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春節民俗:萬事討個好彩頭(圖)

2020-12-23 中國臺灣網

拜財神

  臺灣民俗年

  臺灣民間的春節,起源於祖國大陸,尤其是講閩南話的臺灣人,過年方式與閩南地區更為相近。臺灣人過年活動從農曆12月16日的「尾牙」開始。

  這天家家戶戶都要祭拜土地公,特別是生意人,為祈求新年發財,輒以牲體、金紙祭祀,並以祭品分享同仁犒賞員工,此叫「食尾牙」。

  「食尾牙」時,將要解聘的員工,僱主以雞頭相向,表示明年請另謀高就。因此,臺灣有諺語:「吃尾牙面憂憂,吃頭牙撫嘴須」。意為尾牙餐事關工作去留。

  農曆24日是老百姓送神升天的日子,與閩南的臘月23日送灶神一樣。祭品中必須有「甜圓仔」(湯圓),粘在灶口,讓灶神「好話傳上天,壞話去一邊」。

  這一天,還要大掃除,將家中一切「晦氣」掃除掉,好迎新年。

  臺灣好玩地推薦:臺北

  除夕,臺灣叫 作「二九暝」、「三十暝」,依農曆十二月的大小而別。「暝」即歲暮之意。天色未晚之前,家家準備供品,像甜桔、甜米果(年糕)、「春飯」、「壓歲錢」等。 「春飯」就是在盛得尖尖的米飯上插上剪紙的春字。

  因為閩南話「春」與「剩」諧音,意為「歲歲有餘糧,年年食不盡」。此外,還在大門後面,豎放兩根連須帶葉 的甘蔗,叫「長年蔗」,取又長又甜,以「堅定家運吉利」之意。

  吃年夜飯「圍爐」時,八仙桌下安放新炭爐和一把新葵扇,扇上和爐上貼有紅紙書寫的「春」和「福」字。圍爐時要說吉利話,如「吃紅棗,年年好!」、「吃年飯,年年賺!」等,桌上一定要有芥菜,叫「長年菜」,象徵命長。也有的人家桌上要有「韭菜」,即「韭」和「久」諧音,象徵長壽。蘿蔔也不可少,閩南話叫它「菜頭」,表示「好彩頭」(吉兆)。還要有雞肉,雞的諧音「家」,「食雞起家」,可大振家聲。

  「圍爐」時的蔬菜也不用刀切碎,洗淨後連根煮熟,吃時也不咬斷,而是從頭到尾,慢慢地吃進肚裡,以祝父母長壽。

  年夜飯過後便是守歲。在臺灣,「守歲」也叫「長壽夜」,象徵晚輩祝願父母長壽。

  「交時」(半夜12點)一過,進入初一,人們就集合老少,用紅白米糕來敬祀神明,祭拜公媽(即祖公祖婆),然後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

  臺灣好玩地推薦:臺南、臺東

  臺灣傳統元宵節慶中,最具震憾效果的,莫過於臺南鹽水的蜂炮,比較正式的名稱應為「從蜂炮」或「蹤蜂炮」,意指群蜂出巢之炮,所以鹽水人也叫「放蜂仔」,活動通常舉行兩天,並以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當晚最為熱鬧,也是整個活動的重頭戲。

  每年神轎隊伍從武廟出發,小鎮入夜後數十萬箭蜂炮齊發,十分亮麗璀燦,炮聲震耳欲聾,戴鋼盔、著厚衣的人群蔚為奇觀,構成鹽水蜂炮夜獨特畫面。

  炮炸寒單爺早期在臺灣許多城鎮都有,但以臺東炸寒單最知名。每年元宵節當天下午起,僅穿著紅色短褲、手持樹枝的肉身寒單爺,由八名裸露上半身(也有全副武裝者)抬轎遶臺東市各街道遊行,並接受爆竹的轟炸,以驅瘟疫迎財神。驚險刺激,已與臺北縣平溪放天燈、臺南鹽水蜂炮齊名。

