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手藝人的堅守:世道雖艱,情懷難卻

2020-12-20 客家新聞網

世道雖艱 情懷難卻

贛州手藝人仍在堅守

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興國

尋找那些遺失的技藝

// 傳統木匠邱會節

在興國,有很多老手藝人都在慢慢消失……

手藝人,更像是「守藝人」,不管世界變得多嘈雜,似乎這些匠人的內心都是平靜的。因為他們的一生,都在堅守著一件事!

街角做木工的叔叔 ,門前修表的大爺

屋後彈棉花的伯伯,還有無所不能的裁縫奶奶。

... ...

興國的這些老手藝人,你想為他們點個讚嗎

01 彈 棉 匠

「彈棉花喲彈棉花,半斤棉彈出了八兩八,舊棉花彈成了新棉花,彈好了棉花那個姑娘要出嫁」

彈棉花,是中國傳統手工藝之一,在如今城市裡已不多見,然而,家住興國縣城崗鄉榔槎村的張永清至今還堅守著這份傳統手工藝,將溫暖送進千家萬戶。

手工彈棉

製作棉被的眾多工序中,彈棉花耗時最久。張用清說,左手持弓,右手握槌,至少要彈上3個小時,佔到了整個工序的一大半時間。旺季時候,手臂常感酸痛,手掌還出現嚴重皸裂。

張永清與其父親

每年9月至次年2月是張永清最忙的時候,每天工作時間超過12小時,但卻只能製作兩張棉被,因為「慢工才能出細活」!

就像現在,

彈棉匠張永清正在用雙手小心地去感知棉花的鬆軟度,機器可以解放雙手,卻永遠替代不了手藝人充滿情懷和溫度的雙手。

02 裁 縫 匠

「新三年,舊三年

縫縫補補又三年」。

在興國縣背街的街道角落,有這樣一個老裁縫常年在此擺攤兒,她腳踩踏板用著老式的縫紉機,為身邊的街坊鄰居提供方便,改衣服、撬褲邊。

林地秀的「飛人牌」縫紉機

在興國縣繁華的背街路旁,一把遮陽傘、一臺老式「飛人牌」縫紉機、幾張凳子,身後的牆壁上懸掛著各種待修改和縫補的衣物,這就組成了林地秀簡簡單單的裁縫鋪。

林地秀利索地用軟尺為顧客丈量

林地秀曾是興國縣羽絨廠的職工,退休後,衣食無憂的她依然堅守著這門手藝,獨自一人在街邊擺攤,早早起來擺攤,天黑才能結束縫補的活,收攤回家。

當我們的記者問到堅持留著這個攤子的原因時,林地秀只短短的說了一句:「這個時代快忘了縫紉機這種老物件了,可一些老人還是習慣『縫補』,那這個攤兒我就得一直守著。」

03 手 工 杆 秤

「制秤人心中自有一桿秤,做秤也是做良心」。

步行街42歲的熊仁傑就是這樣的一位手工藝人。

從選材、刨圓、打磨、配砣、定「叨口」、定星位、打眼、裝鉤、磨光、校正、染色……大小數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熊仁傑都極其小心地完成。

熊仁傑展示他製作的手工桿秤

他說:「決不能使小小的失誤毀了秤,毀了咱手藝人的聲譽,做良心秤靠的是工匠的好德行,制秤人心中要有一桿秤」。

04 篾 匠

圓圓的篩子、小巧的竹籃、結實的籮筐。

在塑料製品出現之前,家家戶戶日常生活都離不開篾匠們巧手下,精緻的篾製品。

謝國逑展示他編織的竹器

謝國逑的篾匠人生,從學做鬥笠開始,迄今四十餘年,經過苦學,生活中常用的竹器,謝國逑全部會做,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篾匠。經他之手做出的精美竹器不計其數,只是篾製品市場需求量逐年減少,篾製品逐漸淡出了人們視野,篾匠這個行當也變得鮮為人知。

謝國逑正用竹刀破篾,一根竹條能破成好幾層篾片。

「謝師傅做的竹籃就是結實,又好看,麻煩了,謝師傅!」一位前來拿預訂的竹籃的老顧客對謝國逑的竹製品讚嘆不已。每每這時,謝國逑就會抽著土煙對別人呵呵地笑著,享受著獨屬於他的榮譽。

