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網上有不少批評餘秋雨的人,說他偽君子,汶川地震詐捐,還有文革餘孽這些事。對於有些事我不是太了解, 但是詐捐確實屬於謠言,因為三所秋雨圖書館都已經落成了,並且我覺得捐書和捐設備要比直接捐錢要好。對於其它的批評大家可以有啥看法,知道的也可以還他清白。
「裸辭」
我對於對於餘秋雨最大的印象還是他辭職報告遞交了23次,最後才辭去一切行政職務,包括多種榮譽職務和掛名職務。那麼其中包括哪些職務了?
1985年由上海各大學的學術前輩和資深教授聯名推薦,讓餘秋雨成為了當時全國最年輕的文科正教授,並且當時他還直接跨過了副教授的頭銜。
1986年,他因為在上海戲劇學院的三次民意測驗中均名列第一,被破格任命為上海戲劇學院副院長、院長,成為了在當時全國最年輕的高校校長。後來又因為其出色的工作,被文化部教育司表彰為「最有現代管理能力的四名院長」之一。就在此時,他又出任上海市諮詢策劃顧問、上海市寫作學會會長、上海市中文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兼藝術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同時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 」、「上海十大高教精英」榮譽稱號。
我不知道他是如何放下名與利的,但他確實做到了,不少人說他是當代陶淵明,但我認為他只是想當一個更加純粹的作家,為了更好地進行文學的創作。
但我畢竟不是他肚子裡的蛔蟲,下面是被他自己的解釋:
「我不為歷史的榮譽活著,不為組織的評定活著,不為人家文章當中的美言活著,我只為自己生命的價值認定活著。」
那麼他做到了嗎?
我認為他做到了,他的《文化苦旅》被萬人追捧,銷量更是突破了150萬冊。他通過敘述在中國各個名勝古蹟旅遊時的記錄,話題探究中國文化,以及展現心路歷程的方式打動了千萬讀者。
說走就走的旅行和想到哪就寫哪的寫作
辭職之後的餘秋雨並沒有一頭扎進文學創作之中,他也陷入了迷茫之中,但是一個美國老教授卻讓他備受啟發。
這位青春不老、童心難泯的美國教授雖然年老但卻冒險般地遊歷了中國西南許多少數民族地區,讓他有了重新認識祖國大地的願景,並產生對中華文化的思索與追尋。其次,他也渴望在旅途中解放自己的心靈並對中國文化做出貢獻。所以,餘秋雨在不惑之年開始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就此他的人生軌跡發生了改變,成為了人們口中的大師。
《文化苦旅》主要包括四部分,分別為如夢起點、中國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當然不是全在旅行中寫下的,有不少是在海內外講學和考察中寫的。
《文化苦旅》雖有一「旅」字,他在自序中也表明是漂泊旅程的感悟心得,但卻與常規的「遊記」大相逕庭:其重心並非見聞描述,也非一般意義的借景抒情,更少遊記特有的「輕快筆調」,反而「一落筆卻比過去寫的任何文章都顯得蒼老」。
這「蒼老」是由於《文化苦旅》的起點和終點不止於地域和空間,而是穿越了千百年的歷史,從身體的艱難跋涉到心靈的強烈衝擊,他不僅僅是用眼睛來欣賞景物,而且把對歷史的深刻感悟融入其中:「每到一個地方,總有一種沉重的歷史氣壓罩住我的全身,使我無端地感動,無端地喟嘆我站在古人一定站過的那些方位上,用先輩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著很少會有變化的自然景觀,靜聽著與千百年前沒有絲毫差異的風聲鳥聲,心想而中國文化的真實步履卻落在這山重水複、莽莽蒼蒼的大地上。」
在他心中,山水仿佛都有了靈性,成了一個充滿智慧的哲理老人,「大地默默無語,只要來一二個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它封存久遠的文化內涵也就能譁的一聲奔瀉而出,文人本也萎靡柔弱,只要被這種奔瀉所裹卷,倒也能吞吐千年。」在這個人日漸物化的時代,餘秋雨卻在廣袤的大地上找到了,自然與人內在精神的和諧統一。
雖然,《文化苦旅》的風格並不統一,但深深思考,細細咀嚼後,就會發現這些文章都有一個共同的「設計意象」「想借山水古蹟探尋中國文人艱辛跋涉的腳印。」再具體一點則是寫《江南小鎮》時的自白:尋求「一種再親暱不過的人文文化」,「一種把自然與人情搭建得無比巧妙的生態環境。」「人生苦旅的起點和終點」。
既然主要是旅遊時的感悟和心得,那麼這個「苦」字從何說起。
我認為可以由淺入深的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先是因為旅途跋涉的身體之苦,然後是文化傳播的艱辛,最後才是作者思想鬥爭之苦。
首先,他寫《文化苦旅》這本書,走遍了中國的各個城市,長途的跋涉使他的身體勞累,他的文化之旅中,儘管有文化給予的震撼,但也不乏身體的疲勞,為籌劃生計的辛苦和偶爾病痛的折磨。這些,也使這段旅程與我們現在所說的旅行截然不同,這不再是遊山玩水,放鬆心情的旅程,而是一段「苦旅」。
其次,文中許多地方對一段文化的描述,都可以使我們感到文化流傳下來,文化創作出來的艱辛,才子會受到奸佞小人的陷害,文化會遭到侵略者的毀壞,而那些辛苦留下來的文化遺蹟,卻又遭到人們的破壞,人們不去保護古蹟,還在古蹟上亂塗亂畫,使得中國原來豐厚的文化產物變得越來越少,這又是文化的另一段「苦旅」。
最後,他在這段旅途中也作了許多思考,這些思考使《文化苦旅》這一本書可以面世。書中所展現的文化的積累,歲月的變遷,多元化的轉變等,都是他的思考,這也是一段「苦旅」。
對於這部作品,各路學者褒貶不一,但我認為《文化苦旅》還是一本非常不錯的散文,值得大家去閱讀。至於對於餘秋雨這個人的評價,他是不是偽君子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是鶴立雞群的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