相關焦點

  • 臺灣春節民俗:炮炸寒單爺 鹽水蜂炮(圖)
    專題:圖片頻道    臺灣春節民俗:炮炸寒單爺    臺東的炮炸寒單爺,是臺灣元宵節慶中相當具特色的活動。寒單爺的的傳說有數種版本,有人認為寒單爺是武財神趙公明、也有認為是玄壇元帥、更有認為是地方惡霸、是溫神,發展出來的炮炸寒單爺民俗,有除瘟作用及意味著炸走貧窮和孤寒,地方民眾相信鞭炮炸得愈多,來年運勢也會愈旺。因此才有元宵炸寒單習俗。 炮炸寒單爺早期在臺灣許多城鎮都有,但以臺東炸寒單最知名,每年元宵節當天下午起,僅穿著紅色短褲、手持樹枝的肉身寒單爺,由八名裸露上半身(也有全副武裝者)抬轎?
  • 第二屆兩岸春節民俗廟會臺中開幕 讓臺灣民眾「品味陝西」
    第二屆兩岸春節民俗廟會臺中開幕 讓臺灣民眾「品味陝西」 2012年01月28日 08:32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過年蒸一鍋,福袋饅頭,新年財運旺旺,圖個新年好彩頭!
    過年蒸一鍋,福袋饅頭,新年財運旺旺,圖個新年好彩頭!時間真的是在不知不覺中就流失了啊,馬上又到了大家最喜歡的日子了,那就是春節了,雖然現在非常的方便在春節的時候會在家裡面買一些饅頭備著,也省的自己再動手蒸了,但是有很多手巧的媽媽們還是會自己在家裡面蒸一些饅頭,今天我就來教給大家蒸福袋饅頭,這個福袋饅頭的樣子就像死一個袋子一樣,而且還有很好的寓意哦,就是寓意著新年財運旺旺。
  • 多彩民俗 節味濃濃(行走臺灣)
    作為中華民族重要的民俗活動,端午憑藉豐富的民俗內容和形式,受到臺灣民眾的喜愛。臺灣各地借端午求吉祥、祈平安,新舊民俗、大小活動密集登場,節味濃濃。   特色民俗顯活力   由於早年開發臺灣的先民所面對的是瘴癘叢生的環境,臺灣不少民俗均與驅瘟除疫有關,被認為是一年夏季之始的端午尤其如此,形成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端午習俗。   6月16日,在苗慄縣頭份市蘆竹浦小區,一群人分列兩邊,聽到哨聲,便撿起身邊沙包往對方陣營猛扔。
  • 第四屆海峽兩岸春節民俗廟會在臺中舉辦
    3日,第四屆海峽兩岸春節民俗廟會在臺中文創產業園區正式揭幕。廟會自2月2日起持續至6日,以「關東神韻-大美吉林」為主題,突出吉林省的地域特色,精選展現吉林傳統民族歌舞、地方特色小吃、民俗手工藝、攝影作品等。
  • 香港新春派「利是」 討個好彩頭
    新華社香港2月19日電 題:香港新春派「利是」 討個好彩頭新華社記者 戰豔家住香港灣仔的陳伯喜歡在春園街一家茶餐廳「飲茶」。按習俗,已婚的會派給未婚的,除了認識的親友,樓下的保安員、酒樓服務員都會照派,面額不大,圖個好彩頭。香港研究協會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最多受訪者表示今年平均每個紅包封20港元,佔總受訪人數的57%,比例與去年相同。「利是」,又稱「利市」或「利事」,取其利於市場、利於事業、大吉大利之意。拜年討紅包在粵語中稱為「逗利是」。
  • 第八屆海峽兩岸春節民俗廟會將在臺灣南投舉行 主打四川特色
    新華社成都2月8日電(記者王迪)第八屆海峽兩岸春節民俗廟會將於2月17日至22日在臺灣南投縣會展中心舉行,主打四川特色的攝影展、美食品鑑、歌舞演出、特產展銷等活動將為臺灣民眾帶來文化盛宴。  8日,四川省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發布了上述消息。
  • [兩岸春節]到臺灣,這些臺式民俗活動不容錯過
    再過幾天就是家家團圓、家家歡樂的春節囉!春節,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節日。美麗的寶島臺灣與祖國大陸血肉相連,息息相關。臺灣過年的民間風俗,跟祖國大陸基本相同,但也有其獨特之處。臺灣地區過年有何特別的習俗?如果這個春節你到臺灣去,那這些民俗活動不容錯過——
  • [兩岸春節]臺灣春節裡的大陸元素
    資料圖:臺灣居民居住證。新華社記者李響攝  臺灣「春運」(春節疏運)31日正式拉開帷幕,今年長達9天的春節連假也即將在2月2日開啟。臺灣交通主管部門預計,由於今年春節連假天數長、預測天氣又不錯,公路車流和機場旅運量均有望創歷史紀錄,春節疏運面臨考驗。
  • 臺中探訪兩岸春節民俗廟會
    中新社臺中1月31日電 題:臺中探訪兩岸春節民俗廟會  中新社記者 陳林 陳小願  民俗工藝展示上的精雕細刻、民俗文化展演的精彩紛呈、民間美食展銷中的精心製作……以「樂山樂水·樂享河北」為主題的第七屆海峽兩岸春節民俗廟會正在臺中進行。
  • 地震後 臺灣怎麼「拜拜」過春節(多圖) - 港臺腔 臺灣新聞 香港...
    筆者跟著一位大學教授去拜過文昌帝君,他致祭前,我一直以為他剛從菜市場來,因為他包裡帶的祭品是是芹菜、水、蘿蔔、蔥、蒜,寓意勤、文思湧泉、好彩頭、聰明、會算。這祭品,真挑戰我的智力!不僅除夕、初一祭拜,一進入臘月,臺灣就開啟祭拜行程表,難怪要把祭拜叫「拜拜」,那真是三天一小拜,五天一大拜,臘月剛送完神,正月再迎神,神的隊伍也很壯大,除了大陸熟悉的,還有些專在臺灣享用香火的,比如「地基主」是每家的家神,還有床神,還有拜朝愈的,拜比幹的。