05 修 表 師 傅

縣城步行街一家鐘錶維修店裡

肖梓全師傅和我們分享

50年的修表故事

肖師傅在專心修表

60多歲的肖師傅是瀲江鎮平固街人,修表的手藝是從父親那裡學得,原本只是興趣所至,打發時間罷了,卻沒想到這門技術竟伴隨其一生。

1977年,肖師傅進入興國五金鐘表廠工作,該廠倒閉後,鍾師傅就以下鄉趕圩修鐘錶為生,修手錶賺了些錢後,才有了如今這家老式鐘錶維修店。如今,這家老店已有25年歷史了。

肖師傅工作總是精益求精

修好的手錶

肖師傅修表時,眼神專注、動作輕巧,一舉一動都顯現出老師傅的專業和修表師傅的基本素質。肖師傅回憶,20多年前,前來修表的人不計其數,無論多長的隊也要等,那個時候,修手錶這個職業很是受人尊重,家裡的經濟來源全靠這個手藝。

如今手錶更新換代非常快,老式手錶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老式手錶的許多原裝零件也已十分少見。或許,修老式手錶這一職業也將漸漸淡出大家的視野。

肖師傅如今的視力每況愈下,繼續這一行當也愈發力不從心,「等視力再差些,我就退休不幹了。」肖師傅說。

06 草 鞋 匠

草鞋

別說是現在的年輕人

即便是許多中年人或許都沒有穿過甚至摸過

只有老一輩的人們

才能回憶起

曾經穿著草鞋下地幹活,上山砍柴的畫面

一雙雙簡易廉價的草鞋

陪伴著貧苦的人們和堅毅的紅軍戰士

度過了無數艱難的日子

今天 織草鞋這門手藝並沒有消失

興國良村鎮西嶺村的劉高漢老人

就把這「文物」給整活了,展現在我們鏡頭面前,讓大家得以重新見識「草鞋是怎麼樣誕生」。

劉高漢正在編草鞋。

劉高漢用木槌將草鞋錘鬆軟

劉高漢老人先是篩選鮮白的千稻稈(稻草) 一捆稻草,兩手抓牢,在石階沿拍打,丟掉稻衣雜物,並拍打柔軟,便於編制。再取絡麻,搓草鞋省(經)備用。材料備足後,就可以開始打草了。

取絡麻搓草鞋省(繩) 二條,長度一「人」長(自己兩手攤開放直的長度)。將一條草鞋省對摺變成二條草鞋省(經),在對摺中央做一個圈兒,即是草鞋鼻頭。

就在這樣的抽、穿、搓的不斷重複中,不到半個小時,一隻結實的草鞋便從老人的手裡成功「出爐」。

劉高漢向記者展示編制好的草鞋

07 打 鐵 匠

世上有三苦

撐船、打鐵、磨豆腐

埠頭鄉老街附近的一個鐵匠鋪子裡,70多年打鐵經驗的老鐵匠鍾孝健,依然堅守著這門艱苦的手藝,也或是即將消失的手藝。

鍾師傅16歲起便以打鐵為生,至今打鐵已過了四十多個年頭。在他眼中,每一件親手打造的鐵器都是技術和時間推敲出來的藝術品。小到一把普通菜刀都同樣需要用心選料,細心打磨。

火紅的炭,燒紅了鐵;火紅的鐵,鍛造出紅火的日子。

08 打 洋 錫

「打洋錫」,是指專門製作白鐵皮製品的一種工藝。白鐵皮因為其光澤明亮發白,形狀似錫,便認為它是錫了。

以前,我國工藝落後,鐵皮要從外國進口,所以人們通常把它稱作「洋錫」。隨著洋錫製品淡出,打洋錫手藝也漸趨沒落,但在興國老街上,記者還是尋找到了這一銀光中的韻律......

叮叮…叮咚…」在興國老縣城十字街傳來一聲聲敲擊聲,循聲找去,只見一40歲左右的中年婦女正埋頭敲打著一個發舊的洋錫果瓶。

她叫鍾新蘭,跟隨丈夫做打洋錫生意已經20多年,慢慢的自己也掌握了這門傳統手工藝。「這個果瓶是顧客剛剛送過來的,要改成整個的開口翻蓋。」鍾新蘭解釋道。

鍾新蘭正在修改洋錫果瓶

「每逢有人結婚,就會定製果瓶、水桶、臉盆、水壺等等全套的洋錫製品,我們夫妻二人經常從早上8點趕製到晚上11點。」店主劉光平,是「打洋錫」的傳人,今年50周歲。他說,他十幾歲就開始學做白鐵活。他學會「打洋錫」後,便靠這門手藝謀生,因為當時「打洋錫」很吃香,一般工種一天只能掙十幾元,「打洋錫」能掙幾十元。

