假冒註冊商標罪。2020年10月16日,東城區檢察院向東城區市場監管局出具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函,建議東城區市場監管局將案件移送東城公安分局辦理。東城區市場監管局隨後將案件移送東城公安分局。10月27日,東城公安分局正式對兩名當事人立案偵查。

焦點分析

本案涉及商標行政執法與刑事立案銜接問題。在移送過程中,市場監管部門與公安、檢察院、法院之間圍繞當事人的違法行為定性、同一種商品的認定標準、違法經營額的計算等焦點問題多次會商。

(一)

當事人違法行為定性問題

1.當事人是否構成對鮑師傅商標的使用?

該案商標權利人為北京鮑才勝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是第12484211號鮑師傅商標、第21718200號(圖1)商標、第36993488號鮑師傅商標註冊人。上述3件商標均核定使用在第30類「糕點」等商品上。在調查過程中,當事人提供了其獲得許可的另一個註冊商標證,為北京易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第17899096號(圖2)商標,核定使用在第43類「餐館、流動飲食供應」等服務上。當事人認為其製作並銷售糕點屬於餐飲服務行為,是對第17899096號商標的使用,並不侵犯鮑師傅商標專用權。

辦案人員認為,雖然當事人獲得在第43類餐館等服務上註冊的第17899096號商標的授權,但實際經營過程中並未按照核准註冊的商標圖樣使用,而是直接使用「鮑師傅」3個漢字。《商標侵權判斷標準》第三條第二款規定:「商標的使用,是指將商標用於商品、商品包裝、容器、服務場所以及交易文書上,或者將商標用於廣告宣傳、展覽以及其他商業活動中,用以識別商品或者服務來源的行為。」當事人將「鮑師傅」字樣用於門頭店招、商品價籤、包裝以及第三方網站載體的行為,是典型的商標使用行為。當事人認為其屬於提供餐飲服務行為,並不侵犯商品類註冊商標專用權的抗辯不成立。

2.當事人的行為屬於何種商標侵權行為?

當事人在現場製作並銷售糕點,將「鮑師傅」字樣使用在門頭店招、商品價籤、商品包裝以及電商平臺店鋪圖像上。對於其行為應當定性為「未經商標註冊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註冊商標相同的商標」還是「銷售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存在不同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當事人在現場製售糕點的目的是銷售,因此屬於「銷售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侵權行為。第二種觀點認為,當事人的製作、銷售行為同時進行,其侵權行為從生產製作糕點時已著手實施,且食品經營許可證將當事人的主體業態劃分為餐飲,應認定當事人是在生產環節使用了鮑師傅商標,屬於「未經商標註冊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註冊商標相同的商標的」行為。實施銷售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商品的侵權行為,可能構成銷售假冒註冊商標商品罪;實施未經商標註冊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註冊商標相同的商標的侵權行為,則可能構成假冒註冊商標罪。最終,行政執法部門與公安部門會商後採納了第二種觀點。

(二)

同一種商品的認定標準問題

在執法實踐中,對於侵權人實際生產銷售的商品與權利人註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是否為同一種商品,通常基於區分表判斷,一般名稱相同就判定為同一種商品。在此案中,當事人製售商品名稱包括鱈魚小貝、奶香提子酥、胚芽蛋卷、玫瑰鮮花餅……商標權利人註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為「糕點、蛋糕、麵包、餅乾、布丁、麻花、月餅、酥皮蛋糕、果子麵包、餡餅(點心)」等。在會商時,公安部門對於上述商品是否屬於同一種商品提出疑問。

辦案人員認為,區分表不能涵蓋所有商品,對於區分表上未列明的商品,應基於相關公眾的一般認知,綜合考慮商品的功能、用途、主要原料、生產部門、消費對象、銷售渠道等因素,認定是否構成同一種或者類似商品。本案中,雖然「鱈魚小貝」這樣的商品名稱在區分表中沒有明確規定,但這些商品與糕點類商品在主要原料、用途、消費對象、銷售渠道等方面是相同的,通常相關公眾認為是同一種事物。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辦理侵犯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及《商標侵權判斷標準》規定,應判定為同一種商品。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辦理侵犯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指出,名稱相同的商品以及名稱不同但指同一事物的商品,可以認定為「同一種商品」。「名稱不同但指同一事物的商品」,是指在功能、用途、主要原料、消費對象、銷售渠道等方面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相關公眾一般認為是同一種事物的商品。

