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870年頤和園景觀,斷壁殘垣殘破不堪

2020-12-22 小歷史

英國人愛德華·鮑拉(Edward Bowra)曾任職於清朝海關。在此期間,他收藏了一大批記錄清朝社會百態的影像資料,這其中有一組照片非常罕見,那就是1870年頤和園(清漪園)景觀。為什麼說這些照片珍貴呢?因為它們記錄了被英法聯軍破壞之後、清廷重修之前的頤和園的殘破面貌。

站在繡漪橋上向北拍攝清漪園。
清漪園牌樓與損毀的房屋。

有一點需要向大家說明,頤和園原名清漪園,1870年拍攝這些照片時仍然名為清漪園,直到1888年才改稱頤和園。本文時而稱之為清漪園、時而稱之為頤和園,大家心裡要有數。

清漪園東宮門的石獅子。

乾隆皇帝花費448萬兩白銀修建了清漪園,奢華無比,是京城西郊的皇家園林之一。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於10月7日闖入清漪園東宮門,搶掠殿堂之內的金銀財寶,拿不走的大件物品予以砸毀。管理該園事務的內務府員外郎泰清全家16口人自焚殉難。

清漪園大報恩延壽寺廢墟。

搶掠之後的10月18日,英法聯軍第二次派出大隊人馬進入皇家園林區,放火焚燒。清漪園由此遭受滅頂之災,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構成的江南水鄉景觀化為濃濃煙霧,只留下灰燼和斷壁殘垣。

清漪園十七孔橋。

大家注意遠處萬壽山麓,宏偉的佛香閣已經被焚毀,只剩下臺基。

雜草叢生的寶雲閣。

法國人亨利·柯第埃在《1860年對中國的遠徵》一文中,如此描述清漪園被焚的場景:「1860年10月18日,萬壽山始焚。19日,火勢繼續燃燒,火焰之上,黑煙成雲,浮向北京而去。」經此浩劫,清漪園的殿宇大部分被焚毀,園中陳設損失十分之九(1855年園內陳設37583件,1866年再次清查僅剩4735件)。

清漪園內一景,雜草叢生。

清漪園被劫焚之後,一直荒蕪。1871年,王闓運和友人從繡漪橋進入,尋訪清漪園遺蹟,看到這樣的情景:「頹垣斷瓦、零亂榛蕪,宮樹蒼蒼、水鳴嗚咽,由輦路登廓如亭望萬壽山,但見牧童樵子,往來林莽間。暮從昆明湖歸,橋上銅犀臥荊棘中,犀背御銘,朗然可讀。」這些照片所記與王闓運所見大體一致。

清漪園繡漪橋。

1886年,清廷在清漪園昆明湖建水操學堂,在八旗親貴中培養海軍人才,學習西方的先進軍事技術。要說在一個小小的湖泊裡練海軍,簡直是笑話。慈禧太后實際上是以辦學之名,對清漪園進行初步的修繕。

倖免於難的治鏡閣。

1888年,光緒皇帝正式發布諭旨,將清漪園舊名改為頤和園,重新加以修葺,以備慈禧太后頤養天年。重修工程一直持續了8年,直到1895年才完工。頤和園重現了清漪園的景觀,而且增加了蘇杭元素,深得慈禧太后喜歡。

站在萬壽山遠眺。

據專家推算,慈禧太后重修頤和園,大概花費白銀500-600萬兩。這是一筆巨款,如果用於辦海軍,或不至於導致甲午海戰慘敗的悲劇。當然,歷史不容假設,從後來的歷史看,慈禧太后更注重個人的享樂。