傳統錫制製品和現代塑料製品

顧客前來購買錫制水桶

「現在行情不行了,一個月才賣一兩件錫製品,有時幾個月都賣不出去一件。現在時代在進步,我也琢磨著用白鐵皮製作一些像油煙彎鬥之類的現代生活用品。」

如今,隨著塑料製品和不鏽鋼製品的盛行,洋錫製品便逐漸淡出老百姓的生活,銷路遠不如以前了。「打洋錫」,成為十字街乃至老城區的獨門獨戶。

09 老 木 匠

房屋、家具、農具...

沒有哪一樣離得了老木匠

斧鋸鑿刨...

木工的十八般武藝你想像不到

高興鎮長徑村邱會節,幹木匠已經五十多年了,練就一手爐火純青的木工手藝。

他做家具 ,無論是凳子、大衣櫥、飯桌、櫃檯,均不用膠水釘子 全靠自己設計榫卯,上百年甚至幾百年都不會散架。

邱會節正在畫榫眼,畫得準不準全靠木匠的經驗

傳統手工一點點打磨,為了一個接口耗半天時間制卯榫。養家餬口,它早已不是上上之選,但邱會節仍然堅守著傳統手藝,堅持用手工打制家具。

「只有經過精雕細琢的東西,才能永久流傳。」邱會節說。

10 篆 刻 藝 術 家

篆刻

這是一門有著三千七百多年的藝術

不僅是鐫刻 更是書法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興國篆刻」傳承人

「興國篆刻」第三代傳人鍾松元

十五歲初中畢業便能獨立自主雕刻印章,年紀輕輕就開始前往各鄉鎮趕圩擺攤。30多年從未間斷對印章雕刻技藝的打磨,長年累月的不停雕琢,練就了鍾松元刻章技術的爐火純青。

鍾松元的印章作品

談及自己未來的想法時,鍾松元表示,篆刻作為一門藝術,他希望將其傳承下去,讓其發揚光大。

他也希望,能有更多喜歡篆刻的朋友,能與他一起進行交流,為的就是能將這門藝術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喜歡上篆刻,以便能刻畫出更多的精品。

像這樣的手藝人還很多,修鞋匠、磨刀匠、剃頭匠……他們是我們身邊最普通的人,但他們也是最不平凡的人。

正是他們,用自己的堅持,為我們的生活帶來諸多方便。他們是時代的見證者,也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感謝他們,是他們讓這個時代更加美好。

今日話題

#說說令你記憶深刻的老手藝人#

評論區等你噢~

來源:興國發布編輯:李曦 校對:賴睿編審:劉芬

贛州人注意!這類「藥材」千萬別隨意用

問政回音 | 放學後小孩能留在學校託管嗎?官方回復來了!

黃元米果好擰好香好好賣?哦吼,被判刑了哇!

