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違章房被拆 40個孩子遭遇入託難

2020-12-23 中國網教育

最近兩天,浮山後的一些家長們都快急瘋了,眼瞅下個月家裡的寶貝就要進幼兒園了,可是卻突然接到幼兒園通知,事情有變,孩子們的入園問題有了麻煩,中間出了啥事?王女士、張女士和劉女士同住浮山後一小區,家裡都有個2歲半的寶寶,眼看到了該上幼兒園的年紀,千挑萬選之後,大家都相中了浮山後二小區配套的的這家青島廣和幼兒園。媽媽們說,廣和幼兒園是一家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師資設施、硬體配套都比較完善,而且收費也不高,所以在浮山後這片,很受歡迎。沒想到,千挑萬選定下的這個幼兒園,卻在入學前出了岔子。

按照報名順序,王女士、張女士和劉女士的孩子恰好就在後40位裡,這樣一來,很有可能孩子就沒學上了,這下,家長們炸了鍋!還有一個月就是開學的日子,好點的幼兒園早就人滿為患,重新報名是來不及了,想要插班,簡直比登天還難。幼兒園到底出了什麼狀況,通知為何下的這麼突然?記者設法聯繫上了廣和幼兒園的負責人。顧園長說,目前確實有一部分孩子的去留成了難題,起因就是眼前這間多功能教室。按照規定,廣和幼兒園分大中小三個級部,總共12個班,每班35到40個孩子。今年計劃招收160個孩子,分為4個班,可如果減少了一間教室,就等於削減掉一個班,勢必會影響到孩子入學。

看來,所有的問題都糾結在多功能廳的拆除上,說起這事兒,園長連連嘆氣,這都怪我們當初考慮不周。只急著解決一樓漏雨的問題,忽略了正常的審批手續。直到去年,有人舉報幼兒園多功能廳涉嫌違規建設,老師們才意識到,麻煩大了!可想要補辦,談何容易。城管、街道、規劃跑了一圈,可手續還是沒影兒的事兒。違章房面臨被被拆,40個孩子遭遇入託難,這事兒,真還有些難辦。出現這樣的事情,著急上火沒有用,得想辦法解決才行,看有沒有什麼途徑能通開這條入園路。休息過後接著說。