相關焦點

  • 廣西南寧一明朝古祠破損嚴重 祠堂殘破不堪
    廣西南寧一明朝古祠破損嚴重 祠堂殘破不堪) "← →"翻頁 南寧市七星路一巷有一座擁有400多年歷史的明代古建築——宗聖源祠,如今殘敗不堪
  • 園林景觀知識分享,簡述頤和園的造園手法
    頤和園的造園手法主要有對比和借景。下面論述的對比主要有虛實對比、開合對比和隱顯對比,而借景主要有借園外景物、借名勝景物和借景言志。在頤和園的山水景觀骨架中,山為實,水為虛,它們相互映襯,形成了虛實關係的對比。
  • 頤和園發行首版日曆 展現二十四節氣景觀
    頤和園於昨日首次發行《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以展示頤和園的園林古建築景觀為主要內容,按照觀賞線路分區,包括宮廷區,長廊沿線,排雲殿佛香閣建築群,萬壽山前山中御路、山頂路、後山中御路,後大廟建築群,萬字河至後溪河兩岸,東堤,昆湖湖區等12條經典路線,分別進行詳盡介紹,基本涵蓋了頤和園內殿
  • 著名的頤和園,周邊的幾處景點,有著別樣的景觀
    或許很多人都聽聞過頤和園,這個著名的景點,畢竟是保存完整的大型皇家園林。不僅裡面造景豐富,建築集中,而且裡面的風景也是多種多樣,尤其是這裡的遊船碼頭,深受多數人的喜歡。但是大家慕名參觀頤和園,僅僅知道頤和園嗎?在頤和園周圍的幾處景觀,也不容錯過,看到別樣的景觀。
  • 《我是唱作人2》:「殘破不堪」的小船,目標卻是星辰大海
    這種節目也就這質量了……在那些惡意評論的人眼中,這檔節目就是幾個「歪瓜裂棗」的水手,駕駛著一艘「殘破不堪」的小船,遇到點風浪就會翻,走不遠的。這艘「破敗不堪」的小船,航向不是前方的海岸,而是星辰大海。經驗老道的船長,指引著方向,永不迷航車澈是《我是唱作人》系列的總導演,入行十幾年來,導演《中國達人秀》收穫了一大批忠實觀眾;導演《蒙面歌王》讓觀眾聽到了演員中不為人知的好聲音;導演《中國有嘻哈》成功讓說唱在中國流行起來。
  • 頤和園270年,從頭閱_環球人物網 - 有溫度的人物網站
    伴隨著頤和園文物特展的開幕,北京青年報「後臺」文化直播欄目也以「見所未見|頤和園270年,從頭閱」為主題進行了全網的「雲直播」,不僅展示了頤和園的文物,同時帶領觀眾在頤和園與特展之間「穿越」,尋找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400餘件展品背後都有故事此次展覽以文物為載體,近1200平方米的布展重點展現了文物承載的歷史信息,讓文物「開口」為觀眾「講述」歷史。
  • 積重難返、瀕臨倒閉:1990年的蘇聯社會(老照片圖集)
    1990年的蘇聯社會這時候已經是積重難返,瀕臨倒閉了,雖然從照片中看不出垮臺的跡象,但是你能感受到蘇聯社會的焦慮。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最大的化工廠總經理辦公室。牆上還掛著列寧像,還有一面錦旗寫著:中蘇友誼長,貿易共發展,可見這個化工廠當時跟中國有密切的貿易往來。
  • 【老照片】130年前,臺灣原住民的老照片!原來和大陸差不多!
    歡迎來到【歷史8點半】的旗下欄目——【老照片】! 歷史君要分享清末臺灣的一組舊照片,讓我們了解一下130年前的臺灣人物風貌。 1870年,打狗港。
  • 老照片:晚清人物肖像和生活場景,婦女又看孩子又洗衣
    本文選取的老照片是英國人威廉·桑德斯的作品。桑德斯1860年以工程師的身份來到中國,1861年在天津有過攝影活動,1862年到上海開設攝影工作室。他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業攝影師,專攻肖像,也拍攝日常生活、建築、風景等場景。
  • 美麗中國之北京頤和園,最詳盡的頤和園內景觀介紹
    相信有些朋友已經猜到了,這個景點就是中國北京頤和園!頤和園早期叫清漪園,清晚期因為被英法聯軍破壞,慈禧太后出逃回歸後,又命人重新修建了園林,改名為頤和園。頤和園始建於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歷時15年竣工,是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萬壽山、清漪園,園明園,暢春園)中最後建成的一座。
  • 「老照片」130年前,臺灣原住民的老照片!原來和大陸差不多!
    歡迎來到【歷史8點半】的旗下欄目——【老照片】!歷史君要分享清末臺灣的一組舊照片,讓我們了解一下130年前的臺灣人物風貌。1894年,高雄,英國海關檢察官泰特和李素玲合影。1861年7月,臺灣第一任英國副領事史文厚在臺南設立了第一家辦事處。 1864年11月,英國人將臺灣的副領事館遷至現在位於臺灣高雄市鼓山區的打狗。1870年,打狗港。