問政回音 | 設置人行道、抓拍點、紅綠燈……市民這些關切被回復了

「問政贛州」網絡問政平臺收到一封感謝信,原來是……

@贛州人,江西疾控發布重要提示→

相關焦點

  • 做堅守長期價值的研究「手藝人」
    廣發基金策略投資部基金經理苗宇就是一個善於摒棄短期波動「噪音」、堅守長期價值的研究型手藝人。他專注於挖掘具備進化能力和熵減能力、價值不斷增長的公司,與公司一起接受時間和市場的洗禮。管理基金5年多以來,他看好的消費股、醫藥股持倉超過30個月,並獲得了出色的超額回報。
  • 廣發基金苗宇:做堅守長期價值的研究手藝人
    廣發基金策略投資部基金經理苗宇就是一個善於摒棄短期波動「噪音」、堅守長期價值的研究型手藝人。他專注於挖掘具備進化能力和熵減能力、價值不斷增長的公司,與公司一起接受時間和市場的洗禮。管理基金5年多以來,他看好的消費股、醫藥持倉超過30個月,並獲得了出色的超額回報。
  • 一針一線36年,荊州這個補鞋手藝人的堅守只為了一個心願!
    一針一線36年,荊州這個補鞋手藝人的堅守只為了一個心願!昏暗的燈光、鏽跡斑斑的補鞋機、黝黑髮亮的銼刀,這僅有數平方米的房間裡,仍然保存著八九十年代的裝飾韻味,時光仿佛未曾眷顧,這裡是老鞋匠謝師傅堅守11年的修鞋鋪。鞋鋪燈光映射的角落裡,一個傴僂的身軀正坐在20釐米高的板凳上,全神貫注地忙活手裡的工作。
  • 客房清潔手藝人:堅守匠心技藝,鑄就工匠精神
    我們身邊,也有這樣一群堅守初心的手藝人。她們將技藝融入工作,把一間間客房清潔成為了藝術品,推動著酒店業的高質量發展。她們就是手藝人、樸實的勞動者——客房保潔。默默無聞堅守一線,用精湛的技藝清潔每間客房,用汗水譜寫新時代的工匠精神,當你走進她們的工作世界,你能感受到一顆顆質樸、專注的匠心。
  • 這首詩最能體現陸遊的愛國情懷,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陸遊是南宋時期最偉大的愛國詩人,他不像別的詩人,可能也是很愛國,但也只是在詩文中感慨一番,可是陸遊卻不一樣,他不僅寫詩表達了這方面的情懷,同時他還是真正上個戰場的詩人,帶領著軍隊與北方的金人多次作戰,真可謂是能文能武。
  • 贛州古城釣魚臺的前生今世 號稱贛州美食一條街 吃貨好去處
    贛州古城釣魚臺的前生今世 號稱贛州美食一條街 吃貨好去處曾祥裕 曾海亮春光明媚時,我樂聞贛州古城釣魚臺改造工程竣工,便乘興走進釣魚臺,既熟悉,又陌生。贛州古城原先有護城河,有大大小小近百口水塘, 內局有豐沛之水,與外堂局章貢兩江相呼應,相交匯,滋潤著古城植被,四季如春,也孕育老贛州人與世無爭、安於慢節奏的性情。【來源:旅遊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 河南團審議:堅守公平正義 凸顯為民情懷
    河南團審議:堅守公平正義 凸顯為民情懷 2020-05-30 02: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念物記:揚州手藝人全記錄
    正是那次採訪寫作,讓她得以了解「雕版印刷」這一有著千年歷史的古老技藝,以及上世紀七十年代古籍版片在揚州所經歷的劫後重生,還有那些在喧譁塵世中寂寞堅守的刻印藝人。她被深深打動了。有感情的文字總是容易引起共鳴的,《素箋不言,雕文有聲》一文發表後,許多讀者與她聯繫,稱這篇文章寫出了傳統技藝的價值,寫活了手藝人,並鼓勵她繼續寫下去。
  • 讀陸遊《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書憤》陸遊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那知」猶言「豈料」,「世事艱」三字概括了民族所遭逢的深重災難,是一抑。「中原北望氣如山」寫志在恢復的英雄氣概,是一揚「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敘事中兼寫景象,於四時中特別抉出隆冬和深秋的季候來寫,就造成了嚴寒蕭瑟的氣氛,瓜洲渡、大散關這兩個地名前置以樓船夜雪、鐵馬秋風的描寫,便覺敘事精警,聲色動人,為全詩增色不少。
  • 《鄉村地理》|手藝人與守藝人——指尖流雲 雨中繁花
    而在貴州大山中還有那麼一批人,秉承手藝人的初心,默默堅守祖輩的技藝,不舍氣力,傳承發展。本刊記者探訪十位手藝人,通過鏡頭和筆,記錄下一個個真實的手藝人形象,展示他們的生活,勾勒出中國人的鄉愁,講述他們堅守、傳承、創新的故事。期望通過我們的關注,給予他們更多堅持的力量,讓老手藝傳承下去。
  • 《鄉村地理》|手藝人與守藝人——滴滴香濃 源自自然
