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個遍布美食的城市,由於受到東西方文化的雙面薰陶,在那裡不僅有當地傳統美食,還能品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食品。香港的傳統美食基本都是繼承自粵菜,後來又受到西方美食的影響,在西式餐點的烹調基礎上,根據中國人的口味加以調整,誕生了獨特的港式小吃。雞蛋仔就是在這種文化背景下出現的街邊點心。
之所以會得名雞蛋仔,就是因為用特製模具做出來的雞蛋仔,就像一個個金黃滾圓的小雞蛋,而且它本身的製作原諒中就有雞蛋。雞蛋仔誕生於上世紀50年代左右,當時有位廚師因不捨得丟棄破殼的雞蛋,就將那些雞蛋液混合黃油、牛奶等,製作成香甜可口的小蛋糕。後來受到了華夫餅的啟發,在特製的模具中製作,使得雞蛋仔的口感再一次升華。
雞蛋仔的模具有點類似於日本章魚燒的模具,也是一個個球形的小孔,只不過做雞蛋仔的工具還有上下兩層。雞蛋液倒入模具裡,待它稍微凝固後再上下翻轉,直到雞蛋仔的表面烤成金黃色,並且散發出香甜的氣味。雞蛋仔是一種街邊小吃,凡是受歡迎的街邊小吃都有濃鬱的香味,才能讓周圍的人們被它的香味吸引,在雞蛋仔的攤位附近就飄溢著那股香濃甜美的氣息。
雞蛋仔製作好之後,必須先放在一旁晾亮一會兒,讓它的外殼出現酥脆的口感,才能送到顧客手中。剛到手的雞蛋仔,口感充分詮釋了什麼叫做外脆裡嫩,咬開那些排列整齊的小球,一半是中空的,突出它酥脆的外殼,另一半是香濃的蛋奶層,入口即化甚至有點"流心"的感覺。
雞蛋仔外殼香脆,內餡軟嫩彈牙,無論是小朋友還是老年人都會被那香甜的味道所徵服。雖然有人稱它是中國的華夫餅,但它比華夫餅更添了幾分口感,也多了一份港人獨有的情懷。與華夫餅一樣,雞蛋仔也可以搭配其他甜點,把雞蛋仔切小擺在盤子裡,擠上奶油、果醬、蜂蜜等等,它就真正成了"中式華夫"。
此外還能用雞蛋仔代替可麗餅,把整張雞蛋仔捲成一個蛋筒形,擠上鮮奶油或者冰淇淋球,再添加巧克力醬、水果等等,我們司空見慣的雞蛋仔仿佛又煥發了新的活力。雞蛋仔在香港風靡了50多年,至今人氣不減,幾家有名的雞蛋仔小店每日大排長龍,能讓人們爭先恐後地品嘗,並且經久不衰的,往往都是這類樸實簡單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