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衛生健康領域研究生綜合素質提升及研究團隊建設

2020-12-14 陝西科技傳媒

本網訊10月5至8日,由西安交通大學全球健康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中國醫學倫理學》雜誌、中國衛生法學會、人民衛生出版社有限公司、《醫師報》社、哈爾濱醫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等聯合舉辦的「新冠肺炎疫情下衛生健康領域研究生綜合素質提升及研究團隊建設」研討會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成功召開。

開幕式環節,天津中醫藥大學原黨委書記,教育部高等學校醫學人文素質教學指導委員會原主任委員張金鐘教授,中國衛生法學會會長高春芳將軍,西安交通大學全球健康研究院院長王友發教授,西安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莊貴華教授,《醫師報》社常務副社長兼執行總編輯張豔萍編審,哈爾濱醫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尹梅教授分别致辭。

張金鐘教授認為研究生教育要從三個方面來努力,第一,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第二,要為培養造就大批人才而發展研究生教育;第三;研究生培養要以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為目標。高春芳將軍闡述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衛生和健康、研究生教育、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和依法防治五個關鍵詞的深刻內涵,研究生教育在新階段有新背景,但也要有新目標和新要求,要提升醫學人才的培養質量。王友發教授認為新時期的研究生要具備領導力和執行力,要敢於創新,有大局觀,要有敢擔當的奉獻精神,為建設「健康中國」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貢獻。莊貴華教授指出西安交通大學作為培養研究生人才的重要陣地,立足西部,瞄準國家,對接國際發展的要求。通過研討會,要把握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的脈搏,培養「用得上、衝上去」的公共衛生人才。張豔萍編審建議今後通過開展辯論賽、演講賽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更好地豐富研究生的教學內容。尹梅教授認為研究生團隊是具有學習能力的積極優秀學生群體。面對機遇和挑戰的應答需要一種能力,研究生的培養要獲得讓別人信任和幫助別人的能力。一方面要培養學術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培養品行和修養。

《中國醫學倫理學》雜誌主編王明旭教授認為要著重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及綜合素質,公共衛生應急能力的培養,不僅是醫學領域的培養,更是全民公共衛生應急能力的培養。

學術報告環節,內容豐富、反響熱烈。來自北京大學、中國醫科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蘭州大學、延安大學、陝西中醫藥大學、江西中醫藥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院校的專家學者、優秀研究生、優秀本科生、優秀畢業生,來自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浙江大學婦產科醫院、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陝西核工業二一五醫院的臨床醫務人員,來自輝瑞製藥、天方科技、東泰製藥、西安健康管理工程學院的醫療與健康領域的傑出人士,來自基層一線的鄉鎮幹部和全科醫生、長期服務基層的志願團隊共同展開交流與分享。圍繞抗疫精神、公共衛生、醫學人文課程思政建設、健康與醫學科普、健康傳播、醫學人文精神、科研倫理、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等主題,以及與研究生密切相關的醫學科研思路培養、資料庫應用、現場調研、論文寫作、學科交叉、大學生創業等內容為學生們系統、全面地展示了醫學研究生未來學習與研究的空間、方向和技能。

本次研討會以學生為主體,歷時四天,內容精彩、形式多元。從現實問題出發、從報告者自身經驗出發,以育人宗旨為導向,以綜合素質提升為目標,通過講自己的故事、講團隊的故事、講身邊的故事、講中國的故事、講世界的故事五個維度為醫學研究生提供科研指南、就業指導和信念引領,以達到「講故事、出硬招、求實效」的目的。

與會學生紛紛表示這樣的培訓恰逢其時,給予醫學研究生未來的學習、科研與就業全面地指引,也通過觀摩優秀研究生的成績產生了緊迫感和壓力,通過聆聽優秀畢業生的經驗感受到了服務人民的責任感,通過聆聽各領域專家全球領先的研究產生了攀登科研高峰的志向與勇氣。

