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部劇可謂是未播先火,從微博到各大平臺,甚至到朋友圈,都是在推這部劇和原著小說的。
這部原著小說可以說是虐戀的一個巔峰了,它代表著整個虐戀市場的崛起,在女性頻道簡直可以說是和總裁文二分天下的趨勢。
那麼,現在市場這麼火熱的虐文,到底是個什麼類型的言情小說?
對此,筆者特意去觀看了幾本大熱的虐戀小說,看得簡直走火入魔,這才大致摸清了套路。
女主角一定莫名其妙地被男主角搶走,因為他某個親戚的遺囑要求他必須娶女主角。
這個迎娶儀式一定不會出現浪漫求婚的橋段,要麼契約婚姻,要麼形式婚姻,反正肯定不會是正常的結婚。
婚後,一定會想方設法吞併女主角的家族企業,或者把女主角搞的家破人亡,女主角在此期間被虐得毫無還手之力。除此之外,男主角還要搭一個標配小白蓮,這個小白蓮往往是外表純良,內心惡毒,肯定想盡一切辦法折磨女主角,男主角還要站隊小白蓮,一起狂虐女主角,打罵都是家常便飯。
甚至有些極端的虐文,小白蓮一生病,女主角的腎啊、眼角膜啊,就都保不住了,說移植就移植。
然後,女主角肯定會突然「死」了。
當然 ,女主角是假死,要麼就是死了又重生,不然這就是要在法治現場上觀看的節目了。
女主角「死」了,男主角就開始悔恨了,發現自己的真心了,原來自己愛的人一直都是女主角啊!可能會做出一系列非常非常腦殘的行為,來證明自己愛女主角。而這時候,男主角的眼線隔著萬水千山發現女主角了,於是男主角就趕過來把女主角剛談的溫柔男配踢開,再去追求女主角。而女主角這時候才想起來他對自己的傷害了,各種逃避。男主角這時候就各種痛苦各種自責,經歷一系列曲折後追回女主角,兩人再續前緣,甜甜蜜蜜。
就問這種套路,怎麼就能這麼火呢?可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男性都無法理解,為什么女性會喜歡看這類虐文,他們也認為虐文這種情況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而且年長女性也接受不了虐文的情節,也不明白為什麼虐文能讓少女和年輕女性如此痴迷。
畢竟這樣「深沉」的愛,沒人能夠接受得了。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了。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又稱人質症候群。原本是指發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的一宗搶劫案,兩名有前科的歹徒在搶劫銀行失敗後,挾持了四名銀行職員,在與警方僵持了130個小時後,以歹徒放棄抵抗而結束。但是隨後,匪夷所思的一幕發生了,四名受挾持的銀行職員開始站隊歹徒了,不僅拒絕指認歹徒,還為他們籌集法律辯護的資金。甚至,一名女職員還愛上了挾持自己的歹徒……
此後,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用來形容受害者對加害者的感情,這種綜合症讓受害者對加害者產生好感,甚至是愛慕的情感。
而這類虐文中飽受迫害的女主角其實也並不是愛上了男主角,那只是她在絕望的境地中的一種自我安慰。她不斷地暗示自己,自己所遭受的一切折磨並不是受害,而是在維護不被世人理解的愛情。
在這種自我催眠下,女主角開始產生類似愛情的感覺,將自己遭受的一切苦難合理化後,她才不至於崩潰。本質上,這是生物的自我保護機制,跟小動物遇到危險就假死、昏厥是一個道理。
在女主角獲得解救,遇到溫柔善良的男配角後,她還會堅持說自己愛的是男主角,甚至再度選擇回到那個變態男主角的身邊。這個行為不能解釋成自我保護機制,但是這種行為其實也很容易理解,底層邏輯是她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而放棄獲得的安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死要面子活受罪」。可如果她不這麼做,遭受侵害的女人是很難存活在社會上的,吃瓜群眾的吐沫星子都能淹死她。
畢竟,被害期間,她面對的是一個嗜虐成性的男主角,最多再加一個小白蓮當輔助,已經是頂配標準了。而她擺脫被害狀態後,她要面對的可就是一群擅長「受害者有罪論」的吃瓜群眾。如果她不把這種暴行美化成「愛情」,給自己找遮羞布,那她可能一輩子都無法擺脫受害者這個身份了。
可能作者們在寫這類小說時,是為了符合一部分人的心理需求,但是我們應該明白,這不是愛情,這是犯罪。