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氏族與氏族公社

2020-12-12 亦祥天開

昨天說到了我國境內的遠古人類,由於地球以及氣候的變化,古代類人猿生存的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不得不來到陸地上生活。在與自然界不斷的鬥爭中,類人猿的身體結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慢慢學會了直立行走、學會了使用各類石器、保存火種等。

在人類形成的過程中,個體的力量顯然是微不足道的,只有依靠群體,也就是原始群體的力量才能勉強生存下來。因為生存的需要,北京人形成了集體,開始了群居的生活。他們以平等的個體身份參與集體的活動,共同勞動,共同分享收穫的喜悅。因此,群體是在類人猿向人類演化的過程中,為了生存的需要,以多個個體組成的一個生產生活集體,在內部人人平等、共同勞動、共享勞動成果,結構比較鬆散。

經過幾十萬年的發展,北京人的那種群居生活逐漸過渡到山頂洞人的生活集體即由血緣關係結合起來的氏族。在山頂洞人生活其中的氏族社會中,一個氏族通常有幾十個人,他們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來,他們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別,這時候氏族就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血緣親族關係是維繫氏族成員的紐帶。氏族成員之間人人平等,互相保護。氏族內部按照性別的不同往往有不同的分工。青壯年男子主要負責狩獵、捕魚和防禦猛獸,而採集食物、燒烤食物、縫製衣服、養老育幼等任務則由婦女承擔。

在山頂洞人以後,經過1萬多年的變遷,中國境內的遠古居民進入到氏族公社的繁榮時期。最有代表性的是距今約六、七千年,生活在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和生活在黃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

01河姆渡遺址

河姆渡遺址

河姆渡遺址位於浙江省餘姚市的河姆渡鎮,是新石器時期的文化遺址,距今有7000多年的歷史。

河姆渡人取得的成就:

1、已經開始大量種植水稻,證明了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培育水稻的國家

河姆渡遺址出土的水稻種子

2、河姆渡人已經開始使用磨製石器。

3、馴養「六畜」,在長期的狩獵過程中,現在常見的豬狗馬牛羊雞,也成為河姆渡人的家禽家畜。

4、建築方面,由於生活在江南水鄉,地勢低洼、潮溼炎熱,河姆渡人居住在高出地面的木頭房子裡,這是一種像鳥巢一樣的幹欄式建築,在木樁上架設龍骨以承託樓板,它最大的特點是防水防潮。不可思議的是他們在建造房屋的過程中,使用了非常先進的榫卯結構,以及具有很高工藝水準的地板拼合楔口技術,榫卯結構與楔口技術是中國木構建築最基本的要素,一直沿用到今天。

5、河姆渡人還在低洼地方開挖水井,保證自己的生活用水。

河姆渡遺址的水井

02半坡遺址

西安半坡博物館

1952年,在陝西西安東郊的半坡村,發現了一處文化遺址,被命名為半坡遺址,它是中國發現的第一個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形象地再現了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古人類生活。

半坡人取得的成就:

1、半坡人開始種植粟,這一發現證明了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半坡人培育的粟和河姆渡人培育的水稻,證明了我國是世界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說明了我國傳統的南稻北粟的農業格局早在新時期時代就已經出現。

2、半坡人以農業生產為主,還兼有捕獵、飼養等其他行業;

3、半坡人使用骨質或石制的生產工具,雖然當時仍使用少量的打制石器,但磨製石器佔絕大多數,說明半坡人已處於新石器時代。他們用石鏟翻地,用石刀收割,最後在石杵上加工、脫粒。

4、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以陶器為主,陶器是不可或缺的生活日用品。半坡人的淘氣種類繁多,器形多樣,仍以原始的手工製作為主。彩陶的出現反映了原始人的藝術追求,人面魚紋盆是半坡陶彩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人面魚紋盆

03氏族公社

在原始社會時期,早期人類的定居地被稱為聚落(聚落是指人類各種形式的聚居地的總稱。它不單是房屋建築的集合體,還包括與居住直接有關的其他生活設施和生產設施。聚落既是人們居住、生活、休息和進行各種社會活動的場所,也是人們進行生產的場所。)。

在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時期,男子主要從事捕獵,但是有限的獵物不能充分保證全氏族成員的生活。在這一時期,女性承擔了更多的生產生活工作:女性主要從事農業、畜牧業,是生活資料的主要提供者;而且婦女還承擔管理住所、撫育子女制陶和紡織等勞動。婦女的生產和生活活動比男子的生產活動的意義更為重要。因此,氏族首領由年長婦女擔任,財產都歸集體所有,大家共同勞動,共同消費,沒有貴賤,貧富和階級差別,過著平等生活。歷史學家,把這個階段稱為母系氏族公社時期。