    而在貴州大山中還有那麼一批人,秉承手藝人的初心,默默堅守祖輩的技藝,不舍氣力,傳承發展。本刊記者探訪十位手藝人,通過鏡頭和筆,記錄下一個個真實的手藝人形象,展示他們的生活,勾勒出中國人的鄉愁,講述他們堅守、傳承、創新的故事。期望通過我們的關注,給予他們更多堅持的力量,讓老手藝傳承下去。
  • 生命雖艱,但大工人足夠相信!
    在許斐患病的六年時間裡,雖經歷了病情的反反覆覆,但她始終沒有放下學業。許斐坦言,也有很多次自己覺得堅持不下去了,但是想到自己熱愛的專業,想到老師和同學們給自己莫大的鼓勵,還是選擇堅持完成學業。正如海明威所說:「人不是生來被打敗的!」2017年6月,許斐完成了7萬餘字的博士論文《單承載面下承式連續梁拱組合體系橋結構性能相關問題研究》,並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預答辯。
  • 新樂這位手藝人,用指尖功夫詮釋工匠精神
    新樂這位手藝人,用指尖功夫詮釋工匠精神 2020-05-09 22: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六旬蘸蠟手藝人堅守傳統 6道工序純手工製作蠟燭
    原標題:即墨區環秀街道蘸蠟手藝人堅守傳統 純手工製作蠟燭胡思忠正在製作傳統蘸蠟。普通蠟燭燈芯是棉線,而蘸蠟的燈芯是葦稈,空心可以通氣,燃燒時有更多的氧氣,因此火燃燒更旺,這是蘸蠟和普通蠟燭最大的不同之處。
  • 贛州千年古城牆,孔子第46世孫主持修建,用鐵水澆鑄城基
    贛州之地歷史悠久,秦朝時,贛州歸屬九江郡。漢朝初年,大將灌嬰在此駐軍,建立贛縣,由此開啟了贛州2200多年的歷史。我們已經發現了521種銘文磚,贛州的城牆是三面環水,所以年年會漲大水,山洪暴發的時候會水淹贛州。磚牆受了水淹,年年要修,這是一個很艱巨的大工程。一千多年來,從宋代到民國,一直到今天,鬱孤臺人在每一個朝代,在每一個時代,都在修城牆。歷史上,為保護家園免受戰亂之苦,當地人沿著章、貢兩江,建起一道土城牆,寬闊的江水成了天然的護城河。
  • 抖音手藝人讓堅持有意義,用匠心雕琢美好生活
    而匠心,則是初心,雖經坎坷磨礪,仍不改初衷。無論是幾十年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還是剛剛入匠門的「小學生」,抖音手藝人,堅持用匠心雕琢美好生活。  | 90後竹編手藝人:你努力的樣子是我們的榜樣  竹器,是中國南方農家最常見的日常器皿。
  • 領袖用典丨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出自屈原的《離騷》。《離騷》被認為是一首「屈原的政治生涯傳記」詩。表達了要使楚國強大就必須推行美政的治國思想,和推行美政失敗被貶後的不滿不悔情緒及繼續推行美政的堅定信念,以及了無機會再行美政則寧死不叛楚王的忠誠。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大意是:我長嘆一聲啊,止不住那眼淚流了下來,我是在哀嘆那人民的生活是多麼的艱難!
  • 「手藝人」看27歲的老大爺怎麼把木雕給雕成一個精品
    「高手在民間」這句話常常浮現在漫迷腦海中,中華傳統中有許多手藝活被我們稱之為手藝人。手藝人的基礎之下,在練習期間也會受到不小的阻撓。一般的手藝人做工都非常精細,相信漫迷都知道木雕這個職業。這兩個APP都有不同的手藝人,將自己的手藝活轉變成一門藝術。木雕是民間文化工藝的一種,也是一門藝術活,不少漫迷在逛這兩個APP的同時都能夠遇見一些木雕人。他們會用自己的手藝把作品呈現在漫迷或者小夥伴面前,小六最為關注的還是木雕手辦這個工藝活,其中也不乏他們的做工精細以及各種雕刻等工序,木雕的刻畫也極為複雜。
  • 哈佛幼兒園2020年秋季招生簡章——堅持公益普惠,堅守教育情懷!
    為緩解離石城區幼兒「入園難、入園貴」兩大難題,離石區哈佛幼兒園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經教育部門考核驗收合格,第一批加入普惠型幼兒園行列
  • 舊書書店,好一份堅守情懷
    堅守拓守書店:抱團經營,繼續傳統舊書店模式(坐標:花地灣古玩城 經營時間:20年)原定址在芳村一號文化廣場的「蜀粵書局」,於今年年初正式結束實體店的經營。在蜀粵書局負責人的指引下,記者找到了位於花地灣古玩城的拓守書店。進門時,書店負責人梁平正用塑料封套包起剛收回的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