  • 淞滬會戰中日本兵的樣子,這些人讓國軍傷亡30萬,使上海殘破不堪
    【浴血奮戰的三個月】從1937年8月13日到11月12日,這三個月是國軍將士奮勇拼殺的三個月,每天的戰鬥都傷亡慘重,血流成河。同時這也是抗日戰爭爆發初期的大會戰之一。
  • 《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展示頤和園景色之四季更迭
    《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 文物出版社源自中國古典皇家園林頤和園是清乾隆皇帝仿照江南古典園林風格修建的一處皇家御苑,始建於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歷時15年建成。乾隆時期正值中國歷史上的鼎盛時期,頤和園建築可謂規模宏大,集傳統造園藝術之大成,其殿堂、樓閣、長廊、亭臺、廟宇和小橋等人工景觀,與自然山巒和開闊的湖面和諧、藝術地融為一體,堪稱中國風景園林設計中的傑作。
  • 皇家園林綠道十一後開放 串聯頤和園玉泉山等景觀
    綠道工作人員騎車巡視正在修建的綠道情況 攝/法制晚報記者 白冰  串聯頤和園、香山、圓明園、昆玉河等著名歷史景點的「三山五園」健康綠道在十一後建成開放。三座山上分別建有清漪園(頤和園)、靜宜園、靜明園、 暢春園和圓明園,統稱五園。  這條綠道是全市綠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劃綠道北起北旱河,南至昆玉河沿線,東至海澱公園,西至香山公園。項目建設範圍涉及海澱區海澱鎮和四季青鎮,涉及人口約6萬人。
  • 「上海老大」杜月笙,去世後墓地殘破不堪,一位老人默默守候
    一代梟雄杜月笙常說存錢不如存人情,從人情世故來說,他已然通透自持,生前是上海風光無限的黑幫老大,權力與財富可謂應有盡有,可離世後墓地卻殘破不堪,僅靠一位老人默默守候。「萊陽梨」削出個未來煙雨濛濛的江南,迎面拂來的春風沒有給杜月笙帶來過任何暢然暖意。
  • 那些殘破不堪的假面騎士官方皮套 W和劍最嚴重 東大媽膠帶大法好
    假面騎士系列因為涉及到的了很多打戲,所以作為核心的皮套道具,實際上對於官方來說,是一種損耗品,但為了降低拍攝成本,很多時候官方都會一直將皮套用到再也無法修復的地步,才會考慮重新製作這件事,近期就有日本粉絲吐槽了一下那些瞬間讓人看了有必死之心的皮套,這裡也順帶額外多附上幾張殘破不堪的假面騎士官方皮套
  • 文物出版社、頤和園共同舉行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發布會
    會議由頤和園副園長秦雷主持。頤和園園長楊華致辭楊華園長指出,文物出版社是國內重要的文博圖書出版機構,2018年雙方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在圖書出版、文創研發等方面開展了深入的合作,《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的出版是雙方戰略合作的重要成果,是一次有益嘗試,也是頤和園文創研發工作的一個亮點。
  • 世界上最堅強的樹,經歷千年風雨,如今身體殘破不堪靠營養液續命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顆世界上最堅強的樹, 它經歷了1500年風雨,如今已是風燭殘年,主要靠著鋼架和營養液續命。這棵樹生長在浙江省景寧縣,據專家估計,它的壽命已經有1500年了,在這超過千年的歲月中,它經歷了無數風雨。
  • 圖個鮮|頤和園首次發行《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
    12月5日,頤和園首次發行《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2020》,北京青年報記者在現場看到,該日曆以展示頤和園恢弘壯美的園林古建築景觀為主要內容,按照觀賞線路分區,包括宮廷區,長廊沿線,排雲殿佛香閣建築群,萬壽山前山中御路、山頂路、後山中御路,後大廟建築群,萬字河至後溪河兩岸,東堤,昆湖湖區
  • 山西150年前的狀元府,荒草叢生,殘破不堪,但木雕精美絕倫
    東院落似乎經常有人出入,保存的還算完整,但房屋也是破損不堪。瓦片上長滿雜草,貓頭和滴水也是殘缺不全,窗上的玻璃布滿灰塵。但從殘存的構建中,依舊可以看出當初的豪華。整體門框,殘存著舊時的彩繪,風門之上,刻有精美的花卉圖案。設計大方,雕梁畫棟,建造當初這家主人的何等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