在這裡強調一下,按血緣關係結合起來的集體是「氏族」。一個氏族一般有幾十人,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來。他們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居住在一起。這種社會組織叫做「氏族公社」。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徵服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男子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伴隨農業生產的發展,婦女難以承擔越來越沉重的農業勞動,男子成為農業的主要勞動者。男子佔據原來由婦女從事的生產勞動。婦女的勞動更多限制在撫育子女,處理生活雜物的範圍,地位漸趨下降,氏族首領由男性擔任,人類社會從母系氏族公社時期進入父系氏族公社時期。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大汶口原始居民。

04大汶口

在距今四五千年的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時期,農業已經是主要的生產部門,大汶口居民創製了用於翻地的耜(sì),用於中耕的鶴嘴鋤和收割莊稼的鐮刀,農業生產得到顯著提高,由於糧食有了剩餘,一部分人可以專門從事手工業生產,制陶已成為獨立的手工業部門,技術得到提高。黑陶和白陶兩個新品種的產生,是制陶工藝進步的突出表現。

白陶
黑陶

相關焦點

  • 氏族公社又是如何形成的?
    在人類發展的最初,人們可以依靠的是最親密的天然血緣關係,組成一定範圍的團體,而這個團體就是最古老的血緣家族公社。就中國考古來看,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的組織形式都屬於血緣家族公社。而這一公社形態保留時間極久,從距今兩百萬年至二三十萬年前,人類使用的聚合模式一直如此。
  • 父系氏族公社的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發展和變化是急速的
    父系氏族公社的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發展和變化是急速的。豐富的考古資料說明,父系氏族公社的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發展和變化是急速的。各地遺址中還大量發現鹿、狐、虎等動物的骨,以及網墜、箭鏃等漁獵工具北方沙漠草原地區由狩獵經濟發展為畜牧業經濟,最終導致遊牧部落從其他生產勞動的氏族部落中分離出來,逐漸完成了人類社會的第一次勞動大分工。
  • 從母系氏族過渡到父系氏族的過程中,我們能看到人類文明的進步
    這一講我們將開始學習,一個在中國歷史中比較重要的兩個階段——原始文明中的「母系氏族社會」和「父系氏族社會」。原始文明一、母系氏族社會在中國原始文明中,第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就是「母系氏族社會」。母系氏族社會二、仰韶文化考古學家發現仰韶文化遺址,是一個能清晰的反應母系氏族社會公社全貌的文化遺址。
  • 中國古代氏族部落時期的文化,尊敬長輩,愛護幼小,鬼神崇拜盛行
    由於農業和其他生產事業的發展,氏族公社開始選擇有利的環境過定居生活,建立了氏族村落。西安半坡遺址,就是一個典型的氏族村落。該村落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居住區內有四五十座房屋,密集地排列著,布局頗有條理。在居住區中有一座160平方米的大房子,顯然是氏族公共活動的場所,氏族會議、吉慶節日、宗教活動都在這裡舉行。這些活動同時也是對氏族成員進行思想教育。 在氏族公社裡,財產屬氏族集體所有。人們共同勞動,共同消費,只有公有觀念,沒有私有觀念。誰若損人利己,侵犯氏族公共利益,必將受到公眾譴責。氏族公共事務,受氏族長的管理和指揮。
  • 平原縣氏族
    (摘自摘自光緒《平原縣鄉土志·氏族》)附圖一:光緒《平原縣鄉土志》封面(上圖中印章是清代《平原縣印》右漢文、左滿文。罕見)附圖二:《氏族》截圖王玉傑,山東省平原縣人。
  • 重視氏族圖騰制視角下的家族研究
    客觀認識涂爾幹學派對中國學術界的影響  不過,我們今天卻忽略了當時在社會學中還存在著另一條非常具有影響力的思路,即藉助涂爾幹學派的氏族圖騰制理論,從家族內部的各種祭祀活動入手來把握中國古代社會的性質。  當時,社會學(包括民族學或人類學)繼史學和文學之後,成為中國現代學術轉型和構建工作的主戰場。
  • 古希臘城邦國家建立之前的社會圖景:氏族社會制度
    三、議事會、軍事首領和民眾大會是氏族社會決策者議事會是部落的常設機關,最初由部落首領組成,後由氏族成員選舉的代表組成,議事會中的成員逐漸演變為後來的貴族。議事會能夠控制民眾大會,左右軍事首領的決策。國家產生之後,又演變為元老院。
  • 《<步氏族志>編輯詠懷》等(步金萍)
