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讓孩子多讀書?讀書,是為了能夠擁有更多的選擇和機會

2020-09-13 小歆媽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人知道「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但是很多人都是將「知識」與「金錢」掛鈎,認為知識豐富的人日後的經濟實力也不會差,很多家長對孩子多讀書的期盼也是在這裡。

雖然說這也是讀書的意義之一,但也確實顯得有些膚淺,所以也有這麼一些言論:985重點大學出來的人,最後也是要給專科畢業的人打工。於是,「讀書無用論」的思想又開始在很多人的心中紮根。

甚至有一些父母因此對孩子的讀書問題不上心,一些孩子也因此而自暴自棄,但事實上,這種情況只佔一小部分,大部分的社會精英都是接受了很多知識,才走上了精英的道路。

為什麼要讓孩子多讀書?

《窮富翁大作戰》:只有努力,才能擁有更多選擇

《窮富翁大作戰》是一部真人紀實片,主要是通過讓一些讀書多的、受教育多的社會精英去體驗體驗底層生活,以一周的時間為期。

這些精英們都鬥志昂揚,對未來一周的底層生活有著高度的自信心,但現實卻將他們的自信一點一點消磨。

田北辰從哈佛大學畢業後,在商界開闢了自己的新天地,他堅信只要有鬥志,就能夠成為強者。

然而,在經過了2天的「清潔工」經歷後,他對於成為強者的鬥志逐漸被消磨。

他說:「我這兩天只考慮吃東西,我完全沒什麼盼望,我什麼都不想,我努力工作只是希望吃一頓好的,怎會計劃下星期、明年、將來會怎樣?最重要的是解決下一餐。」

他在這兩天裡經歷了什麼呢?

清潔工一天工作9個小時,時薪是25塊錢。已經算是比較高的了。但是,他每天的生活費只有50塊,住的地方不足15尺。

他每天早上要6點15分到達工作地,坐一趟通宵巴士需要花13塊;辛苦了半天,到了吃午飯的時間,他的身上可支配的生活費就只有15塊,但是在香港,15塊錢只能買最便宜的三明治,連普通的湯麵都不能吃。

幾天的經歷讓這個社會精英產生了很多不同於以往的想法,認為「這個社會是極嚴厲地懲罰讀不成書的人!」

簡單一點來說,讀的書越少,生活的階層越低,吃的苦也就越多。

關於孩子為什麼要多讀書,這句話成為了很多人的經典:

孩子,我要求你用功讀讀書,不是因為我要和你比成績,而是因為我要希望你將來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很多生活在底層的人,他們不是沒有要改變生活的勇氣或者期望,但是,他們沒有選擇,因為沒有這個能力,沒有足夠的知識撐起「野心」,所以只能為了一日三餐而不斷奔波。

誰不想下班後回家陪孩子玩樂、休閒娛樂,但是更多的人只能再去做一份工作,才能負擔得起一家人的生活起居;

誰都想生活在一個寬敞的房子,在一個乾淨舒適的環境裡工作,身邊的人都是文化水平高、有素質的人,而不是只會喝酒划拳的人,但是,拿什麼去換取這樣的環境?僅靠鬥志就可以嗎?沒有足夠的能力,再高昂的鬥志都會被現實消磨掉。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不愛讀書,可以給他看看這部紀實片,孩子或許能夠汲取到一些「養分」,任何的說教都無法比得上讓孩子直接看見來得直觀。

讀書最根本的意義還是在於能夠擁有更多的選擇和機會,這不僅僅能夠改變一代人,而是一整個家庭。

那些知識家庭出身的孩子,大概率都會跟隨父母的步伐,也會走上相同的路;而那些非知識家庭出身的孩子,只有一少部分的孩子能夠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更多的孩子依然是服從於生活所給出的難題,做不出任何選擇。

讀書還能夠給孩子帶來什麼?

1.有自己的判斷力和思考力

讀書多的孩子和讀書少的孩子區別之一就在於對待事情的態度。

讀書多的孩子往往能夠從多種角度思考問題,對事情有自己的判斷,不會隨便盲從。這樣的孩子一般在決策力和執行力上都比較強,在團隊中往往是「C位」,是團隊的主心骨。

2.增強孩子的眼界

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多的孩子,能夠從書中看到很多不同於現實的東西。

比如說,有的孩子即使沒有去過一些景點,但是依然能夠從很多書籍和圖片當中感受到景色的美;即使我們沒有回到過去的能力,孩子依然能夠從眾多史書當中,體會到不同時代的特點。

孩子只有增強自己的眼界,才會有更高的追求,才能夠在眾多人當中脫穎而出。

3.好的表達能力和素養

讀書能夠「養人」,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多的孩子一般都能夠表現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孩子閱讀豐富,除了能夠積累豐富的知識之外,還能夠增強自己的表達能力,在說話時候能夠有條理、表達清晰;