據悉,此次研討會系「中國抗疫精神暨醫學人文課程思政建設與公共衛生應急能力提升」系列專題活動的首場,以聚焦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與綜合素質,拓寬視野,啟發思維,加強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增強團隊合作能力、凝聚力和執行力為目的。

作者:曹歡歡

相關焦點

  • 疫情下「雙一流」建設的新思考
    綜合分析QS、USNews、TIMES等世界權威大學排行榜的評價標準,儘管其觀測點和側重點有所不同,但無一例外地把科研水平、師資力量、學生培養質量等作為世界一流大學的核心要素和共性標準。站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時代背景下,重新審視世界一流大學的核心要素,我們不難發現,傑出的人才和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是疫情防控取得勝利的關鍵所在。
  • 提升全民衛生應急素養,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公眾所展示出來的衛生應急素養水平及其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是進一步提升全民衛生應急素養的實踐依循,需要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實踐中、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中和健康中國戰略實施進程中進一步提升,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實踐中提升全民衛生應急素養  加強應急防控的信息公開,防止「信息疫情」,提高新時代公眾衛生健康應急信息素養。
  • 武漢大學校長:疫情下「雙一流」建設的新思考
    ,成為國內最早鑑定出新型冠狀病毒的團隊之一,為中國在疫情早期快速鎖定病原體作出了貢獻;在臨床診治方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影像科張笑春教授結合臨床診療率先建言將CT影像作為新冠肺炎臨床診斷方法,被寫進國家第五版診療方案;在檢測試劑研發與臨床應用方面,劉天罡教授聯合人民醫院李豔團隊創新性開發了納米孔靶向測序法,極大程度地提高了檢測效率和準確率。
  • 葉平枝: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亟需開展健康幼兒園建設
    我們一直都認為學前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視幼兒的健康,例如,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把「健康」放到五大領域之首;在幼兒園的人員配備中,專門設立保育員負責幼兒的生活和健康。但是,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洶湧來襲時,我們發現健康比我們想像的還要重要,深切地體會到健康與其他領域相比,健康確實是「1」,其他領域是「0」。
  • 南平市衛生監督所舉辦2020年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綜合監督培訓班
    為進一步提升南平市衛生監督員的業務水平,服務冬春疫情防控督查工作,近日,南平市衛生監督所舉辦2020年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綜合監督培訓班。參加培訓人員有各縣區衛生監督所分管領導、業務骨幹和市衛生計生監督所相關業務科室人員,共計41人。
  • 「戰「疫」說理」提升全民衛生應急素養,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全民衛生應急素養是指公眾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衛生應急知識的接受、理解與執行的能力與素養以及參與簡單應急活動的能力與素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公眾所展示出來的衛生應急素養水平及其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是進一步提升全民衛生應急素養的實踐依循,需要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實踐中、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中和健康中國戰略實施進程中進一步提升,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 【健康微課堂】提升衛生應急素養丨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警示
    【健康微課堂】提升衛生應急素養丨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警示 2020-03-11 1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冠肺炎疫情:鍾南山團隊最新研究論文!市場很快有大行情:美元...
    除此之外,投資者還需關注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新進展。綜合媒體報導,中國—世衛組織聯合專家考察組將組建,世衛組織先遣組今將抵京。今天有媒體報導稱,鍾南山領銜新發論文稱,潛伏期最長可達24天,隨後有團隊成員回應:網上流傳的文章並非原文。針對文中披露的潛伏期最長為24天,仍是個例。  全球市場勢將很快爆發大行情:美元、黃金都可做多!?
  • 聞德亮: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引發的醫學教育思考
    二、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醫學教育挑戰分析  (一)醫師資源始終存在非均衡性分布狀態  新冠肺炎疫情凸顯了我國醫師資源的不協調特徵,各省區市之間和城鄉之間的發展水平差異明顯,拔尖創新醫學人才供給匱乏。第一,醫師供需匹配存在區域性差別問題。疫情爆發以來,全國各地支援武漢和湖北的醫療隊達到4.26萬人。
  •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環境經濟形勢分析與對策研究