《商標侵權判斷標準》第九條第一款規定:「同一種商品是指涉嫌侵權人實際生產銷售的商品名稱與他人註冊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名稱相同的商品,或者二者商品名稱不同但在功能、用途、主要原料、生產部門、消費對象、銷售渠道等方面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相關公眾一般認為是同種商品。」

從以上兩個法律規範文件可以看出,商標行政執法部門與司法部門在「同一種商品」的認定標準上是統一的。

(三)

違法經營額的計算問題

《商標法》規定的商標侵權行為並不以違法經營額或案值作為行為定性的標準或考量因素,只要當事人實施了《商標法》第五十七條規定的行為,就構成商標侵權。違法經營額是行政執法部門作出行政處罰的重要依據。本案中,對於兩名當事人的第一次違法行為,行政執法部門以其經營期間的營業收入計算違法經營額,並考慮兩名當事人屬於初犯、違法行為持續時間較短、違法經營額較小、社會危害較小等因素,對其處以罰款2萬元的行政處罰。兩名當事人在被執法部門第一次認定為商標侵權行為的行政處罰生效且在民事訴訟中人民法院判決生效後,依然實施第二次商標侵權行為,主觀惡意明顯。從客觀上看,兩名當事人僅在第一次被行政處罰後短暫停止商標侵權行為,隨後變本加厲,轉向在電商平臺開通店鋪,擴大銷售範圍及市場影響力。行政執法部門通過調查查實,當事人線上渠道的銷售金額分別達285.979758萬元和168.1726萬元,違法經營額已達到刑事立案標準。

在《刑法》中,非法經營額既是假冒註冊商標罪的構成要件,又是其量刑依據。《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規定:「【假冒註冊商標罪】未經註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註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未經註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註冊商標相同的商標,非法經營數額在五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三萬元以上的,屬於假冒註冊商標罪。本案中當事人線上銷售金額分別為285.979758萬元和168.1726萬元,均已達到假冒註冊商標罪立案標準,涉嫌犯罪,故東城區市場監管局將案件移送公安部門立案偵查。

綜上,商標侵權案件涉及司法移送時,從行為定性上要考慮商標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對於行為定性的要求,也要注意分析「同一種商品」「相同商標」等關鍵詞的判斷標準,並把握好違法經營額的計算及移送標準。