讀書少的孩子一般在言行舉止上總會有些讓人不舒服,在情商上也會有些不盡人意,在素質等問題上更是會讓人覺得心裡不舒服。

讀書能夠給孩子帶來的東西很多,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孩子自身的成長和選擇。

讀書也是為了生活,但是是為了更加體面、有更多選擇機會的生活,而不是一輩子都生活在需要為衣食住行終日惶恐的緊張之下。

所以,孩子不愛讀書的時候,家長更應該督促孩子讀書。孩子只有多讀書,才能夠在日漸增長的競爭壓力中佔有一席之地,才能夠在面對眾多的誘惑中保持清醒的認知,才能夠在眾多的機會面前佔主動性,擁有更多的選擇和機會。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孩子愛讀書嗎?你面對孩子不愛讀書是什麼心境?歡迎下方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讀書?為了能夠擁有更多的選擇,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
    龍應臺曾給她的孩子說過為什麼要上學:為了能夠擁有更多的選擇,為了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的確,讀書的人比不讀書的人或許還擁有更多選擇的機會,只要上過學,只要識字,你就是讀過書的人,不談論學歷的高低,你就擁有比沒讀過書的人更多的選擇。
  • 讀書是為了擁有更多的選擇
    01「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這是龍應臺寫給兒子安德烈的話,寫出了普天下父母的心聲,更是道出了教育的本質。
  • 努力讀書是為了將來有更多的選擇
    努力讀書是為了幹什麼?許多人會認為是可以掙更多的錢,確實物質財富是努力讀書獲得的最基本生命需求。但是既然是寫一篇宣傳正能量的文章就要把努力讀書說的高大上,並且蘊含一定的哲理。這也是許多讀者所追求的東西,畢竟美好的事物誰都想要獲得,我認為努力讀書才能在將來有更多的選擇。
  • 為什麼要讀書?讀書不但是一種擁有選擇的權利,更是一種責任!
    「為什麼要讀書?」「為了將來能找份好工作,為了能過上富足的生活,為了......」 「武漢疫情」時這些答案都顯的那麼的蒼白!曾經,龍應臺寫給安德烈的一段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擁有選擇的權利一直以為是最好的答案,而這次「武漢疫情」卻給了孩子們更好的答案。為什麼要讀書?讀書是一種責任!
  • 讀書不是為了成績有多高,而是能有更多選擇,家長孩子都該知道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人生。沒有人天生就註定是一個笨蛋,通過後天的教育和培養,一個人即使天性笨拙,也會通過自己的後天努力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你什麼都沒有,為什麼要甘於平凡作為一個沒有家庭背景中的孩子來說,讀書是你改變自己的唯一出路。有多少寒門家庭中出生的孩子,在千萬個日夜苦讀中,每天沉浸在一頁又一頁的試題當中,最終在高考這場大戰中,一舉成名,考上211,985重點大學,實現了人生價值的變現。
  • 為什麼要努力讀書?是為了將來能夠享受生活,而不是卑微地活著
    但是有時候父母,在很多時候,可能也說不定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都只會說一些比較空洞的話,孩子聽多了,不僅沒有感同身受的感覺,反而會覺得厭煩,更加不願意學習了。那麼父母為什麼要逼孩子努力學習呢?孩子為什麼又要努力讀書呢?如今最接地氣的答案來了,相信你也會為之嘆服,孩子聽了會更有感觸的。
  • 「為什麼要讀書?」孩子提出「讀書無用論」,龍應臺的方法很管用
    文丨洛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每個孩子都有選擇讀書的權利,有些孩子喜歡讀書,有些孩子卻認為讀書是無用功。孩子的思想有著自己那一套,讀書與否,都要學會做人,才能在社會立足。為什麼孩子會有「讀書無用」的想法?
  • 孩子,媽媽為什麼要讓你努力讀書?
    孩子經常問你:「我為什麼要讀書?」你是如何回答的?為了考一個好大學?為了找一份好工作?為了賺更多錢?為了將來有一天能出人頭地? 該怎麼面對孩子要讀書的疑問,今天分享一位母親寫給自己孩子的信,句句珠璣。
  • 為什麼父母總是讓我們多讀書?讀書真的能夠改變命運嗎?
    而很不幸,活了二十多年,我至今還在學校裡讀書學習。從小到大,因為讀書,他們也強行剝奪了我很多興趣,為了這個我們之間也爆發了很多矛盾,我甚至還離家出走過,奈何沒有能力,無功而返!小時候不懂事,也不太能夠明白他們的良苦用心,總覺得大人們只會讓人多讀書,明明自己當時讀書的時候也不認真。