    01【作者簡介】步金萍,中教高級教師,新疆奇臺縣作協會員,主編出版過《步氏族志》,
  • 在那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個神秘的阿帕塔尼氏族部落
    阿帕塔尼人就是其中的一個部落群體,他們以狩獵為主業,日常也耕種稻穀,他們屬於漢藏語系的藏緬語支系,雖然沒有自己的文字,卻口耳相傳著祖先的傳統,並保持著每年都要舉行的薩滿祭祀儀式。普通的阿帕塔尼人家庭機構十分簡單,主要由夫婦兩人及未成年或成年未婚的兒女組成,家庭的主要社交關係也體現在氏族內部。不同的氏族可以派出各自的代表人員參與村寨的「寶燕民主議事社」。薩滿大祭司是整個氏族裡面最重要的人物,是整個區域內權利最大的人,所以他的穿著打扮、髮型都與普通成員有所不同。
  • 《魔獸世界》懷舊服戰歌氏族的補給品怎麼樣 裝備屬性介紹
    導 讀 魔獸世界60年代懷舊服有很多任務比較麻煩,比如戰歌氏族的補給品任務正是當中之一。
  • 《狂怒(Rage)》最新DLC「酷熱氏族(The Scorchers)」下周發布
    Id Software於今晨宣布了即將於下周發布《狂怒》的新DLC《酷熱氏族》(The Scorchers),同時登陸三大平臺,售價4.99美元,現在官方又公布了該DLC的最新一批遊戲截圖,一起來看看吧!
  • 《魔獸爭霸:氏族之王》測試版流出 18年前的薩爾傳奇
    老玩家大概都記得暴雪當年曾雄心勃勃地籌備過一款名為《魔獸爭霸:氏族之王》的冒險解謎遊戲,然而暴雪經過市場調研後發現該作可能無法達到其的百萬銷量(即「白金」)標準,暴雪遂於1998年E3大展前夕將該作砍掉(儘管該作當時的完成度已經相當之高)。
  • 人類真有過「母系氏族」階段嗎?父系制居於主流,母系制只是例外
    ,不知其父,因此早期人類社會普遍採用從妻而居(matrilocal residence)模式,發展為母系氏族社會。隨著生產力發展,婚姻關係穩定,才被父系氏族取代。 在母系氏族社會,女性在經濟和社會上佔主導地位,平均分配,共同勞動;孩子出生,只知道母親;財產實行公有制……除了中學教師,這種說法也受到一些女權主義者的歡迎。 不過在現代人類學研究中,這種說法卻很難找到證據。
  • 【講座紀要】張亞輝 | 家父長與氏族:韋伯「傳統型支配」概念的解析與批判
    廈門大學人類學與民族學系教授張亞輝老師應瀋陽師範大學社會學學院人類學團隊之邀,主講「家父長與氏族:韋伯『傳統型支配』概念的解析與批判」。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社會學系副教授陳晉老師、瀋陽師範大學社會學學院教授聶家昕老師受邀作為本次講座的與談人。講座伊始,張老師希望大家能夠認識到兩個問題:第一,人類學對「社會學三大家」意味著什麼?
  • 從仰韶文化的墓葬形式中,我們是如何推斷其已經進入氏族社會的?
    仰韶文化陶器 在普遍的人類學研究中,一般認為在新石器時代的文明大多已經步入了氏族社會階段,即會以母系血緣為基礎聚集在一起。之所以男女之間會有這樣的差別,是因為在氏族社會中,女性才是氏族維繫血脈的關鍵,而男子則是 「下嫁」到女方部落之中的。因此在他們去世之後,女性會被埋葬在接近本部落的地方,而男子則相對遠離。
  • 西安半坡博物館,母系氏族遺蹟,一個很值得去的地方
    原始社會啥樣子,母系氏族怎樣生活?了解遠古時代,以及原始人的生活場景,西安半坡博物館是個很不錯的地方。西安半坡博物館,位於西安市灞橋區,是展示原始人生活狀況遺蹟的博物館,坐地鐵1號線就到了博物館門口,交通很方便。
  • 軍事民主制,農村公社圖騰崇拜:2020考研歷史學名詞解釋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考研>複習指導>專業課>正文軍事民主制,農村公社圖騰崇拜:2020考研歷史學名詞解釋 2020-06-16 21:36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 刻在青銅器上的古老族徽:商周「氏族銘文」
    而在這些青銅器上並無其他文字,很明顯這些銘文代表的就是這個墓葬主人的氏族。還有一些複合氏族銘文,代表的是複姓。最為常見的是一個複合氏族銘文是由兩個單獨的族氏銘文構成,其中一個來源於另外一個。上圖所示的圖案,就是由幾個族氏銘文合併在一起的族徽。
  • 在遠古時期,中國發生了哪些重要的部落戰爭,這對氏族社會有何影響?
    而根據史料,這一時期的部落戰爭是十分頻繁的,這些戰爭對於中國各部落的融合以及氏族社會的瓦解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當時東夷中的祝融部落也遷到了這一地區,並逐漸成為南方苗蠻氏族的代表,但是兩者之間其實是有本質區別的。
  • 人類學會鑽木取火前後,出現四種氏族,排到最後的才是神農氏
    我國古代有很多,根據原始人群氏族時期原始人生活情景,進行想像和改編過來的神話傳說。在遠古人類學會了鑽木取火前後,出現了四種氏族,也是因為鑽木取火這項技能的出現,遠古人類開始有了生存的屏障。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