    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均產生了深刻影響,並且在疫情防控仍不能放鬆的同時,各地企業復工復產已陸續開始,這對有序推進汙染防治攻堅戰重點任務總體上帶來了挑戰。
  • 清華 南科大等高校發力公共衛生領域建設
    天津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增列為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消息稱,在全球團結抗疫的特殊時期,天津科技大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一級學科碩士點的獲批,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將抓住這一發展機遇,認真謀劃,做好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一級學科碩士點的建設工作,提升天津科技大學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能力。
  •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旅遊需求趨勢調研報告》發布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王春燕)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給經濟社會帶來很大影響,給旅遊行業也帶來巨大挑戰。4月2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騰訊文旅、騰訊用戶研究與體驗設計部組織線上發布會,共同發布了《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旅遊需求趨勢調研報告》。
  • 「健全公共衛生體系 提升全民健康素養」座談會在京召開
    中宏網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 葛爽爽)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國之基。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對經濟社會發展及日常生活產生了非常巨大的影響,經過艱苦努力,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
  • 傅利平教授「健康養老」團隊2021年研究生招生計劃
    黨的十九大從「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出發,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健康養老成為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優先之策。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又對我國健康養老治理體系提出了新挑戰,亟需前瞻性思考和多學科應對。本團隊是由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藥學院教師組成的多學科交叉融合研究隊伍。
  • 「健全公共衛生體系 提升全民健康素養」座談會在京舉行
    董小平建議,必須從戰略上研究公共衛生,做好戰略性儲備。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研究員嶽秉飛就加強傳染病監測體系建設呼籲,建立疫情預測分析機制,從環境氣象、中醫、流行病學等多學科入手,進行綜合分析研判。在傳染性疾病預防和救治能力建設方面,應強化基礎研究,建立技術儲備,增強快速診斷和檢測能力,提升相關醫療設施設備配置水平,為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打下堅實基礎。
  • 新冠肺炎疫情下護理遠程教育模式的探索性研究
    教師納入標準:參與2020春季學期遠程教學工作;研究生以上學歷;自願參加本研究。 方法 1.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
  • 名院周報 | 北醫三院:喬傑團隊發表孕產婦新冠肺炎患者最新研究
    健康界持續追蹤中國知名醫院,精選其在學科建設、服務創新、醫療改革、人事變動等方面的信息,每周推出一期《名院周報》,供業界參考和借鑑。科技⊙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趙揚玉團隊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孕產婦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特徵研究結果
  • 新冠肺炎疫情市場監管相關輿情案例分析活動在威海舉行
    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副局長張正明,山東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黨組成員李宇紅,中國健康傳媒集團董事、副總經理許軍等出席活動。於軍肯定了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市場監管系統輿情工作取得的積極成效,並就做好下一階段的輿情工作提出了三點要求。
  • 疫情提升吸菸者戒菸意願 復旦健康傳播研究所發布控煙新研究
    圖說:疫情期吸菸量減少的原因 來源/研究者供圖(下同)新冠疫情帶來更多審視自身健康行為的機會,在疫情下吸菸者是否重新考慮戒菸?戒菸有沒有新方法?如何通過改進菸草包裝的圖形警示讓青少年遠離菸草?疫情引起吸菸者反思為評估新冠疫情對於吸菸者戒菸意願與行為的影響,復旦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3月開展了一項線上問卷調查,通過來自全國31個省市區1471位吸菸者的問卷反饋發現,疫情發生後,有18.4%的受訪者的戒菸意願增強,並有14.1%的受訪者表示在疫情期間曾嘗試戒菸。
  • 政協委員反思新冠肺炎疫情:我國公共衛生缺乏戰略性國之重器
    12月19日,由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主辦的「健全公共衛生體系 提升全民健康素養」座談會在京舉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球公共衛生中心主任董小平表示,必須從戰略上做好公共衛生研究,並且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