圖一

圖二

李 琦 朱 寧 馬 濤

原標題:《侵權鮑師傅!看涉嫌假冒註冊商標罪如何立案》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鮑師傅」商標被侵權,多年糾紛告一段落
    ,是江西資溪人鮑才勝註冊最早的商標品牌,2013年,北京鮑才勝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申請註冊的 「鮑師傅」商標,2014年正式獲得「鮑師傅」商標所有權,用於經營糕點、麵包等商品。要說「鮑師傅」商標,其實北京鮑才勝餐飲有限公司和北京易尚均擁有「鮑師傅」商標, 但二者擁有的「鮑師傅」商標品類卻完全不一樣。
  • 33家涉侵權「鮑師傅」商標店鋪被查,北京正規門店僅14家
    工商部門對相關案件線索高度關注,將結合商標權利人的相關訴求,進一步調查核實,並依法處理。鮑才勝註冊的「鮑師傅」門店外觀。  「壹現場」微信公眾號 圖近日,北京市工商局接到北京鮑才勝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舉報,稱北京有多家糕點店侵犯其「鮑師傅」註冊商標專用權,請求予以查處。記者了解到,該公司為鮑師傅糕點創始人鮑才勝所有。目前,該公司在北京僅有14家門店。
  • 商標侵權刑事立案標準
    特別是在商標被侵害後,權利人如何採取適宜的維權措施以保障品牌價值尤為值得思考。那商標侵權刑事立案標準究竟是什麼?那麼,針對這個的問題,吳志鴻律師收集整理的相關信息,提供給大家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您。歡迎大家的閱讀!
  • 鮑師傅:早期商標未註冊,後期維權真心累
    2013年,「鮑師傅」因其獨特的口味被媒體探店逐漸成了知名的「網紅店」。隨之鮑師傅走出北京,門店開到了天津上海等地。截至目前,鮑才勝公司在全國共開設55家門店,尚未開放加盟。早在2015年,該公司就註冊了3個與「鮑師傅」有關的商標,從此成為了一名「光明正大」的「品牌流氓」,其連鎖店開了有550餘家,遠超鮑才勝的門店十倍之多。
  • 假冒「鮑師傅」連累了「包租公」?
    第94期薦讀:智事-假冒「鮑師傅」連累了「包租公」?家事-誰來當我的監護人?刑事-養售蜘蛛也觸刑,冤不冤?商事-創業板註冊制首批18家企業上市智:假冒「鮑師傅」連累了「包租公」?圖片來源:央視社會與法頻道《律師來了》官微日前,「鮑師傅」的商標持有人北京鮑才勝餐飲管理公司
  • 網紅糕點「鮑師傅」帶照租賃,商標侵權責任如何認定?
    網紅糕點「鮑師傅」帶照租賃,商標侵權責任如何認定?2013年,被北京電視臺報導後,「鮑師傅」被更多的消費者熟知。「鮑師傅」商標權人鮑才勝在開店十年後才意外走紅,導致他沒有及時註冊商標,給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機。2017年,「鮑師傅」上海人民廣場店排長隊的圖片在網絡上引起廣泛關注,因而成了知名的「網紅店」。
  • 鮑師傅打假獲階段性勝利 易尚餐飲兩類商標被判無效
    在近日舉行的鮑師傅打假維權媒體見面會上,糕點品牌「鮑師傅」創始人鮑才勝這樣說道。作為「網紅」糕點品牌,鮑師傅紅了,卻沒少招黑。各種假冒仿冒、商標侵權讓鮑才勝吃盡苦頭。而在諸多假店中,北京易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加盟店是規模最大、侵權行為最惡劣的。據不完全統計,其侵權門店數量高達數百家,遠超只做直營店、不做加盟店、全國僅有37家門店的正版鮑師傅。
  • 「假冒註冊商標罪」的定罪量刑與理解適用
    「假冒註冊商標罪」的定罪量刑與理解適用 張祖樂 由於經濟利益的誘惑,侵犯智慧財產權類型的案件,一直是市場上屢見不鮮的事情。一般情況下,智慧財產權的很多案件是通過民事訴訟途徑解決的,但是也有一些嚴重的情節,觸碰了《刑法》的底線,本文就《刑法》及相關的司法解釋中關於假冒註冊商標罪的規定,進行簡單的整理。 一、假冒註冊商標,指的是什麼?根據《刑法》的規定,假冒註冊商標,指未經註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註冊商標相同的商標。
  • 用「鮑師傅」商標賣糕點侵權,易尚餐飲3加盟商被判賠償
    綜合法院和商標局信息,北京鮑才勝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於2017年3月通過轉讓方式從彭某某手中獲得了第12484211號「鮑師傅」商標,適用範圍包括糕點、蛋糕、麵包、餅乾等。目前,鮑才勝公司在(已)申請註冊的「鮑師傅」相關商標有40餘個。
  • 貝親奶瓶奶嘴特大造假案被破獲 涉嫌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罪
    目前,李某等22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假冒註冊商標、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非法製造的註冊商標標識等罪名已被檢察機關依法提起訴訟,其餘10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強制措施。第二百一十五條 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註冊商標標識罪偽造、擅自製造他人註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註冊商標標識,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 「鮑師傅」商標持有者稱西安無門店 工商介入調查
