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說到了我國境內的遠古人類,由於地球以及氣候的變化,古代類人猿生存的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不得不來到陸地上生活。在與自然界不斷的鬥爭中,類人猿的身體結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慢慢學會了直立行走、學會了使用各類石器、保存火種等。
在人類形成的過程中,個體的力量顯然是微不足道的,只有依靠群體,也就是原始群體的力量才能勉強生存下來。因為生存的需要,北京人形成了集體,開始了群居的生活。他們以平等的個體身份參與集體的活動,共同勞動,共同分享收穫的喜悅。因此,群體是在類人猿向人類演化的過程中,為了生存的需要,以多個個體組成的一個生產生活集體,在內部人人平等、共同勞動、共享勞動成果,結構比較鬆散。
經過幾十萬年的發展,北京人的那種群居生活逐漸過渡到山頂洞人的生活集體,即由血緣關係結合起來的氏族。在山頂洞人生活其中的氏族社會中,一個氏族通常有幾十個人,他們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來,他們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別,這時候氏族就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血緣親族關係是維繫氏族成員的紐帶。氏族成員之間人人平等,互相保護。氏族內部按照性別的不同往往有不同的分工。青壯年男子主要負責狩獵、捕魚和防禦猛獸,而採集食物、燒烤食物、縫製衣服、養老育幼等任務則由婦女承擔。
在山頂洞人以後,經過1萬多年的變遷,中國境內的遠古居民進入到氏族公社的繁榮時期。最有代表性的是距今約六、七千年,生活在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和生活在黃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
01河姆渡遺址
河姆渡遺址位於浙江省餘姚市的河姆渡鎮,是新石器時期的文化遺址,距今有7000多年的歷史。
河姆渡人取得的成就:
1、已經開始大量種植水稻,證明了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培育水稻的國家
2、河姆渡人已經開始使用磨製石器。
3、馴養「六畜」,在長期的狩獵過程中,現在常見的豬狗馬牛羊雞,也成為河姆渡人的家禽家畜。
4、建築方面,由於生活在江南水鄉,地勢低洼、潮溼炎熱,河姆渡人居住在高出地面的木頭房子裡,這是一種像鳥巢一樣的幹欄式建築,在木樁上架設龍骨以承託樓板,它最大的特點是防水防潮。不可思議的是他們在建造房屋的過程中,使用了非常先進的榫卯結構,以及具有很高工藝水準的地板拼合楔口技術,榫卯結構與楔口技術是中國木構建築最基本的要素,一直沿用到今天。
5、河姆渡人還在低洼地方開挖水井,保證自己的生活用水。
02半坡遺址
1952年,在陝西西安東郊的半坡村,發現了一處文化遺址,被命名為半坡遺址,它是中國發現的第一個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形象地再現了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古人類生活。
半坡人取得的成就:
1、半坡人開始種植粟,這一發現證明了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半坡人培育的粟和河姆渡人培育的水稻,證明了我國是世界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說明了我國傳統的南稻北粟的農業格局早在新時期時代就已經出現。
2、半坡人以農業生產為主,還兼有捕獵、飼養等其他行業;
3、半坡人使用骨質或石制的生產工具,雖然當時仍使用少量的打制石器,但磨製石器佔絕大多數,說明半坡人已處於新石器時代。他們用石鏟翻地,用石刀收割,最後在石杵上加工、脫粒。
4、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以陶器為主,陶器是不可或缺的生活日用品。半坡人的淘氣種類繁多,器形多樣,仍以原始的手工製作為主。彩陶的出現反映了原始人的藝術追求,人面魚紋盆是半坡陶彩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03氏族公社
在原始社會時期,早期人類的定居地被稱為聚落(聚落是指人類各種形式的聚居地的總稱。它不單是房屋建築的集合體,還包括與居住直接有關的其他生活設施和生產設施。聚落既是人們居住、生活、休息和進行各種社會活動的場所,也是人們進行生產的場所。)。
在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時期,男子主要從事捕獵,但是有限的獵物不能充分保證全氏族成員的生活。在這一時期,女性承擔了更多的生產生活工作:女性主要從事農業、畜牧業,是生活資料的主要提供者;而且婦女還承擔管理住所、撫育子女制陶和紡織等勞動。婦女的生產和生活活動比男子的生產活動的意義更為重要。因此,氏族首領由年長婦女擔任,財產都歸集體所有,大家共同勞動,共同消費,沒有貴賤,貧富和階級差別,過著平等生活。歷史學家,把這個階段稱為母系氏族公社時期。
在這裡強調一下,按血緣關係結合起來的集體是「氏族」。一個氏族一般有幾十人,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來。他們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居住在一起。這種社會組織叫做「氏族公社」。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徵服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男子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伴隨農業生產的發展,婦女難以承擔越來越沉重的農業勞動,男子成為農業的主要勞動者。男子佔據原來由婦女從事的生產勞動。婦女的勞動更多限制在撫育子女,處理生活雜物的範圍,地位漸趨下降,氏族首領由男性擔任,人類社會從母系氏族公社時期進入父系氏族公社時期。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大汶口原始居民。
04大汶口
在距今四五千年的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時期,農業已經是主要的生產部門,大汶口居民創製了用於翻地的耜(sì),用於中耕的鶴嘴鋤和收割莊稼的鐮刀,農業生產得到顯著提高,由於糧食有了剩餘,一部分人可以專門從事手工業生產,制陶已成為獨立的手工業部門,技術得到提高。黑陶和白陶兩個新品種的產生,是制陶工藝進步的突出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