  • 吉林省民俗文化走進臺灣
    大美吉林」為主題的第四屆海峽兩岸春節民俗廟會於2月3日至7日在寶島臺灣臺中巿文化創意園區舉行,數萬名臺灣同胞從各地來到活動現場,近距離感受吉林省傳統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在開幕式的新聞發布會上,廟會主辦方省對外友好協會負責人介紹了這次活動的相關情況,本屆廟會由吉林特色美食、吉林民俗文化表演、吉林旅遊攝影圖片展、吉林民俗傳統手工藝演示和吉林名優產品展示5大板塊組成。
  • [兩岸春節]臺灣人的春節習俗
    對於春節的年俗就一直沒有間斷,每年春節,兩岸中國人從沒有忘記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這一初春祭神祈年的傳統。 臺灣春節的中國老傳統即便是今天,臺灣一些曾經的官宦後代或書香門第,到了春節依然還沿用祖上的家訓或者極具中國傳統特色的春聯。
  • 臺北首次舉辦「臺灣民俗文物大觀」特展
    首次在臺北舉辦的該展覽包括臺灣各族群家居生活情景再現、臺灣漢族及原住民族五十年以上民俗文物兩大塊內容,參展文物兩百五十七件,彰顯漢族與原住民族各自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風情,本月二十日至二月二十五日在「臺灣民主紀念館」正式展出。 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
  • 彰化退休校長「畫說」元宵民俗 被選入郵票(圖)
    臺灣彰化縣文德宮流傳「迎燈排」慶元宵民俗,超過180年,保留了古韻逸趣。(圖自臺灣《中國時報》)   臺灣彰化縣花壇鄉白沙坑文德宮流傳「迎燈排」慶元宵民俗,超過180年,保留了古韻逸趣,還充滿地方參與的熱情。退休校長黃譯鋒和美術老師謝武宏將此畫進花壇溪南街的故事牆,今年被郵局給相中,結合元宵節慶發行郵票。   白沙坑文德宮供奉福德老爺,保留最古老「迎燈排」民俗。當地居民春節過後,就熱中投入製作特殊燈排。
  • 春節將至祈福燒香,去這幾個寺廟,撿個好彩頭
    小編給大家推薦一些口碑很好的寺廟,春節將至,也可以去祈福。上海靜安寺位於上海市中心的靜安寺,是上海著名的真言宗古剎之一,也是上海最古老的佛寺。寺內設有真言宗壇場和真言宗大德持松法師紀念堂。每年陰曆四月初八,這裡都要舉行3天的廟會,十分熱鬧。
  • 過年禮送「化腐朽為神奇」的泥人 捏套「全家福」迎個好彩頭
    泥塑產生於早期人類文明。從古至今,中國的泥塑藝術從未間斷過,歷代的泥人作品也不乏傳世精品。想要做出個大件來,像是十八羅漢、關公等複雜形象,甚至要花兩到三天的時間。常樂師傅告訴我,如今還可以製作出跟自己一模一樣的「小泥人」。只要本人親自到場或者提供照片,20分鐘就可以完成,價格約在200元上下。GO提示如今在北京,能夠買到泥人的地方並不算多。常樂師傅的攤位在王府井小吃街內,根據泥人的種類和大小,價格在百元到上萬元不等。
  • 地震後 臺灣怎麼「拜拜」過春節(多圖)
    那就是「拜拜」,有數字統計稱,正月初一一半的臺灣人都在寺(宮)裡,農民拜神農、漁民拜媽祖、醫生拜華佗、青年拜月老、學生拜孔廟、商人拜財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有緣神」,除了香和花外,還有人專門備了祭品,不同的神也要送不同的禮。筆者跟著一位大學教授去拜過文昌帝君,他致祭前,我一直以為他剛從菜市場來,因為他包裡帶的祭品是是芹菜、水、蘿蔔、蔥、蒜,寓意勤、文思湧泉、好彩頭、聰明、會算。
  • 「美年記憶」展:古時春節的民俗
    古時春節的風雅 中國一直是典型的農業社會,人們對「春」這個季節頗具感情。立春、春節一般被認為是古代最重要的節日。 比如,穿青衣迎春、飲梅花酒、食七菜粥、咬春等等。 在寒冷的冬天,人們的許多活動都會受到限制,尤其是娛樂活動比較少,古人為了消除從冬至到立春這一段漫長日子的寂寞和寒冷,除了「數九九」外,從明代開始,還出現了一種「九九消寒圖」的風俗,以便一天一天數過這八十一天,表達一種迎春的殷殷心意
  • 春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過年春節吃餃子吃魚吃年糕的寓意
    4、年糕  軟糯又富有韌勁的年糕也是南方過春節必備的食品。年糕除了好吃外,春節吃年糕還在於其好彩頭,糕同「高」,寓意我們的日子年年高升。年菜裡帶有「糕」的菜品,都被寄予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春節吃這些菜意在討個好彩頭。  7、粘豆包  粘豆包又叫「年豆包」,顧名思義就是過年做的一種食品。粘豆包一般是用黃米麵做成的紅豆、綠豆或豇豆餡的糕點,是東北人春節期間喜歡吃的一種粘食。  8、長面  長面,也叫長壽麵,福建閩南地區過年吃它,寓意「年年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