    最近,北京工商部門接到舉報,對全市真假「鮑師傅」註冊商標的糕點店進行了檢查,發現京城百餘家「鮑師傅」僅有14家是原裝的。最近記者也接到部分西安消費者的反映,說西安的鮑師傅糕點店真偽存疑。在某餐飲網站搜索「鮑師傅」,記者發現這個以經營糕點出名的網紅店在西安就超過了十家。3月19日,記者來到西安興善寺西街,僅百米的距離內,就有兩家鮑師傅糕點店坐落於此。
  • 鮑師傅在北京只有14家門店?!那其他200多家是……
    你買的鮑師傅是正宗的嗎?最近,網紅糕點「鮑師傅」創始人鮑才勝將一家涉嫌侵權的公司告上了法庭。一時間,真假鮑師傅又一次引發了消費者關注。鮑才勝註冊的鮑師傅商標及門店外觀,圖片來自壹現場(啊?原版長這樣啊!)最近,北京鮑才勝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將一家涉嫌侵權、以「鮑師傅原創者」名義開展連鎖加盟的北京易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起訴至北京、南京和杭州三地的法院,最早一起於3月14日開庭。
  • 鮑師傅在全國僅開設26家直營門店 山寨鮑師傅為何這麼多(圖)
    &nbsp&nbsp&nbsp&nbsp識別真假鮑師傅門店,其中一條就是看食品袋上是否印有北京13家門店的名稱和地址&nbsp&nbsp&nbsp&nbsp一款綿軟的肉鬆口味小蛋糕成為網紅之後,引發了鮑師傅商標維權持久戰。
  • 怎樣界定假冒了註冊商標?假冒註冊商標會不會去坐牢?
    假冒註冊商標罪,是指違反國家商標管理法規,未經註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註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嚴重的行為。對使用類似或近似他人註冊商標的,同樣會涉嫌刑事犯罪。比如,粵利粵,康帥傅等等都是假冒註冊商標。
  • 網紅主播直播間被拘留,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罪,怎麼減輕處罰
    【導讀】  網紅主播知假賣假,涉嫌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罪,怎麼從涉案金額出發減輕處罰?  【案情簡介】  源頭廠家知假造假已經屢見不鮮。  2020年10月,警方在浙江多地抓獲假冒註冊商標團夥5個,當場繳獲假冒奢侈品牌註冊商標的箱包、服飾等各類商品3000餘件。
  • 商標局新規打擊惡意註冊 鮑師傅維權多年打掉九成山寨店
    北青報記者近期走訪市場發現,街頭仿冒「鮑師傅「的糕點店日漸減少,正牌鹿角港也終於獲得43種商標註冊權,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負責人表示將保持打擊商標惡意註冊行為的高壓態勢,有力規範商標註冊秩序。鮑師傅維權獲得法院支持前兩年鮑師傅僅在北京地區就面臨300多家「山寨店」圍剿,鮑師傅糕點創始人鮑才勝12月24日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北京易尚公司主要用於招商加盟的兩個侵權商標均被裁定無效,到北京地區僅剩不到30家侵權店,他感到如釋重負的同時明年將把主要精力放在產品研發方面。
  • 微信朋友圈賣「尾單」冒牌奢侈品 犯假冒註冊商標罪被判刑三年
    12月15日,大連市西崗區人民法院認定3名被告人犯假冒註冊商標罪,均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並處罰金48萬元。記者採訪獲悉,2016年年底至2018年4月間,被告人李某、李某某、張某某在未經商標權利人許可的情況下,擅自生產、銷售「KENZO」(肯佐)、「BURBERRY」(博柏利)、「BA-LENCIAGA」(巴黎世家)、「GUCCI」(古馳)品牌的服裝。
  • 「鮑師傅」最大山寨方易尚公司二審敗訴,兩商標無效裁定落槌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日前就北京易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易尚公司」)訴國家知識產權局一案作出二審判決,易尚公司敗訴,這意味著其註冊使用的第32類、第43類相關訴爭「鮑師傅」商標將維持無效裁定。判決書顯示,2017年7月、2018年2月,鮑才勝公司分別對易尚公司註冊使用的第32類、第43類「鮑師傅Bao Shi Fu及圖」商標,向原商標評審委員會(簡稱「商評委」)提出無效宣告請求。
  • 通城縣人民檢察院對4人涉嫌假冒註冊商標罪提起公訴
    2020年7月31日,通城縣檢察院以涉嫌假冒註冊商標罪,依法對犯罪嫌疑人葉某、吳某、李某、王某某提起公訴
  • 「鮑師傅」亮劍維權,仿冒者無處遁形
    「鮑師傅」自成為網紅糕點品牌以來,在受到消費者熱捧的同時,也飽受山寨、假冒等智慧財產權侵權困擾。為了給「鮑師傅」品牌正名,「鮑師傅」的運營商北京鮑才勝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鮑才勝公司)在積極擴大經營的同時,在全國各地發起訴訟,向山寨「鮑師傅」「亮劍」。近日,「鮑師傅」的商標案有了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