相關焦點

  • 「入託難」 該找誰來辦公立幼兒園
    行政單位要辦幼兒園,倘若這類幼兒園只面向自己體系內的職工,那麼,「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就很可能演變為「大力提高行政單位職工的福利」。  需要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常務會議專題研究「入託難」這個問題,可見「入託難」已難到了怎樣的地步。  「入託難」難在優質幼兒園少、門檻高,也難在擇校熱。
  • 上海幼兒園收費居高 三歲以下幼兒遭遇入託難題
    三歲以下幼兒遭遇入託難題  各方呼喚質優價廉的託幼服務  □晚報記者 楊玉紅 報導  上海近七成家長希望將3歲以下幼兒送入託兒所,但是,託兒所和託小班出現的萎縮,入託難困擾了很多年輕的家長。  七成家長希望幼兒入託  「找了一個星期,價格便宜的幼兒園沒有託班,民辦幼兒園有託班,但是,高價的收費又讓家人覺得很吃力。
  • 如何解決「入託難、入託貴、入託差」?上海這個區建了資料庫
    入園高峰導致幼兒園無暇開設託班,為了應對入園高峰,幼兒園挖掘資源解決3-6歲幼兒入園問題,因此針對2-3歲幼兒的託班相對較少,且缺少適合託班幼兒的專項設施設備和豐富多元的情景活動場所,師資等也嚴重不足,造成了「入託難」「入託差」「入託貴」問題。
  • 看日本企業如何解決職工子女入託難:探訪豐田幼兒園
    新華網東京3月23日電(記者馬曹冉)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日本女性走進職場,全職媽媽減少,但社會上各類育兒設施的容納能力卻並沒有增強,日本社會入託難問題逐漸顯現。許多日本兒童只能在家等待幼兒園空位,被稱作「待機兒童」。
  • 越來越多農民工湧向城市,入託難上學難問題日益凸顯
    過度城市化導致資源向城市集中,城市公共資源吃緊,這表現在方方面面,多年前大中城市的入託難上學難問題,現在在許多中小城市也日益凸顯。郎哥所在的城市是地市級城市,總人口900萬,基礎教育在全國也是好的,早些年公辦學校大班額現象逐漸得到解決,像市區一些資源好的學校班級人數多達70、80人,這種情況非常普遍,後來政府加大教育投資,新建學校,控制班額等措施效果比較明顯,問題得到改善。
  • 佳美幼兒園孩子入託問題未解決 20餘家幼兒園來搶生源
    本報訊佳美幼兒園停課的消息傳出後,引起了哈爾濱市20餘家大小幼兒園的「關注」,昨天這些幼兒園紛紛攜帶宣傳單、宣傳展板來到佳美幼兒園門前搶生源。  8時15分許,在遼河小區佳美幼兒園門前,數百名孩子的家長準時來到這裡,等待道外區教育局和佳美幼兒園解決300名孩子入託問題。
  • 日本入託難 「上不了保育園,日本去死」走紅
    文章在網絡上引發熱議,「孩子上不了保育園,日本去死」甚至入選了「2016年年度流行語」。  迫於輿論壓力,安倍政府6月發布《日本一億總活躍計劃》中明確提出,要在2017年末將保育園「待機兒童」人數清零。  近日,又逢入園結果發表,但今年的「待機兒童」數相比去年有增無減。日本推特上「孩子上不了幼兒園 2017」又一次成為了熱門話題。
  • 日本多措並舉解決「入託難」
    在日本,「保育」一詞最早出現於1877年的東京女子師範學校附屬幼兒園規則中——對園中的小齡兒童進行悉心看護、每月收取25日元的保育費用。如今,經過100多年的歷史變遷,保育概念逐步完善並穩定下來。
  • 泰興:幼兒園入學入託體檢將開始
    (記者 胡新芳 實習生 王恆珩 通訊員 高瑋瑋)記者從市婦幼保健院了解到,2021年秋季學期幼兒園入學入託的兒童體檢工作,將於7月20日開始,家長可帶適齡兒童前往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進行體檢。按照國家《託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託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規範》要求,兒童在入託幼機構前應當進行全面的健康體檢,合格後方可入園(所)。《江蘇省託幼機構衛生保健評估細則》中指出,兒童入園時需查驗「兒童入園體檢表」「兒童保健手冊」「預防接種證」。
  • 孩子入託入學,別忘查驗預防接種證
    河青新聞網訊 近日,石家莊市秋季學期開學時間已定,市疾控中心特此進行溫馨提示:兒童家長在為孩子辦理入託、入學手續時,千萬別忘了預防接種證。那麼,入託、入學查驗接種證有何重要意義?所有幼兒園小學都要查驗嗎?過程如何?對此,我們請石家莊市疾控中心免疫規劃管理所所長陳慧英為廣大兒童家長解惑答疑。
  • 幼兒園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丫丫入託記