  • 為了孩子的未來,寒門學子一定要讀書
    最近在看一部中國留守兒童題材的紀錄片《村小的孩子》,蔣能傑指導的。看了之後很感慨:為了孩子的未來,寒門學子一定要多讀書。不讀書,你就沒有好的工作機會,你只能被動做最累、最差的工作;此時,你能給你的孩子提供什麼樣的成長環境?
  • 讀書很辛苦,為什麼要讀書呢?
    孩子長大後逐步進入學習階段,父母大都望子成龍,但是讀書是一個長期而艱難的過程,孩子遇到挫折容易產生畏難心理,需要父母及時加以引導和督促。帆帆是一名高中生,經常抱怨讀書太辛苦功課壓力很大,一天他和爸爸到郊外散步。帆帆問:「爸爸,讀書很辛苦,為什麼您要叫我讀書呢?」
  • 「讀書很辛苦,我為什麼要讀書?」爸爸的一番話,讓孩子幡然醒悟
    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長大後逐步進入學習階段,父母大都望子成龍,但是讀書是一個長期而艱難的過程,孩子遇到挫折容易產生畏難心理,需要父母及時加以引導和督促。帆帆是一名高中生,經常抱怨讀書太辛苦功課壓力很大,一天他和爸爸到郊外散步。帆帆問:「爸爸,讀書很辛苦,為什麼您要叫我讀書呢?」
  • 孩子,我為什麼要你努力讀書?家長必讀!
    孩子經常問你:「我為什麼要讀書?」你是如何回答的?為了考一個好大學?為了找一份好工作?為了賺更多錢?為了將來有一天能出人頭地?該怎麼面對孩子要讀書的疑問,今天分享一位母親寫給自己孩子的信,句句珠璣。孩子,我為什麼要你努力讀書?
  • 請提醒孩子,多讀書,將來才有更多選擇的權力,而不是被迫謀生
    龍應臺說:讀書並不是求的大富大貴,而是未來有更多自己選擇的機會,而不是被迫的選擇。現在的孩子津津樂道於幾個文化不高、但事業有成的名人,用於堵住家長苦口婆心的嘴。然而事實是:這樣的人只是少數,大多數不愛學習的孩子,長大之後卻發現,自己用幾年瘋狂的青春,換來了一生的卑微與底層。
  • 當孩子問「為什麼要讀書」?不妨引用龍應臺《目送》中的這段話
    孩子不懂得父母讓自己讀書的意義何在,不知道讀書能夠對自身有任何的幫助,而孩子也總是問父母說自己為什麼讀書。對於孩子這個問題,父母可以引用龍應臺《目送》書中的一句話,讀書是有選擇的權利,讀書能夠讓孩子提供更多的選擇方向以及選擇的權利。
  • 告訴孩子為什麼要多讀書,看看這次疫情,孩子就明白了
    所以,當危險來臨的時候,如果有足夠的知識,我們就能夠更好的去戰勝這些風險,去迎來美好的生活,所以當孩子問為什麼要讀書的時候,我們就會有答案了。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當孩子問為什麼要好好學習時,家長不知如何回答。
  • 家長,請告訴你的孩子為什麼要讀書,受益匪淺
    人,為什麼要讀書?01 是為了不讓你一開口就輸的徹底古人講:「一日不讀書,則語言無味,面目可憎。」舉個例子,我記得前段時間網上有個視頻,用兩個人的表演來體現讀書和不讀書的差距,視頻是這樣的兩個人都看到天邊的飛鳥,一個人會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另一個:「哇,好多鳥。」
  • 為什麼要選擇在廣州讀書?廣州戶口有什麼好處?
    在農村或者小城市給孩子謀個當地好學校名額或者工作很簡單,可也是因為小,大城市裡可以見到的更寬廣的世界孩子就沒有機會見到了,他會和父輩一樣,一輩子都被困死在這座小城鎮裡。 可能你會問:你說北上廣嗎?你看這幾個城市的房價多高?工作壓力多大?競爭多大?在老家就不能活?三四線城市生活水平也不差,各方面的消費都比大城市低,為什麼不呆在小城裡?
  • 「媽媽,我為什麼要好好讀書?」這樣回答會讓孩子終生受益
    ,但是確實需要考慮如何回答,因為父母經常說什麼會使孩子認為自己努力學習會使父母感到幸福,而不是為了自己。孩子問「媽媽,我為什麼要努力學習」,我們應該怎麼回答?李嘉誠曾經說過:「讀書雖然不能給我帶來更多的財富,但卻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機會。」
  • 社會透視:讀書學習的意義——為什麼要教育孩子多讀書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不喜歡讀書學習,覺得現在社會是多元化發展,即使不讀書學習也有很多機會。還有的人覺得自己努力讀書學習上了大學,然而大學裡學到的東西,很多在工作中根本用不上,時間都浪費了……這些想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都過於片面。那讀書學習的真正意義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