    其實早在去年11月就給娃送到了半天的託班進行適應,只不過當初是衝動型的「閃電入託」、「閃託」。原本計劃是等到今年年後才送託,無奈哪吒娃天天在家拆家,繼砸爛了家裡的電視又砸爛了家裡的馬桶蓋,我實在心力交瘁、忍無可忍後,諮詢了小區裡的私人開設的託管班老師,表示可以提前幾個月去適應感受一下,於是就沒有任何預警和過渡地把娃塞到了託班裡,現在想來也有點莽撞,不值得效仿。
  • 寶寶入託前的準備
    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儘早學會與人相處,提高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是非常必要的。幼兒園恰恰是最早對孩子進行集體教育的地方。為了預防小兒出現這些情況,讓小兒願意入託或入園,事前應該一些準備:1、日常生活中多與鄰居接觸,與鄰居的小兒玩要和交往,讓孩子學會和別人相處,為過集體生活做準備。
  • 鄉鎮部門動態|棠浦鎮:打造「黨建+拆『三房』」新模式
    棠浦鎮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紮實開展「拆三房」工作,努力提升鄉村「顏值」。村幹部在丈量「三房」該鎮把「拆三房」工作作為「書記工程」「一號工程」來抓,依託「蹲村」,建立「鎮黨委-村黨支部-黨員聯戶」的三級網格化管理體系,各村黨員明確工作對象、內容,劃好「三房」清理整治工作「責任田」,進村入戶宣傳政策、排摸底數。
  • 6歲女孩滯留幼兒園一年,家長稱無力支付拖欠的入託費用
    方園長告訴記者,孩子在幼兒園已經入學兩年了,一開始沒有問題,但是從去年4月份開始,孩子的家長就再也沒有支付過入託費用。 這個事情為什麼會拖上一年?據方園長介紹,孩子的父親是再婚家庭,孩子也是跟著父親過,而孩子的生母他們也從沒見過。事情真是像方園長所說那樣嗎?家長又為何不將孩子接走呢?記者通過電話聯繫上了小懿的父親,對方表示這一年來,自己公司的經營一直都不理想,別人的欠款也一直收不回來,目前他都在外面租房子住,生活出了問題,無力支付孩子的入託費用,而孩子的生母也同樣沒有撫養孩子的能力。
  • 日本兒童「入託難」 保育園和保育師嚴重缺失
    日本兒童「入託難」 保育園和保育師嚴重缺失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結婚生子後辭去工作在家相夫教子是日本傳統女性的選擇但是,媽媽們回到社會的第一道門檻就是孩子誰來帶?不斷增長的「待入託」兒童已經成為日本社會的一個難題。
  • 成都公辦幼兒園太少私立幼兒園太貴導致入園難
    建議政府承擔起相關責任,參照《義務教育法》制定有關普及標準,比如公辦幼兒園的比例要達到50%  「以前幼兒園就在家門口,隨時可以報名入園。現在提前兩年都這麼難進。好的民辦幼兒園太貴,名額也太少。」看到本報關於入託難的報導,雅安市民張女士打來電話這樣說。
  • 兩歲半的娃,究竟要不要9月入託?看完這幾條,家長再做決定
    最近,小編收到不少爸爸媽媽的諮詢:孩子兩歲半是否可以9月入託。有的因為老人沒辦法幫忙帶孩子,夫妻倆又要上班,所以想把孩子提前送去託班。有的感覺家庭環境太單一了,希望幼兒園老師能夠帶著孩子多學些知識。且慢,入託確實能夠讓孩子收穫不少,但究竟去與不去,還應結合園所、家庭具體的情況來談。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入託,也不是所有的幼兒園都能搞定兩歲多的小寶寶。小編貼心地為爸爸媽媽整理了幾個關鍵要素,仔細考量後再做決定吧!
  • 幼兒園報名難調查:公立名額少私立價格高
    《新聞1+1》2010年7月7日播出:擠進「起跑線」,咋就這麼難?主持人(李小萌):上大學難還是上幼兒園難?按照常識來回答的話自然是上大學難,但是現在很多家長都發出這樣的感嘆——上幼兒園難於上大學。一個有悖於常識的現實,原因何在呢?
  • 嬰幼兒託育需求猛增 "入託無門"成家長的心病
    例如,0~3歲嬰幼兒託育服務供給不足,「入託無門」成為很多嬰幼兒家長的心病。近幾年,社會各界反覆呼籲託育服務回歸。記者調查發現,託育行業缺乏相關的標準和規範,開辦託育機構只能參考幼兒園辦園條件標準,要求規模在6個班以上,還要有室外活動場地,門檻比較高,讓社會力量望而卻步。
  • 幼兒園作業難壞了爸媽:為孩子通宵做手工
    和很多家長一樣,女兒入託兩年,她覺得自己像「開掛」一樣練就了十八般武藝,甚至常常感慨「仿佛重新上了一次學」原本以為女兒上幼兒園後,自己身上的擔子能輕一點,不過讓她沒想到的是,自從孩子入託後,作為家長的她,「功課」反倒多了起來。面點比賽、給動物做房子、服裝秀……幼兒園裡時不時會有新的任務下來,怎麼能別出心裁幫孩子完成「作品」,讓她這位擁有博士學歷的媽媽也傷透腦筋。「有時老師會趁家長接孩子時當面布置任務,有時是群裡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